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名人堂(28)
541、黄颐
  黄颐,字松龄,号鹤年,福建闽侯桐口乡渡坞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黄颐自小习农,好学勤奋,半耕半读完成中学课业,后出洋到北婆罗洲、沙涝越等地办学。民国18年(1929)回国,考取中山大学师范专修科,在校期间深受林植夫先生新民主主义思想影响。毕业后,曾在霞浦、福安、建瓯、南平、晋江等地中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任福建省抗敌会干事,福建、江西等地建设人员训练
(19041974)
542、黄溯金
  黄溯金,原名黄贵如,别名黄焕章、硕均、朔今,1914年12月出生在河北省丰润县新庄子乡陶立营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影响下,黄溯金和邻村的知识青年一道,开展了一些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宣传活动,并创办了一所学堂,向学生宣讲抗日救国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华北民众抗日救国热潮空前高涨。此时,黄溯金已成为当地民众的代表,深得人民的信任。地方警察局
(19141945)
543、黄绍昌
  黄绍昌(1836—1895)字芑芗。长洲后山村人。居住于石岐仁厚里。出身书香世家。早年游学于陈澧、刘融斋。曾被闽督何璟聘为记室。清光绪四年(1878)选学海堂专课肄业生。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举人,官为中书。同治十二年(1873)小榄第二届菊花会征集诗词,其所作五首均登榜首,被称为“菊花状元”,被闽浙总督何璟赏识,笺奏书檄多出其手。1890年被粤督张之洞聘为海棠菊坡书院、丰山书院(今孙文中路
[] (18361895)
544、黄士陵
  黄士陵(1849~1908),字穆甫,号倦叟,黟县西武乡黄村人。父仲和,能诗文,精小篆。黄士陵幼承家学,20 岁即噪乡里。清同治年间,为南昌一书店写书签。其书法被江西学政汪鸣銮所赏识,为之传誉,因得结交当时许多名流,并随著名学者盛昱、王懿荣、吴大澂出游,遍览各地所藏金石原器著录以及书画珍品而学识大进。光绪十四年(1888 年),吴大澂任广东巡抚,黄士陵被延入幕府,朝夕与共,相互探讨,吴氏辑《十六金
(18491908)
545、黄明光
  黄明光(1911~1950年) ,壮族。清宣统元年(1911年)1月生于凌云县天峨区西马乡下亭村安马屯(今乐业县马庄乡打路村) 。黄明光有5个兄弟,他排行第四。由于家贫,幼年没有进学校念书。只是在参加游击队之后,才学会了认字和写信。他年青时同三哥黄明章背井离乡,到过幼朗乡的幼里、百安、陇那屯及贵州省的昂武屯打工糊口,或者到处迁居以开荒维持生计。因兄弟多,后来到本村板堂屯入赘,至中年时妻病故。民国3
(19111950)
546、黄守才
  黄守才(1603年—1663年),字完三,又字英杰,号对泉,明末清初河南偃师人。他深谙水性,善治水,被人民誉为“河神”。黄守才自幼父母双亡,由母舅刘氏抚育长大。由于家境困难,黄守才十几岁即开始自谋生路。他以划船为业数十年,故对水性甚为了解,而且他聪明好学,善于动脑子,故知河理,善于疏水导河、排除水患。崇祯八年(1635年)“谷洛斗”淹洛阳,且洪水长期不退。太守素闻黄守才之名,遂派人将其请来,与之商
[] (16031663)
547、黄玄
  黄玄(约1398年前后),字玄之,将乐县人。初从林鸿学,后林鸿弃官归,乃移居侯官县,从之深造,深得林鸿器重。后以岁贡生授泉州训导。著有《鸣秋集》、《黄博士诗》。
[] 闽中十才子
548、黄旭
  黄旭(1921—1996) 原名黄华旭,民国10年(1921)10月出生于香港,原籍三乡雍陌村。1938年,在五区(今三乡镇乌石)中学读书,受校长、中共党员孙一之影响,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经黄友涯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山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任第一战士队队长。1939年7—9月,日军先后2次进犯中山横门,其带领抗先队,与来自全县各地抗先队员、妇女协会会员共1000多人,
(19211996)
549、黄孝敏
  黄孝敏(1907~1937年),原名黄孝闵,别号黄效明,字景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生于平湖镇达才村。少年就读于平湖公立小学和古田超古学堂。民国13年(1924年)考入福建大学中学部。在校期间,阅读《语丝》、《创造》等进步书刊,热心参加反帝运动。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3月,孝敏和陈炳受中共福州地委派遣回古田发展党组织。他们在旧城五保街成立中共古田特支,陈炳任书记,孝敏任
(19071937)
550、黄正纲
  黄正纲(1704~1774年),字会一,号梅亭,罗源县人。为人忠直厚道,夜间观书,有盗潜入其家,被获,乃里中人,遂予释放,且济以资本,终不泄其姓名。雍正四年(1726年),赈饥乡里。纲本文职生员,但按例应荫袭武职,历官至江南、浙江、广东提督。镇嘉兴时,奉命督运浙粮6万石,航海赴闽赈饥,至蒲门风浪大作,众徒惶怖,欲停泊避风,正纲认为饥民嗷嗷待哺,刻不容缓,命令溯狂澜而进,遂如期到达,饥民得以赈济。镇
[] (17041774)
551、黄存绍
  黄存绍,男,桂东县寨前乡牛江村人,1929年11月生。1946年进江西省南昌大学矿冶工程专业学习,1951年8月毕业。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长沙组建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黄存绍调入该校任教,历任院工会委员、实验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1954年,成为该院第一批晋升的讲师。期间,编译了3本专业书籍。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直至1979年才得以
(19291992)
552、黄欧东
  黄欧东(1905-1993),1905年9月14日生,江西永丰人。又名黄次洲。1915年入私塾读书,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和--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1925年6月在永丰小学任教,发起成立思江学会,创办《平民报》。1926年在上海大学学习。1927年回乡,任中共江西永丰县委书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3军8师参谋、连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红4军11
(19051993)
553、黄理
  黄理(生卒不详) 壮族。嘉靖六年,他带领子侄21人随王守仁剿抚卢苏、王受之乱有功,后在白山土司当土目。原那马土司巡检苏关卒无子,嘉靖七年命黄理为那马土司世袭土巡检。
[]
554、黄志坚
  黄志坚(1919—1994),祖籍广东省台山县,1919年生于今荔湾区西关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一位能诗能文,与书画艺术界来往密切的开明绅士。1932年以前,黄志坚随父母辗转于广州和香港两地生活与学习。1932—1942年,黄志坚定居香港,曾先后在建邦学校、英陶书院、汉文师范中学和岭南艺院读书。1940年考入岭南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1946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4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钟明直
(19191994)
555、黄乃一
  黄乃一同志生平(1916-2008)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治部主任、副部级离休干部黄乃一同志(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黄乃一同志(曾用名黄小平)1916年10月出生,重庆江津人,重庆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肄业。1933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参加上海社联。1933年
(19162008)
556、黄世途
  黄世途(1901—1960),字伯舆,西河镇下黄砂村人。幼年随父往南洋,后随同乡郑介廉回国,考进云南讲武堂十五期步兵科。毕业后服役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李汉魂师任七十四团团长。民国18年(1929)11月,张发奎与桂军联合反蒋,组成“护党救国军”,进攻受南京支持的粤军陈济棠。世途是张发奎部下一团长,领兵从湖北南下至清远县潖江口直迫广州。在两龙圩与-激战四昼夜,卒因众寡悬殊,战事失利,于是离开部队携
(19011960)
557、黄国英
  黄国英,男,1962年出生,医学博士,儿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赴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1993年)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修和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1998年)。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复旦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超声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中华医学会儿科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超声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
558、黄宛
  黄宛同志生平(1918-2010)中国现代心电学奠基人、我刊名誉总编黄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28日9时15分不幸逝世,享年91岁。黄宛教授逝世的消息传来,全国心电工作者无比悲痛,在京心电学会的同志们来到黄宛家中,代表心电学界的同仁们,向黄宛亲属表示最沉痛地哀悼,在悼念薄上写下了“一代宗师黄宛教授永垂不朽”。黄宛教授,浙江嘉兴人,1918年9月8日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19182010)
559、黄琛
  黄琛(生卒不详),字廷献,号简庵,为黄伯固七世孙,将乐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年)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右侍郎和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他任户部主事时,到江苏、上海一带征收和存贮公粮,很有声誉。任户部郎中时,他奉诏到淮北赈灾,救济数以万计灾民。任江西参政、左辖时,繁杂纷乱的公务经过他手,便井井有条。他也镇压过朱绍刚起义军。黄任户部右侍郎时,曾奉命巡抚四川。不论大州、小县,他都一一前往,考
[]
560、黄华音
  黄华音(明万历崇祯年间人),是永定“第一名山”东华山的开辟者,抚市乡华丰村人。曾在青草湖随著名道士沈龙湖学道,为沈龙湖的入室弟子。东华山嵯峨千仞,林密竹深,未开辟前是虎穴狼窝,人迹罕至。华音不避艰危,探幽履险,寻奇觅胜,选择建筑道观地址。然后筹集资金,率工人披荆斩棘,凿石级陡,开通道路,建成颇为壮观的观舍。后在龙岩的刑部侍郎王命璇等众多人士的大力资助下,开拓山中诸景点,终于使东华山成为永定著名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