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名人介绍(3)
41、张天方
  张天方(1887—1966),名凤,字天方,嘉善魏塘镇人。出身世家,自幼饱读经书史籍。12岁跟二舅父随读于柳氏私塾,与柳亚子同窗,极为投契。17岁中秀才。19岁考入上海震旦学院预科,学习法文。假期回乡,印发《嘉善月刊》,鼓吹革命。与乡里进步青年-演说,捣毁神像,破除迷信,名震全县。清宣统元年(1909),任教于上海徐汇公学,因剪去发辫而惊动校方,去职。在故乡任教于典业、明新、女子高等小学。次年,任
(18871966)
42、胡士莹
  胡士莹(1901—1979),字宛春,室名霜红移,平湖人。幼承家学,十分用功。4岁时发痧子,大病一场,两耳重听,从此便养成沉静的性格。6岁时,由父教读识字,10岁前已能熟读《古文观止》,并能背诵《四书》如流。14岁考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两年后因病辍学。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平湖诒谷学堂和稚川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又相继在南京私立东方公学、扬州中学和嘉兴中学等校任
(19011979)
43、俞剑华
  俞剑华 (1895—1979)原名俞琨,曾用名俞德,字剑华。济南市人。1912年8月,入济南中学校(后称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习,长于古汉语及中国画。1915年,题为《四十天》的暑期作品(包括图画、文章、日记等)参加山东教育展览会,得金牌奖。 同年9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手工图画专修科,从名画家陈师曾学画。1918年毕业后,历任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北京美术学校、北京师范学校、 山东美术学
(18951979)
44、洪谟
  洪谟(1913~)安庆市人。民国24 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任职期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演剧队”12 队,并与于伶等创建了地下党直接领导的专业剧团“上海剧艺社”。从民国31 年起,正式从业余转为专业戏剧工作者,分别在“华艺剧社”、“中国影剧社”等单位任导演;全国解放后,先后在“大同影片公司”、“华东戏曲研究院”、“上海京剧院”任导演。1954 年被上海市文化局、电影主管单
45、夏丐尊
  夏丐尊(1886—1946),原名铸,小名钊哥,字勉旃,号闷庵、丐尊,上虞崧厦人。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为秀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出版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取秀才。二十八年考入上海中西学院,次年考入绍兴府学堂,一年后辍学任塾师。三十一年赴日本留学,三十三年因学费无着辍学回国。次年经许寿裳推荐,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兼任舍监和国文教员。先后与鲁迅、陈望道、许寿裳、刘大白
(18861946)
46、黄振邦
  黄振邦(1916-1994年),出生于广东省陆丰县东海镇,无党派人士。少年时期在家乡读小学和初中,民国21年(1932年)在广州知行中学续读初三,次年考人中山大学附属高中,民国25年7月毕业后就读中山大学物理系,民国29年毕业,取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民国36年8月到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读研究生,1951年获得该校物理科学高级研究文凭。回国后曾在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工作,后为暨南大
(19161994)
47、朱杰勤
  朱杰勤(1913~1990),广东省顺德县人,出生于广州。民国22年(1933年),朱考取中山大学研究院研究生,在朱希祖先生指导下,研究中国古代史。民国25年毕业,应聘到广州美术学校任教,次年回母校工作。民国31年,受聘为南洋研究所史地研究室研究员兼主任,后又在云南东方语文专科学校、云南大学任教。朱认为,研究历史,是为了探求真理,不应有国界之分。民国29年,新加坡学者创立南洋研究会,朱首先加入,成
(19131990)
48、林墉
  林墉,1942年4月23日出生。广东潮洲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美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全国人大主席成员团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89年任第六届全国美展评选委员副主任,1991年受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93年受聘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1997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
49、刘中树
  刘中树 (1935~)吉林集安人。1958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历任吉林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书记、校长。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教授,乌克兰基辅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文学学会
50、胡一声
  胡一声(1905~1990)胡一声,原名水庭,别号蔡若愚、何家烈,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归国华侨家庭。早年在梅县梅州中学毕业。民国15年(1926)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返回家乡参与建立中共梅南区支部。翌年“四·一二”事变后,他与郑天保回梅县筹划农民武装起义,并任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政治委员。起义失败后,他于民国17年秋转移至新加坡,旋被中共新加坡特委指派至印度尼西亚的
(19051990)
51、曹聚仁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号听涛,笔名袁大郎、陈思、彭观清、丁舟等 ,1900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浦江(今兰溪),1915年考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 1921年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同时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撰稿。1922年,他笔录了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后整理成《国学概论》出版。后对章太炎扼杀白话文的论调,撰文做了批评
(19001972)
52、冯三昧
  冯三昧(1899~1969),原名水鑫,又名颐,字伯年。男,义乌赤岸乔亭村人。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肄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1921年至1932年先后任教于湖南一师、浙江四中、浙江六中、春晖中学、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实验中学、中华艺术大学、义乌中学。1923年,由经亨颐、周天僇介绍加入国民党,任宁波市候补执行委员,仅三日即被北洋军阀通缉。1927年春,参与上海工人首次武装起义。19
(18991969)
53、刘耀曾
  刘耀曾(1901—1982年),字谦荣,梅江区城北古洲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就读于西厢公学,后进省立五红(今梅州中学)学习,1922年秋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在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直系军阀孙传芳在上海、南京镇压工人运动,-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刘耀曾秘密往上海,找到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后奉周恩来的指示,回南方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自泸回乡到梅县师范学校任教。上海“四·
(19011982)
54、史丹
  史丹(1902—1996)哲学家、教育家。原名史振恒,昌江县墩头镇(今属东方县)墩头村人。史丹七岁入私塾启蒙,民国后转入小学念书。1918年,年仅16岁的史丹抱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从墩头村赴穗求学,初入广州番禺师范。次年,转入法国人在广州创办的圣心学校,专攻英语。1921年秋,考入上海南洋中学。1925年毕业后,从沪启程回穗,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任第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宣传员,当队伍到达广西北海后,向组
(19021996)
55、庄锡夫
  庄锡夫(1906~1950年),奎洋东楼人。自幼父母双亡,在养父游藏珍(漳州暨南中学校长)的培养下,从暨南中学升人上海暨南大学深造,后因病辍学,回漳州暨南中学任教。民国18年(1929年),庄锡夫到缅甸华人侨居地当教师。民国22年回漳州继续在暨中任教。民国26年8月赴缅甸筹集资金,翌年初在奎洋创办中心小学,自此担任校长,至1950年1月牺牲为止。其间,曾担任奎洋乡乡长、奎洋乡民代表会主席、县候补参
(19061950)
56、郑图
  郑图(1920年—1977年),出生于漳州新桥下街一书香之家。其父早逝,由年迈的母亲抚养成人。他年少时就读于南方小学,毕业后转入龙溪中学,民国32年(1943年)高中毕业,又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深造。抗日战争爆发,暨南大学南迁福建建阳。在校期间,他学习认真,为人诚实,办事勤快,很受校内长者器重。抗日战争胜利后,郑图随暨南大学迁回上海。不久蒋介石发动内战,他积极参加上海-,进行“反内战,要和平”、“反破
(19201977)
57、阮退之
  阮退之(1897~1979年),原名阮绍元,生于阳江直隶厅长乐乡(今江城区城西镇)阮屋 新村。 民国4年(1915年),入阳江县立中学乙班读书。民国8年,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文史系。曾任广州市学生会主席。民国12年春,学生中成立民权社,他被选为社长。是年夏毕业,留校任附中学监。民国13年3月,任广雅中学学监。9月,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干事、代理秘书,从事青年运动。民国15年春,参加中
(18971979)
58、李镇
  李镇(1909~1985.10) ,广西贺县立头村(今钟山县立头村)人。民国21年(1932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回广西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省立十中、富川等地中学任教。29年,在贺县八步与地方士绅共同创办私立临江中学,先后担任该校教导主任、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梁漱溟等到八步,李镇深受他们的影响,思想有了较大的进步。33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东南
(19091985)
59、严显郁
  严显郁(1914-1989年),松柏镇寨仔村人,是广东省经济金融界颇有声望的专家。严自幼聪颖好学,为乡邻所钟爱。小学毕业后,由宗亲资助考取广州广雅中学,毕业后考取中山大学经济系,因家贫,半工半读维持学习费。抗日时,中山大学迁云南昆明,严随校赴滇,以沦陷区学生享受公费待遇。大学毕业成绩优异,而留校工作一年,调国民政府财政部钱币司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委派为粤、桂、闽三省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主任秘书
(19141989)
60、张资平
  张资平(1893-1959),原名张秉声,曾用名张伟民,化名张声,广东梅县东郊乡东街村人。著名作家。清光绪十九年(1893)5月24日生。出身书香之家,其父为前清秀才。光绪二十三年(1897),5岁始读《论语》,9岁进本村蒙馆,10岁离开私塾,由父教读《左传》。光绪三十年(1904),其父在家乡廖屋岗开设私塾,遂随父攻读。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进广益中西学堂就读。毕业后,考入梅县东山初级师范
(1893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