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人物介绍(12)
221、韦弘敏
  韦弘敏,是唐朝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称制)时代的高级-和宰相。《旧唐书》、《新唐书》没有他的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他的祖父是隋朝汴州刺史、井陉定侯韦师。683年十二月,唐高宗驾崩,唐中宗即位。684年正月初十,唐中宗任命左散骑常侍(门下省-)韦弘敏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虽然韦弘敏和唐中宗韦后同属京兆韦氏。都是曹魏詹事、安城侯韦胄的后代,韦弘敏是西眷韦潜的十世孙、
[] 唐朝宰相
222、韦贯之
  韦贯之(760年-821年11月13日),本名韦纯,字贯之,一字正理,唐朝宰相,韦贯之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德宗贞元年间中举后历任校书郎、长安县丞等职务,顺宗李诵即位后升任监察御史,宪宗李纯即位后历任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巴州刺史,在回京任中书舍人之职后,因奏对得当而被宪宗李纯所欣赏。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迁中书侍郎。随后在任内与裴度产生矛盾,先被免为吏部侍郎,之后
[] 唐朝宰相(760821)
223、杜审权
  杜审权,字殷衡,京兆人也。释褐江西观察判官,又以书判拔萃,拜右拾遗,转左补阙。大中初,迁司勋员外郎,转郎中知杂。又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十年,权知礼部贡举。十一年,选士三十人,后多至达官。正拜礼部侍郎。其年冬,出为陕州大都督府长史、陕虢都团练观察使,加检校户部尚书、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懿宗即位,召拜吏部尚书。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右仆射。九年罢相,检校司空,兼润州刺史、镇海
[] 唐朝宰相
224、关播
  关播(719年-797年),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唐朝宰相,汉寿亭侯关羽之后 。关播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都-外郎、兵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建中三年(782年),关播被卢杞荐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只是卢杞的控制的傀儡宰相,在位期间毫无作为。泾原兵变后,关播被罢为刑部尚书。后又任
[] 唐朝宰相(719797)
225、郑肃
  郑肃(?一847) ,唐武宗宰相。字义敬,荥阳人,儒学世家。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第进士,书判拔萃,补兴平尉,历佐使府。文宗大和初(827)入朝为尚书郎。六年(832)转太常少卿。长于经学,博士有疑,必就决之。以谏议大夫兼长史进尚书右丞。文宗开成初(836)出为陕虢观察使。开成二年(837),召拜吏部侍郎。帝以肃尝辅导东宫,言论典正,诏兼太子宾客,为太子李永授经。既而太子母爱废驰,终以忧死,肃出
[] 唐朝宰相
226、乐彦玮
  乐彦玮,雍州长安人。显庆中,为给事中。时故侍中刘洎之子诣阙上言,洎贞观末为褚遂良所谮枉死,称冤请雪,中书侍郎李义府又左右之。高宗以问近臣,众希义府之旨,皆言其枉。彦玮独进曰:“刘洎大臣,举措须合轨度,人主暂有不豫,岂得即拟负国?先朝所责,未是不惬。且国君无过举,若雪洎之罪,岂可谓先帝用刑不当乎?”然其言,遂寝其事。彦玮寻丁忧,起为唐州刺史。及入辞,高宗记其言直,复拜东台舍人。累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
[] 唐朝宰相
227、姜恪
  姜恪,唐朝时期秦州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姜维后裔,祖父姜远曾为秦州剌史。父姜宝谊为左武卫大将军。姜恪因战功升为左相,阎立本因善绘事而为右相,时人评论说:“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历史年表662: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副之,以安辑其馀众。665:兼司戎太常伯、永安郡公姜恪同东西台三品。670:七月,薛仁贵大非川败绩,九月,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伐吐蕃。671:姜
[] 唐朝宰相
228、赵宗儒
  赵宗儒(746年—832年)字秉文,唐代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举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拜左拾遗,充翰林学士,与父晔秘书少监同日并命,当时荣之。贞元十二年,以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为右庶子,端居守道,勤奉朝请。迁吏部侍郎,改尚书。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部,历宪、穆、敬、文四朝,以司空致仕。诗一首。父赵骅,官秘书少监。德宗大历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一年后补陆浑主簿。历官右拾遗,充翰林学
[] 唐朝宰相(746832)
229、崔日用
  崔日用(673年-722年),唐朝人,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崔日用是进士出身,因得到宰相宗楚客举荐被任命为新丰县尉,崔日用遂成为宗楚客的亲信,在太子李显复位为唐中宗后被骤然擢升为兵部侍郎,中宗李显暴崩后,遂投靠临淄王李隆基-,并在相王李旦即位为睿宗后升任宰相。入相月余便因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和被免去宰相职务,外放为雍州长史。睿宗李旦禅让之后,即位的玄宗李隆基欲除掉势大的太平公主-,遂召崔
[] 唐朝宰相(673722)
230、崔铉
  崔铉(?~869) 唐代大臣,曾任宰相。字台硕。博州(今山东聊城市)人。户部侍郎崔元略之子。擢进士第,迁中书舍人、学士承旨。唐会昌三年(84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与李德裕不和,罢为陕虢观察使。宣宗初,擢河东节度使。大中三年(849),以御史大夫召,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博陵郡公。大中九年(855),出为淮南节度使。咸通初,徙山南东道、荆南二镇,封魏国公。卒于江陵。他是柳公权书《
[] 唐朝宰相(?~869)
231、李磎
  李磎,唐藏书家。字景望。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大中末(约859年左右)中进士,历任史馆修撰,翰林学士,官至户部郎中,分司东都。官至礼部尚书。黄巢起义军起,他携带尚书八印败走河阳。黄巢派人索要印信,拒而不给。后入为中书舍人。乾宁中,进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崔昭纬、李茂贞所嫉,罢官太子少师,被李茂贞所杀。一生好学,喜聚书,家有藏书万余卷。家居长安时。建楼以聚书,世号“李书楼”。后裔李沈,有巨
[] 唐朝宰相
232、格辅元
  格辅元,(-691年),中国唐代政治家,汴州浚仪人,格辅元考中明经科,屡经升迁官至御史中丞。后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被诛。《新唐书 格辅元传》辅元者,汴州俊仪人。父处仁,仕隋为剡丞,与同郡王孝逸、繁师玄、靖君亮、郑祖咸、郑师善、李行简、卢协皆有名,号“陈留八俊”。辅元擢明经,累迁殿中侍御史,历御史中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既持承嗣不可,遂及诛。子遵,亦举明经第,为太常寺太祝,亡命匿中牟十余年。神龙初,
[] 唐朝宰相(?~691)
233、于琮
  于琮(?-881年),字礼用,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之后,户部侍郎于敖之子。于琮出身于河南于氏,以门荫入仕,进士及第,被授为驸马都尉,尚宣宗之女广德公主,官至兵部侍郎、判户部。咸通八年(867年),唐懿宗拜于琮为宰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迁至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后被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因韦保衡进谗,贬为普王傅、分司,再贬韶州刺史。唐僖宗继位后,于琮被召还,历任太子少傅、
[] 唐朝宰相(?~881)
234、郑余庆
  郑余庆(748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
[] 唐朝宰相(748820)
235、裴谈
  裴谈,历官怀州刺史、唐中宗时期的御史大夫,神龙元年授大理卿,景龙四年,韦后-,以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留守东都。开元二年,由滑州刺史放归草泽。好佛法,以惧内著称,号称“畏之如严君”。先祖居解县洗马川。 人物轶事裴谈以惧内著称,其妻悍妒,裴谈在她面前胆怯得就像在自己严厉的父亲面前一样。唐中宗时有一首描述他的曲子,叫做《回波词》:“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按照
[] 唐朝宰相
236、李吉甫
  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宪,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 ,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期间一度出掌淮南藩镇,爵封赵国公。他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削弱藩镇势力,还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
[] 唐朝宰相(758814)
237、桓彦范
  桓彦范(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唐代曲阿人。因袭官府门第被委右翊卫,后任司卫主簿。受到宰相狄仁杰的器重,不久提升为监察御史、中丞。唐长安二~三年(702~703年),任司刑少卿,屡次上疏奏请为冤案昭雪。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张昌宗引用党援,阴谋为患,张柬之招崔元晖、敬晖、桓彦范定策,由桓与敬晖率羽林军往东宫收擒诛灭。中宗复位,以桓彦范为侍中,封谯国公。他执政敢言,不久被武三思谗陷而罢政。后加
[] 唐朝宰相(?~706)
238、李逢吉
  李逢吉,字虚舟,系出陇西。父颜,有锢疾,逢吉自料医剂,遂通方书。举明经,又擢进士第。范希朝表为振武掌书记,荐之德宗,拜左拾遗。元和时,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改中书舍人,知礼部贡举。未已事,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诏礼部尚书王播署榜。李逢吉才思俊丽,能文工诗曾与令狐楚同编者名《断金集》,今存八首 ,有【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望京楼上寄令狐华州】【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奉送李相
[] 唐朝宰相
239、任知古
  任知古,武周-,曾短暂拜相。尽管任知古身居高位,但他的家世和拜相前的仕途几无记载。作为宰相,《旧唐书》和《新唐书》反常地都没有他的传,他甚至没有被列入宰相世系中的任氏表。691年,任知古在凤阁侍郎任上被武则天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实质宰相。次年,他和宰相狄仁杰、裴行本、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被武则天手下酷吏来俊臣-谋反。由于狄仁杰将一份表章藏在衣物中让家人带回
[] 唐朝宰相
240、沈君谅
  沈君谅,湖州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武康)人。唐代-,684年—685年担任宰相。沈君谅,唐朝湖州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人,在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武则天临朝期间,684年—685年担任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沈君谅任宰相之前和之后的经历几乎没有记载,《旧唐书》和《新唐书》一般有宰相的传,却都没有他的传。684年十月,时任右史(即起居舍人)的沈君谅和崔察被太后武则天任命为正谏大夫(即谏议大
[] 唐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