刘姓名人堂(18)
341、刘秉恬
  刘秉恬(?-1800)字德引,山西省洪洞县苏堡村人,清朝大臣。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二十六年,明通榜,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再迁郎中。三十二年,考选福建道御史,转吏科给事中。大学士傅恒督师讨缅甸,以秉恬从,擢鸿胪寺少卿。师还,超擢左副都御史。迁刑部侍郎,调工部,再调仓场。三十七年师征金川,大学士温福出西路,总督桂林出南路,授秉恬钦差大臣,督西路粮运。寻以南路径僻站长,挽运尤艰,命改赴南路。秉恬以西
[] 清朝大臣(?~1800)
342、刘居英
  刘居英,原名刘志诚,吉林省长春市人,1917年生。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参加北京大学党支部工作、担任共青团北京大学支部书记、参与领导“一二.九”爱国-。1936年2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8月,任中共北方局豫西特派员,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宣传党的主张。同年10月,组成豫西工作委员会,配合红军北上和东进。1937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72015)
343、刘余
  刘余(?―前128),即鲁恭王,汉景帝刘启之子,母程姬。汉景帝前二年(前155年),被立为淮阳王。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刘余受封淮阳王。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爆发吴楚七国之乱,叛乱平定后,汉景帝改封刘余为鲁王。刘余喜好建造宫室苑囿、饲养狗马,晚年爱好音乐,不喜文辞。为人口吃。 刘余最初爱好扩建宫室,毁坏孔子旧宅用来扩建他的宫室,听到有钟磬琴瑟的声音,便不敢再毁坏,在旧宅壁中得到古文经
[] (?~前128)
344、刘聪
  刘聪(?-318年8月31日),一名刘载,字玄明,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汉赵(前赵)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310年―318年在位。刘聪骁勇超人,博览经史典籍,善于写文章,在位期间,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覆灭西晋政权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时大行杀戮,又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于朝政,只顾纵情
[] 刘渊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310年―318年在位(?~318)
345、刘锡彤
  刘锡彤(1806—1877),字翰臣,盐山县盐山镇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先任山东邹平代理知县,继任浙江丽水知县;同治初,又任余杭县知县,加知州衔。同治十一年余杭县乡民毕秀姑,人貌清秀,喜穿绿色衣服,腰系白围裙,得绰号“小白菜”。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与葛品连成亲。为避市井无赖的调笑侮辱,于四月租居新科举人杨乃武一间房子。杨教其识字念佛经,市井无赖制造谣言“羊(杨)吃小白菜”。为避
[] (18061877)
346、刘彭祖
  赵敬肃王刘彭祖(?-前92年),景帝第八子,贾夫人所生。孝景前二年,立刘彭祖为广川王。第二年,赵王刘遂谋反后,刘彭祖改封赵王。刘彭祖为人巧佞,持诡辩伤人。他在位六十年,国相从没在位超过两年。他派人监视国相,得其犯忌讳的失言,上 书告发,大者死、小者刑,以求他在赵国为所欲为。赵国太子刘丹与自己的姐妹通奸,江充告刘丹-,太子刘丹被废。刘彭祖娶他哥哥江都易王刘非的宠姬淖姬者,生一子,号淖子。刘彭祖想以他
[] 赵敬肃王(?~92)
347、刘越
  刘越,(?--公元前135年)生年不详,汉景帝刘启11子,谥为广川惠王。卒于汉武帝建元四年。汉景帝庶子,母王皃姁(王儿姁),为皇后王娡妹。同母弟胶东康王寄(刘寄)、清河哀王乘(刘乘)、常山献王舜(刘舜)。景帝中元二年,(约公元前148年)立为广川王,在位十三年,(《汉书诸侯王表》作十二年。此依同书本传)卒,谥曰惠。其他事迹不详。越著赋五篇,(《汉书 艺文志》)今尽亡失。广川王刘越是个平庸的人,一生
[] 子广川惠王(?~前135)
348、刘逞
  刘逞(?-318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汉国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嘉平二年(312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汉昌元年(318年),靳准让皇太后靳月华和皇后靳氏劝说刘粲。太宰刘景、大司
[] (?~318)
349、刘汉
  刘汉,原名刘慕蕃,1916年出生于文登城区考院街一个衰落的书香门第。他6岁上小学,8岁丧父,小学毕业后读了三年私塾,家道破落,无力继续读书。多亏亲戚朋友的资助,才念完小学升至中学,1934年考入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中学时刘汉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读师范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由于有出口成章的能力,有“文登才子”之称。1937年,刘汉回到文登,在县立第一小学教学。刘纪胜告诉记者,卢沟桥事变以后,全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62008)
350、刘绍
  刘绍,字休胤,南朝宋太祖刘义隆第五子,嗣庐陵孝献王刘义真,彭城绥里人。元嘉九年,袭封庐陵王。少而宽雅,太祖甚爱之。二十年,出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时年十二。二十二年,入朝,加棨戟,进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三郡诸军事。在任七年,改授左将军、南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未之镇,仍迁扬州刺史,将军如故。索虏至瓜步,绍从太子镇石头。二十九年,疾患解职。其年薨,时年二十一。遗令敛以时服,素棺周身,太祖
351、刘静庵
  刘静庵(1875~1911),名敬安、大雄,字贞一,号静庵,潜江(今园林办事处梅嘴村)人。他早年投笔从戎,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后创办“日知会”革命组织,并任总干事,开展一系列反清救国行动,将湖北革命推向0。后因叛徒出卖入狱,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于辛亥革命首义前夕病死狱中。被赞誉为“辛亥革命第一铁汉”“武昌革命唯一先哲”“革命完人”“活着的耶稣”,董必武称之为“心中的英雄,革命的启蒙师”。投
[] (18751911)
352、刘光第
  刘光第(1859~1898年)字裴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是清末维新派的著名爱国诗人。祖籍福建省武平县,客家人,四川富顺赵化出生,系清初湖广填四川客家后人第七代。家贫,勤读,于光绪九年(1883)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公余闭门读书,不事权贵。尽管自己官声颇好,升迁无碍,但见国难当头
[] 戊戌六君子(18591898)
353、刘和
  刘和(?―310年),字玄泰 ,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前赵光文帝刘渊长子,母皇后呼延氏(呼延皇后),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永嘉四年(309年)正月,刘和被立为太子。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刘渊去世,刘和即位。刘和即位后不久,便被其弟刘聪所杀。立为太子刘和身高八尺,长得雄伟刚毅,仪表堂堂,好学而早成,学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等。 永嘉二年(308年)十月初三日
[] 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310)
354、刘素
  刘素(?~?),字贞白,江西永丰人。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林环榜进士第三人。刘素自幼聪明好学,于永乐三年(1405)乡试中举,第二年又顺利通过礼部会试。殿试夺得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翰林院修撰,后致仕归乡。刘素学问老成,文词典雅。暮年家居后,惟好清静,潜心修身,狷介自守。每遇乡、会试之年,总有人慕名而来,并送礼金,聘请刘素指点迷津,刘素每每力辞不出,后卒于家。所著诗若干卷。今录一首
[]
355、刘永源
  刘永源(1913—1998),河北省文安县人。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刘永源为我军院校工作的创建,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刘永源同志,因病于1998年10月1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6岁。简历1932年,刘永源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
开国少将(19131998)
356、刘福通
  刘福通(1321-1365年),颍州(今界首市)人,元末红巾军领袖。 刘福通出生于今界首市境刘肖镇的一个巨富之家。刘福通自幼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青年时任朱皋镇巡检,正直仗义,进值元末残暴统治,豫南皖北百姓涂炭,怨声载道,-空前尖锐。在此社会背景下,元王朝钦差贾鲁以修河为名,假公济私(因0刘家珍兽白鹿未逞),改河道,毁刘宅。刘福通于国仇家恨,遂决心造反灭元。 刘福通与韩山童为起义做了大量准
[] 元末红巾军领袖(13211365)
357、刘清
  刘清 ,汉高帝刘邦的曾祖父。曾任战国末期魏国大夫。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现丰县汉皇祖陵存有刘清墓。 家族起源刘氏起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尧帝长子监明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监明早亡,其子式继封,遂以邑为氏也,传至夏朝有刘累,下传至士会适秦,归晋,有种留于秦,恢复刘氏,之后在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魏国
[春秋战国] 魏国大夫
358、刘崇望
  [唐](公元838年~899年)字希徒,先居代郡,后徙河南洛阳。生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卒于昭宗光化二年,年六十二岁。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登进士第。以员外郎主南曹,选事清办。僖宗幸山南,王重荣不肯率职,崇望以谏议大夫持节往。既至,陈君臣大义动之。重荣顺服。昭宗时,为门下侍郎,判度支。杨守信反,帝列兵延喜门,命崇望守度支库。禁卒将大掠,崇望驻马劳曰:“公等不啻前杀贼取功,而反欲剽掠成恶名乎?”士
[] 唐朝宰相(838899)
359、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人物生平
[] 东汉末年将领,刘备义子(?~220)
360、刘懋功
  刘懋功,祖籍陕西渭南澄城,1916年生于甘肃庆阳市。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三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简历1916年8月,刘懋功祖籍陕西渭南澄城,出生在甘肃庆阳市柔远镇刘沟村。1934年,参加
(191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