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姓名人堂
1、扶猛
  扶猛(生卒年不详),字宗略,北周将领。黄土县(西魏原置清阳郡,北周改为黄土郡,后改为黄土县,在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保定三年,移治今蜀河镇)人。其家世代为当地土著族白虎部落的首领。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扶猛以直后出任青州刺史(故治在今江苏赣榆县),转任上庸(故治在今湖北竹山县)、新城(故城在今湖北房县)二郡守,南洛(故治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北司(故治在今河南信阳市)二州刺史,封宕渠县男。梁武帝太
2、扶余隆
  扶余隆(朝鲜语:부여융),(615年-682年),为百济义慈王之子,是百济的末代太子。644年,扶馀隆被义慈王立为王太子(《三国史记》又称后来扶馀孝为太子,但联系遗留的文物和唐朝的史料,扶馀孝为太子为误记)。660年,新罗及唐朝联军攻陷百济国都泗沘城,扶馀隆和父亲扶馀义慈向唐军投降,被唐军带到东都洛阳。百济遗臣鬼室福信及僧侣道琛等人拥立扶馀丰为王的百济复国
[] (615682)
3、扶苏
  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扶苏(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为赵扶苏),亦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秦始皇对其给予厚望。扶苏认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等严峻政策,因而触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将其派到上郡监督蒙恬军队,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苏登基后,对他们不利,于是
[] 楚汉传奇(?~前210)
4、扶汉阳
  扶汉阳(905~977),原籍汉阳,五代时因避“罪”投梅山右甲首领顿汉凌,旋任“梅山恫蛮”左甲首领。为打破朝廷的禁锢和征伐,扶汉阳、顿汉凌多次率梅山人民袭击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邵州(治所在今邵阳市)。后唐天成四年(929),楚王马殷遣江华指挥使王仝统兵进攻梅山。诱敌至“九关十八锁”峡谷(今高明乡新风村),战死官兵二千多名。扶、顿率瑶人追至司徒岭(在今高明乡与宁乡县交界处),击毙司徒官王仝,获全
[] (905977)
5、扶廷修
  扶廷修(1912—1966)河南省新县人。曾用名扶少淮、符庭修。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光山县独立师第4团连长,红25军第75师223团营部副官,河南游击支队司令部参谋,红25军军部电台管理科科长,红军总供给部总务处处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外交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红25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交通局交通科科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21966)
6、扶纲
  扶纲,字允常,明朝贵州都匀卫人,布依族。扶纲,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七年(公元1634年)进士,授吏部员外郎,大理寺观政,光禄大夫,兵部及礼部尚书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史称扶阁学。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扶纲即回归故里都匀。后追随永历帝朱由榔奔波于粤、桂、滇、黔各省组织抗清斗争,朱由榔因势单力薄,-入滇,辗转逃亡缅甸,扶纲再次回匀
[] 布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