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名人堂
1、林则徐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东街(今属福州市鼓楼区)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父林宾日,字孟养,号旸谷,教书为业;母陈帙,做针线、剪纸花,以助家用。林则徐4岁随父入塾启蒙,少年擅文名。嘉庆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读于鳌峰书院,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参加会试落选,为谋生计,先后到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和福建巡抚张师诚的
[]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17851850)
2、林默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水性
[] (960987)
3、林仲虎
  林仲虎(?~?),字景瞻,号定窗,福建宁德(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宁宗赵扩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武举第一人。林仲虎自幼喜读兵书,嗜好弓马、刀枪。成年后,他先以武举魁漕选,夺得赵扩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举第二名。六年后,再应武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武状元。林仲虎取得第二名时,正遇朝中大臣林桷出使金国谈判,林桷欣赏他的才干,请求朝廷让林仲虎做他的副手一同前往。到金国后,金朝-一面以势压人,一
[]
4、林士渊
  潜江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据史记载,仅明清两代,考取举人者近七百人,中进士者就有六十三人(这仅指1879年光绪五年《潜江县志》所载之前数)。然而有点遗憾的是,潜江自宋乾德三年(965)建县,到1368年元朝终结,两个朝代四百多年历史,潜江本土入仕而有文字记载的仅两人。一位是宋朝的状元毕渐,再一位就是本文要写的元代翰林学士林士渊。这要么是地方志的遗漏,或者说在这两个朝代里潜江根本没修志,也许其他史
[]
5、林嵩
  林嵩,字降神(一作降臣,又字雄飞),长溪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约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848年)。自幼天资聪颖,好学有大志,懿宗李漼的咸通(860—873年)中,在灵山(今福鼎市太姥山西脉,后名草堂山)筑草堂(茅屋)刻苦自学。僖宗李儇乾符二年(875年),历尽艰险赴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以所作《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一举考中进士科,成为自唐神龙至后唐天成223年间,今福州、宁德两市仅
[] (848944)
6、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徽音,曾以“薇音”为笔名。闽县(今福州市)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福州三大才女,民国十大才女(19041955)
7、林从时
  刘琳 文/林从时,生卒年不详,汉族,福建福州人。清朝将领,曾任福建台湾镇守备、河南襄阳镇总兵。参与平定台湾朱一贵之乱,在台湾招番抚番颇有作为。武举出身 擒匪保乡 林从时出生于今福州城门镇黄石村(当时属福建闽县高洋里)。当地民风剽悍,好斗勇,喜习武。林从时自小立志从军,一边练功一边研读兵书。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武举,授福州城守营把总。 入伍后,林从时以擒匪立功扬名。当时,闽县西北九
[]
8、林宝树
  林宝树,字光阶,号梁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出生于武平袁畲白泥田村(今武东乡袁畲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失学,九岁开始跟随父母参加农业劳动。11岁那年春节,父亲请人写好一捆春联,让他去张贴。因为他目不识丁,竟把“六畜兴旺猪为首”的对联错贴在父亲的房门口;又在牛栏门上贴上“夫妻和睦百年偕好,子孙成龙坐山镇海”的春联。惹得乡邻一阵哄笑,父亲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这件事给林宝树父子以很大刺激
[] (16731734)
9、林藻
  林藻,生卒不详,字纬乾,莆田人。唐贞元七年(791)应试《珠还合浦赋》,辞彩过人,受到主考官杜黄裳的赏识,认为他“有神助”,终得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副使。林藻与其胞弟林蕴都以善书闻名,成为唐德宗贞元时期名书法家和文学家。林藻的书法学颜真卿,尤擅长于行书,极得智永遗法,笔意萧疏古淡,意韵深古,其书作杂于魏晋书法艺林之中;难辨真伪。约唐顺宗永贞中前后在世。少负奇志,乃与欧阳詹刻意文学。闽人云“欧阳独
[]
10、林环
  林环,(1375~1415)字崇璧,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140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成祖驾幸北京,命他为扈从-,“常侍帝侧”。永乐十二年(1414)二月,林环随从明成祖出征瓦剌,途中染病,回到北京后不治而亡,年仅38岁,当时的朝中诸臣都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深感痛惜。林
[] 明朝状元(13751415)
11、林特
  林特(约951~1023)字士奇,约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年),福建宁德人,生于福建顺昌。祖父林揆(福建霞浦长溪人)仕闽,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任顺昌县令,故定居顺昌。父林延安、子林洙迁居福建宁德南埕。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携带自写的文章进谒南唐国主李璟。李璟奇之,命作赋,顷刻而成。因而被授为兰台校书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亡,林特归宋,宋太宗任为长葛(今河南长葛县)县尉。又先后
[] 宋代五鬼(9511023)
12、林嗣环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安溪赤岭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顺治六年,尚可喜、耿仲明二藩王,南征广东,嗣环随军南下。入广州时,尽释跟随南明的民众。历任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驻节琼州。嗣环正直持躬,风裁严峻,在任多惠政。如禁锢婢、禁投充、禁株连、禁民借营兵钱等,得到民众称赞。琼州有个贼首罗成基伏法,财产没收入官,其中有些是被占的民田,税仍在民。嗣
[] (16071662)
13、林鸿
  林鸿(约1368年前后~?年),字子羽,福清县人,15岁能论文。洪武初,以人才荐至京,召试,赋《龙池春晓》、《孤雁》2诗,为太祖所称许,授将乐县儒学训导,官至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40岁,就辞官归里,致力于诗。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弟子相唱和。著名的有郑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陈亮、王偁、周玄、黄玄等9人,以林鸿为首,时称“闽中十才子”。林鸿主张诗学盛唐,诗之“神秀声律,粲然在备”,“骨气”与“
[] 闽中十才子(1368~?)
14、林之望
  林之望(1811年-1884年),字伯颍,亦字远村,清代安徽省凤阳府怀远县人。为清季末叶本县重要历史名人、诗人、高级官员之一。祖籍福建莆田,明末因避沿海倭寇之乱而迁至凤阳,后迁至怀远。数代书香门第,所谓“九龙世泽”。祖父晋奎公,以萃科官贵州司马,品学兼优,素为乡里称颂,文章锦绣,收载《本朝百二名家集》,事迹见诸《皇朝经世文编·循吏传》,著有《洗蓬仙馆诗·文集》等。父名士佑,庠生,淡泊明志,隐逸不仕
[] 清诗人、高级官员(18111884)
15、林峣
  林峣,字仲高,号东斋,连江县城北郊钦平上里人。约生于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5年)。祖上颇为殷富,广有田产。峣承家业,富有爱心,常疏财仗义,济人之急。县城北郊为一片冲洪积平原,地势平缓广阔,土地肥沃,为县内重要水稻产区。惟因上游尚无水利设施,常遭干旱威胁。农民全恃时雨,谓之“靠天吃饭”。每遇干旱只好求神祈雨,然而终无结果,旱魔和灾荒照样降临。林峣看在眼里,挂在心里,既同情农民十种九不收和饥馑的
16、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 防部长、中央 军委副副主席等职。“文革
十大元帅,共和国36位军事家(19071971)
17、林灵真
  林灵真(1239~130? ),本名伟夫,字君昭。林坳(在今繁枝乡)人。宋元间符篆派名道士,被称为“绍开东华之教,蔚为一代真师”。祖父林粢,官至武经郎;父嗣孙,官至保义郎。母徐氏,为状元徐俨夫之妹。林灵真出生于殷实世家,自幼资禀不凡,及长,洞彻经纬史传、诸子百家,才名闻于乡里。而出言涩讷,屡试不中。曾被授登仕郎,后投拜道士戴熠为师,舍家宅为道观,称为“丹元观”,自号“水南先生”。林灵真既接受了家乡
[] (1239~?)
18、林肇灿
  林肇灿(1864~1916),字月波,号步青,丹阳后松卜村人。自小爱唱京戏、昆曲。清同治末年,在上海一珠宝商店当店员,后从师学艺。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下海”。至清末民初,名声鹊起,被誉为上诲滩的“滩簧大王”、“滑稽大王”。 林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善说多种方言,擅长滩簧“后滩”,工丑角。又在后滩基础上首创“改良新曲”,以多种形式表现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积弊,并注意吸收当时流行的新腔新
[] (18641916)
19、林士章
  林士章(1523~1600),字德斐,号璧东。福建漳浦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丁士美榜进士第三人。林士章早年在乡间执教。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中举,次年夺得探花,授翰林编修。当时翰林词臣多以待诏供奉承恩。林士章却杜门闭户,潜心研究古代经籍。隆庆元年(1567),林士章参与纂修《世宗实录》。隆庆二年(1568)三月,又出任会试同考官,后升为国子监司业。隆庆五年(1571)十月,
[] (15231600)
20、林森
   林森(1868~1943年),原名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闽县(今闽侯县)尚干乡人,幼迁福州仓山,入英华书院就读。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赴台湾电报学堂学习。翌年,任职于台北电报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廷割台于日本,林森愤起抗日,后任台南法院嘉义支部通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上海江海关,广交旅外闽籍人士,开展反清活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
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1868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