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名人堂(25)
481、黄际良
  黄际良,字克藏,号豪亭,始安里卿园(今石鼓乡卿园村)人,出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壮年到菲律宾经商,颇有积蓄。有一次,乘船遇飓风,船被飘至苏禄岛,全船的人和物被侵入该岛的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获。殖民主义者看到船中的财物,多为际良所有,又看他忠厚老实,决定释放他;而同船的百余人则将被驱入山巴垦荒。按照当时殖民主义者的惯例,凡被掠获或被卖与的劳力,均须与其订立劳役合同。期限未到而同伴中有人死亡,
[] (17131806)
482、黄乃模
  黄乃模(1862~1894)字蔼山,今坂东镇湖头村人。童年时曾随父学木工,后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次年,奉命赴英国验收清政府订造的“致远”号巡洋舰。回国后被任命为该舰第二副管带,协助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光绪二十年九月,中日关系紧张,“致远”号编入北洋舰队。九月十七日,在完成护送运载中国陆军兵船增援朝鲜战场任务,返航驶至大东沟海域时,北洋舰队遇到伪装
[] (18621894)
483、黄大鹤
   黄大鹤字子皋、芝山。陕西大荔人。清道光五年(1825)拔贡,朝考一等,曾任吏部主事,官至按察使。咸丰十年(1860)奉命回陕督办地主团练武装,在原籍招募乡勇500名进行训练。同治元年(1862)春,陕西回民反清起义的烈火燃遍三秦大地。四月下旬(1862年6月下旬),同州府回民围攻府城,知府朱元庆等督率黄招募组训的地主团练固守府城顽抗,回民起义军攻城八昼夜未克。知府上奏云:“大鹤有力焉。”此后,黄
[]
484、黄天
  黄天 (1908—1945) 黄天,新民乡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在浙江省昆虫局图书馆工作。黄酷爱进步戏剧,曾于1935年在杭州组织业余“三五”剧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为当地报刊编写戏剧剧本。1937年10月,黄离杭赴延安,入陕北公学。毕业后,留校任陕公剧团团长,曾根据高尔基的小说「亲》,组织改编和导演了同名剧。黄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晋察冀联合大学文艺
革命新文艺的开拓者(19081945)
485、黄紫霞
  黄紫霞,字德奕,南安埔头乡(今罗东镇)人,清光绪十九年(1894)生。父黄则敬,务农。紫霞天资聪颖,自幼嗜学,民国元年(1912),由丰州高等小学考入福建省立第十一中学(泉州五中前身),他学习勘奋,兴趣广泛,酷爱文学艺术。民国4年紫霞先后在开元小学、尚真小学等任教。民国9年应侨商黄奕住之聘,任南安县斗南学校校长,当时学校兼办师范班。民国14年,家乡遭土匪洗劫,家产荡尽,为谋生计,紫霞辞去教职,与几
(18941975)
486、黄楚九
  黄楚九(1872~1931年) 黄楚九,名承乾,浙江余姚人。出身中医世家,耳濡目染,自幼即略谙医道。15岁父亡,随母迁居上海,入清心书院读书,并在旧城内挂牌行医,取名异授堂(又名颐寿堂),同时兼制中成药出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黄将诊所与药店迁入法租界,创办中法药房改营西药,以“万象”为商标,图案为大象背上置一盆万年青,成为上海经营西药业创始人之一。光绪三十年,
(18721931)
487、黄明开
  黄明开,1951年4月出生,新邵县坪上镇人。1969年2月入伍,1970年10月加入中国0,历任42军125师347团战士、师测绘员、作训参谋,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广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参谋,广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主任。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二等功。1997年、1998年先后参与驻香港部队组建、进驻香港和两湖地区部队抗洪抢险的组织协调,十余次受到党中央领导的接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488、黄震
  黄震字伯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福建通志》卷三三)。累迁著作佐郎,通判遂州,擢江淮发运使。后知饶州,徙广东转运使。《宋史》卷三O三有传。
[]
489、黄桂南
  黄桂南(1891~1955),原名黄俊胜,号克诚。壮族。林逢乡平洪村江洞屯人。少年时在本乡读私塾,后到区立智育小学就读。1926年秋进恩隆县农-动讲习所学习。192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2日,恩隆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被选为经济委员,红七军北上后,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曾先后在中共果德区委、向都区委、那马区委、东兰区委、万岗区委、都安区委任区委委员。1934年12月,与陆浩仁、黄绍谦等1
(18911955)
490、黄金声
  黄金声(?—1824) 字和东,号认斋,思陇乡大黄村人。壮族。赋性聪敏,年幼时勤奋好学,立志弥坚。年十七进入学宫,学使刘凤诰面加勉励,寄以殷切期望,不久补廪膳生员。当时张鹏展方主讲桂林秀峰书院,金声徒步往从之游,昼夜玫读弗倦。清嘉庆十五年 (1810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落榜,即往山东学政署协助张鹏展校对艺文。暇时与师友谈今论古,务必求得正确的道理,每至废寝忘餐,心有所得,退而记之,简策名曰《四
[] (?~1824)
491、黄明山
  黄明山(1906~1966),又名黄显纲。壮族。印茶乡巴麻村(原属向都县)人。初中毕业。1927年12月参加了黄绍谦领导的向都北区农民自卫军大队,多次与农军一起攻打向都县城和抗击国民党桂系军队及土豪武装对巴麻地区的“围剿”。1928年秋, 在陈洪涛等的率领下,和第四中队100余人到滇桂交界的广南、富州一带打游击、攻打富州城。后因农军副大队长鲍海潭被害,第四中队退回向都。1930年1月,进入红七军在
(19061966)
492、黄叶村
  黄叶村(1911—1987),书画家,原名厚甫,学名成昆,祖籍安徽当涂。因读东坡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到出霜根,扁舟上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慕其意,遂改名黄叶村。其父黄思进是裱画师,字画均佳,叶村幼读私塾,1920年入公立小学,因家中贫寒常为小店书写招牌。1926年去繁昌杂货店学徒,不原为商,归家专攻书画。1934年,在霍丘县松滋小学任图画教员。1937年—1962年,在太平、屯溪、
(19111987)
493、黄必就
  黄必就(1822~1895)六都湖头人。家贫,父早逝,与兄必诚一起靠务农赠送母亲。兄有四子,负担甚重,必就决意不娶妻,并外出打工赚钱帮助兄嫂。后兄亡故,必就竭尽全力抚育诸侄成人,并先后为他们娶亲。母亲不爱与媳、孙一起过日子,必就只好另外租田耕种,另起炉灶侍奉母亲。十年后,母亲已年逾古稀,脚病不能行走,吃睡都在床上。此时必就也已50岁,右手关节疼痛,一年后右手肌肉萎缩,屈伸困难,耕作甚苦。而他母亲仍
[] (18221895)
494、黄式高
  黄式高(1920~1947),灵山县平山镇灵家村人,是灵山县文武兼备的武装斗争指挥员之一。黄式高于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曾任广东省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灵山大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是灵山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早期领导人之一。1936年秋至1939年秋,黄式高在灵山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后,在家乡灵家小学教书。1940年秋,他考入合浦一中。次年秋,他因反对国民党镇压白
革命烈士(19201947)
495、黄培松
  黄培松,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祖籍安溪县兴二里科名乡(今尚卿乡科名村)。其先祖移居南安县仁宅乡,至乃父黄嘉淑赴榕经商,后举家迁居福州。培松有兄弟4人,他居四。培松少时习文,因府试不第遂弃文习武,拜晋江大罗溪武举人黄纪堂为师。黄纪堂见其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是可造之才,遂精心传授,严格训练,武艺大进。光绪二年(1876)参加武科乡试得第二名。六年赴京会试获得第一名,殿试
[] (1855~?)
496、黄洞忱
  黄洞忱(1878一1956),字国勋,今横埠镇人。洞忱自幼攻读诗书,有较深造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洞忱决心放弃科举道路,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安徽省讲武堂(即武备学堂)。他曾与柏文蔚、郑赞丞、熊成基等先后同学,秘密加入“岳王会”。毕业后在新军辎重营任管带兼炮营管带。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熊成基起义失败,洞忱锒铛入狱。因得革命党人暗助,他于宣统三年(1909年)三月越狱逃往日本。在东京他会见了孙
(18781956)
497、黄彦坊
  黄彦坊(生卒年不详),字言可,号鹤潭。城厢乡夏黄村人。壮族。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拔贡出任雒容县(今广西鹿寨县境)教谕。还乡后较留意地方掌故,接触平民百姓,观察社会生活。他的诗文,以叙事记俗为主。一方面针砭时弊,对时事提出了较切合实际的见解;另一方面,热情地歌咏了人民的劳动和生活,给后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条件、时令农时、生活习俗等都得到较为广泛的了解。如《婚姻纪俗诗十六首》、《岭山农事纪候
[]
498、黄旭
   黄旭(1979年2月——):江苏南通人。黄旭5岁进入南通市业余体校,1989年2月进入江苏省队,1993底入选国家队。1997年洛桑世界锦标赛是黄旭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他与队友合作勇夺男团冠军。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冠军。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冠军 。 黄旭是一名全能型选手,全套动作幅度大、韵律好、规格高、动作到位,双杠和鞍马是特长项目,多次在全国比赛中夺冠,这两个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499、黄仪臣
  黄仪臣,长汀三洲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生于民间医生家庭。他自幼立志学医,扶危济贫,因自号“力扶”。他医术高明,被誉为“-”。雍正二年(1724),汀州知府李璋之子患疑难杂症,久医无效。经仪臣治疗,药到病除。李特赠“蜚声上国”金匾,从此,更是遐迩闻名,门庭若市。一次,仪臣外出行医,见一骨瘦如柴跛脚老人,病卧路旁,生命垂危。仪臣将其背回家中,精心治理,老人转危为安,这位老人原是民间医生,善制丹
[] (17021781)
500、黄甦
  黄甦(1908~1935年),生于佛山镇的一个粤剧艺人家庭。年幼丧母,随父亲卖艺度日。民国12年(1923年),15岁的他去香港做杂工,后成为电器工人。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香港工人在苏兆征等领导下,举行-。黄甦是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他发动了一批工人参加-,后返回广州,加入省港-委员会纠察队,任第九支队队长,执行-港口,缉拿0,严惩帝国主义走狗的任务,-委员会党团书记邓中夏称
红军虎将(1908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