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人物介绍(11)
201、杨弘礼
   杨弘礼(?~653年),字履庄。唐初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尚书令杨素的侄儿。唐朝建立后,李渊念杨素之名,诏弘礼袭封清河郡公,拜太子通事舍人。太宗贞观中,任兵部员外郎、西河道行军大总管府长史,三迁为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太宗为了恢复唐廷在西域的地位,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杨弘礼为副总管,率步骑3000攻焉耆,一举攻破焉耆王城,俘焉耆王龙突骑支,立亲唐的王弟栗婆准为新王。
[] 唐朝宰相(?~653)
202、李宗闵
  李宗闵(787-843)唐代大臣,远支宗室,牛李党争的另一主人公。唐高祖第十三子郑王李元懿之后。字损之,行七。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又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洛阳尉。七年入为监察御史,累迁礼部员外郎。十二年宰相裴度讨淮西,署为彰义军观察判官。淮西平,迁驾部郎中知制诰。十五年拜中书舍人。长庆元年贬剑州刺史,寻复入为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侍郎,四年知贡举。十月权知兵部侍郎,宝历元年正拜。大
[] 唐朝宰相(787843)
203、岑文本
  岑文本(595-645年),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辞情激切,由是知名 。萧铣荆州称帝,聘为中书侍郎。河间郡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 贞观元年,以为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官至中书令,封为江陵子,参豫政事。 贞观十九年,从征辽东,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历史评价刘昫《旧唐书》:“
[] 唐朝宰相(595645)
204、张行成
  张行成(587年-653年),字德立,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朝宰相。张行成曾在隋朝担任员外郎,后为郑国度支尚书,降唐后历任谷熟尉、陈仓尉、富平主簿、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尚书左丞。张行成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担任侍中,兼刑部尚书,封北平县公,后又任尚书右仆射,加太子少傅。永徽四年(653年),张行成病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
[] 唐朝宰相(587653)
205、刘祥道
  刘祥道(596—666),字同寿,魏州观城(今山东莘县)人。唐朝宰相。少袭爵乐平县男,累迁黄门侍郎,进封阳城县侯刑部尚书。龙朔三年拜右相,转司礼太常伯,进爵广平郡公。乾封元年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幽州都督,谥曰宣。刘祥道,魏州观城人也。父林甫,武德初为内史舍人,时兵机繁速,庶事草创,高祖委林甫专典其事,以才干见称。寻诏与中书令萧瑀等撰定律令,林甫因著《律议》万余言。久之,擢拜中书侍郎,赐爵乐平男。贞
[] 唐朝宰相(596666)
206、窦抗
  窦抗(?-621年),字道生,扶风平陵人,唐朝宰相、外戚,北周太仆窦善之孙,隋朝洛州总管窦荣定之子,太穆皇后族兄。窦抗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早年曾入太学,历任千牛备身、梁州刺史、岐州刺史、幽州总管,袭爵陈国公。后因隋炀帝的猜忌,被免去官爵。窦抗与唐高祖是姻亲,太原起兵后前去投奔,授为将作大匠。唐朝建立后,历任纳言、左武侯大将军,参与平定陇西薛举、洛阳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四年(621年),窦-病去
[] 唐朝宰相(?~621)
207、李日知
  李日知(?一715) ,郑州荥阳人。唐代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武则天天授年中 (690—691),累迁司刑丞,时法令严厉,吏争为酷,独日知执法宽平无冤滥,曾为一犯量刑与少卿胡元礼强争,终免囚死。唐中宗
[] 唐朝宰相
208、韦嗣立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其父韦思谦,为进士,累任御史大夫,以太中大夫致仕。韦嗣立初由进士为双流县令,政绩卓著。公元695年(证圣元年),其兄韦承庆为凤阁舍人,因病去任,朝廷召时任莱芜县令的韦嗣立代为凤阁舍人,
[] 唐朝宰相(654719)
209、郭待举
  郭待举,唐朝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高宗、唐中宗与唐睿宗(包括武则天称制)时代的高级-和宰相。由于《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唯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他的祖父郭育,北齐黄门侍郎;父亲郭处范是诸城县丞,入官至南阳郡太守。郭待举二孙:起居舍人郭润、陈留采访使郭纳。“郭湜墓志铭”记载,该支颍川郭氏远祖祖籍为太原晋阳。682年,郭待举被唐高宗任命为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同中书门下
[] 唐朝宰相
210、房融
  房融,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唐朝名相房玄龄族孙。博识多闻,成进士业。武周时期,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革命,因亲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岭南钦州,死于高州。平生爱好佛法,相传曾翻译《楞严经》。其子房琯,在唐玄宗、唐肃宗时期担任宰相。房融,武则天武周时期宰相,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因亲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岭南钦州(今广西省钦州市),死于高州。据传其流放途中,抵广州时,巧遇天竺沙
[] 唐朝宰相
211、裴贽
  裴贽,字敬臣。及进士第,擢累右补阙、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昭宗时,拜中书侍郎,兼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幸凤翔,为大明宫留守。罢,俄进尚书左仆射,以司空致仕,为朱全忠所害。 【生卒】:?—905郡望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字敬臣,排行三十五。懿宗咸通十三年(872)登进士第,任主客、司勋员外郎。僖宗时,义成节度使郑昌图辟为掌书记,后擢右补阙、御史中丞。昭宗时,三知贡举。光化三年(900)由礼部尚书转
[] 唐朝宰相(?~905)
212、袁恕己
  袁恕己(?~706)唐朝永静军人。武则天称帝期间,袁恕己仕累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唐长安四年(704)武则天病重,袁恕己同宰相张柬之等乘机发动兵变,诛杀武后宠臣张三易之、张昌宗,废周国号,迎唐中宗李显复位。袁因功右迁中书侍郎,封南阳郡公。袁恕已为官刚直廉洁。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怂恿家奴强抢良家女子,袁恕己支持刑部将恶奴逮捕归案。安乐公主大怒,到中宗处告状,中宗下了一道放人手诏,袁恕己竟不奉诏,据理力
[] 唐朝宰相(?~706)
213、豆卢钦望
  豆卢钦望(公元629年-公元709年),唐武则天时宰相。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门荫入仕,于武则天垂拱年间任司宾卿,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内史。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宰相李昭德受酷吏来俊臣等诬陷下狱,他受株连,被贬为赵州刺史。次年入朝任司农卿,迁秋官尚书。曾出任河北道宣劳使。卢陵王李显复太子位,他任皇太子宫尹。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升任文昌右相、同风阁鸾台三品。不久,改为太子宾客,
[] 唐朝宰相(629709)
214、李让夷
  李让夷,字达心,陇西人。祖悦,父应规。让夷,元和十四年擢进士第,释褐诸侯府。太和初入朝,为右拾遗,召充翰林学士,转左补阙。三年,迁职方员外郎、左司郎中,充职。九年,拜谏议大夫。开成元年,以本官兼知起居舍人事。时起居舍人李褒有痼疾,请罢官。宰臣李石奏阙官,上曰:“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尝兼此官,卿可尽言今谏议大夫姓名。”石遂奏李让夷、冯定、孙简、萧俶。帝曰:“让夷可也。”李固言欲用崔球、张次宗。郑覃曰:
[] 唐朝宰相
215、郭元振郭震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唐朝名将、宰相。郭元振进士出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又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在担任凉州都督期间,郭元振加强边防,拓展疆域,大兴屯田,使凉州地区得以安定、发展,更兼任安西大都护。后来,郭元振因反对朝廷引吐蕃兵攻打娑葛,得罪宰相宗楚客,被诬“有异图”,险遭陷害。唐睿宗继位
[] 唐朝名将、宰相(656713)
216、崔慎由
  崔慎由宣宗时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字敬止,崔从之子。清河武城(今河北清河西)人。文宗大和初,擢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宣宗大中初入朝,授右拾遗、员外郎、知制诰。后充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大中十年(856)拜相,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进封上柱国,加太中大夫兼礼部尚书。他与萧邺同在翰林任职时,互相积怨。崔慎由为相时,罢去萧邺翰林学士。不久,萧邺从判度支拜相,
[] 唐朝宰相
217、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祖籍太原,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以使相出镇,授邠宁节度使,并讨平党项叛乱。后历任
[] 唐朝宰相(792861)
218、刘从一
  刘从一,中书侍郎林甫之玄孙也。祖令植,礼部侍郎。父孺之,京兆府少尹。从一少举进士,大历中宏词,授秘书省校书郎,以调中第,补渭南尉,雅为常衮所推重。及衮为相,迁监察御史。居无何,丁母忧。服除,宰相卢杞荐之,超迁侍御史。居数月,以亲避除刑部员外郎。建中末,普王之为元帅也,迁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为元帅判官。德宗居奉天,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从幸梁州。明年六月,改中书侍郎、平章事。岁中,加集贤殿大学士、修
[] 唐朝宰相
219、张延赏
  张延赏(726年-787年),原名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张延赏出身于河东张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河南尹、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年),张延赏调任西川节度使,致力于蜀地恢复建设,并在泾原兵变时大力支持朝廷。贞元元年(785年),唐德宗召张延
[] 唐朝宰相(726787)
220、张镒
  张镒,唐经学家。字季权,一字公度,吴郡昆山人。父朔方节度使,以父荫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表为元帅府判官。累迁殿中侍御史。肃宗乾元初贬抚州司户参军。徙晋陵令。后迁屯田右司二员外郎。居母忧,以孝闻。与杨琯、朱祐甫善。代宗大历初出为濠州刺史。政务清简,延经术士,讲教生徒,撰《三礼图》九卷、《五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李灵耀反,镒严守御,擢侍御史,兼缘维镇守使,迁寿州刺史,历江西河中观察使,改汴
[] 唐朝宰相(?~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