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姓名人堂(2)
21、赖翰颙
  赖翰颙(1697~1765年),字孚仲,号竹峰,世居南坑葛竹。雍正十年(1732年)举人,雍正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参缮御制《文集》。乾隆元年(1736年)授为文林郎,任翰林院编修,后被特派稽察六科参修《大清律》和国史馆纂修官等职。乾隆二年,翰颙双亲相继逝世后,无意功名利禄,即上表辞职。回乡后,翰颙隐居南坑山区,潜心钻研学问,著书立说。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牵头修建葛竹通平和县的乞天岭大道和大
[] (16971765)
22、赖善主
  赖善主,1924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贫寒的童年生活,给赖善主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其嫉恶如仇,坚贞不屈的性格和品德。在1947年鲁南战役中参军入伍。1947年国民党向沂蒙山区大举进犯,妄图实现其重点进攻山东的战略计划。我华东野战军右翼兵奉命围歼南麻之敌十一师。在一个漆黑的雨夜,四师十一团第二营冒雨接敌,营部重机枪排战士赖善主和排长查明敌情后,全排进入指
(19241948)
23、赖雄
   赖雄,男,现年52岁,汉族,1966年贵阳师院高中部毕业;1968―1970年在黄平县旧州区插队当知青:1970年9月一1977年12月在黄平中学任教;1977年考入贵阳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今在凯里一中任教,先后任语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兼工会主席)、校长等职。 “状元”学校的领头人――赖雄 赖雄于1993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1年被贵州
24、赖鹤年
  赖鹤年,字耘芝,城厢人。父亲早亡,靠祖母和母亲抚养成人。少时家贫无法上学,便天天坐在书房外听课。塾师黄德俊发现他聪明灵悟,勤奋好学,遂免费收他为弟子。赖鹤年刻苦学习,十多岁考补博士弟子。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赖鹤年调任台湾派驻上海督办粮台兼营务处。中日议和后。又调四川,先后任洋务、金矿、商务、保甲等局督办。由于他平日留心国际形势和国家时务,熟识
[]
25、赖汝樵
  赖汝樵(1902-1933)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革命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1902年10月生于平江芦洞一个木工家庭。曾读私塾3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投身农-动。马日事变后,积极开展游击斗争。任中共平江县委委员兼-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28年3月参与领导平江“扑城”之役。平江起义后,他组织200多青年参加红军。1929年任湘鄂赣边境-委员会主席、湘鄂赣边
(19021933)
26、赖心辉
  赖心辉(1886—1942),字德祥,清代光绪10年(1886)生于四川省三台县鲁班乡,父亲是小商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在他岳父引荐,在曾伯和(曾秉中,曾德治,字伯和,今中江石笋乡人,云南候补道台,槐轩学派再传弟子,从学李思栋(字松山))门下学习。曾伯和见他大可培养,1907年出任云南省老鸦滩百货厘金局长的时候,带他随同前往。到云南后,读书更为勤奋,1909年被曾伯和保送入云南讲武堂学习。191
(18861942)
27、赖英扬
  赖英扬(1778-1840)字虎臣,出生于新安县大鹏城。其父赖世超官至广东琼州镇镇台。赖英扬少年就投笔从戎,历经大鹏营外委、升补把总。在跟随水师提督的舟师围剿海盗于儋州新英外洋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先后擒获盗船十八艘及邬石二筹洋盗三百八十名。当时两广总督百龄奏请圣上,赏给赖英扬“头等出力”银牌一枚,并升授水师提标中营千总,署理广海寨守备;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任虎门水师提标右营中军守备。筹划
[] (17781840)
28、赖月华
  赖月华,乳名煌姑妈,1905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凤城镇西门赖屋的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赖月华与当时在励勤学校任教的张鼎丞结为夫妻。丈夫接受新思想、倾向革命的言谈举止,对赖月华有着直接的影响。1927年9月,永定溪南党组织成立后,金砂各乡在溪南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办起了平民夜校,以启发农民的觉悟。赖月华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之下,不但带头剪短发,参加西湖寨夜校学习,还走村串户动员其他妇女上夜校学习。在
(19051944)
29、赖昌作
  赖昌作,又名昌祚,1907年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瑞林区。7岁时,父母让他进了私塾。由于父亲劳累过度去世,赖昌作读了五年书就被迫辍学,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务的重担,不到一年母亲染病逝世。为了生计,他只好到地主家放牛。后来,他不愿过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到一家裁缝店去当学徒。学满五年后,自己撑起了一个裁缝店。1927年8月,贺龙、朱德、叶挺率南昌起义部队进入瑞金。他们在瑞金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革命道理,并发展了
革命烈士(19071936)
30、赖恩锡
  赖恩锡,生卒年不详,新安县大鹏城(今龙岗区大鹏镇)人,赖信扬第四子。出生军旅世家,从小立志报国,18岁从戎。有一次值班巡逻,看见5个海盗从南澳东涌登陆,准备进入村子抢掠,他手挥大刀,只身同海盗进行搏斗,砍死一人,砍伤两人,两人狼狈逃窜。他胆大心细,勇猛过人,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任福建厦门水师提督,晋封武功将军,御赐蓝顶花翎。
[]
31、赖继谨
  赖继谨(?~1646),字敬儒,芦溪漳汀人,自幼颖异,弱冠即入县学,后拜黄道周为师,师生相契,追随不离。明崇祯及福王相继复亡,黄道周在福州拥立唐王,并自福州发兵北上抗清,时继谨任监纪将军。兵至建阳,继谨劝道周驻建阳,积聚力量然后伺机进取,道周不同意,同学庄起俦和继谨相对至夜深,起俦说:“这回出征,能活着胜利归来便可封侯显贵,即使死了也可让人立祠敬仰!”继谨说:“前途难于预料,你有0在堂何不回去,至
[] (?~1646)
32、赖金彪
  赖金彪,1911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时不过18岁,曾在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属下当过传令兵、通讯班长、排长,后被组织上送到彭(湃)杨(殷)学校学习了两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33年夏秋间,他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来到闽东,先后担任寿宁县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闽东工农游击第七支队队长。1934年春节后,福安中心县委将闽东工农游击第十支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第十六
革命烈士(19111935)
33、赖先传
  赖先传,字声初,乳名用才,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七月,城关人,清末廪生。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全闽优级师范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回乡,先后任高等小学堂长、两等小学校长等职。民国16年以前,县内无中学,小学毕业的少年儿童多数失学,地方人才无法培养。他联络地方知名士绅呼吁县当局创办中学,发展教育事业。经多方努力,民国16年,归化县立培英中学终于诞生,他被聘为首任校长。因时局不靖,3
34、赖镜
  赖镜(生卒年月不详),明末清初时代人。字孟容,号白水山人、增城山人。广东南海人, 居住佛山,少年曾读书于广东增城白水山,明亡后出家万寿寺为僧,法名深度。性雅淡,善画山水。受吴派影响,所作笔力遒劲,疏逸秀润,气格高凝,有沈周风度, 为粤中首望。工诗,书法仿苏东坡、文征明,时称诗、书、画“三绝”。屈翁山《广东新语》云:“顾其足迹不出粤东而其遗迹遂为人所罕觏。吴越人宦粤者,往往欲求其一笺一箑而不可得。”
[]
35、赖玉坤
  赖玉坤(1911~1983),江西上犹县人。曾入私塾,未及1年即因家境贫寒辍学。民国19年(1930)任乡苏维埃少年先锋队队长。秋,率队配合红军攻打寺下街。翌年,参加红军,编于湘赣苏区红军独立一师。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次年,任红六军团18师55团通讯主任。8月,随任弼时突围西征,继而参加长征。民国25年后,赖先后被选调甘肃庆阳红军步兵学校、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
(19111983)
36、赖世超
  赖世超(1750—1832),深圳大鹏人,三代五将之一。少年家境贫寒,十五岁随民间艺人习武,十六岁在县衙当差。后来转鹏城衙署当文职。二十五岁结婚,婚后弃文从武,并顺利考取武举,第三年又考上千总。由于武功精励且多立战功,道光五年(1825年)任闽粤两省武举考官。封武功将军,正二品。卒于道光十二年农历三月,享年八十二岁。
[] (17501832)
37、赖信扬
  赖信扬,生卒年不详,新安县大鹏城(今龙岗区大鹏镇)人,赖世超之三子。20岁加入兄长赖英扬部队,曾任清军下级和中级军官。因足智多谋,神奇出兵,屡立战功,得到朝廷的赏识和嘉奖。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任福建厦门水师提督,晋封安鹭将军,御赐红顶花翎。后因操劳过度,身体每况愈下,年未六旬而英年早逝。
[]
38、赖可可
  赖可可(1910~1987),曾用名赖哥、羽鸿、梦凡,枫朗镇上山下村人。民国14年(1925),可可在高陂仰文学校读书时受国民革命军东征启迪,开始关心时局。翌年,考取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学校农林部,受先进思潮影响,参与-。民国16年,任集美学校农林部学生会主席,带领学生-、散发传单、自办刊物,被学校除名。同年秋,返集美学校复读。民国17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奉
(19101987)
39、赖亚力
  赖亚力,1910年6月出生于内江县,大学本科毕业,硕士学位。在学校读书时期,认真学习并努力宣传马列著作和思想。1930年后,李鸣钟辞官隐居天津,曾邀请赖亚力讲授《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听讲者还有张自忠、吉鸿昌、石敬亭、张维玺等名将名人。1934年12月,经许德珩教授介绍,到冯玉祥处工作,担任研究室主任,并认识共产党员王梓木。王嘱赖要推动冯抗日,赖积极行动,随之作了冯政治秘书。1938年,赖亚力
40、赖际熙
   赖际熙(1865-1937),字焕文,号荔坨,增城市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攻读于广州广雅书院。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中,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总纂。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他移居香港,谢绝国事,专心从事教育和国学研究。民国二年(1913)任香港大学中文总教习兼
(186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