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名人堂(18)
341、丁丽英
  丁丽英 (1966~)笔名杰丁。女。上海人。1989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1989—1997年在上海城建机械厂财务科任会计,1998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2001年为上海作协签约作家,2002年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学习。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时钟里的女人》,中篇小说集《孔雀羽的鱼漂》,译著《伊丽莎白·毕肖普诗选》,共发表诗歌1000多行、小说散
342、丁临一
  丁临一 (1953~)安徽肥东人。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1972年入伍,历任空军蒙自场站班长、排长、政治处代理宣文干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昆仑》副主编,中国武警杂志社总,武警总部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主任。大校警衔。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理论批评文集《踏波推澜》等近20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长风破浪会有时》、《走向未来》等。获军内外文学评论奖项多次。
343、丁琳
  丁琳 (1930~)河南新密人。中共党员。1945年参军,从事部队文艺、宣传、教育等工作。1958年转业地方,历任《奔流》杂志部诗歌组长、评论组长、副主编、主编,1987年创办《散文选刊》并任主编。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处理、审定稿件数千万字。1987年获中国作协文学荣誉证书和首届文学期刊优秀奖。
344、丁仁堂
  丁仁堂 (1932~1982)吉林德惠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52年起历任德惠县二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工农文教报》,《吉林扫盲报》副主编,中国作协吉林分会专职作家兼大安县大灰镇副镇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猎雁记》、≯江风雪》、《红叶》、《在柳林里》、⊙忘的冬天》、《火起三江》等。
(19321982)
345、丁仕达
  丁仕达 (1948~)笔名丁临川。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管理学博士。历任福建省连城县副县长,上杭县委书记,龙岩地委委员,龙岩市委书记,福建投资企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作品集《撷英集》、《百花词画》、《诗情画意》、《中国历史名人百咏》、《剪出一个春天》和《一路风情》等。
346、丁吉槐
  丁吉槐 (1949~)笔名古木。河北行-。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夜大中文系。当知青,当兵,经商,从政。曾任河北新乐市市长、市委书记。现为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老屋》、《老井》。报告文学《高导演的活剧》、《走向成功》获省优秀作品奖,《枣花蜜》获《人民日报》征文二等奖,《簌簌衣巾落枣花》列河北省2007年度散文排行榜。获省级劳
347、丁一岚
  丁一岚,曾用名刘啸诗、于虹、路群,著名播音员。编写有《邓拓全集》、《燕山夜话》合集、《中国救荒史》。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奔赴延安,先后入延安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到华北敌后晋察冀边区参加妇女群众工作,兼任《晋察冀日报》通讯员。1942年与《晋察冀日报》总邓拓结婚。1945年10月开始从事广播事业。抗战胜利后,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任播音组组长。
(19211988)
348、丁宝红
  丁宝红(1882—1953)乳名成妹,因排行第二,惯称为“二呍”,又称“二相公”。女。日照市东港区老牛窝人。后随夫姓改为王宝红。茂腔演员。幼年随母亲(艺名“老满洲”)演唱拉魂腔与肘鼓子调。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全家辗转至诸城县落户。后来嫁给当地唱“本肘鼓”的艺人王玉林。夫妻二人的演唱相互影响,从而使“本肘鼓”调与拉魂腔相融合,逐渐发展为“冒肘鼓”,后称茂腔。在茂腔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8821953)
349、丁麟年
  丁麟年(1870—1930)字绂臣(亦称绂宸),号幼石,又号 林。日照市东港区涛雒人。考古家、收藏家、书法家。出身进士世家,幼受正规家学教育。1888年中举。1892年壬辰科进士。授户部郎中。后任陕西省兴安府知府。1912年春弃官归里。1920年出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在图书馆任职期间,他搜集了不少出土文物,如铜器、陶器、汉画石刻等,将其分类,并加以鉴定与考证。他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知识,时人谓“考
(18701930)
350、丁艮善
  丁艮善(1829—1893)原名扬善,字少山。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苗家村人。清末著名小学家、金石学家、校雠学家和书法家,世称“山左宿学”。早年师从著名学者许瀚,对金石、训诂及诗文声律都有精到的研究,而且不囿于前人之见,富有独创性。他校刊的《说文解字》极为精审,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他擅长书法,工隶书、篆书、楷书。师法历代名家,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其书不尚奇,不求怪,挺拔而隽秀,刚柔相济。字形雍
(18291893)
351、丁大钧
  丁大钧(1923~)又名恒伯,无为县严桥区人。东南大学土木系教授,武汉城建学院等7 所高校名誉教授,丹麦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高层建设及都市居住小区委员会混凝土和物体高层建筑组极阻状态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曾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个人)奖,1980 年江苏省劳动模范。
352、丁友生
  丁友生,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中专文化,渝水区人和乡三山村委三山村人,小时候由于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右腿残疾。但是他身残志坚,不甘沉寂,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用坚韧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1975年下村高中毕业,1979年9月至1980年7月受组织推荐到新余卫校学习,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在江西医学院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中医中专文凭,之后一直在人和乡三山村委合作
353、丁颖
  丁颖(1930~)阜阳人,原名丁载臣。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随后赴台,曾任中学教员、记者、、报社主任、经理、兰灯出版社发行人。热心于中国统一事业。曾主编《星月》、《文苑》、《国际站坛》、《中国风》、《文艺列车》等杂志,并创办诗潮诗社,发行《诗潮》杂志。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窗小札》、《西窗独白》,诗集《第五季的水仙》、《浊流溪畔》,小说《白色的日记》、《丁颖自选集》。
354、丁肃清
  丁肃清 (1956~)河北邢台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邢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该校任教,又深造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取得本科学历。之后在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邢台学院任教、科研处处长,副教授。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城市封面》、《困惑地带》,小小说集《楼上楼》,散文集《芭蕉雨》、《誓不成佛》等八部。散文《誓不成佛》获第二届老舍散文奖。
355、丁文法
  丁文法(?-1940)山西省屯留县官庄村人。一九三0年十七岁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河北省委委员。一九三三年被捕于天津。“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狼狈逃荒,文法同志率领难友冲出狱门。后被派到屯留任中共屯留县委书记,按照上级党的指导领导牺盟会并组织起游击队,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斗争。一九三八年八月任安泽、屯留、长子三县的中心县委书记。一九三九年十一月调任晋城、阳城、沁水、
356、丁锡田
  丁锡田(1893—1941)字稼民,号倬千。潍县城里人。幼读家塾,后入私立丁氏高小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任丁氏第二小学校长。1931年任潍县县志局采访部主任,其间加入北平禹贡学会。1937年随侍继母,寓居北平,埋头著述以终。丁锡田一生博览群书,藏书丰富。集有乡邦文献和名人遗著数百种。以收购、互换等方式,收集得山东各县历代刊行全部志书。存有20余年的《申报》《北京晨报》《大公报》 等10余种报刊
(18931941)
357、丁基实
  丁基实(1903—1988),原名丁履俱,参加革命后改名丁君羊、丁群,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丁家官庄人。少年时代,随叔父丁惟汾就读于青岛、天津等地。1921年考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工预科土木专业。1924年经恽代英、邓中夏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任国民党济南市党部秘书。1925年2月任共青团济南地委委员、学生部部长。3月,任济南-委员会书记,春夏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代理团济南地委书记。1
(19031988)
358、丁文斌
  丁文斌(1937~2009)湖北黄陂人。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1月任团中央组织部审干办公室干事、-部干事。1973年任国家一机部电器科学研究院筹备处团委书记、党委秘书、行政科副指导员。1978年任国家农业部人事局干事,1982年任国家农牧渔业部人事司干部调配处副处长。1983年任中共保定地委副书记,1985年至1989年2月任中共保定地委副书记、保定地区行署专员。1989年任
(19372009)
359、丁枫
  丁枫(1933~2001),原名沈佛传,增城人,祖籍广东宝安。1949年于增城中学初中毕业,1951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基层工会文化教员、县粤剧团及县文艺宣传队演员、县文化馆馆员、副馆长、馆长,县文化局副局长等职,还兼任广州市文联第二、三、四届副主席。1965年11月被评为全国农村和广东省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起先后加入广东省戏剧家、作家、民间文艺
(19332001)
360、丁德厚
  丁德厚(1930~)安庆人,中-员。1949 年安庆高工土木科毕业。他研制的储能注浆新工艺及压气储能注储器,获1986 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著有《压气式储能丙凝双液灌浆工艺及其设备》、《压气储能差步代学注浆工艺及便携式气压双液注浆器》、《地下建筑防水堵漏的丙凝注浆技术》等。1986 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