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9年颁发)
1、朱光亚
  朱光亚(1924.12.25-2011.02.26)核物理学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核科学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历次核试验,为我国-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参与组织领导了秦山核电站筹建、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及国防科技与武器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2011)
2、邓稼先
  邓稼先 ( 1924.6.25-1986.7.29. )安徽省怀宁县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的技术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祖居铁砚山房,父亲邓以蛰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持家,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是六世祖。5岁在北平读小学,11岁入中学,12岁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二年级,读到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19241986)
3、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
“两弹一星”功勋,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19112009)
4、程开甲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理论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程开甲祖籍安徽,祖父程敬斋,父亲程侍彤,母亲董云峰。祖辈早年从徽州到江苏吴江的盛泽经商,祖父去世后家境败落。程开甲7岁丧父,毕业于家乡淘沙弄小学,1931年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这所人才辈出的学校孕育出了陈省身、李政道、程开甲、顾功叙、陈世骧、谭其骧、周廷儒、周廷冲、钦
理论物理学家(19182018)
5、于敏
  于敏(1926.8.16-2019年1月16日)河北宁河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宁河。父亲为小职员,家境清贫。1941年至1944年,先后就读于天津市立第一中学、木斋中学和耀华中学,以成绩优秀而闻名全校。高中毕业前夕,父亲失业,在天津启新洋灰公司资助下,于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学习。由于对物理学的兴趣,1946年辞谢资助,转入北京大学理学院物理
中国“氢弹之父”(19262019)
6、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原名秉穹,民国二年(1913)10月16日生于绍兴,定居吴兴(今湖州市),著名学者钱玄同之子。二十五年(1936)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翌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在居里夫妇指导下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研究,二十九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三十一年转法国里昂大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次年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并指导研究生。后担任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31992)
7、陈能宽
  陈能宽(1923.4.28--2016.5.27 )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湖南省慈利县人,男,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实验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19232016)
8、黄纬禄
  黄纬禄,“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1916年12月出生,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11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95岁。黄纬禄同志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先河,突破了我国水下发射技术和固体发动机研制技术,探索出了一条我国
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19162011)
9、周光召
  周光召(1929—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湖南省长沙人,1929年5月15日生于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周凤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界和科学产生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1941年入南开中学住读,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和自学能力培养。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耳闻目睹的事实,
中国科学院院士
10、郭永怀
  郭永怀,力学家、应用数学家 1909年4月4日生于山东荣成。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被追认为烈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91968)
11、屠守锷
  屠守锷, 火箭总体设计专家。1917年12月5日生于浙江吴兴。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曾任西南联大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第五研究院室主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和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顾问等。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参加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72012)
12、任新民
  任新民,安徽省宁国县人,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任新民自幼渴求知识、立志攻读。在宣城第四中学读初中时,任新民开始阅读进步书刊,萌生了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的朴素信念。初中毕业后,任新民在家乡小学当了半年教师。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又考上南京钟英中学高中部,随后考取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1937年,他又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
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19152017)
13、王希季
  王希季,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学士。1949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曾任大连工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科技大学教授、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等职。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14、孙家栋
  孙家栋, 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原籍辽宁复县,1929年4月8日生于辽宁盖县。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科技顾问。曾任-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及总体设计部主任、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部副
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
15、王大珩
  王大珩,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为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为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领导该所早期研制我国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52011)
16、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开封。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从师气象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1968)
17、杨嘉墀
  杨嘉墀(1919.7.16-2006.6.11)江苏吴江人,空间自动控制学家。 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中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人物生平1919年(是民国八年)7月16日生于江苏省吴江县。 他的祖父曾任震泽丝业公会会长,他的堂伯父建立了震泽丝业小学。崇文厚德的人文环境和殷实的家境,使童年的杨嘉墀较早接受了良好的启蒙
空间自动控制学家(19192006)
18、陈芳允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出生于浙江黄岩。无线电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陈芳允出身于小地主兼营工商业者家庭,幼时读过几年私塾,1931年在黄岩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后到上海浦东中学读高中。当时正值全国上下都在反对日本强占东三省,-,-抗日等运动不断,他参加了到南京的-和-等活动。1934年,陈芳允考入清华大学
无线电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学家(19162000)
19、钱骥
  钱骥(1917.12.27—1983.08.18),男,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钱骥早年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和地震台站网建设工作。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空间探索活动,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
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19171983)
20、姚桐斌
  姚桐斌(1922—1968),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我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主持制订了该所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领导和参加了数百项课题的预先研究和研制,取得了大量的新产品及其他科技成果,为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贮备。在坚持文明科研生产,培养严肃、严格、严密作风方面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为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
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9年颁发)(1922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