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名人录
王铎
  王铎,(1592~1652),字觉斯、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潭渔叟,明末清初书法家。河南孟津人。明天启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少詹事,充经筵讲官。清兵入关后,任南京福王朝廷东阁大学士,任次辅。顺治二年(1645年)入仕清朝,官至礼部尚书,加授太子太保衔。九年,奉旨祭祀西岳华山,染病归家而卒。2002年,王铎诞辰410周年。王铎学问渊博,才思敏捷,其古文、诗、词、赋俱佳。明代诗坛复古倾向严重,王铎虽然也主张诗必学杜甫、文必宗韩愈,但他更重视诗文的内容,反对一味泥古。他主张“文要有骨,要沉着”,“藻太丰,风骨不起”。他还认为,写文章和做衣服一样,要懂得按尺度裁剪,舍不得分割裁剪,锦缎即使
[] 明末清初书法家 (15921652)
雷英夫
  雷英夫(1921—2005)河南省孟津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教导师军士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南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宣传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南方局军事组成员,军委总参谋部一局科长、作战部资料研究室副主任,叶剑英参谋长军事秘书,《解放日报》社军事副刊。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二四八团团长、师参谋长,福州市军管会军事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军委作战部一局副局长兼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中央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212005)
李天宠
   李天宠(?年—1555年),字子载,号汲泉,河南孟津人。抗倭名将。李天宠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初为御史,后迁任徐州兵备副使。当时倭寇猖獗,经常成群结队窜入中国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无法生存。李天宠奉朝廷命令,奔赴前线,在如皋、通州一带大败倭寇,战功卓著。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六月,李天宠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接着,他又率兵歼灭窜扰绍兴的倭寇,受到朝廷的嘉奖。次年五月,李天宠协同总督张经指挥调遣诸路兵将,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大破倭寇主力,斩敌1900余人,倭寇被焚溺死者甚众。这是明朝兴兵剿倭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然而,受命督察浙江军务的侍郎赵文华,仪仗党首严
[] (?~1555)
乔允升
  乔允升(约1552年—1629年),字吉甫,号鹤皋,孟津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为官清廉正直。乔允升最初为太谷知县,因“治行高等”,被提升为御史,并奉命巡视山西及京畿一带。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他协助吏部考核京官,后依律处置了一批-污吏。此后,他又协助河南道剪除匪类,但主事秦聚奎、给事中朱一桂却被恶人诬陷,乔允升上疏皇帝为他们-。不久,乔允升转任顺天府丞、府尹,因朝中权势斗争,他辞职回归故里。天启初,复召为刑部左右侍郎,天启三年(1623年),进为刑部尚书。时宦官魏忠贤专权,乔允升再次称病引退。崇祯初年,魏忠贤-被除,乔允升复职。崇祯帝力主严刑重罚,但乔允升执法公正,一切按律
[] (15521629)
李际期
  李际期(1607-1655年),字应五,一字元献,河南省孟津县人。明末清初官员。官至兵部尚书。先世山西长子人,九世祖德以寇徙孟津。李际期出生于旧孟津县城东十里的双槐村。天质聪慧,明崇祯庚午年(1630年)中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崇祯十四年(1641年),闯王李自成进入河南后,迅速占领了河洛地区,为躲避战乱,沿河的居民都想渡到黄河北岸,但是当时的守河官员却命令断航,阻止百姓北渡。得知此事后,正在孟津家中的李际期立即与守河官员协商,承诺承担一切后果,并以自己全家百余口人为人质,请守河官放百姓过河,守河官这才允许开航。之后,百姓连续渡河三昼夜,暂时躲避了战祸。民皆泣拜曰:“李公生我
[] 清朝兵部尚书 (16071655)
焦琦
  焦琦同志生平(1918-2010)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统一战线优秀工作者,中央-部一局原局长焦琦同志(享受副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3月6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焦琦同志,曾用名焦光华,1918年10月出生于河南孟津一个农民家庭。1934年秋小学毕业后考入洛中(即河南省立八中),1937年考入开封高师。学生时代,正值民族危亡之际,对国民党的不抗日政策心怀不满,在进步教员的影响下,内心逐步拥护和认同党的政治主张,向往民主,追求进步。1937年9月,在学生参加抗日运动的推动下,在开封高师进步教员的动员下,离校到豫北师营区干校学习。在干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活动,政治思
(19182010)
陈惟芝
  陈惟芝,字德祯,号光宇,明末河南孟津人。万历庚辰科(1580年)进士,他为人正直,敢于为民请命。明神宗时为选取御史,负责选拔官员。他曾上疏请起用直言敢谏之人。后被提升为大理丞、大理少卿。当时,明王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曾下令各地开采矿藏。不想这竟成为有些地方官员大发横财的机会。南京守备即以开矿为名,大肆索取,搜刮民财,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思动。陈惟芝多次上疏,要求惩治-污吏,并请求停止开矿。但他的建议却没有得到重视。陈惟芝不仅为官正直,而且清正廉洁,生活俭朴,他“食不重味,衣不曳帛”。为官多年,一直甘守清贫,随身箱子中除了颓笔破砚外,别无他物。晚年,陈惟芝因多病辞官,后病逝,享年75岁。
[]
李辛凯
  李辛凯,原名李正印。生于1919年6月29日,河南省孟津县人。幼年家贫。1925-1931年在孟津县立第一小学读书,曾先后更名为李梣、李毓英、李富生、李莘恺、李玉莹,1946年后定名李辛凯。李辛凯931年小学毕业后,遵父命入孟津“拟山园”私塾,1933年夏考入孟津县立中学师范部,后转入初中部。1936年先后进入开封中州中学和河南省立开封高级职业学校染织科学习。这期间,接触新文艺思想较多,15岁就担任开封《大河日报》、《河南晚报》、《新河南报》的文艺副刊,并为河南作家协会成员。1937年,国难当头,李辛凯受“航空救国”观念影响,又投考了南昌航空机械学校发动机专业,1938年毕业后先后在广州、宝庆
机织和服装技术专家,教育家 (19191993)
王稚鼎
  王稚鼎,字大羹,号宝拙,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他从小刻苦好学,明天启甲子科(1624年)中举人。王稚鼎在任蓟州(今天津蓟县)知州时,当地遭受兵祸天灾,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四处流离。他捐俸赈济,并多方筹钱筹粮,解救贫苦。在任保定同知时,饥民闹事,哄抢粮食。朝廷命王稚鼎带兵平乱。王稚鼎认为他们仅是因为饥饿无食,哪能动用军队去讨伐呢?于是他亲往察看,安抚饥民,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局势很快得到稳定。因此,王稚鼎得到朝廷的赞扬,也得到民众的爱戴。后来,他又升任户部员外郎,不久即告老还乡,后终于家中,享年83岁。
[]
焦景周
  焦景周 (1951~)河南孟津人。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排长、参谋、股长,干事、总参郑州电子技术学院上校政委,河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东方艺术杂志社社长,河南省戏剧创作室副主任。河南省作协理事。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篇小说集《野牡丹》,中短篇小说《木头沟》、《遥远的太阳》、《第三座丰碑》、《名额》、《奔袭》、《还乡》、《巧遇》,电视剧剧本《河南妞》、《弯弯巷》、《风云大世界》、《我的奶奶》、《五男二女》,豫剧剧本《黄花乡》,话剧剧本《太行山人》,报告文学《在烟草王国里》、《为了前方的呼唤》、《蓝旗从这里升起》、
李准
  李准,乳名铁生,蒙古族,姓木华黎,后简改为李准,1928年农历五月十七日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麻屯镇下屯村(今属洛阳市孟津县)。1934年到麻屯小学读书。1940年考入洛阳县常袋镇达德中学。初中一年级因家境贫困而辍学。1943年被送到洛阳车站恒源盐栈当学徒。1945年在家乡麻屯镇邮政代办所当邮递员。1947年参加村镇上的业余剧团。1948年到豫西中州银行当职员,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当银行货币计划股股长,不久调到洛阳市干部文化学校任语文教员。1954年初被调到河南省剧改会(郑州)工作,随后到开封县黄河农业社体验生活,并参加改编话剧《不能走那条路》。当年8月带领妻子和4个孩子到荥阳县司马村落户当农
(19282000)
雷建政
  雷建政 (1953~)河南孟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在企业、文工队、州文化局、州文联工作任职,现任甘肃省夏河县副县长。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部),主要有《-》、《西北黑人》、《劫道》、《壮丽光阴》、《命兮运兮》、《蛇牛》、《皇杠》、《往年雪》、《太阳劫》、《白草地黑草地》、《疆界》、《缘结》等。有十篇次被《新华文摘》、《作品与争鸣》、《小说月报》等转载,被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等出版的专集收选,日本《中国现代小说》译载。获五四青年文学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甘肃省优秀作品奖、甘肃省敦煌青年文学奖等八次。
栾星
  栾星 (1923~)原名栾汝勋,笔名殷车、引车卖等。河南孟津人。中共党员。抗战期间就读于国立河南大学文史学系。1949年参与筹组河南省文联,任创作部主任、创作组长。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国家考试,由中国社科院授予高级研究职称,调入河南省社科院从事文史研究至今,为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省作协及省文学学会顾问。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呼唤》,论文《〈雷雨〉与希腊悲剧精神》等,另有《歧路灯》校本、《樵史通俗演义》校本、《甲申史籍三种校本》、《〈歧路灯〉研究资料》(包括《李绿园传》、《李绿园诗文辑佚》、《〈歧路灯〉旧闻抄》三种)、《公孙龙子长笺》、《甲申史
王恩宇
  王恩宇 (1937~2006)笔名孟津宇。河南孟津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历任北京第一机床厂技术员、工程师,工人日报社文艺,主任。北京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新国风》诗刊主编。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诗《李放之歌》,诗集《北京的声音》、《心泉集》、《月光吻着窗纱》、《爱笛》,诗选集《王恩宇诗选》,散文集《岁月的风》、《心荷凝露》,诗歌评点集《深情化雨润新绿》,主编诗集《穿山人的美》,参与《毛泽东诗歌大辞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编委)等。作品曾获全国首届煤矿优秀文学作品奖,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文艺作品征文奖,全
(19372006)
刘震
  刘震(1948.3~),河南省孟津县人。1961年参加海军南海舰队文工团,先后任乐手、演员、创作员。1972年转业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二胡。1980年调开封市群众艺术馆,任文艺部、调研部主任。创作的二胡叙事曲《风波亭》、《黄河岸边话今昔》,大型佛乐《大相国寺轶乐》均获省金奖,由中央电台播放。为之作曲的大型乐舞《清明上河图》,获省金奖和文化部铜奖。创作的歌曲《布老虎枕头妞妞抱》,由中央电视台制成VCD。与群艺馆同事共同挖掘整理的《开封盘鼓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民间舞蹈集成中的重点科研项目。由他编导并领舞的《开封盘鼓舞》,获国际金奖5次,全国奖15次,并赴日本、美国演出,参加香港回归、澳门回
谢思明
  谢思明,女。中国第一位象棋名手。特级大师。与高华、单霞丽、胡明、王琳娜、金海英等五位棋后并称“楚汉六凤”。谢思明1973年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学习。1978年入北京棋队。1980年至1983年四次获全国中国象棋比赛女子成年组冠军。1982年、1983年、1984年三次获亚洲杯中国象棋女子个人赛冠军。谢思明,1962年生于北京,上初中时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象棋班训练,师从北京名手王国栋。谢思明聪明颖悟,加之勤学苦练,棋艺进步很快。1978年获全国少年象棋赛女子亚军,1979年我国设立象棋女子成人赛,谢思明获第五名,同年夺得少年赛冠军。1980年4月,全国象棋赛在福州举行,谢思明以9胜2和的不败战绩夺得
中国第一位象棋名手
王如珍
  王如珍,女。1942年12月生,河南孟津人。198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程师。简历1961年9月在西北农学院农机系农机专业学习。1966年7月留校待分配。1968年5月任河南宜阳油泵厂技术员,河南省洛阳地区机械局技术员、重工业局机械科科长。1983年12月任洛阳地区工业局副局长、局长。1984年9月任洛阳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1986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副书记、三门峡市市长。1990年7月任中共三门峡市委书记。1995年10月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3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2004年3月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新合作商
杨体锐
  杨体锐(1892~1913年),字姿英,又名学周,河南省孟津县人。清末就读于开封河南陆军小学,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杨体锐奔赴潼关,加入张钫秦陇豫复汉东征军,任模范团大队长。民国2年(1913年)6月被送到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组织江苏讨袁(世凯)总司令部,宣布江苏独立。杨体锐当即投奔黄兴,被任命为河南讨袁豫西民军司令,奉命回河南策动驻扎在豫西的镇嵩军起义。时河南处于袁世凯心腹爪牙张镇芳的统治之下,杨体锐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汴(开封)、洛(洛阳)、陕(陕州)、潼(潼关)等地活动。正当革命党、镇嵩军和白朗义军待机起义的关键时刻
(18921913)
丁林
  丁林,1916年7月30日出生,河南省孟津县霞院村人。少年时期在家乡读过6年私塾。1938年9月,丁林在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9月至1945年初,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5年初至1946年,先后在内蒙抗日游击队、东北民主联军工作。1946年至1949年,任辽西省新民县县长。1949年至1950年,任康平县县长。1950年5月至1952年10月,任法库县人民政府县长,1951年至1952年曾任抗美援朝战勤支队法库县战勤大队大队长,率队赴朝执行战勤任务。1952年11月至1953年10月丁林在锦州市工作。1953年10月至1954年,在大连市工矿厂任党委副书记。1954年至1957年,
全部孟津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