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姓名人堂(2)
21、桂质廷
  桂质廷(1895~1961年),江夏人。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4年由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保送美国留学,先后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学士、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在北京协和医院、长沙雅礼大学、沈阳东北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30年任武昌华中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当时中国内地磁测量工作多由外国传教士垄断,为打破地磁测量受制于人的状况,从1931年起,桂在获
(18951961)
22、桂林栖
  桂林栖(1913-1971),黄梅县桂畈人。1927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地下交通员。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先后任赤卫队宣传员、党支部书记。1931年,前往武汉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受董必武派遣,回黄梅发动抗日救亡运动,任抗敌后援委员会组织委员。积极组织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商抗会等群众团体。1938年,组建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黄梅县抗日总队第四中队、
(19131971)
23、桂纶镁
  桂纶镁(Kwai Lun Mei),1983年12月25日出生于台湾省,华语影视女演员。2002年,还是学生的桂纶镁便出演了个人的首部电影作品《蓝色大门》。2005年,桂纶镁主演了文艺片《经过》。2007年,凭借主演周杰伦的导演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被观众熟知。2008年,因主演喜剧片《女人不坏》而赢得更多发展机会。2012年,桂纶镁凭借爱情片《女朋友·男朋友》获得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和第55届
24、桂永浩
  桂永浩,男,汉族,1958年10月生于上海。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在儿科医院长期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 1991-1995美国宾州大学费城儿童医院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获临床流行病学硕士学位。先后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出访日本大阪大学和德国柏林心脏中心。2002-2004中欧商学院“医院管理”文凭课程毕业。现任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院长,卫生部“新生儿疾
25、桂西元
  桂西元(1901~1991)又名桂春发,青阳县酉华乡人,出身贫农家庭,手工业者。民国16年(1927)5月,经自湖北来青阳的中共党员曹风山介绍加入中共,并任酉华乡毛田湖党小组长。翌年初,青阳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北乡支部成立,是为池州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支部。桂任宣传委员,积极发展党员,组织农会,动员群众,向地主豪绅抗租抗息,并组织工人罢工。同年秋,因国民党加紧-“清党”,中共组织无法活动而被迫解散,
(19011991)
26、桂丹墀
  桂丹墀(1882~1929)字仙峰,金寨县金家寨人。幼时在家读书,后入安徽武备学堂,毕业后在安徽督练公所任职。不久,调任陆军第六十一标教练官、三营管带,驻凤、颍、庐、泗年余。清宣统三年(1911 年)春,桂丹墀部驻防英山。辛亥革命时,各地民军纷纷行动,赣军乘隙入皖。11 月,赣军以索饷、索印信为名闹事,省会安庆秩序混乱。桂率部至安庆,恢复秩序,受到百姓赞誉,被举为安徽都督,他力辞未就,任军政部长,
(18821929)
27、桂华山
  桂华山(1896~1987年)桂华山,字峻嵩,晋江安海镇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幼读私塾,后转新式学校,年稍长在泉州炳记商行任会计。受其父熏陶,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活动,曾因参加二次革命被北洋军阀通缉。民国7年(1918年),南渡菲律宾马尼拉,在蔡浅戈公司任职。嗣与同乡合创中华商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经理,大力推销国货。民国13年到上海,与明星影片公司等合资组织南洋影片公司,被推为经理。
(18961987)
28、桂苓
  桂苓 (1972~)原名刘桂苓。女。山东菏泽人。先后供职于《精神空间》杂志社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吹灭读书灯》、《站在黄沙梁边上》(合著)、《布衣暖暖·菜根香香》、《绕不过去的村庄》、《简单日子》、《绿色女孩》、《花不多有两朵》、《绿色主义》等,主编有《二十世纪的记忆》(12卷)、《大师书斋》(35卷)、《城市文化档案》(十
29、桂汉标
  桂汉标 (1949~)笔名杜土、杜川。福建晋江人。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68年插队务农,1972年后历任基层团委宣传部长、工会宣传干事,∠叶》杂志主编,韶关市作家协会主席,副编审。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六届理事,韶关市第六届政协常委,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红珊瑚》、《缤纷的情韵》、《骚动的青春潮》、《桂汉标短
30、桂兴华
  桂兴华 (1948~)祖籍宁波,生于上海。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曾任《文学报》记者、,《上海文化报》副刊部副主任,《开放月刊》总编室主任,现在上海文广影视集团工作,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浦东新区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跨世纪的毛泽东》、《邓小平之歌》、《中国豪情》、《祝福浦东》、
31、桂蓬洲
  桂蓬洲(1914—1940),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四川省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过长征。1937年2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调新四军工作。1939年初,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参谋长。同年5月,随叶挺、张云逸赴江北,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主力部队之一———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桂蓬洲率部在安徽淮南
(19141940)
32、桂振远
  桂振远(1891~ 1951)曾用名桂筠碧,金寨县槐树湾乡人。民国5 年(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路军少将参谋处长。民国19 年任国民党第一六八旅少将旅长。民国26 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督师,守太仓、浏河、小川沙,后转战长江一带。民国31 年,调任第三十八补充兵训练处中将处长,民国33 年调任军政部部附,1951 年去世。
(18911951)
33、桂恒彬
  桂恒彬 (1953~)笔名吴佘。安徽肥西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系,1997年再毕业于鲁迅文学院,2004年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1970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学员队区队长、指导员、组织干事、军区文化部干事、创作室副主任。山东省作协委员。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长篇小说《遍地金黄》、《在河之洲》,小说集《女人谷的女人》,报告文学集《
34、桂坫
  桂坫(1867-1958),字南屏。南海人。文灿之子。早年入读广雅书院和学海堂。1891年中举人。1894年举进士,入翰林院,授检讨,曾任国史馆撰修官、浙江严州知府。1915年任广东通志馆总篆,先后参加篆修∠海县志》、《恩平县志》、《西宁县志》(今郁南县)、《广东通志》和《广州人物志》,并著有《晋砖宋瓦实类稿》、《科学韵语》、《说文简易释例》等。
岭南四大家(18671958)
35、桂未明
  桂未明 (1945~)女。生于香港,祖籍江西九江。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69年赴部队农场劳动。1972年分配至吉林省文艺创编室工作,历任《吉林文艺》、《长春》月刊,参与《萌芽增刊》(电视、电影、文学)杂志创刊工作并任负责人,《电视·电影·文学》杂志副主编、副编审,香港广雅轩出版社,《萌芽》杂志副主编,编审。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有《桂叶草堂漫笔》、《桂叶草堂
36、桂中生
  桂中生 (1928.11—)原名桂锺生,笔名凡石,江苏南京人。 擅长舞台美术设计、水彩画、水粉画。 1956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 五十年代起在解放军总政治 部话剧团、歌舞团、歌剧团历任美术设计、美术创作员、艺术研究室研究员等。1979年解放 军艺术学院创建美术系后任该系教研室主任、教授。1956年话剧《万水千山》美术设计获文 化部一等奖。
37、桂松茂
  桂松茂(1935~1992),浙江鄞县人。1957年9月从北京工业学院光学仪器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厂设计研究所所长。他负责设计研制的精密光学仪器“测角仪”,1988年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荣膺政协西安市新城区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1992年3月21日在上海出差期间,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4月,骨灰运回西安,安放于三兆公墓。
(19351992)
38、桂先亭
  桂先亭(1910~1963),龙窝乡油房岭村人,17岁自学中医,23岁开始为人治病,后经张士先(其岳父,曾在河南开封市挂牌行医)指点熟读《伤寒论》。长于内科、妇科,尤精于瘟病。1951年参加商南县卫生协会,并被选为理事。1954年曾在陕西省中医孝校学习半年。1956年任县医院中医师,当年献出祖传秘方蛇咬草药方。1956年被评为陕西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并获得省级乙等奖。
(19101963)
39、桂向明
  桂向明 (1933~2015.1.18)笔名绿筠。江西鹰潭人。1950年结业于江西八一革大,同年5月参军。历任解放军干事、参谋等职,1956年任中学教师、教导主任。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新诗、散文诗集《如果我十九岁》、《中国的十月》、《灵魂在高唱》、《人淡如菊》、《痕迹》、《春风词笔》等。《如果我十九岁》获江西省首届《谷雨》文学奖,杂感《解读周作人》获第四届北京杂
(19332015)
40、桂麟
  桂麟,字书青,大兴汉军镶黄旗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夏津知县。刚到任,便接到上峰命令,整顿“里甲”基层行政区划建设。曾出俸银募兵,夜巡县城,并于各乡间组织兵丁巡逻防盗,全县四境安然,寇盗敛迹。政务首重教化,亲自督导,创办初级小学4处,“半日制”学堂1处,学费等项开支均由县拨款支付。自此,城乡“童蒙”(未就学的儿童)入学堂读书的人多达100余名。又捐俸为高等小学堂购置图书数十种,以备学生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