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名人堂(21)
401、林达
  林达(1914—1947)原名林有璋,二灶泓人。上海新陆师范毕业。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有璋回到家乡。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励。在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随连拍生一起创建了“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后扩编为抗日自卫第二大队(简称“抗卫二大”)。林达先后任特务长、军需,同时兼长沟乡乡长,负责筹集部队的给养。1940年5月,林达奉命赴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教导队受训。不久,被批准
(19141947)
402、林誌
  林誌(1378~1427年)字尚默,号部斋、见一居士,闽县人,居城内。年幼,异常聪明,读书一遍即成诵。10岁时避雨染坊,阅店中簿册,数日后染坊失火,簿册尽焚,请林誌抄副本,不误一字。明永乐九年(1411年)得中解元,次年中会元,殿试时被抑置榜眼。授翰林编修,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古今名臣奏议》及地方志书等,升文林郎。永乐十九年(1421年),召入京,升修撰,授承务郎,复升右春坊右谕德,仍兼旧职
[] (13781427)
403、林如高
  林如高(1888~1986年),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祖父林达年是骨伤科名医。如高15岁跟随祖父学习正骨技术,上山采集和识别中草药,配制各种丹膏丸散,在民间行医颇有名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高成为正式医生,刻苦钻研医术,继承祖传秘方,参以西医疗法,悉心研究骨伤疗法、推拿法、小夹板外固定法,并研制各种内服、外敷丸散膏药,进一步制服肥大性脊椎炎、慢性骨髓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顽症。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18881986)
404、林越山
  林越山侯官人,家住北门越山(屏山)下,因取名越山。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无意功名,对围棋很有研究,刚满18岁,棋艺就闻名省内外,为当时十八围棋国手之一。有省外棋手薛生白来福州赛棋,大家推举越山对弈。见越山将要败阵,观棋者不禁失色,只见他沉吟片刻,巧设一劫,转败为胜。薛生白大为佩服,叹曰:天下无人可及。越山喜漫游,曾在广州碰到在广东巡抚署当幕客的十八国手之一的任惠南。棋逢对手,两人在官署内对弈,观
[]
405、林珝
  玄宗天宝以前在世。《全唐诗》收《送安养阎主簿还竹寺》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二七四。安养,属襄州,天宝元年改临汉。
[]
406、林爽文
  林爽文(1857-1788) 清代乾隆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原籍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彰化。农民出身。1784年参加天地会,逐渐成为彰化天地会领袖。1786年秋,官府焚烧村庄,镇压天地会,他以“安民心、保家业”为号召,率众起义。攻克彰化,杀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建立政权,年号顺天,被推为盟主大元帅。旋又克淡水(新竹)、诸罗(台南佳里镇)等地。凤山(高雄)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义响应,克凤山,随即合
[] 清代乾隆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17571788)
407、林任生
  林任生(1912~1972年),一名光炎,泉州伍堡街人,民国元年(1912年)生。9岁入私塾,14岁辍学在瓷器店当学徒。工余坚持刻苦自学,向上海邮订多种报刊,接受新思想。民国21年,林任生到泉州溪亭小学任教。翌年参加中共泉州特别支部,负责城市工作。民国25年,中共泉州组织遭破坏,林任生被叛徒出卖而被捕。第二年,经家属营救出狱,潜往上海,与同乡、左翼青年作家司马文森同住亭子间,从事写作。抗日战争前夕
(19121972)
408、林东鲁
  林东鲁,1998年以来,林东鲁同志一直担任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10月,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2004年12月,任董事长、党委书记。长期以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的“班长”,在两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林东鲁同志以“位高权重,临高寒至;自省自律,如履薄冰”为座右铭,全身心投入到发展包钢的宏伟实践,为包钢进入50年来发展的最好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包钢在2000
409、林植夫
  林植夫(1891~1965年)原名葆骙,号翁康,侯官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成城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考入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读工科。福州光复后,植夫任军政府都督局行政科长。民国2年(1913年),以同盟会福建特派员身份发起成立“品学砥砺会”,提出三禁(禁嫖、禁、禁纳妾)。民国5年,考入东京帝国
(18911965)
410、林启容
  林启容(?-1858年) 太平天国将领。一作启荣。广西人,祖籍湖南。1853年5月授士官正将军,随赖汉英西征,6月升殿右八指挥。攻克九江,次年擢殿右十二检点,镇守南京上游门户九江的名将,隶属杨秀清部;1855年1月击败湘军,斩清将童添云,后与石达开在湖口大败曾国藩。封忠贞侯。在九江屡败湘军塔齐布,迫使清军撤围。升春官正丞相。次年武昌、汉阳失守后,再次击破清军对九江的水陆包围,改封贞天侯。1857年
[] (?~1858)
411、林豪
  林豪,字卓人,清末同安县翔风里金门人。少时勤奋好学,博览史籍。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林豪至台湾,受名士林占梅聘主家馆,一起讨论文史。后游府治,就见闻所及,写成《东溟纪事》2卷。又受聘主讲澎湖文石书院,先后应聘撰写《淡水厅志》、《澎湖厅志》。林豪居台日久,对台湾社会经济情况十分熟悉,并多有论述,而对澎湖尤为关切。林豪晚年归金门,专心著书。其著作除上述外,还有《诵清堂文
[]
412、林尚仁
  林尚仁,字润叟,号端隐,长乐(今属福建)人。家贫攻诗,理宗淳祐辛亥十一年(一二五一),陈必复曾为其《端隐吟稿》作序,以为与林逋一脉相承。集中亦有《辛亥元日游闻人省庵园和陈药房韵》,知其时林尚存世。曾游历吴越等地,集中有“十年客路叹飘蓬(《秋日书怀》)之句。今存《端隐吟稿》,已非全本。事见本集卷首陈必复序。
[]
413、林少春
  林少春,男,汉族,1962年5月生,广东汕头人,198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9月参加工作,武汉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金属与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经济学硕士。1978.10-1982.09,武汉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勘探专业读书1982.09-1985.0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助工1985.09-1988.03,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助工1988.03-1992.0
414、林肇元
  林肇元,字贞伯,今贺街镇寿峰西塘人,少负奇气,博览群书,时逢世乱多故,童试取庠生后未登科。咸丰年间避乱入湘,为屯军湘之云南布政使刘岳昭招入军营,参与援蜀援陕战事,尤以平黔功著。初任贵州粮道,由按察使、布政使升巡抚,官至二品。居黔20余年,整饬吏治,教民养桑蚕,兴修水利,储义仓以备荒,购书籍训士,并在苗瑶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兴办义学,政绩昭著。民众自发集资欲为其建生祠,肇元毅然劝阻,并将所集之资修桐梓山
[]
415、林殷才
  林殷才(1930.08--2012.04),男,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原会长,原国务院清产核资领导小组成员,中共中央纪委巡视组原副组长,中国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林殷才,1930年8月生于浙江宁波。195
(19302012)
416、林正阳
  林正阳(1800—1858),字振运,号昼堂,玉环县城关西青街人。少有志,能骑射,武艺精湛,且有谋略。清道光初年投军,历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长期驻守定海、黄岩、玉环、瑞安、镇海、乍浦等海防要地。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定海一度沦陷,不久收复,正阳时署定海营守备,建议筑土城以固防御,为总兵葛云飞采纳。次年,城刚筑成,英舰即大举再犯,正阳随葛云飞等率守军5000人英勇抗击。由于土
[] (18001858)
417、林抚生
  林抚生,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福建福州人,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1980.09-1984.07,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学生1984.07-1987.07,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07-1994.02,北京巴威公司工程部设计员、代理员、经理助理1994.02-1994.12,北
418、林喜智
  林喜智(1867~1938),孙中山妹夫,孙秋绮丈夫。清光绪八年(1882),林喜智在堂舅舅的帮助下前往美国旧金山谋生。清光绪十五年(1889),自美国回乡,与孙中山妹妹孙秋绮结为夫妻。育有女林耀梅、子林帝镜(又名林镜)。林喜智与孙中山一直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并曾捐钱支持革命。孙秋绮去世后,续娶继室陆氏(翠亨村人)。1912年5月底孙中山回乡,林喜智曾要求孙中山为他谋取一官半职,被孙中山拒绝。后来他
(18671938)
419、林虎强
  林虎强,原名林汉标(1912~1977),凭祥连城人。民国7年,林进入凭祥县城厢小学读书,因家境贫寒,高小未毕业便辍学回家务农。1930年,龙州成立红八军。林步行到龙州参加红军,红军失利后他又回家务农。1935年林报考国民党龙州政教队。在政教队一年多,他勤奋学习,积极操练,得到教官的好评,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上金县民团当教官。1938年,林辞职回到凭祥,在城厢乡二柳村当村长。不久,调到县府
(19121977)
420、林大俊
  林大俊,字盛可,号惺非。小林乡大林村人。明万历辛卯年(1591)举人,曾任福建省德化知县,后升任贵州省镇远府通判,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其子林光弟,明天启甲子年(1624年)解元,性格刚直,学问超群。据民国时期修的《德化县志》卷十二《职官、官绩》载:“林大俊,号惺非,广西隆安县人。明万历辛卯亚魁。简易宽厚,洁己勤工,隆礼待士。建‘羽中霄塔’于邑之巽方,以象文明,浚丁溪故道,以符古谶。兼署永安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