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名人堂
1、齐文宣帝高洋
  高洋(529年-559年),别名高子进、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公元550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登基称帝,年号天保,国号齐;在位初期建立北齐,征伐四方;大破柔然、契丹、高句丽等北方民族;治宏中原,使北齐国力居于最强;厉行改革,整顿吏治,制定北齐律;但后期暴虐无道,好酒成性。高洋于天保十年(559)十月暴亡,时年31岁,葬于武宁陵,庙号显祖,谥文宣。人物生平大智若愚高洋幼时其貌不扬
[南北朝] 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529559)
2、北齐孝昭帝高演
  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11月23日),字延安,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是神武帝高欢第六子。高演继位后,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皇建二年(561年),十一月,高演诏令长广王高湛继承皇位,溘然长逝,终年27岁,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庙号肃宗。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高演幼时才智超群,很早就有能成大事的器量,其母武明皇后娄昭君早就宠爱看重他。东魏元象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535561)
3、高季兴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又称荆南)开国君主。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907年,朱温称帝,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14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灭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并亲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开国君主(858929)
4、高拱
  高拱(1512~1578)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嘉靖进士。穆宗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穆宗即位后,以帝旧臣,数与首辅徐阶相抗。科道官借此相互攻讦,高拱不自安,乞归。隆庆三年(1569)冬,召还授大学士兼掌吏部事,颇得宠信。次年,俺答汗之孙把汗那吉来降,高拱与张居正力排众议,使封贡得以成功,因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尚书、大学
(15121578)
5、北齐武成帝高湛
  武成帝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别名步落稽,北齐第四任皇帝,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子,年号太宁、河清。皇建二年(561年),高演患重病,决定传位于弟高湛。天统四年十二月初十(569年1月13日),武成帝在邺宫(位于今河北临漳邺南城遗址内)乾寿堂去世,时年三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平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高湛幼时仪表俊美奇伟,深得父亲高欢喜爱。当时高欢正招抚边远地方,就为儿子高湛同
[南北朝] 北齐第四任皇帝(5375691)
6、高崇文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高崇文生性朴厚寡言,不通文字,但却聪颖敏慧,才智过人。少年时,他曾从平卢军,熟谙兵事。贞元年间,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累官至金吾将军。贞元五年(789年)夏,吐蕃军三万人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激战于佛堂原,大破之,迁长武
[] (7468091)
7、北齐神武帝高欢
  北齐神武帝高欢(496年-547年),鲜卑名贺六浑,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北朝东魏权臣。因祖犯法,遂移居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一说内蒙古固阳),成为鲜卑化汉人。他曾参加杜洛周起义军,继归葛荣,为亲信都督。后判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他竭力调和汉胡关系,依靠鲜卑族和汉族高门,扩充政治实力。普泰二年(532),一举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
[南北朝] 北朝东魏权臣(496547)
8、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汉族,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代开国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其妹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为长孙无忌,女为长孙氏。妹夫长孙晟病故后,高士廉将妹、外甥全接到自已家中抚养,恩情甚厚。高士廉看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能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了他,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高士廉,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75647)
9、高浚
  高浚(?—557年),北齐人,高欢的第三个儿子,庶出,母亲为姬妾王氏,后因言获罪,被其兄弟高洋、高湛所杀。早年经历永安简平王高浚,字定乐,神武帝高欢的第三个儿子。开初,高欢娶高浚的母亲,当月就有了身孕。高浚出生后,他怀疑不是自己的孩子,因而不十分喜欢。而高浚很小的时候就十分聪慧,后来逐渐被父亲宠爱。他八岁时问博士卢景裕:“祭祀神,就好像有神在,到底是有神呢,还是没有神呢?”卢景裕回答说:“有神。”
[南北朝] (?~557)
10、北齐废帝高殷
  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二任皇帝,文宣帝高洋长子,年号乾明。为了防止篡位之事发生,高洋临死前诏令尚书令杨愔、黄门侍郎郑子默等人辅佐高殷。560年八月初三,太皇太后下令废高殷为济南王,高演即位为帝。561年,孝昭帝高演密令高归彦去将高殷杀害,时年十七岁,葬于武宁,谥号闵悼王,庙号恭宗。人物生平立为太子天保元年(550年)六月丁亥日,高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高殷机敏聪慧
[南北朝] 朝时期北齐第二任皇帝(545561)
11、高百年
  高百年(550-564年),北齐宗室。北齐孝昭帝高演的嫡子(第二子),顺成皇后元氏所生。高百年(550-564年),北齐宗室。北齐孝昭帝高演的嫡子(第二子),顺成皇后元氏所生。560年,高演称太后娄昭君令立高百年为皇太子。561年,高演临终传位给弟弟高湛,给他手书,其末曰:“百年无罪,汝可以乐处置之,勿学前人。”大宁年间,封为乐陵王。公元564年六月,天空有彗星出现,太史官奏称是“除旧布新之象,当
12、高孝珩
  高孝珩(539年—577年),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王氏,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高孝珩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王氏。天保元年(550年),高孝珩的二叔高洋受禅登基,建立北齐政权,是为文宣帝。文宣帝登基后,封高孝珩为广宁王。此后高孝珩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事、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务。 后主高纬在晋州被北周军打败,逃到邺城,下诏命王公大臣在含光殿商议对策。高孝
13、高怀德
  高怀德(926年 - 982年)字藏用,北宋初大将,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建隆二年(961年)秋,“杯酒释兵权”后,出任归德军节度使。其父高行周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后晋开运初,辽人犯边,行周北征,高怀德刚满18岁,从父北征。行至戚城(今河南濮阳县北)被辽军重围,援兵不至,十分危急。高怀德纵横驰突,挟父突出重围,以功领罗州(今广东廉江县东北)刺史,后改任集州(今四川南江县)刺史,领职牙校。再改
[] 北宋初大将(926952)
14、高郢
  高郢(740-811),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天宝末,盗据京邑,父伯祥先为好畤尉,抵贼禁,将加极刑。郢时年十五,被发解衣,请代其父,贼党义之,乃俱释。后举进士擢第,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尝以鲁不合用天子礼乐,乃引《公羊传》,著《鲁议》,见称于时,由是授咸阳尉。郭子仪节制朔方,辟为掌书记。子仪尝怒从事张昙,奏杀之;郢极言争救,忤子仪旨,奏贬猗氏丞。李怀光节制邠宁,奏
[] 唐朝宰相(740811)
15、北齐齐安帝高纬
  高纬(556年-577年),别名高仁纲、齐敬宗、齐安帝,北齐第五位皇帝。高纬在位期间佞幸小人,残害忠良,朝纲紊乱、民力凋尽、徭役繁重、国力空殚;但国难当头高纬却纵情声色,禅位长子自称太上皇。周武帝借口高纬父子想和北齐残余乱党谋叛,把高纬、高恒等全部杀死。人物生平早年天保七年(556年)五月初五日,高纬出生于晋阳长广王府邸。高纬容貌俊美,其父长广王高湛对他特别爱宠,封他为长广王世子。皇建二年(561
[南北朝] 北齐第五位皇帝(556577)
16、高长恭
  高长恭(541~573),一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一、暧昧不明的身世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北齐书》中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载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间
[南北朝]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541573)
17、高孝琬
  高孝琬(541年―566年),北齐宗室,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嫡长子,排行第三,母亲为元氏。北齐建国后,被封为河间王,后迁尚书令。突厥与北周军队侵入太原,武成帝高湛将东逃,孝琬叩于马前苦谏。北周军退去,拜为并州刺史。天保元年(550年)受封河间王,后主天统时,迁任尚书令。当初,突厥与北周的军队攻占太原,武成帝高湛想向东避难。孝琬拦马叩谏,请求委派赵郡王高睿统率军队,一定会军威雄壮,武成帝听从了他的话。孝
18、高湝
  高湝(?-577年),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北齐政权奠基者高欢之第十子,北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等人的异母弟。母亲小尔朱氏,受封任城王,北齐灭亡前曾名义上成为北齐皇帝。高湝年少而聪明,天保年间封任城王,后又任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天统三年(567年),任太保、并州刺史,加封正平郡公。当时有一位妇人在汾水洗衣服,有一名骑马人换了妇人的新靴,妇人就只好拿着他的旧靴,到州府里报官。而高湝就召来
[南北朝] (?~577)
19、高适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
[] 边塞四诗人(704765)
20、高蟾
  高蟾(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唐代诗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
[] 唐朝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