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名人介绍(18)
341、徐銤
  徐銤(1937.04.07- )快堆技术专家。江苏扬州人,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快堆首席专家。主持铀水栅和快中子零功率物理实验,自60年代末起,从事快堆总体设计、快堆发展战略和关键技术选择的研究,编制我国快堆技术发展规划,确定了我国快堆发展的基本技术路线。负责快堆技术科研和快堆设计研究,提出快堆设计的安全要求,领导完成中国实验快堆的概念设计。1996-2011年任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42、岳光溪
  岳光溪(1945.10.30- )洁净煤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农机系。1985年后从事洁净煤技术研究。现任清华大学研究员。自八五到十一五连续主持国家“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攻关项目,是我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期间发展了我国独立的循环流化床理论和设计体系并用于实践,开发了系列容量国产循环床锅炉,且大规模产业化,为我国燃煤节能环保做出了杰出贡献。还实现了我国循环床设计技术第一次出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43、阮可强
  阮可强(1932.12.19- )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原籍浙江省慈溪市,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至1951年于清华大学学习,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一直在反应堆物理和核安全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工作,负责过多个反应堆的物理研究、设计项目,以及-的临界安全研究、设计和审查工作。负责完成了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应堆的建造和物理启动,为我国快堆研究的起步奠定基础
核安全专家(19322017)
344、梁应辰
  梁应辰(1928.8.30- )水道与港口工程专家。河北省保定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8年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海运工程学院从事海港研究期满回国。交通部技术顾问、交通部三峡工程航运领导小组顾问、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水运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组织领导并直接参加了葛洲坝工程通航建筑物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三峡工程技术设计审查工作中担任升船机专家组组长和永久船闸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9282016)
345、张钟华
  张钟华(1940.7.2- )计量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70年代担任“国家电容基准”研制工作。该基准运行20多年情况良好,居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80年代负责“建立超导强磁场标准”,6项主要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经济效益明显,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7年到2004年负责建立“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解决了一系列国外尚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346、罗家伦
  罗家伦(1897~1969),现代教育家。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曾与傅斯年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赴欧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及附中。1928年,出任清华学校首任校长。任上治校有方,颇见成效。1932年8月起,任中央大学校长。时中央大学正处于数易校长、余波未平的动荡状态。他到任之初,即以明晰的教育理念提出“六字”
现代教育家(18971969)
347、陈吉宁
  陈吉宁,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吉林梨树人,1984年4月入党,1998年4月参加工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环境系统分析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教授。人物履历1981.09——1986.07,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09——1988.10,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10——1989.07,英国布鲁耐尔
清华大学校长(2012.02——2015.01)
348、周远
  周远, 低温工程、制冷技术专家。1938年7月16日生于江苏金坛。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低温工程和微、小型制冷技术研究。开展低温和极低温度的获得和应用研究。采用直拉进排气阀式长活塞型膨胀机替代液氢研制成功氦液化器,为开展低温超导技术研究极低温条件的建设提供了保证,还为大型空间环境设备和卫星辐射制冷
中国科学院院士
349、高玉臣
  高玉臣(1937.05.27-2005.10.06),固体力学专家。生于吉林长春。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1966年清华大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北方交通大学力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裂纹尖端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及非线性连续力学。裂纹尖端场方面,得到了理想塑性及幂硬化塑性材料中准静态扩展裂纹的一系列奇异解发现了动态扩展裂纹的平面应变塑性场的奇异性必然伴有激波发现了静止裂纹的理想弹塑性混合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72005)
350、张宗燧
  张宗燧(1915—1969),物理学家 1915年6月1日出生,浙江杭州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8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9年6月30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特别是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世纪30年代在合作现象特别是固溶体的统计物理理论等方面取得多项创见性重要成果。在量子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1969)
351、康世恩
  康世恩同志1915年4月20日出生于河北怀安县田家庄。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读书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同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常委。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担任120师 部工作员,山西朔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晋绥八分区专员。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至1949年),他担任晋县绥雁门军区政治
(19151995)
352、程裕淇
  程裕淇(1912年10月7日—2002年1月2日),浙江嘉善人。地质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程裕淇年幼时家庭经济尚能自给,他的父亲程成鉴是晚清秀才、贡生。程裕淇念初中一二年级时家境已入不敷出,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务求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1929年秋他考取清华大学后,进入新成立的地理系学习。课程包含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22002)
353、段学复
   段学复 Duan Xuefu (Tuan Hsio-fu) (1914.7.29.—2005) 陕西华县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算学系。1936年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7年10月随校迁至长沙,在长沙临时大学工作。1938年5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年秋天,为华罗庚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142005)
354、龚祖同
  龚祖同,(1904.11.10-1986.6.26),光学家。上海市人。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6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回国研制出中国第一批军用望远镜。1952年成功地试制出中国第一批光学玻璃,并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此后又陆续领导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红外夜视望远镜、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速摄影机等。在领导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41986)
355、冯新德
   冯新德(1915.10.12-2005.10.24) 江苏吴江人,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15年10月12日生于江苏吴江。12岁离家到苏州念中学,193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1934年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37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抗战爆发后,辗转至云南昆明。1938年至1939年,任教于云南大学。1940年至1941年任教于重庆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2005)
356、葛庭燧
  葛庭燧(1913年5月3日—2000年4月29日),出生于山东蓬莱。金属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常委。葛庭燧出生在山东蓬莱大葛家村。父亲葛启彬年轻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店当学徒,后回乡务农,并在村中开设一个小铺,经营日用品和杂货。母亲王氏勤俭持家。葛庭燧在本村读小学时,年少聪慧,勤学苦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32000)
357、郭建
  郭建 (1913-2000) 中共中央纪委委员,国家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女,1913年出生于一传教士家庭。自幼上教会学校,长沙福湘女子中学毕业。她是学生会长、青年会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曾带领同学们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活动。1933年参加全省会考,她获第二名的好成绩,但教会学校当局因她从事抗日活动,没有保送她上大学。因此,她不再报考教会大
(19132000)
358、高振衡
  高振衡,有机化学家 1911年6月21日生于北京,籍贯浙江绍兴。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11月14日逝世。 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有机化学。20世纪50年代起运用量子化学处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锑化合物等,阐明了此类化合物的双重反应性能。70年代开展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11989)
359、王伏雄
  王伏雄,(1913.10.16-1995.3.10),植物学家。浙江兰溪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1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46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胚胎学和花粉形态学研究,特别对裸子植物胚胎学及系统演化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和见解。在中国首先开创近代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出版了许多专著。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31995)
360、蒋廷黻
  蒋廷黻(1895—1965),字清如,黄陂桥人(今黄陂桥乡)。幼入私塾,11岁就读湘潭益智中学。民国元年(1912),赴美国勤工俭学,先入奥伯林学院,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 民国12年回国,任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教余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编著《中国近代外交资料辑要》一书。翌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九·一八”事变后,蒋与胡适等人创办《独立评论》。其时,蒋在《独立评论》和天津《大公
(1895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