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书院名人介绍(2)
21、冯俊
  冯俊(1430~1496)冯俊,字士彦。宜山县人。明天顺四年(1460年)考中进士,即任刑部浙江司主事,不久升浙江司员外郎。后出任福建按察副使,湖广按察副使、广东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广东左布政使,最后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冯俊一生专事“伸冤理枉”,遇事敢为,不与趋炎附势者同流,亦不为权贵所屈。正统二年(1437),他奉旨往广东审理案狱,处理数百起冤案错案。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新会刘铭谋杀案。当时,广
[] 石鼓书院(14301496)
22、郑向
  郑向(?~?),字公明,衡阳(今湖南衡阳县)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科姚晔榜进士第三人。郑向对其外甥周敦颐十分喜爱,待之如子,着力培养。后周敦颐成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其学说对宋代程朱理学发展有重要影响。郑向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其他事迹不详。著有《开皇记》三十卷、《起居注故事》三卷、《开皇记考》等。
[] 石鼓书院
23、管嗣裘
  管嗣裘,字冶仲,明朝官员。湖广衡阳人。年少时性格豪爽通文章,熟悉壬遁星象。中崇祯十五年(1642)乡举。张献忠陷衡州,购索人士充伪吏,嗣裘躲在深山,张献忠促令捕杀之,其兄管嗣箕为应捕代死。刚好张献忠去了四川,得已不死。游广东,故与苏观生相善。最开始,遇观生于广州。观生立唐王朱聿𨮁,授官嗣裘给事中。嗣裘躲在优人舍中,没有受接受唐王的任命,去了南岳与行人王夫之举义兵于衡山。战败军溃,去
[] 石鼓书院
24、夏汝弼
  夏汝弼(1604-1649)明湖广衡阳县台源人。与王船山是同乡好友,有诗唱和。崇祯十六年(1634),与王介之、王夫之兄弟等人受巡抚褚胤锡委托,筹款重修方广寺,使之焕然一新,雄伟壮观。清顺治五年(1648)十月,与王夫之在南岳莲花峰下同举义旗,反抗清朝政府的民族压迫。明亡后,举家迁到宁远县九嶷山,-而死。作品有《白石峰记》、《车架山同夕堂作》等诗文传世。夏汝弼、王船山与南岳道教的关系夏汝弼与船山为
[] 石鼓书院(16041649)
25、翁世资
  翁世资(1415—1483年7月11日),字资甫,莆田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官至户部尚书。除户部主事,历郎中。天顺元年拜工部右侍郎。四年命中官往苏、松、杭、嘉、湖增织彩币七千匹。世资以东南水潦,民艰食,议减其半。尚书赵荣、左侍郎霍瑄难之,世资请身任其咎,乃连署以谏。帝果怒,诘主议者。荣等委之世资,遂下诏狱,谪衡州知府。成化初,擢江西左布政使。坐事下吏,寻得白。大军征两广,转江西饷,需十万
[] 明代官员(14151483)
26、李士真
  李士真,北宋初衡州人。至道三年(997)援李宽故事请于郡守,以其私财在李宽读书故址构建屋宇,以居衡之学者。此举以石鼓书院正式创建载入史册,李士真亦以乡贤入祀,流芳千古。是为石鼓七贤之一。
[] 石鼓七贤
27、程洵
  程洵,字允夫,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始出任衡阳主簿。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
[] 石鼓书院
28、伍定相
  伍定相(WuDingxiang)字学父,一字玉铉。万历时贡生。13岁即通诸经、性理、通鉴诸书。稍长,更纵览群籍,褐衣敝屣,设馆授徒以养母。性静默寡言,常衣冠不整。时衡州知府蔡汝楠讲良知之学,增城湛若水数至石鼓书院讲学,曾朝节、刘尧诲、王万善等相与应和,伍名更盛。动静语默,必与张载、李侗相吻合。为学综天地、地纪、人官、物曲、兵农、水利之书,以淹贯为主。王朝聘、王廷聘兄弟曾从其学,深受影响。早年喜吟咏
[] 石鼓书院(?~1626)
29、陈宗契
  陈宗契(1569-1630)字禖生,号景元,明湖南衡阳人。二十五岁中举人,三十二岁成进士,选庶吉士,补福建道监察御史。他不怕得罪权贵,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以弹劾不法官吏及政治弊端为己任。曾多次上疏批评辅臣李廷机。特别是对控制陕西税收的宦官梁永蛊害巡按御史徐懋恒一案,陈宗契上疏指陈梁永对人民吸脂敲髓,怀恨御史徐懋恒秉公执法,造蓄“蛊毒”谋害徐。陈宗契在奏疏中列举事实,切中要害,请诛梁永以正国法,其直言
[] 石鼓书院(15691630)
30、江昱
  江昱(1706~1775)清文学家、藏书家,字宾谷,号松泉,清广陵(今江苏仪征市)人。少时天赋聪敏,有圣童之目,安贫好学,博涉群籍,贯通经史,尤精《尚书》,被袁枚称为“经痴”。乾隆十八年(1753)廪生,但仕途不畅,与弟江恂著述唱酬。恂以拔贡官湖南常宁、清泉知县,昱奉母就养,不与公事,惟以眺咏山川为事。乾隆二十一至二十八年被聘为石鼓书院主教,治教有方,成绩卓著。家富图籍,多藏精本,自筑书室题曰“凌
[] 清文学家、藏书家(17061775)
31、王闿运
  王闿运(1833—1916) 清末经学家,文学家。湖南湘潭县人。字壬秋,室名湘绮楼,人称湘绮先生,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少孤,为叔父教养。9岁能文。稍长,肄业长沙城南书院。熟读经史,通《尚书》、《毛诗》、《春秋公羊传》及《庄子》、《史记》、《汉书》等。性高旷,不事营利。咸丰七年(1857),湖南补行壬子(咸丰二年)乙卯(咸丰五年)两科乡试,他中第五名举人,获学政张金镛赏识,一时颇负时誉。曾周
清末经学家,文学家(18331916)
32、朱炳如
  朱炳如(1513-?)字稚文,以字仲南,别号白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任行人官、御史、泉州知府、两浙盐运使、浙江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朱炳如为官清廉谨慎,地方馈赠一律不受。赴任时不讲排场,一人一骑进城,随行常仅两箱图书几套公服。为御史时,不徇私情,不畏权势,曾上 书弹刻副将监司以下官吏的不法行为,海内称为名御史。为泉州知府时,重视教育,培育人才,泉州学子感恩戴德,立朱公生祠以纪念之。其
[] 石鼓书院(1513~?)
33、茅坤
  茅坤(1512-1601),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嘉靖十七年进士,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茅坤文武兼长,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至于作品内容,则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对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茅坤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同被称为“唐宋派”。有《白华楼藏稿》,
[] 明代散文家、藏书家(15121601)
34、林学易
  林学易(生卒不详),字象占,号半霞,清湖南衡山县人。乾隆十年(1745)以后,肄业长沙城南书院,“为文阐性理之奥,撷经史之精,字烟涨墨,不犯笔端”,巡抚杨锡绂屡试第一,时有“国士”之称。著有《群玉书院学说》、《诗古文词采》等,所著诗文,采入省、府志者颇多。十九年(1754)成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丁忧归家,不复出。二十六年聘为石鼓书院山长,连续执掌书院达15年之久,是书院历史上较有成就的山长之一。除
[] 石鼓书院
35、廖汝恒
  廖汝恒(生卒不详)字密斋,明湖广衡阳(今湖南衡南县)人。曾求学石鼓书院。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任湖口知县,有惠政,以养母告归,服阙,补靖江知县。吴中士子闻汝恒才德兼优,多从其游。后被大学士王锡爵推荐,为神宗祷雪写贺表,援笔立就,其文甚美,神宗欲加重用,坚辞告归。杜门数十年,妻死不纳妾,安贫自守,巡道邓云霄尤为敬重。家居时,他将自己所剩俸金,全部置义田赡养其贫苦宗族故旧,乡里称颂。万历年间,
[] 石鼓书院
36、王大韶
  王大韶(生卒不详)字心雪,晚年自号衡岳野樵,明湖广衡阳县人。青少年时期求学于石鼓书院,曾从师湛若水、蔡汝楠研习阳明理学,系蔡氏所称“朱陵六凤”之一。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后以孝廉荐举制科,授江西建昌府推官,有廉声,迁直隶凤阳府、泗州知府,官至御史。学识渊博,博古通今,致仕后曾主讲石鼓书院,参与编纂、重校首部《石鼓书院志》,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有关书院史料。
[] 石鼓书院
37、谭鑫振
  谭鑫振(1843~1882)字丽生、贡三,清湖南衡山县(今衡东县石湾镇泉水村)人。自幼聪慧,才智过人,曾求学石鼓书院。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署岳州训导,后受湖南巡抚王文韶器重,视之为“国器”,委校阅各书院经课。光绪六年(1880)赴京殿试,取一甲第三名(探花),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八年殁于山海关。流传书作有南岳《半山亭记》、南岳鹤岭东岳庙“紫气东来”匾额等,其书有欧意,榜书大气,楷书规整中有灵
[] 石鼓书院(18431882)
38、旷敏本
  旷敏本1699-1782,字鲁之,号岣嵝,衡山人。进士。在翰林院为官,后因病告归,潜心著述,人称岣嵝先生。乾隆十九年(1754)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任职时间大约4年,因学问精湛,出类拔萃,倍受时人称颂。旷氏学术成就大,精通经史子集,工古文诗辞,日以著书为事,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著作有《周易启蒙》、∠岳志》等。
[] 岳麓书院(16691782)
39、王居仁
  王居仁(生卒不详)南宋湖南常宁县人。曾与袭盖卿同时执经于张栻之门,潜心研究理学。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张南轩殁,发明师说,引掖后学,以格致为先,诚正为本,潇湘文人,嗡然师之。因“庆元学禁(1196)”,绝意仕进,筑室常宁西关鹅湖塘畔,创办鹅湖书院,教授生徒,学者称“习隐先生”。著有《质疑篇》等。
[] 石鼓书院
40、齐映
  齐映为瀛州高阳人(今属河北省),唐代大臣。生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7),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己酉科状元及第。22岁高中状元后,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判官等职,为人豪爽,为官清廉,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后被贬职,卒年仅48岁。齐映唐朝瀛州高阳(今河北高阳)人。齐映出身官宦之家,其父齐玘官太常少卿。官至检校兵部侍郎。齐皎之弟,善画山水。代宗大历四年(
[] 唐朝宰相(74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