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名人堂(3)
41、杜弼
  杜弼(491~559)字辅玄,小字辅国。南北朝时期曲阳人。12岁寄郡学受业,被定州刺史甄琛所推崇。北魏延昌年间(512~515),以军功任广武军恒州征虏府墨曹参军。孝昌初年(525),任太学博士兼广阳王骠骑府法曹行参军,行台度支郎中,后升光州曲城(今山东招远)令。历任侍御史加前将军太中大夫、丞相府法曹参军,后转大行台郎中,典掌机密。杜弼曾密劝高欢受魏禅,后从高欢破西魏于邙山,以功加封通直散骑常侍、
42、杜恕
  杜恕(?—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尚书仆射杜畿之子。在太和年间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在朝中不结朋党,专心公事,每有政事有得失,都据引纲纪来说理,因此而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后来杜恕出任弘农太守,数年后任赵国相,后来因病离职。后来杜恕任河东太守,一年多后迁任淮北都督护军,但又因病离职。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但杜恕在朝廷中,因不能融入朝中风气,所以多次任外职,后来就出任幽州刺
[三国] (?~252)
43、杜防
  杜防进士及第后,历任起居郎、知制诰。因办事有方,辽圣宗太平年间(1021~1031)迁政事舍人,拜枢密副使。重熙九年(1040),西夏国攻打北宋,北宋派郭稹前来通报,请辽出面与西夏议和,辽兴宗命杜防出使西夏,化解了矛盾。西夏如约退兵,双方各自归还了对方的土地。杜防官拜参知政事。由此引起了韩绍芳、刘六符的嫉妒,但杜防以诚相待。重熙十二年(1043),韩绍芳被罢免,杜防威望更高。重熙十三年(1044)
[] (?~1056)
44、杜凤瑞
  杜凤瑞,1933年9月生于河南省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随父母乞讨,10岁就给地主当小伙计,受尽剥削和-,养成了嫉恶如仇、坚强不屈的性格。1947年11月上旬,方城县解放了,人民群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杜凤瑞一家也沉浸在欢乐之中。1948年春,赵洼村来了区干部,召开群众大会,动员青年参军。杜凤瑞听说后,一口气跑回家,要求报名参军。父母考虑他年纪还小,且哥哥杜凤嘉已经参军,身边也需
英雄飞行员(19331958)
45、杜洪
  杜洪(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期长安地方武装头领。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石氏后赵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关中人民深受战祸及统治者残酷剥削之苦。后赵石虎死后,其政权面临土崩瓦解。这时,东晋派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兵骆谷,欲进占关中。后赵派将军王朗入关中,劫走了住在长安的石苞,关中人杜洪乘机率地方武装占领了长安城,自称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当时关中西北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大多归附杜洪。351年,氐族武装力量的首
[]
46、杜晓
  杜晓(?~913),字明远,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县)人,祖父审权,父让能,皆为唐相。昭宗乾宁年间,凤翔二镇的王行瑜、李茂贞兵犯京师,让能被其诬陷,唐昭宗赐死。杜晓以父死无罪,居丧哀毁,服除,布衣幅巾,自废十余年。光化中,宰相崔胤判盐铁,奏杜晓为巡官兼校书郎,除畿尉,直弘文馆,他均不肯接受。唐昭宗东迁,宰相崔远判户部,又奏为巡官兼殿中丞,并对杜晓说:“嵇康死,子绍自废不出仕,山涛以物理责之,乃仕。
[五代十国] (?~913)
47、杜宝珠
  杜宝珠,1921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城一户木匠家庭。幼时仅读过四个月书,因家庭贫穷辍学。10岁时,杜宝珠进入理发店当学徒,因不堪东家欺压,两年后与几个工友跑到哈尔滨。好不容易在电业局找了一份当电灯修理工的活,没想到一次说是让他去修理电灯,却被日本鬼子押进山区当劳工。1945年,抗战胜利后,饱经苦难的杜宝珠脱离了苦海。同年12月,他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当了一名掷弹筒射手。1946年4月。我东北民主联军第
(19211948)
48、杜受田
  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其父杜谔为嘉庆时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房,
[] (17881852)
49、杜育
  杜育,字方叔,襄城邓陵人,杜袭之孙。生年不详,卒于晋怀帝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幼便歧嶷,号为神童。及长,美风姿,有才藻,时人号曰杜圣。累迁国子祭酒。洛阳将陷,为敌兵所杀。杜育著有文集二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杜育是在主业上几乎没有什么成就,但他作为业余型专业茶人,却无心之中在茶史上摘得了一项冠军。陆羽曾分别在《四之器》、《五之煮》和《七之事》中三次提起杜育。说他在主业上没有什
[] 金谷二十四友
50、杜稜
  杜稜(生卒年未详),字腾云,新城(今富阳)人。唐末乾符二年(875),浙西王郢叛乱,盗贼蜂起。时杭州刺史董昌组织诸县乡兵,建立八都军,自任都指挥,以钱镠副之。杜稜任东安都将,保卫乡里。乱平,钱镠驱董自代,稜倾心事之。中和初,润州(今江苏镇江)牙将刘浩逐刺史周宝,拥戴薛朗为帅。杜稜奉命与成及、阮结二都将征讨,逐刘浩,擒薛朗,稜升任常州制置使。大顺二年(891),钱镠为防止淮南杨行密南侵,命杜稜筑东安
[]
51、杜文秀
  杜文秀(1823~1872)中国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杜文秀道光十九年(1839)考中秀才。通晓伊斯兰经典。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代表回民赴北京控告,无结果。咸丰六年(1856)临安(今建水县)恶霸侵占回民银矿,焚劫回民村寨,云南巡抚密令各地“聚团杀回”,激起各地回民的反抗。 杜在蒙化(今巍山)起兵,攻占大理,提出“兴汉”“锄满”“除奸”联合当地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民众参与
[] 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18231872)
52、杜烈
  杜烈,。父杜雄,字伯雄,官至蜀汉安汉、雒县县令。兄长杜轸,字超宗,仕蜀官至蜀郡功曹,仕晋官至犍为太守;杜烈志操坚定,操守方正,办事能干,思维敏捷,见识过人,为人公正坦率,和顺纯粹,名誉与兄长杜轸相当。仕晋朝,被举荐为孝廉,历任平康、牛鞞、南郑、安阳县令,后来王国建立,杜烈被首选为郎中令。又升迁为衡阳太守。兄轸去世,杜烈上 书请求辞职,因为兄长的二子年幼弱小,而且兄长的尸身还漂泊在异乡,所以想扶着兄
[]
53、杜整
  杜整(531~586年),字皇育,京兆杜陵(治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杜盛,曾为魏直阁将军、颍川太守。父杜辟,做过渭州(今甘肃陇西县)刺史。杜整九岁丧父,以奉母行孝闻名乡里。他好读孙、吴兵法,且勇猛异常,臂力过人。西魏大统末年,他袭爵武乡侯。周太祖很赏识他的才干,引为亲信。不久,授他都督之衔。明帝时,又为内侍上士,累迁仪同三前,拜武州(治今甘肃武都县东南)刺史。武帝伐齐,杜整立功,升为上仪同,并进
[] (531586)
54、杜平
   杜平(1908~1999.3),出生于万载县黄茅螳螂坑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期聪颖好学,靠成绩优异获得的公助金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后考入湖南长沙群治大学。他早在中学时期就接受进步思想,1929年冬在家乡加入中国0领导的秘密农会,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0,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杜平历任红六军政治部宣传科科员,红三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081999)
55、杜无业
   杜无业 俗姓杜,法号无业,商州人。唐代名僧,13岁登坛讲经,被人称为神童。成年后,不辞劳苦,涉足江南,拜访名僧,先从学玄素,后游访长安。长安众僧敬慕其才学人品,推举其任“两衔大德”,他不肯接受,北游上党(今山西省境内)。节度使李抱真亲临接待,并向他请教佛法,邀其主持上党教务,被谢绝,赴汾州(今山西隰县)开元寺禅居。此间,宪宗两次召见,他都未去。长庆元年(821),穆宗备礼,派使者多次邀请,他实在
[]
56、杜敏求
  杜敏求(约1039~1101),字趣翁,一字拙翁(《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眉州青神(今属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杜甫之后,为官清廉正直。吕陶《朝请郎潼川府路提点刑狱杜公墓志铭》,言其先出于唐杜氏甫字子美,唐肃宗时流落剑南,居成都西邻;及下江陵留二子守成都籍,杨子琳之乱,避患奔眉之东山大垭,后有葬青神者,遂为青神人。因此,杜敏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族子杜位(迁居青神)的后裔,父亲名字失载,自幼家庭
[] (10391101)
57、杜京产
  杜京产(438—499),字景齐,钱唐(今杭州)人。出身仕宦,年少时恬静自适,无意荣华,漠视仕途,但颇涉文义,尤精黄老。会稽人孔觊,清慎刚直,有峻节,与京产一见如故,相交甚密。郡、州或命为主簿,或辟为从事,京产都称疾相辞。曾与同乡顾欢,在始宁(今上虞)东山开馆讲学。南朝齐建元年间(479—482),武陵王晔任会稽太守。齐高帝派儒士刘瓛等为晔讲学,一时名士会集;京产延请到舍讲授,倾资以供,深得尊敬,
58、杜之伟
  杜之伟(508—559),字子大,钱唐(今杭州)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精敏,有逸才。7岁时开始学习《尚书》,兼习《诗》《礼》,略通其义。15岁时,已遍览文史仪礼故事,时人称其少年老成,仆射徐勉称其文章颇具笔力。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启补东宫学士,撰仪注。其后,他先后出任湘阴侯、庐陵王、南康嗣王书记官,直至兼太学限内博士。大同七年(541),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当时乐府没有孔子、颜子的登歌
59、杜弢
  杜弢(?―315年),字景文,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蜀地名士、符节令杜植之孙,略阳护军杜眕之子 ,西晋末年流民首领。杜弢少以才学著称,获举秀才。李庠之乱时,杜弢避乱到南平,得到南平太守应詹的欣赏礼遇。后任醴陵县令。永嘉五年(311年),流民叛乱,共推杜弢为首领,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湘州刺史。杜弢攻陷郡县,杀害地方官员。建兴三年(315年),晋元帝派王敦、陶侃等讨伐杜弢,杜弢兵败投降
[] (?~315)
60、杜审权
  杜审权,字殷衡,京兆人也。释褐江西观察判官,又以书判拔萃,拜右拾遗,转左补阙。大中初,迁司勋员外郎,转郎中知杂。又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十年,权知礼部贡举。十一年,选士三十人,后多至达官。正拜礼部侍郎。其年冬,出为陕州大都督府长史、陕虢都团练观察使,加检校户部尚书、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懿宗即位,召拜吏部尚书。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右仆射。九年罢相,检校司空,兼润州刺史、镇海
[] 唐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