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姓名人堂(2)
21、柳诒徵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又号山髯。7岁丧父,与母、姐住外祖家。16岁考中秀才,设馆授徒以维持家庭生活。后由陈庆年介绍到缪荃荪创办的江楚编译局任助理。 光绪二十八年(1902)随缪荃荪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南京与茅谦、陶逊等办了田益小学堂,成为南京第一所新制小学。后又任江南中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学堂、江南高等商业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教员,自编《历代史略》等教科
(18801956)
22、柳宜
  柳宜,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淳化三年(992年),柳宜通判全州,柳永被安置于福建崇安。至道元年(995年)回到汴京。父柳崇,以儒学名。子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永少时流连于汴京,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
[]
23、柳百新
  柳百新,材料科学家。1935年6月10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武进。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在载能离子束与材料的作用及改性、薄膜材料和核材料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以金属多层膜离子束混合为实验手段研究亚稳合金相的形成与相变,提出二元金属系统中非晶态合金形成的经验模型,建立相应的热力学模型,提出从原子互作用势计算玻璃形
中国科学院院士
24、柳岩
  柳岩(Ada),1980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南衡阳。中国大陆女演员、歌手、主持人。1999年参加广州“美在花城”初赛并签约广州电视台34频道担任节目主持人,随后又参与拍摄了多条广告、小品剧集和短剧等作品。2005年9月参加《猫人超级魅力主持秀》电视节目获第七名,同年12月加入光线传媒。2009年获得第二届音乐风云榜新人盛典“年度最佳多栖新人”奖。2010年获得第三届“《综艺》年度节目暨电视人”年度
25、柳公绰
  柳公绰(765—832),字宽,号温子,今耀县阿子乡柳家原人。出生于官宦家庭。 柳公绰性格庄重严谨,讲究礼法,孝敬父母,喜爱结交朋友,被举贤良,授为校书郎。他广泛研究政治、军事、文学、书法,尤其喜爱兵法。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官封渭南尉。从政后,他惩恶助善,依法行事,体察民情。在任渭南尉期间,正值灾荒,便令官府节约开支,少征或不征赋税,设法使百姓度荒。当部下劝他吃好些时,他说:“四方的百姓都
[] (765832)
26、柳范
  柳范,柳亨族子,蒲州解人。贞观中为侍御史。时吴王李恪好畋猎,损居人,范奏弹之。太宗因谓侍臣:“权万纪事我儿,不能匡正,其罪合死。”范进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谏止畋猎,岂可独罪万纪?”太宗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得逆折我?”范曰:“臣闻主圣臣直,陛下仁明,臣敢不尽愚直。”太宗意乃解。范,高宗时历位尚书右丞、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 尚书右丞
27、柳三复
  柳三复,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柳宜长子,柳永(柳三变)的长兄。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王整榜进士。宋人刘邠的《中山诗话》中记载了柳三复与高俅一样靠踢球升了官职。柳三复是个秀才,踢得一脚好球。他的官运不亨通,几年选不上官。他知道宰相丁谓喜欢踢球,便想走这条门路获得一官半职,但又拿不出钱财贿赂丁谓的门房求得接见。于是,他天天守候在丁谓家球场的墙外。一天,丁谓踢的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拾了球
[] 柳氏三绝
28、柳崇
  柳崇,字僧生,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七世祖轨,晋廷尉卿。崇方雅有器量,身长八尺,美须明目,兼有学行。举秀才,射策高第。解褐太尉主簿,转尚书右外兵郎中。于时河东、河北二郡争境。其间有盐池之饶,虞坂之便,守宰百姓皆恐外割;公私朋竞,纷嚣台府。孝文乃遣崇检断,上下息讼。属荆、郢新附,南寇窥扰,又诏崇持节与州郡经略,加慰喻。还,迁太子洗马、本郡中正。累迁河中太守。崇初屈郡,郡人
[]
29、柳浑
  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名相。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浑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柳浑幼孤,有巫人给他看相说,“此儿相贱,且短命,若为僧、道,可缓死。”家人欲从其言。柳浑说:“不读诗书,
[] 唐朝宰相(714789)
30、柳开
  柳开(947~1000) 宋代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 (973)进士。初为宋州司寇参军。太平兴国中擢右赞善大夫,知常州、润州,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雍熙二年(985),因与监军争斗,被贬为上蔡县令,后复原职。又知全州、桂州等地,徙沧州道病死。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提倡复古,反对五代颓靡的文风,自称师孔子而
[] (9471000)
31、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
32、柳百成
  柳百成(1933.02.11- )铸造及材料加工专家。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常州。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1979-1981年以访问学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及材料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及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在多尺度、多学科宏观及微观铸造及凝固过程建模与仿真,铸造合金凝固过程基础理论及提高性能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3、柳大纲
  柳大纲(1904年2月8日—1991年9月14日),出生于江苏仪征。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柳大纲于1904年2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一书香门第。其父亲是前清秀才,在乡村当小学教员,家教严格,其母早故。柳大纲聪颖好学,1920年毕业于扬州省立第八中学,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学部。1924年南京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设立本科。柳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41991)
34、柳盼
  柳盼,柳偃子,河东解人。尚陈文帝女富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后主即位,以帝舅加散骑常侍。盼性愚戆使酒,因醉乘马入殿门,为有司劾免,卒于家。赠侍中、中护军。后从祖弟庄,清警有鉴识,自盼卒后,太后宗属唯庄为近,兼素有名望,深被恩礼。位度支尚书。陈亡入隋,为岐州司马。
35、柳偃
  柳偃(?—542),河东解人。祖父柳世隆是南朝齐的尚书令。父柳恽是南朝梁的大臣。柳偃娶梁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有一女柳敬言,子柳盼。梁文帝大宝(550年正月—551年十二月)年间,柳偃为鄱阳太守。后来死于任上。其女柳敬言后来成为陈孝宣帝陈顼的皇后。
[南北朝] (?~542)
36、柳文杰
  柳文杰(1899—1927年),生于安徽省潜山县柳畈(今属岳西县)一个塾师家庭。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安庆六邑中学,1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英语系。少年经历民国13年,文杰任教于家乡的培丰小学。15年,柳畈地区灾情严重,粮食减产,农民极端贫困。文杰与本地青年柳杏村等成立“饥民自治局”,领导农民开展反饥饿斗争,先后几次带领饥民冲到地主柳再烈、柳锡铭家扒粮,分给贫苦农民。水吼岭劣绅石宝赞囤粮积谷,作
(18991927)
37、柳建新
  柳建新•湘绣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柳建新,1951年出生于我国著名绣女之乡湖南省长沙县,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省湘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湘绣“鬅毛针”法第三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长沙市湘女绣庄庄主。柳建新是中国著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秀的嫡传弟子,从事湘绣艺术四十余年,主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刺绣,具
湘绣传承人
38、柳传志
  中文名:柳传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镇江出生日期:1944年4月29日(甲申年)职业:企业家毕业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业:雷达系统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供职机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父亲:柳谷书主要成就: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改革风云人物、200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推动美中关系杰出贡献个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亚
39、柳润泗
  柳润泗,又名任四、如洪,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26年秋,北伐军从广州打到湖北,来到黄梅。在中共黄梅地委的协助下,黄梅县成立了革命政府,接著成立黄梅县人民自卫团,柳润泗这时已是中共党员,由区、乡农会推荐,带着一支枪参加县人民自卫团。1927年秋,夏斗寅叛变革命,“围剿”人民自卫团,人民自卫团被迫解散。柳润泗偷偷地又把这支枪带回小溪山埋藏起来,等待时机。党的八七会议后,开展秋收暴-动,柳润
革命烈士(19031934)
40、柳五亭
  柳五亭,长沙县高桥镇高桥村方塘冲人,系烈士柳直荀之父。他学贯东西,曾执教日本陆军士官大学,娶日本女子为妻。兹有他流传于民众中的一些传说,记录他势力一方,保护一方,惠泽一方的感人故事。据和他接触过的村民回忆,他家只有几亩田,并不是拥有上百上千担租的大地主,他是一方绅士,受人敬仰的绅士,如今周边的村民在谈及他时还心存着万分感激。(一)柳五亭为人耿直,讲规矩,绝不歪门邪道、仗势欺人。民国年间,国民党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