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名人录
张以宁
  张以宁,字志道,元大德四年(1300年)生于古田县城官宦之家。父张一情,元时任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幼聆母训,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泰定四年(1327年),考中进士,任浙江黄岩县判官,后升江苏-县尹。因执法不阿,触犯豪门,莅任不久便被罢官。此后流落江淮、扬州一带达10年。其间,精研《春秋》,寄情山水,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至元四年(1338年),惠宗异其才而召为太子监助教,累迁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以宁精通经、史,又擅长诗文,深受在朝宿儒赏识,被誉为“小张学士”,名噪一时。此后20年,他一直在元大都供职。虽身处京城,却眷念故乡。《送重峰阮子敬南还》等名篇,就是他怀乡恋土之作。元至
[] (13001371)
林用中
  林用中,字择之、敬仲、号东屏。古田县西山村人。生年不详。幼年师事东南名士林光朝。后闻朱熹大名,改投其门,弃举业。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归崇安五夫里办学,林用中诣门求教,朱熹赞其“通悟修谨,嗜学不倦”,视为“畏友”,对其悉心教诲。用中深得朱熹理学精髓,与“闽学干城”蔡元定齐名。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偕用中等门人赴潭州张栻处,讨论《礼记》、《中庸》,史称“岳麓会友”,为宋理学界大事。途中用中陪朱熹登南岳衡山,得诗149首,编成《南岳唱酬集》传世。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又带用中等门人应吕祖谦之邀,到江西铅山鹅湖与“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兄弟辩论道学。“鹅湖之会”是宋代理学史上的
[]
陈心陶
  陈心陶(1904~1977年),松吉乡曹洋村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十九日。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旋即受聘于广州岭南大学,民国17年被选送赴美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1年,获寄生虫学硕士。民国18年转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民国20年获比较病理学博士。同年7月回国,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细菌学教授,生物系主任和理科研究所所长。其时他在华南地区蠕虫区系进行并殖吸虫、异形吸虫的实验生态研究,发现多个寄生虫新种,其中广州管圆线虫直至60年代才被人们认识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嗜酸性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病原。民国22年,他以所发现的肺吸虫新品种为题材发表养殖吸
(19041977)
罗荣
  罗荣,字志仁,号蘖山,凤埔乡罗家墩村(今为水库淹没)人,约生于明成化初年(1465年)。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使临清,累升员外郎、郎中、广东布政司参议、参政等。罗荣任郎中时,古田尚无城垣之建。县民林堪至京申请筑城,罗荣鼎力相助,请于朝廷,始得实现。罗荣为官绝私访豪强,拒官吏送银献媚,而遇微贱者必以礼相待。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在广东任布政使时,他看到人民受暴敛之苦,灾旱不断,就上疏请求停采珍珠,减轻赋税,并入朝求见皇帝,直陈“镇守大臣,入贡之害,其取诸民者尽锱铢,而贡不及什之一。”要皇帝下令取消入贡。但皇帝不予采纳。后因反对巡按御史周谟(-)而受排挤,调往贵州。罗荣感慨
[] (1465~?)
李黎洲
  李黎洲(1898~1977年)原名祖馨,字伯羲,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生于大桥镇隆德洋农家。8岁入塾,12岁进古田超古学堂。民国3年(1914年)毕业,升入福州协和道学院。其间,他注意研读中国文史、宋明理学、清初朴学,亦涉猎欧美资本主义初期的理论著作。民国5年,黎洲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组织,与何遂、王澄云等奉派赴南平建立讨袁根据地。他约集尤溪民军陈子江部克期攻城,并说服驻防当地的湘军为内应,很快占领南平,成立福建讨逆军总部,传檄全省。福建督军李厚基调兵镇压,加之湘军后又暗中附敌,寡不敌众,讨袁遂告失败。他辗转至广州,进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听课,专攻史地。民国9年,又与何遂等人密返福州,策划倒
(18981977)
圆瑛
  圆瑛(1878~1953),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亦名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0月,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兴化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翌年4月,依涌泉寺妙连法师受具足戒。后外出参学,拜谒高僧名师,并广泛涉猎佛教经论。清宣统元年(1909年)后,先后在宁波永宁寺、泉州开元寺、福州大雪峰崇圣寺、宁波天童-禅寺、福州瑞峰林阳寺、槟城极乐寺和上海圆明讲堂担任住持。民国元年(1912年)筹划中华佛教总会,被选为参议长。民国6年,任宁波佛教会会长。民国17年,被推为-佛教联合会会长。民国18年,当选为中国佛教会会长。圆瑛在任宁波佛教会会长期间,先后创办佛教讲习所、南洋槟榔屿
(18781953)
林城
  林城(1919~1982年),又名林建神,民国8年(1919年)生于杉洋村一牧师家庭。民国15年,入杉洋培英小学就读。民国21~27年间,分别在古田县史荦伯初级中学和福州三一中学读完初、高中。民国27年秋,进福建医学专科学校(址于今沙县,民国28年后改称福建省立医学院)。他兴趣广泛,才华出众。不但医学专科成绩优异,英文、日文水平在校内名列前茅,而且在文学方面也崭露头角。课余写进步文章,以“何阳”为笔名发表于《东南日报》。有篇抨击投机倒把发国难财的小说《张振华先生》,刊于《现代青年》杂志,深获读者好评。此期间,林城受社会进步思潮影响,思想倾向革命,民国28年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
(19191982)
魏雪馨
   地下党的联络员  魏雪馨,古田县人,1922年生于罗峰村贫苦农家。父魏清端务农不敷生计,兼营长途肩挑运输,不幸失足坠桥身亡。因无以度日,母亲含泪将年幼的雪馨送给人家。 1931年,雪馨得到大姐魏雪娇的资助,先后就读于古田县毓菁女子小学和毓馨女子中学。1937年,前往福州考入私立华南女子学院附属高中。雪馨积极投身抗日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接受马列主义教育。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担任华南女中党支部书记。她在校里组织读书会、时事讨论会,宣传中共中央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激发同学们的抗战热情。 1941年,她回到古田,相继在丘地小学和玉屏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办夜
(19221948)
曾友山
  曾友山(1911.3.16~1994.7.29),福建省古田县人。父母都是虔诚基督教徒。曾友山8岁起就读于教会小学、中学。193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获理科学士学位。1936年到开封圣安得烈中学任教。1937年任基督教开封圣公会牧师。1939年赴加拿大留学,途中他作为中国基督教青年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基督教青年反对法西斯、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后,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1942年取得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和神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学习和传教期间,因其是中国人,经常受到歧视,更激发了他的爱国意识。一次有一外国同学讥讽说:国民党军队同日本人打仗,比日本人的子
(19111994)
黄孝敏
  黄孝敏(1907~1937年),原名黄孝闵,别号黄效明,字景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生于平湖镇达才村。少年就读于平湖公立小学和古田超古学堂。民国13年(1924年)考入福建大学中学部。在校期间,阅读《语丝》、《创造》等进步书刊,热心参加反帝运动。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3月,孝敏和陈炳受中共福州地委派遣回古田发展党组织。他们在旧城五保街成立中共古田特支,陈炳任书记,孝敏任组织委员,发展党员46人。12月,中共福州执行委员会成立,孝敏当选为委员。翌年,他再次回古田指导农运。他和特支成员一起在平湖等19个村成立农会,开办农民夜校,吸收会员四、五百人,并开展抗捐、抗税斗争,
(19071937)
曾远辉
  曾远辉(1910~1982年),原名程学贤,吉巷乡兰溪村人。宣统二年(1910年)9月生。13岁丧父,随母往新加坡投靠姑妈。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新加坡英语学校。民国20年至26年,先后在马来亚各埠小学、新加坡广惠肇义学校担任教员及私人翻译。远辉业余常读邹韬奋的《萍踪寄语》、-的《西行漫记》等进步书籍。民国27年初,远辉获悉祖国抗日战争爆发,毅然回国,奔赴延安参加革命。2月,进陕北公学学习,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入中央党校训练,结业后中共党组织派往西安青年会从事地下党工作,改名曾远辉。民国29年,地下党组织遭破坏,远辉奉命回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同时兼任鲁艺英语教师和财
(19101982)
丁拓
  丁拓(1918~1989年),原名丁永尊,民国7年(1918年)12月27日生于大桥镇墩兜村。民国12年,丁拓随父母前往北婆罗州沙捞越诗巫祖父处,就读于诗巫光华小学直至毕业。民国17年,丁拓返归祖国,分别于福州、上海读完初、高中。民国24年赴日本,求学于东京法政大学政法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活动,并且不顾日本“特高课”的严密监视,阅读革命书籍。民国26年,“七七”事变发生,丁拓对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行径无比愤慨,遂返上海。随即参加上海留日学生救亡协会和难民收容所工作,致力于抗日救亡活动。是年10月,他婉言谢绝其父欲送他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要求,毅然辗转历险,奔赴延安进陕北公学学
(19181989)
雷贤钟
  雷贤钟(1903~1984年),畲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大桥镇梅坪村。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困。民国12年(1923年),贤钟因生活所迫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为当地业主种植橡胶。民国15年后,他倾尽私囊苦心经营,终于建成为其所有的120英亩橡胶园和规模较大的伐木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贤钟欢欣鼓舞,眷恋祖国。当时,帝国主义对刚解放的中国大陆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他极为气愤。他获悉周恩来总理号召海外华侨回国参加建设的消息,同时收到从泰国回到海南岛的陈而滚来信,得悉海南可种植橡胶。于是,他毅然谢绝亲友挽留,于1953年春带领18名橡胶工人回国,决心为发展我国的橡胶事业作
(19031984)
雷凑使
  雷凑使(1901~1965年),女,畲族,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凤都乡冈头仔村的畲农家庭。因家贫,周岁即送与当地半山村肖茂昌为童养媳。民国33年(1944年)夫殁,她租佃几亩田以赡老养幼。民国35年,左丰美率游击队从闽中转移到闽东北地区,在南(平)古(田)(建)瓯边沿山区开展游击斗争。一天,中共古田县委书记杨兰珍和郑荣堂带领10多个游击队员来到凑使家。彼此相处几天后,兰珍对她讲述革命道理,启发其阶级觉悟。从此凑使投身革命,成为游击队的交通员。不久,为开辟南古瓯新区,中共闽北地委决定在半山村设立交通站,委任凑使负责。凑使想方设法把村里几个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组成供应组,轮流到10里
(19011965)
陈赞汤
  陈赞汤(1887~1972年),原名铭新,号绍源,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大桥横洋村。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福建省全闵师范文学系。先后在古田平湖小学和临川小学任教。民国6年(1917年),赞汤南渡沙捞越诗巫埠,被当地华侨聘为光华中学教员。不久,继任校长。时诗巫垦场广植橡胶,由于侨胞苦心经营,地方富庶。华侨汇款回乡,因当时古田县邮汇尚未开办,深感不便。赞汤遂辞去教职,改而从事垦殖兼办侨汇。他委托人先在古田县城设庄送汇,继而同古田侨胞刘克旺、丁明鉴及闽清刘祝三合资,在福州开设豫丰钱庄,在诗巫、新加坡两处各设分庄,办理福州十邑(即通行福州方言的十县)侨汇事宜。当时国内地方不靖,海外汇款由汇
(18871972)
王历耕
  王历耕(1900~1977年),字华田,大桥镇沂洋村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少年随父进建瓯培汉中学就读,毕业后入福州协和大学。后又相继进缃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深造。民国18年(1929年),历耕获美国雅礼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留协和医学院任外科医生兼助教,后至南京中央医院任主治医师。民国23年,赴美国进斯坦福大学进修泌尿科外科,翌年回国,先后在南京中央医院、贵阳中央医院任泌尿科外科主任,民国29年,任重庆中央医院外科主任兼副院长。其时,重庆设有中共中央办事处。历耕追求进步,订阅《新华日报》,时与中共党组织接触,曾为周恩来重整右臂骨折,还为不少革命同志治病,终被医院当局解聘而改任重庆
(19001977)
陈守全
  陈守全(1955~1986年),湖滨乡新丰村人。1955年生于农家,1974年毕业于古田第一中学。1975年12月,守全应征入伍,在31军济南1团侦察连服役。197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调55军163师侦察连。不久随部队开赴广西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2月17日,守全所在排奉命抢占越南同登县402高地,拉开自卫还击战的序幕。守全和战友们冒着弹雨,勇猛冲杀,仅用十几分钟就攻下高地,全歼守敌,后又打退敌人多次疯狂反扑,坚守三昼夜,荣立集体三等功。23日,该排又接受夜袭敌某炮兵阵地的任务,守全和全排战士摸黑直插敌阵,出其不意地消灭暗堡里的几十名敌兵。并用手榴弹炸毁敌人大炮。随后,他带伤参加攻克谅
(19551986)
张杰儒
  张杰儒(1907~1945年),号少文,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大桥镇芝山村的书香世家。幼以聪颖好问闻名闾里。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古田超古初级中学。民国17年毕业于福州青年会高中部。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杰儒在福建一学院求学,激于义愤,他奔上街头,烧日货,作救亡演讲。其时,东北马占山将军奋起抗日,国民党当局不发援兵,致使其孤军奋战,终告失败。杰儒对此深为感喟,和泪研墨写下《感怀诗》云:“万里江山瞬沉沦,满朝朱紫唱和亲。英雄数啸嫩江畔,壮士群趋黑水滨。激战不知金甲冷,孤军欲挽漠南春。可怜守土终无术,呼援声嘶泪一身。”民国21年1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
(19071945)
张阿嫩
  张阿嫩,原名彭盛罗。1916年生于福建省古田县保溪村一个贫农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十岁帮人放牛,过着穷苦生活。后由舅父张新贵(顺昌县洋口镇邮工)所收养,定居洋口镇当临时邮工。1935年,舅父病故,由他接任邮工工作。建国后,阿嫩在顺昌洋口邮电局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勤劳肯干。建国初期,洋口乡村公路未通,他每天要挑三四十公斤重的邮包,爬山越岭来回三十多公里,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歇。每逢雨天,他总是把局里发的劳保雨衣,用作保护邮件,宁可自己一身淋湿,也不让邮件受损坏。洪水季节,河流汹涌,渡船受阻,但阻不了张阿嫩。他自撑竹筏冒险渡河,把信件、报刊等邮件送达对岸乡村。鹞婆山远离石溪村数里路,山上住有畲族农民
(19161982)
全部古田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