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五老七贤人物介绍
1、赵熙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在近代川渝传统文人中,乃一流大文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光绪十八年(25岁)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赵熙一生勤学,读书不倦。家有藏书数千卷,多精心评点,今成都草堂藏有赵评点杜诗四
晚清第一词人(18671948)
2、宋育仁
  宋育仁(1857-1931),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重庆维新运动倡导者。字芸子,晚年号道复,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任检讨。1894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着意考察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积极策划维新大计,提倡民主共和。回国后,参加维新组织“强学会”,主讲“中国自强之学”。1896年,到重庆主持四川商务矿务。
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18571931)
3、骆成骧
  骆成骧(1865~1926),字公啸,男,汉族,云南省会泽县城郊锁水阁人,后随继父移居四川资中县(今四川资中县),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进士。二十一年(1895年)夺魁,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二十四年(1898年)任京师大学堂提调。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研习法政,三十四年(1908年)回国,主持桂林法政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任山西提学使。1912年,被选为
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18651926)
4、方旭
  方旭(1851―1936)字鹤斋,安徽桐城人。清末为四川督学,民国后隐于成都。善书、工画,抗战前逝世,年八十余。著鹤斋诗存。《工余琐记、益州书画录》。光绪三十年(1904)任夔州府代理知府,三十一年离任。能诗、善书、工画,蜀中五老七贤之一。方旭到任时,正是清廷废科举、兴学堂的时候。《广益丛报》曾称赞他对“振兴夔州中学,甚为热心,调理井然”。他一到任就委派杜翰藩经手用夔属六县宾兴会款在奉节县西坪原御
清末民初学者(18511936)
5、庞石帚
  庞石帚(1895-1964年),名俊,祖籍重庆市綦江县人。其父名德仲,原在农村务农,因为生活贫困,辗转流徒到成都市作厨工。庞石帚1895年9月出生于成都,少年时因无兄弟,为父母所钟爱。开始读私塾,后又上小学,又升入商业学堂学习,17岁时,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庞石帚辍学后,在其姐姐萧氏家教授外甥萧坚士读书,作塾师。20岁时,父亲去世,家庭愈贫困。他一次因病就医,结识了名医沈绍九,沈很赏识他的才能,便请
蜀中五老七贤(18951964)
6、吴之英
  吴之英(1857—1918)字伯竭,号西蒙愚者,出生于四川省名山县(今雅安名山县)车岭镇吴沟一个书香人家。祖父文哲、父亲铭钟都是积学未显之士。5岁时,吴之英即随祖父课读。由于他天资敏慧,学习勤奋,8岁便会文辞,16岁夺得雅州府试文魁,17岁以茂才选进成都尊经书院学习,受到当时的经学大师、书院山长王闿运的培养,学问日进。他参加过一次乡试,首卷录取了,但因不慎污染试卷而被淘汰,一气之下,发誓再也不去应
(18571918)
7、徐炯
  徐子休先生名炯,字子休,别号霁园。是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之一。1861年生于四川省华阳县——今天的成都华阳,1936年病逝。他青年时期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只是仕途蹭蹬,并不得志。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教、学和一”的生活,直到老衰病逝。这五十来年中,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教人的一生。孔夫子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放在他的身上是当之无愧的。林子休生活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时代,主要接受儒家
蜀中五老七贤(18611936)
8、邵从恩
  邵从恩(1871-1949),男,字明叔,清未及民国政要。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南附乡(今南城乡)人。清未进士。后留学日本,1908年回国。任法部主事,四川法政学堂监督等。辛亥革命后,历任川南宣慰使、四川军政府民政部部长、国务院法制局参事兼北京政法大学教授等。1933年日军侵入华北后,举家迁回四川。1935年初被刘湘聘为省政府顾问,力主抗日。1949年被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一届全体会议,因病未
清未及民国政要(18711949)
9、尹昌龄
  尹昌龄(1869—1942)近现代。字仲锡,晚号约堪,四川华阳人。清翰林,官陕西关中道,有循声。工诗、善书,入民国,居成都,办理慈惠堂。先世居郫县(生于郫县两路口东风村“今属安德镇”),祖辈来成都经商,遂入华阳县籍。是成都的五老七贤之一,著名慈善事业家。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十八年入翰林院,散馆选为庶常。历任陕西白河知县、长安知县,继升为商州知府,兼摄凤翔、延安西安知府,对清末陕省兴学、
蜀中五老七贤(18691942)
10、刘咸荥
  刘咸荥,(1857—1949年),字豫波,成都双流人,“川西夫子”刘止唐的孙子。民国时期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室名静娱楼。刘咸荥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一是劝善,二是书画,三是教育。晚清到民国时期,因为百年来中华民族遭受的空前耻辱,文化精英们大多不遗余力吸收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过激地否定,有人甚至到了否定汉字的地步。刘氏一族于劝善始于止唐公刘沅。《成都志通讯·成都街名考》说:“纯化街原名三巷子,后因刘
蜀中五老七贤(18571949)
11、颜楷
  颜楷(1877-1927)学者、书法家。字雍耆。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人。清建威将军后裔,世代簪缨。十四岁进京入“南学”,戊戌变法,回川入华阳县学。1902年中举,1904年连捷中进士,1905年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劳务市场法政,1907年回国供职翰林院加侍讲衔,1909年调任广西抚署总文案兼办法政、监狱两学堂。辛亥(1911年)秋回成都,值争路事起,保路运动如火如荼,颜楷激于义愤,出任四川保路同
学者、书法家(18771927)
12、林山腴
  林山腴,名思进,字山腴,别号清寂翁,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生于四川华阳。父亲毓麟,无心功名,却卓然诗人风范,曾著《澹秋集》。当时文人评价其诗有王维、孟浩然风骨。他关心民间疾苦,所吟咏的哀流民诗:“累数百言,词旨悲壮。”林山腴自幼聪敏,未及弱冠,已能将心中块垒发抒于诗篇,深得当时成都著名文人廖季平、严岳莲等人赞赏。从庭训之教,得高人指点,幼小的山腴徜徉于儒家文化的渊深洪波之中,这为他的一生行
蜀中五老七贤(18731953)
13、林思进
  林思进(1874-1953年),字山腴,别署清寂翁。四川华阳人。光绪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在蜀中执教数十年。1918年接掌华阳中学,声名鹊起。及杨森督川,动职,学生抗当局不予挽留而成学潮。1919年后历任四川省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同时致力于诗古文辞,成就颇大,蔚然大家。1930年,华阳县议修县志,时县长叶大锵、《华阳县志》总理曾鉴等邀其纂《华阳县志》,撰《人物志》、
蜀中五老七贤(1874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