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历任校长
盛宣怀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江苏武进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清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鸿章幕,曾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华盛纺织总厂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等职,并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官至邮传部尚书,一品衔。上海是他的活动中心。在洋务活动中,深感通晓外语和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在首创天
(18441916) 1895.10-1896.10
李岷琛
  李岷琛[近现代](?―一九一二)字少东,四川安县人。同治十年(一八七一)进士改庶吉士,奉旨督学云南。光绪三十三年(一九o七)护理两广总督。幼敏而勤学,善属文,笔法近董、赵。
1896.10-1903
唐绍仪
  唐绍仪(1862年—1938年),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
(18621938) 1903-1904
梁敦彦
  梁敦彦(1857~1924)梁敦彦,字崧生,广东顺德人。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央书院,同治十年(1872)被选送赴美国留学,是中国最早的官费留美学生之一。赴美后就读于小学、中学,考入耶鲁大学。光绪七年(1881)留美学生全体归国,梁分派到福州船政学堂,后调天津北洋电报学堂任英文教习。光绪十年,应张之洞之聘,入其幕下,历任两广、湖广督署文案。光绪三十年任汉阳海关道、天津海关道等职。光绪三十一年曾奉命与英商
(18571924) 1904-1907
梁如浩
  梁如浩(1861—1941) 原名滔昭,号孟亭、梦亭,字如浩,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与唐绍仪、周长龄等为第三批中国公派赴美留学幼童,先后入读哈德福中学与史梯芬工学院。1881年5月归国,任天津西局兵工厂绘图员。曾与唐绍仪一起,任德籍顾问穆麟德的随员,赴朝鲜筹设海关。1885年袁世凯出任驻朝鲜通商事宜大臣,任其为幕僚。1894年袁世凯奉召回京,就任直隶总督,其
(18611941) 1907-1908
蔡绍基
  蔡绍基(1859—1933) 香山县拱北(今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办事处)北岭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为中国首批公派赴美国留学30名幼童之一,入读美国东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不列颠中学至1879年高中毕业。同年美国报纸《每日论坛》登载其高中毕业时的毕业演讲,题目是“鸦片贸易”,其说自己最有资格演说鸦片这一题目,因为自己曾亲眼看到鸦片对中国人所带来的毒害,鸦片战争如何打开中国的通商口岸,其认为
(18591933) 1908-1910、1902.8-1903.6
钱明训
  钱明训,字心垞,号浣碧,嘉善人。光绪丁酉举人,历官天津海关道。1910-1911年曾任天津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督办(校长)。
1910-1911
王修植
  王修植(约1858年~1903年):字苑生,号俨庵,皋泄乡人。幼年读书,过目成诵。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编修。不久,调任直隶省道员,创办水师学堂。是时,光绪帝意图变法。修植草拟开铁路、设邮政、裁绿营、立学堂、废科举、开经济特科等12章上奏。帝认可,降旨实行。一年后,任北洋大学总办兼定武军营务处帮办。二十三年创办《国闻报》,又请求拨海关款项,开设“北洋西学官书局”,普及
(18581903) 1897-1902
丁惟鲁
  丁惟鲁(1871—1954)字揆野,晚号素画。日照市东港区涛雒人。1891年中举人。189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济南府知府、山东东临道尹、北洋大学监督、日本留洋学生副总监等职。曾参与1895年的“公车上 书”,主张维新变法,改革帝制。1915年,因反对帝制被选为国民代表。他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著作有《日本学制纂要》《新式万国地理》《医学窥录》《揆野诗集》等。书法攻颜,尤擅小楷,功力深
(18711954) 1905.2-1906.1
蔡儒楷
  蔡儒楷,字志赓,1867年生於江西南昌,光绪丁酉科举人(1897年)。1906年1月~1911年12月任北洋大学堂监督,1913年2月~1914年3月任直隶教育司司长兼国立北洋大学校长,後歷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山东巡抚使等职,晚年曾出任江西南浔铁路总经理。其女蔡葆真曾任北京儿童图书馆馆长;外孙英若诚为著名戏剧演员、翻译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1906.1-1911.12、1913.2-1914.3
徐德源
  徐德源,字润吾,河北省清苑县人,北洋大学第一任校长。履历1906年任北洋大学堂国文教员;同年6月,担任校斋务提调;1911年12月担任北洋大学堂学监。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18日担任校长,也被称为北洋大学第一任校长。1912年1月,据“教育部令”,所有学堂一律改为学校;转年又根据“教育部令”,“北洋大学堂”改为“北洋大学”,“学监”改称“校长”,于是当时的原北洋大学堂的学监徐德源就成为了北洋大
1911.12--1913.2
冯熙运
  冯熙运北洋大学校长字仲文,我国实业家、文史学家,原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长。1886年生于天津冯氏望族,1951年病逝,享年66岁。冯自幼聪慧勤学,在家塾读书,后因为目睹国难,有志于西学。1905年,他考取官立中学堂,同年入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攻读法律。1907年由北洋大学堂派送,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同行中还有马寅初等人。到美后,冯熙运先入哈佛法律系,毕业后考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得法
1920.1-1924.8
刘仙洲
  刘仙洲,(1890.1.27-1975.10.16),机械工程专家。河北完县人。191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头等荣誉”毕业文凭。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汉语讲课,并发奋编写多种中文教材,成为我国自编工科大学教科书的创始人。奠定了我国机械工程教育的基础。1933年,开始编订《英汉对照机械工程名词》,定义并统一了汉语机械工程名词。同时是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
(18901975) 1924.9-1928.7
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他主诗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洋官报》。茅以升出生不
(18961989) 1928.7-1930.6、1946.5-1948.8
蔡远泽
  蔡远泽(1886—1945),字惠臣,号璋石,德清人。自幼聪慧,14岁即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进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学习。次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采矿专业,获硕士学位。继而,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又取得硕士学位。1918年学成回国,历任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系教授、教务长,辽宁小八道壕煤矿工程师。1928年,北洋大学改名北洋公学院,受聘为第一任院长。19
(18861945) 1930.7-1932
李书田
  李书田(1900.2.10-1988.3.28),字耕砚,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北洋大学预科、学士毕业,在美留学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被母校聘为教授,中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水利学家,历任多所学院院长,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之一。1949年李书田前往台湾,次年赴美国定居。1972年他在美国创办世界开明大学与李氏科学技术学院,在17个国家设立了33个分院。1988年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拉皮德城逝世。李书
(19001988) 1932-1939.2、1944-1946.5
赖琏
  赖琏(1901~1982),字景明,抚市乡社前村人。出生于湖南长沙。青少年时代,在长沙等地的小、中学和大学读书,以后留学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机械系硕士。学成回国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担任干事,不久,改任黄埔军官学校无线电高级班教官。此后,历任《京报》主笔、《中央日报》总、南京市政府秘书长、代市长、国民党福建、湖南两省的省党部主任委员、西北工学院院长、西北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
(19011982) 1939.2-1943.10
潘承孝
  潘承孝,汽车和内燃机专家,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河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名誉校长。从事教育60余年,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内燃机专家、学者。主张理工结合,强调基础理论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道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个人简历1897年3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1915—1921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22—1
(18972003) 1943.10-1946.5
陈荩民
  陈荩民(1895—1981),原名陈宏勋,天台县城人。1916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学习。曾举办平民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1918年加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进步学生组织的国民杂志社,任评议员,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1919年5月4日-时,与匡互生、杨明轩、朱究庭等翻墙进入-贼曹汝霖住宅院内打开大门,使-队伍入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被反动-打伤、逮捕。经多方交涉
(18951981) 1942.12-1946.5
张含英
  张含英,字华甫,1900年5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其父张建基思想比较开明,家境虽然并不富裕,但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因此,张含英从小就被送入学校受正规教育。张含英青少年时期,正值清末民初,政治腐败,国势衰微。中华民族-灭种的威胁强烈震撼着他的心。所以他很早就萌发了救国救民之志,并抱定决心要走“科学救国”之路。1918年,他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由于参加“五四”运动而被校方
(19002002) 1948.8-1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