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名人介绍(3)
41、邹志刚
  邹志刚,材料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55年3月生于天津市,籍贯山东黄县。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6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材料方面的研究。在光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的基础研究中,提出了调控光催化材料能带结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了新一代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材料,拓宽了光催化材料的响应范围,实现了可见光下水的完全分解。通过构建纳米异质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郭华东
  郭华东,地球科学学家,1950年10月6日生于江苏丰县。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2009年被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系统揭示雷达电磁波与典型地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无植被沙丘雷达散射几何模型,揭示了熔岩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梁希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字叔五。出生于浙江吴兴。林学家、林业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参与创建九三学社,并被选为监事。九三学社第一、二届中央理事会副主席,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梁希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光绪初年秀才,长兄是举人。父母早逝,他自幼跟随长兄生梁希聪颖过人,16岁中秀才,在当地有“两浙才子”之美誉。康梁变法失败、帝国主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18831958)
44、胡宏纹
  胡宏纹,有机化学家 1925年3月16日生于四川广安。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副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研究,主要涉及有机合成方法、杂环化合物合成及超分子化学等方面。用顺磁共振谱证明芳醛肟脱氢二聚体在-中加热时分解成亚胺氧自由基,并研究了亚胺氧自由基与-类似物和共轭二烯的加成反应以及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52016)
45、陈晓亚
  陈晓亚,植物生理学家 1955年8月21日生于江苏扬州。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5年获英国里丁(Reading)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从事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早期曾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在植物次生代谢(特别是倍半萜生物合成)、棉纤维发育和植物抗虫新技术等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
46、丁奎岭
  丁奎岭,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6年3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市,籍贯河南永城。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90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研究。针对不对称催化反应选择性和效率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建立了“组合不对称催化”方法,发展了一系列高效、
中国科学院院士
47、朱森元
  朱森元,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1930年10月26日生于江苏溧阳。1949-1952年在南京大学航空系学习。1960年在莫斯科包曼高工获副博士学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科技委顾问、863-702的技术咨询专家。曾任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中的专家组组长。 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理论与工程研究。早期参加地地导弹用液体火箭发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
48、张裕恒
  张裕恒,张裕恒,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生于江苏省宿迁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巨磁电阻效应和低维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与他人合作,从实验上证实了高温超导体R-T曲线展宽的物理起源是磁通蠕动效应通过对YBCO/PrBCO多层结构的观测,对高温超导材料的Hall效应出现负值的物理原因提出看法。合作研究了Bi系高温超
中国科学院院士
49、孙钟秀
  孙钟秀, 计算机科学家。原籍浙江余杭,1936年12月22日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技术科学学院院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持研制了国产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的DJS200/XT1和DJS200/XT1P等操作系统。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ZCZ分布式微型计算机系统。研究和开发了多个实用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单板机系统和ZH分布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2013)
50、冯端
  冯端, 凝聚态物理学家 1923年6月11日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绍兴。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曾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863”项目“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在体心立方难熔金属内位错的研究中,合作发现了浸蚀法位错线成象规律。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金属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51、胡光炜
  胡光炜(1888年~1962年),浙江嘉兴人。字小石,号倩尹、夏庐,晚号沙公、子夏等。室名愿夏庐。国学大师。金陵书法四老之一。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於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胡光炜之父胡赢,字季石;母漆刁氏。六七岁时,父亲去南京为官,兼业
(18881962)
52、巢纪平
  巢纪平,气象学家 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长期从事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长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积云动力学和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等领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1957年发表我国第一张48小时数值天气预报图。20世纪60年代建立中小尺度大气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
53、戴金星
  戴金星,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 1935年3月19日生于浙江瑞安。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我国首先从事和倡导煤成气研究,开辟了我国煤成气勘探新领域。全面系统研究我国天然气的碳、氢、氦同位素特征,建立鉴别各类天然气理论及天然气的成因分类、完善和发展煤成气(烃)模式、煤成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
54、齐康
  齐康,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193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被评为国家勘探设计大师(建筑)。2000年荣获全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最早参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研究及相关的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的研究。二十年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
55、贾承造
  贾承造,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 1948年3月10日生于甘肃兰州,籍贯河北蔚县。1975年毕业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1987年获南京大学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科研与石油勘探工作,总结和发展了前陆冲断带煤
中国科学院院士
56、李吉均
  李吉均, 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 1933年10月9日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 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高原在晚新生代经历两次夷平、三次上升的观点,最近的强烈上升始于3.6百万年,经青藏运动(3.6~1.7百万年)、昆黄运动(1
中国科学院院士
57、张本仁
  张本仁,地球化学家 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接着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9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2016)
58、周忠和
  周忠和,古生物学家,1965年1月19日出生于江苏扬州。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现任该所所长。主要从事古鸟类研究。研究发表了20多种早白垩世发现的新的鸟类化石,在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分异辐射、飞行演化、功能形态、胚胎发育、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发现和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
59、章综
  章综, 物理学家 1929年5月16日生于江苏宜兴。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 1957年以前用X射线粉末衍射为主的方法研究了Al-Cu-Ni三元合金系的部分相图,解决了其中t相的晶体结构变迁问题。20世纪60年代先后在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软磁
中国科学院院士
60、祝世宁
  祝世宁, 功能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49年12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江苏镇江。1981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1988年在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主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研究。在铁电畴工程方面,发现了铌酸锂型铁电体电畴反转动力学规律,发展了图案极化技术,研制出不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