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姓名人堂(3)
41、鲍夫
  鲍夫(1916--1944),芜湖人。自幼读书,后入武汉大学经济系。抗战爆发后,参加武昌战地训练班,短期训练后,被动员到华北抗日前线,初入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三军万福麟残部,该部被河北民军改编后,被分配作抗日宣传工作,后与刘火、赵超、任大卫一起到河北南宫,找到冀南行署主任兼冀南游击队司令杨秀峰同志,参加革命。1938年10月,鲍夫来到冀北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青年股长、宣教科长。他性格开朗
(19161944)
42、鲍超
  鲍超(?-1887)清末湘军将领。字春霆。四川奉节人。行伍出身。咸丰初,先从向荣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调充湘军水师哨长。先后战岳州、武昌、金口,赐号“壮勇巴图鲁”。官记名水师总兵。咸丰六年(1856)募湘勇创立霆字五营,改领陆军。转战湖北、安徽、江西、浙江、广东、河南、陕西各地,再赐“博通额巴图鲁”名号,历官湖南绥靖镇总兵至浙江提督,封一等子爵加一云骑尉世职。同治六年(1867)率部赴陕西镇压
[] 清末湘军将领(?~1887)
43、鲍廷干
  鲍廷干(1915~1996),今史庄乡鲍庄人。1935年在济南省立高级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辍学,回乡任小学教师并开展中共工作。1937年初任中共堂邑县特别支部书记,同年春末任中共鲁西北特委宣传委员、鲍庄支部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组织领导了鲍庄农民-。1938年初,根据上级指示赴国民革命军第26军做兵运工作。曾一度到河南竹沟新四军某部任排长,1939年夏返回鲁
(19151996)
44、鲍蕙荞
   鲍蕙荞,女。原籍中山,1940年出生于四川省犍为县五通镇。她从9岁起随母亲学钢琴,13岁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插班进入少年班三年级学习,与刘诗昆等同学,1957年毕业,被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学习。1960年,19岁的鲍蕙荞获得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一等奖,1961年她参加第二届乔治·艾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的选拔,被选代表我国赴罗马尼亚参加比赛,演奏的曲目是《降b小调前奏与赋格》,被
45、鲍铭书
  鲍铭书(1865~1937),又名潜,字竹君,别字拙中,号公素,又号筠庄,刘店村(在白沙乡)人。与刘绍宽同村、同学,体弱而早慧。出身农家,赖叔父护持,14岁应童生试,得第一名。家贫,遂授课谋生。不久患肺病咯血,课余练习“五禽戏”及书法,至30岁渐康复,再参加岁试,补为廪膳生。主持过县农桑局(设芦江寺)。科举制度废除后,与刘绍宽率先在家乡办起第一所新学制的白沙小学。但刘即去温州任职,由鲍铭书主持校事
(18651937)
46、鲍玲贞
  鲍玲贞 (1924—1986) 女,演员。原名鲍炳花,艺名鲍麟童,浙江省嵊县西鲍村人。1934年进小高升舞台习艺,工生。1935年始与前科同师师姐筱丹桂同台献艺。1939年先后在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等戏班担当二肩小生,演出于上海、浙江各地。1948年到宁波与叶彩金配对演于“兰江戏院”,誉称“才貌双全标准红牌小生”。聘编导编演了《穷人志气高》、「亲的秘密》、《米》、《江亚轮惨案》等新戏,获得殊荣
(19241986)
47、鲍钧
  鲍钧(1911~1951年)字如衡,化名石德林,乐江乡同乐村人。生于地主家庭。青年时被任为乡民团后备队队长。1937年,毕业于广西民团干校。1938年加入国民党。之后,历任村、乡长。1947年被选为县参议员,翌年为参议长。鲍得高官厚禄后,生活更为腐化,把大小事交他人办,自己常跑桂林、柳州等地游山玩水,寻花问柳。桂林伎馆中一小姐身价千金,鲍每次出桂林都去“拜访”,后鲍不惜以巨款攫为己有,冠以“第一姨
(19111951)
48、鲍严钟
  鲍严钟,主任中医师,男,汉族,1936年生,浙江省天台县人氏,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天台中学毕业后,立志医学,为民治病,59年考入浙江省中医学院,经过6年的刻苦攻读,于65年毕业,同年分配到浙江省中医院医师。我刚踏上医疗岗位的印象最深的是亲眼目睹患者被悲惨地夺走生命,还有疑难病无法治疗被推来推去。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下定决心专攻疑难病症,如肿瘤、慢性前腺疾病、不孕不育症、急腹症、骨髓炎、乳房病症等。
49、鲍迪富
  鲍迪富,男,汉族,1940年9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县渔山乡,1958年毕业于浙江省金华农业学校,同年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农学院(现浙江农业大学)深造,于1962年本科毕业。分配在杭州市药物研究所工作,1981年调入杭州市医药局1987年调入浙江省医科院。先后从事药用植物病害研究、科技开发服务等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92年2月调入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任制剂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植病学会特邀理事,
50、鲍起静
  鲍起静,1949年7月20日出生于香港,香港艺人、演员。1956年,考入长城电影公司的艺员训练班。1977年,参与其父鲍方执导的香港文艺片《屈原》。1980年,参与长城公司投拍的武侠电影《白发魔女传》。2008年,鲍起静参演香港导演许鞍华执导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凭借此片先后获得第15届香港评论学会的最佳女主角奖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2010年参演电影《月满轩尼诗》
51、鲍志椿
  鲍志椿(1914―1944)江苏常熟王庄镇人。曾任新四军海启县委书记兼东南警卫团政委。1932年毕业于省立无锡师范中学部。1933年冬为组织纪念苏联十月革命活动,被国民党逮捕,先后关押在无锡第三监狱、苏州反省院。1935年入上海暨南大学化工系学习。1936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底被学校开除。1937年回常熟,组织成立“王庄抗敌后援会”。1938年到上海慈愿、泰利两处难
抗日英烈(19141944)
52、鲍光民
  鲍光民(1913--1936)生于芜湖,昆仲七人,光民行四,其父鲍实为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主纂。光民幼读于襄垣小学,继入芜湖私立职业学校。1932年考入国民党南京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后服役空军,驻杭州笕桥机场,为芜湖最早的空军飞行员。1936年1月,蒙古德穆楚克栋鲁普投降日本,在日军支持下兵犯绥远,绥远驻军傅作义率部奋起抗击,取得百灵庙战役胜利,同时,南京国民党政府曾派空军助战,鲍光民参加战斗。10
(19131936)
53、鲍鸾英
  鲍鸾英(1911-1979),女。修武县佐眼村人。1943年秋,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再次来到修武开辟工作。在沿太行山一带建立村农会和村政权,并在佐眼村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鲍鸾英于该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委员兼妇救会主席。当时由于连年灾荒,赤地百里,饿殍遍野,党政军发动领导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打火石、割白草,纺花织布、到外地换花生饼和粮食充饥。鲍鸾英发动村中妇女,除了纺花织布、生产自救和
(19111979)
54、鲍金龙
  鲍金龙(1901—1949) 小名阿肖,浙江嵊县普义覆泉山村人。家境清贫,自幼给人做儿子,由继父养大成人。早年拜男班名伶王雪标为师、金锡芳为过堂师傅。他跟师随班,边演边学,初习旦角,后改老生。因记性强、悟性好,又善钻研,肯学新技,掌握了旦、老生成套基本功与刀枪棍棒、翻滚跌打等武功技巧。1933年受同乡王天喜之邀,进四季春科班掌教。鲍教戏有方,采取按行当实用教学,并结合所教之戏,急用先教,在此基础
(19011949)
55、鲍忠功
  鲍忠功(1916.6.16~1989.10.13),开封市人。7岁拜开封武林名师孙霁虹为师学艺,后又拜张会同为师,深得孙、张二师真功密传。后师傅年事已高,即由师兄徐芳代师授艺。1934年,鲍忠功参加河南省第五届国术省考,与娄义等40人获甲等优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军抗日,参加台儿庄、济南战役,浴血奋战,刀劈日兵。后又转战天津、大名、雁门关、武胜关等地。1947年,在省会开封举办河南省国
(19161989)
56、鲍仁川
  鲍仁川(1923—1981)莱阳县(今莱阳市)于格庄村人。全国战斗英雄。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1941年,参加八路军五支队便衣队。次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他身为副营长,奉命率领第一连担负守备正面塔山堡前沿任务。他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组织部队反击,向战士发出“寸土不失,死守塔山”的命令。白天指挥战斗,夜间组织抢修工事。他带领一个连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独立九十五师两个团和两个
(19231981)
57、鲍文清
  鲍文清 (1931~)笔名辛兰。女。辽宁大连人。中-员。毕业于大连关东文法专科学校。肄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55年始,历任《旅大日报》、《北京俄文友好报》、《俄文友好周刊》、对外文委供稿处及《人民中国》、《中国建设》、《今日中国》文艺记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人物传记《茅盾晚年琐记》、《文学新人之路——忆茅盾的教诲》、《吴祖光和新凤霞》、《琵琶大师刘德海》、《启
58、鲍加
  鲍加(1933.9~)原名鲍家雄。歙县人。一级美术师、油画家。1949 年开始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及油画创作,历任安徽省文联美术组长,中国美协安徽分会副秘书长、秘书长。1963 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早期作品以抒情手法表现磅礴气势的革命历史题材,代表作有中国革命博物馆、淮海战役纪念馆收藏的《毛主席在马鞍山钢铁厂》、《淮海大捷》,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在共青团九大》,安徽省博物馆、大别山革命博物馆收藏
59、鲍宏魁
   鲍宏魁(1988——1916)出身于东洲一个书香世家,11岁入沙市基督教方言中学学习国文,后转入政法学堂攻读政治、经济。宣统三年(1911)春加入省文学社,后入宪兵将校研究所学习军事,毕业后,任新军第六师宪兵营三连连长。首义成功,退伍,拟学习理化专科。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鲍放弃科学救国的打算,赴上海、广东联络、宣传革命道理,参加倒袁活动。返鄂后,鲍翻山越岭花两个月时间测绘湘鄂间水陆交通军用分地图
(19881916)
60、鲍一飞
  鲍一飞(1908~1988年),字良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在浙江省瑞安县荆谷乡七甲村。民国3年(1914年),因洪水灾害,全家逃难到平阳县二都金岩村居住。他自幼学医,跟父亲鲍林芳卖药为生。父去世后,他被温州国术馆伤科医师陈智光收为学徒,专学疯伤、正骨、针灸等科。民国16年,鲍一飞应招到闽南修建公路,后被军阀张贞部队抓去当兵。4个月后逃跑出来,经泉州又被另一个部队抓获,充当担架兵。至民
(1908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