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名人堂(9)
161、李冲
  李冲(450~498),中国北魏大臣。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原名思冲,孝文帝改为冲。孝文帝初年,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太和十年(486),建议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各设一长,检查户籍,征收赋税,防止豪强多占民户。又建议颁布新的租调制,限制宗主-,增加国家收入。佐孝文帝拟定礼仪律令,设置百官,分封爵位。以死相谏孝文帝南伐萧齐,又奉诏营建新都洛阳,北
[南北朝] 北魏政治改革家(450498)
162、李侍尧
  李侍尧(?一1788年),字钦斋,清朝乾隆时期大臣,汉军镶黄旗人,清朝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乾隆初年,李侍尧以荫生的身份被授予章京之职,后迁至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被提拔为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擢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加太子太保。出征台湾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病逝,谥恭毅。总督两广李侍尧是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其父李
[] 汉军镶黄旗(?~1788)
163、李维钧
  李维钧,浙江嘉兴人,康熙35年(1696)由贡生选授江西都江县知县,此后历任知县、知州、刑部员外郎,江南道监察御史、直隶守道(相当于藩台)。雍正元年(1723)2月擢直隶巡抚;雍正2年10月升授首任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提督以下官员。李维钧任直隶总督不到一年,加上先前担任直隶巡抚的时间,也只有两年半左右,犹如“昙花一现”。甚至在《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碑传集》等史料中都未给其立传。
[] 首任直隶总督
164、李师古
  李师古,唐将李正己之孙,李纳之子,累奏至青州刺史。贞元八年,纳死,军中以师古代其位而上请,朝廷因而授之。起复右金吾大将军同正、平卢及青淄齐节度营田观察、海运陆运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成德军节度王武俊率师次于德、棣二州,将取蛤及三汊城。棣州之盐池与蛤岁出盐数十万斛,棣州之隶淄青也,其刺史李长卿以城入朱滔,而蛤为纳所据,因城而戍之,以专盐利。其后武俊以败朱滔功,以德、棣二州隶之,蛤
[] (?~792)
165、李郃
  李郃(生卒年不详),字孟节,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人。其父李颉,精通经学,做过博士。李郃先随父亲学习,后又人太学研习经籍,通晓《五经》,擅长《河图》、《洛书》、风星之术。他为人质朴,不善于显示自己的才学,在当时不为人们所了解。汉和帝即位(88),派出使者到各地察访,到益州去的两位使者,途中投宿到李郃家中,发现他学识渊博。三年后,其中一人做了汉中太守,因赏识他的才能和品德,召为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
[]
166、李昭德
  李昭德(?~697年),武则天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武则天临朝称制时,他得到武则天的信任,升任宰相。他力图维护李唐宗室对皇位的继承权,是保护皇嗣派的骨干人物,因遭酷吏来俊臣的诬陷被杀。李昭德生性强直,唐高宗时以明经及第入仕,累迁御史中丞。武则天当皇帝以后,长寿二年(693),他为夏官侍郎,次年为凤阁侍郎。当时,统治阶稼部斗争的中心是武则天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武氏诸王要争夺皇位继承权,
[] 唐朝宰相(?~697)
167、唐太宗兰陵公主李淑
  李淑(公元628年-659年),表字丽贞,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封兰陵郡公主。650年(永徽元年),高宗即位,进封长公主,加实封50户 。公元659年(显庆四年)八月十八,去世于雍州万年县平乐里家中,葬于昭陵东南十里的安乐原。才德品行李淑自幼聪慧,才气出众,九岁时研读《易经》,就已经能理解其谦和的精妙词句;七岁时学习书法,尽得钟繇、张芝这些名家的真谛 。而且,李淑个性
[]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628659)
168、李世杰
  李世杰(1716——1794),字汉三,号云岩。生于贵州黔西县隐者坝(今城关镇黎明村)。李世杰自幼聪颖好学,喜欢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为人豪侠仗义,爱打抱不平。由于其个性放荡不羁,对四书五经没兴趣,以至多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二十多岁时,他作诗讽刺州官而惹祸上身,为了避祸,父亲李植为他捐了一个小官,让他到江苏富安做事,由于他办事认真,于乾隆九年(1744年)升任江苏常熟黄浦泗巡检。他果断又能见机行事,办
[] 黔中三奇男(17161794)
169、克幽
  克幽禅师,俗姓李,“克幽”是唐代宗给他的赐号。生于唐代开元十五年(727),祖籍陇右(今甘肃省临洮),父辈因做官到了四川,居住遂州长江县(今蓬溪县长江坝)。他幼年苦读经史,立志进入仕途。不意体弱多病,常被恶疾缠身,为了解脱痛苦,决意出家修行。病情稍好,即到成都净居寺,拜谒无相大师金和尚,请求皈依佛门。金和尚为禅宗八代高僧,世称“东海大师”,察其意诚,求佛意志坚定,言语相投,乐意收为门徒,取名“无住
[] (727787)
170、李昴英
  李昴英(1201~1257),字俊明,号文溪,宋代末期先祖从南雄迁至广州番禺鹭江村(今属海珠区新滘镇)。昴英博学多识,一览成诵。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被朝廷任用,宝庆二年(1226)中探花,是历史上第一位广州籍探花。绍定二年(1229)任汀州管刑狱推官,后调任太学正、太学博士。抵京见帝,力陈时弊,建议进贤纳谏,励精图治。次年秋试,奉命阅卷,公正衡选,深得人心。不久,调任校书郎兼荣王府教授、擢权
[] 南宋廉洁谏臣(12001257)
171、李澄中
  李澄中(1629.8.7—1700.6.22)字渭清,号雷田,又号渔村、怡堂,晚号“秋水老人”、“艮斋老人”。山东诸城箭口镇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下。诸城无忌李氏十世祖。康熙版《东武李氏族谱》主修人。生于明思宗崇祯二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年七十二岁。清初著名文人、史学家、诗人、藏书家。一生著作颇丰。其诗、赋墨迹部分珍藏于诸城市博物馆。李澄0生于明末诸城李氏书香之家。祖父李旦,万历丙子科举
[] 清初著名文人(16291700)
172、李于坚
  李于坚,字不磷,汉族,清流城关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其父李灼官居浙江提学副使。于坚天资聪敏,幼时日诵数千言,至长大成人仍能背诵。他涉猎经史百家,学识广博,偕同并州倪鸿宝巡行各地时,所到名胜之处都留题勒石。后于坚升为南京吏部郎,出理湖广政事,兴利除弊,革新时政。旋而,出任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加参政,体恤寒士,教授学生,深孚众望。清顺治五年(1648)五月,清流饥荒,斗米500钱
[]
173、李格非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倚传》)的学士韩倚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
[] (10451105)
174、李专美
   李专美(生卒年不详),字翊商,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他出生在仕宦家庭,少年笃学。后梁末帝贞明年间,河南尹张全义以李专美为名族之后,奏为陆浑尉,之后改任舞阳令。李专美办事谨慎,廉洁奉公,颇有政声。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安邑(今山西省运城)榷盐使李肃任其为推官,当时后唐李从珂镇守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见李专美敦厚文雅,便很重视,李从珂留守长安,奏李为从事。移镇凤翔,又命他为记室。即位,赐予金紫,充任
175、李侗
  李侗,字愿中,剑浦县(今南平市)人,宋元祐八年(1093年)生。李侗自幼颖悟,在家庭影响下,少习举子业,曾“孜孜矻矻,为利禄之学”。20岁,在乡校读书时就很有名声。不久,听说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于杨时,便决心放弃举子业,专心求道。政和六年(1116年),入罗从彦之门,罗从彦授以“《春秋》、《中庸》、《语》、《孟》之说”,李侗“从容潜玩,有会于心,尽得其所传之奥”。讲诵之余,效法罗从彦,终日-,
[] 南剑三先生(10931163)
176、李春芳
  李春芳(1510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字子实,号石麓 。南直隶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祖籍句容。明朝内阁首辅。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以善写青词得明世宗赏识,升翰林学士。历官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并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与严讷共参机务。隆庆二年(1568年),代徐阶为首辅,
[] 明朝首辅,明朝兴化三相,明朝状元(15101584)
177、李袭誉
  李袭誉(生卒年不详),字茂实。隋朝大臣。祖籍陇西狄道,五世祖时迁居安康,后代即为金州安康(今陕西石泉)人。大业末年,他任冠军府司兵。当时炀帝南下,阴世师守卫京城长安。关中各地乡勇土兵蜂起,百姓生活困苦。他向阴世师建议派兵守护永丰仓,发放仓粮赈济穷苦百姓,拿出库存物资奖赏战士,命令各郡县联合守土。阴世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要求去南方招募兵卒,行至汉中时,李渊已攻占长安。唐王朝建立,李渊召他返回京城,
[]
178、李育
  李育(生卒年不详),字元春,扶风漆县(今陕西彬县)人,东汉初期著名经学家。李育青年时期入太学,博通群书,善于钻研和思考,专攻《公羊春秋》,有很深的造诣,在太学中颇为知名。当时京兆、扶风两郡争相召请他做官,因时值乱世,他不愿意步入仕途,每次到任不久便称病而去。李育隐居于杜陵,一面收徒教书,一面开始研究古文经学。他读《左传》,爱其文采,但认为作者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编纂《春秋》的含义,而陈元、范升等人就《
[]
179、李纾
  李纾,字仲舒,礼部侍郎李希言之子。少有文学。天宝末,拜秘书省校书郎。大历初,吏部侍郎李季卿荐为左补阙,累迁司封员外郎、知制诰,改中书舍人。寻自虢州刺史征拜礼部侍郎。德宗居奉天,择为同州刺史,寻弃州诣梁州行在,拜兵部侍郎。反正,兼知选事。李怀光诛,河东节度及诸军会河中,诏往宣劳节度,使还,敷奏合旨,拜礼部侍郎。纾通达,善诙谐,好接后进,厚自奉养,鲜华舆马,以放达蕴藉称。虽为大官,而佚游佐宴,不尝自忘
[]
180、李允则
  李允则(953~1028)字垂范。并州盂县(今属山西)人。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在静戎军(治今徐水)置榷场,李允则主管其事。后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迁洛苑副使、知沧州。转西上合门副使、镇定高阳三路行营兵马都监。后知雄州(治今雄县),迁东上合门使、奖州刺史。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罢兵,而李允则仍然营建城垒,辽主说:“南朝还在修城备战,这不是违背誓约吗?”其相张俭说:“李雄州为安抚使,其人长者,
[] 岳麓书院(95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