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姓名人堂(2)
21、符节
  符 节(1899~1928) 原名符戴徐,字宝初。海南文昌县东郊乡下田村人。幼年在村中私塾读书,1914年考入东郊宏文高等小学,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高小毕业后,在家乡小学当教员。任教期间,课余时间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和-运动,常向学生和村民宣传-的意义,并利用课余时间写大字标语、印发传单,扩大政治影响。1921年,和徐成章、冯平
(18991928)
22、符皇后
  懿德皇后(941年—975年)符氏,她出生显赫,两位姐姐分别周世宗的皇后,即宣懿皇后和宣慈皇后,父亲符彦卿,是天雄军节度使、魏王。介绍后周显德年间,嫁给赵匡义为继室。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进封楚国夫人。赵匡义封晋王,改越国。开宝八年逝世,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享于别庙。至道三年十一月,诏有司议太宗配,宰相请以后配,诏从之。奉神主升祔太庙。
[] 宋太宗赵光义懿德皇后(941975)
23、符子珪
  符子珪,临渭(今甘肃天水)人。唐代开元十八年任定州别驾。其后可能曾任金州刺史,然无确证。《全唐诗》卷七六九录存其《芳树》诗一首。事迹据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卷二。苻或作符,误。
[]
24、符载
  符载(生卒年未详),又名苻载,字厚之,唐代文学家,武都(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人,建中初(公元780年),与杨衡、李群等隐居庐山,号“山中四友”。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李巽为江西观察使,荐其材,授奉礼郎,为南昌军副使。后为四川节度使韦皋掌书记。韦皋卒,刘辟据蜀作乱,载亦在幕中。刘辟败,载以曾劝刘行仁义,遂得免祸。后为江陵赵宗儒记室,官终监察御史。元和中(公元806-820年)卒。卒后,段文昌为撰墓
[]
25、符义山
   符义山,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人,1900年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挑起了生活重担。17岁时因生活所迫,他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在一家英国人开办的菜馆里当伙计,以微薄的工资糊口度日。 1925年,受到国内大革命浪潮的影响,符义山毅然投身革命,在当地组织秘密夜校,传播革命道理,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了共产党。1926年初,受马来亚共产党的派遣,回国到黄埔军校学习,是军校的最后一期
(19001940)
26、符向一
  符向一,原名符福山,字向东,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大坡镇冯官园村人,1902年8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因家境贫寒,由其叔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做小生意支持他读书。符向一聪明好学,有“过目成诵”之美誉。1920年秋,符向一考入琼崖中学。1924年秋,从琼崖中学毕业后赴上海,考入东华大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25年4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参加上海工人阶级在党领导下的“五卅”反帝-
(19021928)
27、符竹庭
  符竹庭(1912一1943年),江西省广昌县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参加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后,历任中央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二十一团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和平型关大战。 1939年秋,符竹庭与肖华等率部转入鲁西,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转入鲁南,任一一五师教导
(19121943)
28、符林
  符林,宋代名贤,中和镇人,苏轼好友。因安贫守静而得到苏轼的赞赏,称之为“老符秀才”。苏曾过访,且欢饮至醉而作《海南人不作寒食》诗:“老鸦衔肉纸灰飞,万里家山安在哉?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此后,情谊日深,而名传于志。
[]
29、符国拔
  符国拔(1917—1942)  符国拔,革命烈士。l917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的—个小商贩家庭。父亲是革命低潮时党组织派到崖县五区莺歌海村潜伏的共产党员,后来全家定居莺歌海。  1938年前,符国拔在琼台师范读书,他目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地方官僚和土豪恶霸鱼肉人民,民不聊生,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心中萌发了推翻不平等社会的念头。他看到共产党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
革命烈士(19171942)
30、符瑞
  符瑞祖籍镇坪,住首善乡(今钟宝)接官厅。清嘉庆五年(1800),家道中落,后迁至平利石牛河。符瑞生于同治间。光绪初,赴安康应童子试,成绩优良,入选,但因复试时不懂规章(当时复试只须点誊原作,而瑞另作)被除名。遂愤不欲生,正欲投汉江自尽,遇救得免。求学不第,求死不成,遂自感无颜见乡里父老,投笔从戎,转战疆场,数年不与家书。在戎马生涯中,遂屡建功勋,官至甘肃知州,加知府衔。后办理边防善后工作有功,以知
[]
31、符桂刚
  符桂刚(1918~1944),黎族,白沙峒什空村(今和荣村)人,参加王国兴、王玉锦发动和领导的“白沙起义”,是白沙一区方面的领导人之一。1942年底,他和王亚福、符亚灵等召集白沙各峒头领符焕昌、巴美花、巴丰章、符力农等共商发动群众反抗国民党顽固派的事。他还亲自到霸王、南溪(今南开乡)等地和符亚青、符怕通配合,组织起一支有500余人参加的农民起义军。1943年2月,他从霸王、南溪回到白沙,立即和王亚
(19181944)
32、符气合
  符气合(1920~1981)符气合,广东文昌(今海南省)人,出生于泰国。幼年丧父丧母,民国22年(1933)跟随伯父符和连回国,与伯父一起干农活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互助组、合作社,日日夜夜在海边捞石灰石、烧石灰。1964年,参加民兵组织,任民兵排长。1965年,美国在亚洲加紧扩大侵略战争。4月,美国飞机多架侵入海南岛上空;7月,美国飞机侵入云南河口上空;9月20日上午,美国飞机F~104型战斗
(19201981)
33、符奇男
   符奇男 张家界阳戏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家界阳戏的传统戏班多为一家班制,人数最多者也只有十-、二人,少则七、八人,故而戏班演员多数都具有一专多能的表演技艺,而符奇男正好是目前张家界阳戏剧团具有-专多能的表演技艺的代表人物。符奇男1976年参加大庸文艺工作队担任演员,1978年,原“文革” 中被解散的原大庸民间艺术剧团落实政策,一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即阳戏第八、九、十代
张家界阳戏传承人
34、符罗飞
   符罗飞(1897~1974) 教授,著名画家,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东郊镇邦塘村人。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从小喜欢弹琴吹箫,画图绘象。因家庭贫困,12岁跟堂叔去南洋谋生,在印尼、马来亚等地当过学徒、伙计、水手、铁匠、割胶工人等。1919年返国就读,后东渡日本准备入陆军学校学习。因爱好绘画又返沪入上海美专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赴新加坡任教。1930年旋
(18971974)
35、符珍
  符珍(?一1909),瓜尔佳氏,初名瑞煜,为清太宗时额驸辉塞之后。袭封一等雄勇公,指配后改名符珍。授散秩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擢汉军副都统。光绪六年(1880)九月署护军统领。光绪十年(1884)十月累迁御前大臣。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授都统。光绪十八年(1892)闰六月授内大臣。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紫缰。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奉命留京办理旗务。宣统元年(1909)十
[] (?~1909)
36、符应琦
  符应琦:(1619—?),字亲斋,清直隶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县)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会试中进士,选任知县,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归任德府推官(今河南商丘)太守。曾主持重修《范文正公讲院》之讲堂,及有识之士进行讲学,并为《范文正讲院碑记》与《归德府志》作序。符应琦在府志中文字叙述雅洁,辞简意明,其中有略见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归德地区的活动情况。
[] 应天书院(1619~?)
37、符亚伍
  符亚伍(1929~1983),原名亚万,黎族,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江边乡人。家境贫寒。1946年,投身革命,成为琼崖纵队的一名战士,曾任班长。1954年复员回乡务农,曾任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大队党支部书记、民兵营长。1962年在江边公社邮电所当乡邮员,负责江边公社至冲山苗寨这条步班邮路的投递任务,全程75公里,38个投递点,沿途山高路险,河深流急,每天往返要翻过7座山岭、淌过11道大小河川,其中有
(19291983)
38、符鼎升
  符鼎升(1879-?),字九铭,江西省宜黄县棠阴镇人,统-党员。从小家贫,读书识字过目不忘。私塾先生惜其才,免一切学杂费。后来,果然不负众望,考到官费留学,就学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专攻数学。1912年任江西省政府教育司司长。1913年当选参议院参议员。国会解散后,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教授。1916年,第一次恢复国会时仍任参议院议员。1917年,先后任广东、江苏教育厅厅长。
39、符倬云
  符倬云(1900—1936)昌江县四更镇(今属东方县)来南村人,1915年符倬云与刘开汉、关昌荣等少年同时考入昌江县第一高小学校读书。1919年5月10日,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发下公文,要求每县送3名黎童进入两广师范读书,其时上学名额竞争十分激烈,当时正在一高小学读书的符倬云以黎童的身份参加了考试,被广州教忠师范学校录取。在师范读书期间,符倬云与昌江籍在穗学生刘开汉、吴永泰和史丹等人发起成立“昌江县改
(19001936)
40、符致逢
  符致逢(1898~1975) 著名侨领、企业家。昌洒镇兰家村人,1898年11月10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符气清是个应考秀才,屡试不第,只在家协助妻子务农;母亲是地道的农妇。致逢幼年在家乡上小学,1922年,他才11岁,含着泪珠,同父母告别,跟着叔父到了新加坡投入祖父的怀抱。不久,祖父去世,他跟叔父一起生活。 叔父送他上学读了3年英文。然而,好景不长,后因贫困所迫,他只得辍学去打短工维
(1898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