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名人介绍(5)
81、高尚荫
  高尚荫,高尚荫(1909.3.3-1989.4.24),病毒学家。浙江嘉善人。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3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对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家蚕脓病毒、根瘤菌噬菌体、猪喘气病原物及昆虫多角体、颗粒体病毒等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分析研究,证实了病毒性质的稳定性在国际上首创将流感病毒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91989)
82、李钧
  李钧,电离层物理与电传播学家 1930年3月3日生于湖南邵阳。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4月4日在出差途中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电离层中的不均匀结构和扰动、电离层扰动的无线电探测以及扰动电离层中的无线电波传播。最早在中国开展电离层小不均匀结构和漂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从理论上统一了相似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1994)
83、李国平
  李国平(1910.11.15~1996.2.8)原名海清,砂田镇黄花村人。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同年任广西大学讲师。1934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大学理学部读研究生。1937年回国于中山大学任教,并被推荐为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研究员,选送赴法国巴黎庞加莱研究所工作。1939年回国任四川大学数学系教授。1940年起受聘为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1955年,李国平被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次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1996)
84、张致一
  张致一(1914.11.17-1990.10.8),生理学家。山东泗水人。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47-1952年留学美国,获依阿华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首次通过激素使南非蟾蜍由雄性转变为雌性,产生单性(全部为雄性)后代,同时又用生殖腺移植技术获得了由雌性转变为雄性的动物首次提出了遗传基因与性变的关系,及生殖腺分化受体细胞所支配的理论首先发现了下丘脑与垂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41990)
85、赵飞克
  赵飞克(1909.12.15-1976.2.4),结构力学专家。湖北鄂城人。193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1935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工学院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教授。1936年回国后,任河北省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天津工商大学教授、延安大学秘书长。1937年参加革命。1949年后,任武汉市政府秘书长、建设局局长、湖南株州铁路工厂厂长、铁道部设计局局长等。1955年起担任中国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91976)
86、游林
  游林,1968年(猴年)生,湖南省邵阳人。现任武汉猫人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2001年12月,武汉大学商学院MBA研究生班毕业,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武汉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执行委员。国内率先倡导“内衣时尚化”概念,并抢占中国内衣行业制高点,率领猫人成为“中国时尚内衣第一品牌”。人物履历1992年,下海经商。1998年,创办猫人国际(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猫
猫人(国际)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87、刘绶松
  刘绶松(1912~1969),男,中国新文学史专家。原名寿嵩,笔名刘濑流、宋漱流。湖北省洪湖市(由湖北省荆州市代管)人。1935年入清华大学,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重庆南开中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1949年后,任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教授。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52年任武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主讲中国文学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19121969)
88、张知本
  张知本(1881-1976),字怀九,号龙甲,别名礼恭,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张公垱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家、法学家、教育家。清光绪七年(1881)2月20日生。其父张特章,精理学,通医道。张知本聪颖过人,5岁发蒙,13岁入县学,15岁考进武昌两湖书院。17岁时,清政府选拔优贡,张知本考为湖北第一,分发甘肃任用,未去,回书院继续读书。光绪三十年(1904),从两湖书院毕业,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保
(18811976)
89、池莉
  池莉 (1957~)女。湖北武汉人。1974年高中毕业作为知识青年下放赴阳长县淌口公社,兼任小学教师。1976年招生回城,就读于冶金医学专科学院流行病专业,毕业后工作于武汉钢铁公司卫生处。1983年再度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于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后工作于武汉市文联,历任文学、专业作家、文联主席。全国人大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代表。武汉市政协常委。中国作协
90、俞大光
  俞大光(1921.1.22- )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44年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毕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参加并审核、制定院军标、-标和国家标准数十项。审定院科技丛书十余册。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著有《电工基础》和《电路及磁路》等,前者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91、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77年——198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执教,1992年到厦门大学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推委会委员和评委会委员。 易中天长期从事多科或跨学科研究,在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领域皆有涉猎,有学术
92、窦贤康
  窦贤康,男,博士,汉族,1966年1月生,安徽泗县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执行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
93、刘博平
  刘博平(1891-1978),名赜(赜,音ze),字博平,湖北武穴人,著名小学(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五老”之一。 1929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执教,直到1978年病逝,曾多年担任中文系主任,对家乡广济方言颇有研究,1958年出版有《广济方音之调类与调值》。891年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大金镇也字咀村,祖父刘燡(yi)为咸丰进士。1914-1917年就读于北京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18911978)
94、龙成灵
  龙成灵,锦屏县茅坪人,苗族,1911年出生,1946年7月参与创建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戋现电离层中的E2层,1954年出任物理系副主任,1956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58年任武汉分院高空物理研究所所长,60年代主持创建武汉大学黄陵实验站。1976年组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1978年晋升教授,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被武汉大学授予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993年3月病 逝
(19111993)
95、李双元
  李双元(1927--) 法学家。湖南省新宁县人,1927年9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曾先后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及华中农学院马列室任教员。1957年受到不公正待遇,仍坚持学习,博览群书,20年不间断。1980年初到武汉大学刚恢复的法律系任教,即为国际法研究生主讲国际私法专题研究课程。曾任该校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多年。在任期间,为武汉大学成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作了
96、李健章
  李健章(1912~1998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笔名晦之,安徽合肥人。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国文教师。1941年应聘回武汉大学(战时在四川乐山),任中文系助教。武大复员珞珈山后去安徽大学一年,任中文系讲师。1947年复回武大执教,任中文系讲师,50年代晋升为副教授,“文革”后升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多年。主教古典文学课程,先后教过“先秦两汉文学史”及“明清文学史”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19121998)
97、周大璞
  周大璞(1909-1993)著名语言学家,精于训诂学、汉语史、语文学,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的“八中”之一。1909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李店乡周围村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生前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拥有众多著述。周大璞自幼好学,能诗善文。曾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师从黄侃弟子刘赜(博平)。1937年武大毕业后,到武昌东湖中学任教。1939年初,应聘武汉大学担任科研助理,不久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19091993)
98、徐天闵
  徐天闵(1888~1957)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原名徐杰,字汉三,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世居近圣街。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早年就读于安徽高等学堂,与程演生、赵纶士(赵朴初叔父)、江韵高、武作栋、夏雷等同学。学成后于胡竹芗改设之安庆育正小学任教,后奔波设馆授学于杭州、天津等地。民国初任教于安徽省立一师,任教时自编讲义,选编《韩非子》(《说难》、《孤愤》、《五蠹》等篇)、~子》(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18881957)
99、李格非
  李格非(1916-2003)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辞书学家,武汉大学“五老八中”的“八中”之一。,1945年武汉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留校任教。建国前夕,李格非参加了新民主主义协会的政治活动,投入反饥饿争民主的斗争。建国后,他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参加学校接管工作,是武汉大学第一届校务委员。1953年以后,李格非提出传统语文学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的命题,为传统语文学得以更新和发展开拓了新天地,从而也丰富了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19162003)
100、任凯南
  任凯南(1884—1949) 湖南大学校长,经济学家。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人,1884年8月出生于湘阴县塾塘乡。青年时期聪明好学,曾考取秀才,后考入清末兴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深造。留日期间,结识了黄兴并加入同盟会,竭力为辛亥革命奔走联络,撰写文章。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居住在汉口法租界,创办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利用这一舆论阵地,反对
(1884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