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姓名人堂(8)
141、黎维新
  黎维新 (1925~)笔名黎牧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1945年高中肄业。曾任汉口《大刚报》、《新湖南报》文艺副刊,湖南《大众报》副刊组组长。1951年起历任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部副主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湖南省出版局副局长、局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新闻出版局顾问,编审。中国作协湖南分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湖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顾问。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
142、黎萃拔
  黎萃拔(1903~1965年),市桥人。他悉心钻研中医学,先后向老一辈名医学习,博采众长,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市桥东涌路大市港黎氏九世祠悬壶济世,终成番禺名医。番禺地处亚热带,温热病(火热症)流行,黎结合温病特点,屡用“清宫汤”加紫雪丹,成功地抢救那些“邪入心”神昏乱语的患者,故时人称他是“刀劈大热症圣手”。黎不但擅治温热病,而且对《伤寒论》的方药亦能运用自如,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妇女“热入血室
(19031965)
143、黎德钧
  黎德钧 (1915-1948) ,附城乡鹿鸣村人。1936年在横县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广西学生军,做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春,学生军结束,转到广西南武师范求学。1943年,南宁发生“1.15”事件后,黎德钧由南武师范转回横县。在横县党组织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他的家是横县党组织的活动中心点。1944年底,黎德钧任县委委员,中共横县党组织召开的“鹿鸣会议”,就在他家举
(19151948)
144、黎化
  黎化 (1954~)原名张黎化,笔名雷父、剧默等。江苏南通人。1987年毕业于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1969年入伍,在青海省军区服役,1973年退伍。其后做过记者,编过报纸,当过中学教师,现为专业编剧。1978年开始发表小说。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选《蓝眼睛》,人特传记《话说-》,哲学随笔《心灵叩访》,长篇小说《江海祭》、《女人风华》等作品十余部以及数以百计的舞台文艺剧目,曾获《
145、黎岚
  黎岚(1917~1989)原名张孝裕,庐江县七桥乡郑湾村人。中-员。建国前任中共合肥县区委书记兼政治教导员、定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民国35 年起历任江苏省高邮市委书记、苏中区党委巡视组成员、华中工委土改工作队副队长、安徽寿合县委副书记等。建国后历任巢湖、芜湖地委委员、纪委书记、上海电业管理局局长、-、华东电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西北局三线建委规划局局长、陕西省水电工程局核心小组组长、-,并
(19171989)
146、黎光
  黎光(1918~)霍邱县孙岗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革命,次年参加红军,民国21 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霍邱县儿童团县团部委员长、红二十五军团、师、军共青团书记、师宣传科长、团政委、政治处主任、旅副政委、副师长、师政委、中共四川剑阁地委书记、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局长、-、武汉铁路局书记、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兵种副政委等职。
147、黎一萱
  黎一萱,原名黎萱,籍贯北京,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03级。2004年出演电视剧《女才男貌》进入娱乐圈;2008年出演首部电影《上下的错位》;后参演多部热播剧,如:⌒才女貌》系列、《爱·盛开》、《阿诚》、《剪爱》、《儿女情更长》等;2013年主演电视剧《少年四大名捕》和《天地情缘》,其中《少年四大名捕》一人分饰两角获赞。2014年3月参演电影《黎明之眼》;2015年参演的电视剧《大汉情
北京电影学院
148、黎道静
  黎道静道静,道士,住持广州斗南楼
[]
149、黎锦明
  著名作家——黎锦明黎锦明(1906-1999年),黎锦明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在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京,他接爱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为苦难的人生而写,写人生的苦难”。人物生平1924年开始创作,他的第一 篇作品《小画家》控诉了陈腐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摧残。1925年,在“五卅”后的反帝-和反对以《甲寅》周刊为代表的封建复古主义运动中,他写下了一系列作品。1926年秋,在第一次国内革
著名作家(19061999)
150、黎传哲
  黎传哲,1936年腊月生于萍乡南路的一个小山冲里。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两年。1957年毕业于萍乡师范学校,当了半年孩子王,然后当写匠至今。历任萍乡广播站、萍乡日报、萍乡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市委宣传部干事。经受两年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之后,自愿赴武功山下劳动两年半,并担任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后调芦溪区委办公室,宣传部工作,继续吃笔墨饭。1981年调萍乡市文联《乡风》部给别人作嫁衣裳。曾任部副主任、主任、《乡
151、黎文佐
  黎文佐(1956~1979),壮族,新江乡新乐村人。1974年初中毕业后,他曾先后在蒲庙养鸡场、县造纸厂当临时工。1978年他放弃当工人的念头,自动回乡参加农业生产。1979年初,黎文佐正准备办婚事,在听到上级传达党中央关于对越自卫还击战命令后,毅然决定更改婚期,报名参战。批准入伍后,黎文佐是新江公社支前民兵一营二连十七班战士。1979年2月17日, 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黎文佐所在连队奉命给前线部
(19561979)
152、黎弼臣
  黎弼臣(1881~1951)奶名亚广, 祖籍广东,定居百色。黎有兄弟3人,本人排行第三。光绪年间开始经营八角、 云耳等土产山货,先后开设三益行、年记等商号,雇工5人,年利数万,随置房屋三大座,成为百色镇新掘起的富商。民国10年(1921年)百色商会成立,黎任会长,左右百色局势,人称“商界绅”“活阎王”。黎在百色解放初,参加百色县第一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为代表,但暗中与恶霸黄汉明、 关宝臣、陈作亮、潘
(18811951)
153、黎良仕
   (1910~1935)黎良仕,原名黎廷汉。德保县城关人。1930年8月同龙光乡多龙村陇香屯周桂才等7人一起,到向都县苏维埃政府要求参加红七军,临行时,同行选他为班长。他把几个人带到奉议县(今田阳县)田州后,编入红七军第一纵队一营三连三排七班,任班长。同年11月初,随部队到河池整编, 编入红七军第十九师五十八团三连三排七班, 仍任班长。在北上途中,于1931年4月调到教导大队为队员, 到江西与中
(19101935)
154、黎达愚
  黎达愚(1902—1987年)原名达文,广西陆川县城厢镇梓温村人,生于光绪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二日(1902年6月27日)。民国29年(1940年)底带着家人到城郊窑埠下村垦荒种地为生。期间,结识《柳州日报》的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罗培元。此后,黎家成为地下党组织和进步人士的秘密联络点。38年9月,中共广西城工委在鹧鸪江召开重要会议期间,黎家成为会议的交通站和后勤供应站。柳州解放后,参加市军管会物资接管部
(19021987)
155、黎绍芬
  黎绍芬,字介繁,1901年6月16日生于武昌1966年12月9日心脏病复发,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五岁。黎元洪的长女。1917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19年入南开大学。1923年,黎绍芬成为南开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在1919年第一届男女同班同学中,与周恩来是同班同学。1923年7月,黎绍芬到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1927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研究院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天津市教育局督学。1933年
(19011966)
156、黎新王
  黎新王(1958~199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希望工程园丁”。黄流怀卷村人。1978年黄流中学毕业。1980年告别新婚妻子离开家乡,只身到黎族边远地区的永明抱邱小学任教。1983年任该校校长。14年扎根山区,辛勤耕耘,身患癌症,但仍坚持教书育人,为希望工程谱写新章。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他多次被评为红花少年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深受当地黎族人民的尊敬
(19581995)
157、黎自格
  黎自格(1896~1945),字亦僧,今临湘市白羊田镇人。护法讨袁时投笔从戍,历任连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北伐时,任第八军三师九团少校团副。民国17年,任二路军总指挥部中校参谋。21年,带职入湖南陆军干部学校工兵科集训,毕业后任工兵营长。27年,任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导区保安司令部兼岳阳警备司令部上校主任参谋。11月,日军占领岳阳县城,县政府转移农村。县长阮湘被迫交出县印,他代理岳阳县长。后被省政府正
(18961945)
158、黎三林
   黎三林(1906~1946),原名寿彬,陵城镇人。资质聪颖,童年就读于县城“五知学校”,青年时代入广州广雅中学读高中。因受马列主义薰陶,追求进步,加入共青团组织。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回籍住黎家庄。在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领导下,往返于宾阳、来宾、贵县、陆川等地从事工运农运活动。后因-,乃赴沪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毕业后在省内百色、柳城、龙州等地中学任教。“七·七”事变后返北流县
(19061946)
159、黎莲湘
  黎莲湘,(1925—2007年),曲周县白寨乡永安村人。曲周县原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县委顾问。1945年4月参加工作,是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曲周县政府财政科科员,1949年5月任曲周县第一区公所副区长,1954年3月任曲周县委农工部副部长,1962年3月任曲周县南里岳公社党委书记,1970年5月任曲周县塔寺桥公社党委书记,1975年1月任曲周县人民法院院长,1979年3月任中共曲周县委副
(19252007)
160、黎星
  黎星生前系中国日报社总编室主任、驻美国首席记者、高级、专栏作家。1957年8月出生,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8月7日,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54岁。黎星同志热爱祖国,对党忠诚,经常在国外采访,始终战斗在我国对外宣传战线的最前沿,为《中国日报》引导国际舆论,扩大我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作出了杰出贡献。她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把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无私的贡献给了党的外宣事业,短暂的一生中
(1957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