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历史人物介绍8
江德贤
  江德贤(1906~1930),化名杨柳青,原籍湖坑乡南溪村人。出生后被遗弃,由高头归侨江驾轩收养。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厦门中山中学。民国15年(1926年)冬,北伐军东路军克复漳州,任东路军政治部宣传干事。接着随军到福州,与刚参军的何正生(后来成为他的夫人)等组织福州市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支援东路军挺进浙江。民国16年春,与何正生入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学习。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7月被派到叶挺“铁军”当排长,兼连党支部组织委员。8
(19061930)
林梅汀
  林梅汀(1906~1931),坎市镇孔夫村人。生于贫苦农家。民国15年(1926年)秋,经亲友资助,在福建省立九中毕业,随后到龙岩湖邦“开明学校”任教。同年冬,郭滴人从广州农讲所回湖邦开展革命活动,两人一见如故,便积极协助郭滴人工作。民国16年(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他受邓子恢、郭滴人派遣,回孔夫建立革命活动基点,与简祥明等在大排创办培风公学,担任校长。不久,中共闽南临时特委宣传部长陈祖康等陆续来到培风公学,从此,革命工作
(19061931)
苏阿德
  苏阿德(1906~1937),原名鸿章,曾用名苏德、苏达。湖坑乡南中村人。读完初小就跟二哥万章到龙岩做木匠。民国14年后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民国16年冬,由邓子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3月,参加“后田-”。7月,中共闽西临时特委成立,被选为执委。民国18年2月,当选中共龙岩县委委员,负责工运。7月,中共闽西“一大”召开,被选为闽西特委委员兼工人部长,后又任闽西赤卫大队总队长。民国19年(1930年)2月,阿德在中共福建省“二大”上被选为
(19061937)
张松芬
  张松芬(1905~1950),别名阿松,艺名可九,坎市镇长流村人。清光绪间生于木偶世家。6岁即随父学艺,14岁正式拜大排“老隆顺”班主丘三满为师。由于倒嗓,专攻木偶提线,苦学5年,技艺远胜侪辈。还谙熟各种唱腔,锣鼓和许多传统剧目的情节与表演要领,登场演出格外得心应手。学成出师即自行组织“正明凤堂”长年走村串乡,艺术日益精进,时有创新。松芬毕生从事木偶表演,对永定木偶戏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努力扶助木偶戏班的发展,繁荣木偶表演事业。先前,
(19051950)
李长发
  李长发(1905~1929),湖山乡樟溪村人。民国9年(1920年)入平和县九峰中学求学。受五四运动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被选为该校学生会负责人。民国15年秋,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从广州回到九峰上坪,秘密传播马列主义,组织农民协会和工会等等,长发竭力协助。11月由朱积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平和县总支部书记。12月,受闽南特委指派,带领中共党员李令溪、李令当、沈伟民等8人,深入象湖山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到民国1
(19051929)
林心尧
  林心尧(1905~1927),虎岗乡灌洋村人。民国10年(1921年)入厦门集美师范读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4年加入国民党后,与吴仰文等创立国民党永定县党部。次年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与阮山等在湖雷成立中国共产党永定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与组织工作。9月,同阮山赴潮汕,与正在进行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联系进军永定的事宜。10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克复永定,他立即协助东路军政治部召开政治会议,撤销县议会和防务、土药、纸槽及花捐等苛捐杂税
(19051927)
陈正
  陈正(1905~1931),原名成都,下洋乡古洋村人。民国11年(1922年)进厦门集美师范读书,不久,在进步师友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2年春回乡度寒假,参与创立下洋进步青年团体“晨钟社”,出版社刊《钟声》,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4年集美师范毕业,在家乡与曾牧村等创办“下洋公学”开展义务教育。这年冬,由阮山介绍,加入了国民党。次年10月,国民革命军克复永定,他又由随军到下洋开展农运的王奎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参与建立
革命烈士 (19051931)
卢其中
  卢其中(1904~1931),岐岭乡陈东大陂人。父早丧,小学毕业后,即辍学务农。民国11年(1922年)得亲友资助入厦门集美师范读书。在进步同学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5年秋毕业回乡,与卢肇西等开办平民夜校和国术馆,以团结、教育青年,传播革命思想。10月,北伐军东路军克复永定,其中已是国民党员,随即在陈东建立农会,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组织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等反封建斗争。民国16年“四·一二”事变发生,不屈于严酷的-,
(19041931)
卢肇西
  卢肇西(1904~1931),岐岭乡陈东大陂人。民国12年(1923年),入厦门集美师范读书,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次年,参加国民党,并与阮山、林心尧等在永定湖雷建立国民党永定县临时党部。国民革命军克复永定,他积极发动群众支援革命军北伐。第二年春,集美师范毕业,又立即参加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并在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他奉中共组织派遣回永定工作。10月初,被选为中共永定县委委员、常委、军委书记,并具体领
(19041931)
赖俊
  赖俊(1903~1928),原名开祯,号遵隽。湖雷乡湖瑶村人。民国6年(1917年)到设在漳州的福建省立第八中学读书。民国8年10月,由八中老师推荐,与江文新等以半官费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圣日耳曼中学初习法语,次年夏到法国中部的鲁梭钢铁厂打工。10月14日,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占领里昂中国大学事件,被法国当局强行押送回国。沿途失去自由,直到马来亚的槟榔屿才准许上岸。当下得到华侨的热情接待与帮助,并就此暂留槟城,后来转赴缅甸仰光等地,以教书
(19031928)
林霭民
  林霭民(1906~1964),字瑞章,湖坑乡洪坑人。家境宽裕,学有渊源,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九中学,擅诗文,工书法。胡文虎创办《星岛日报》,闻其文名,聘为报社社长。太平洋战争前到香港沦陷前夕,回福建任田粮处长兼储运处长。抗战胜利后,又应胡文虎之聘,辞官到香港接任《星岛晚报》,兼任晚报社长。50~60年代,相继担任香港中华商会主办的《循环日报》以及《正午报》的社长。1959年,曾率香港报界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庆祝大典。霭民一生主要在境外
(19061964)
赖文清
  赖文清(1901~1987),字润芳,号琴午,凤城镇南郊村人。道南高等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广东大埔中学、厦门大学。曾任上杭县美华中学和永定中学教员。民国13年(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6年,考入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毕业后奉命派回福建工作。后又调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训练部秘书。民国22年,任国民党福建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因“闽变”未能就职,便转赴广州,后得龙岩中学同学范汉文的推荐,担任两广盐运使公署场产科科长,不久,趁调任厦门《
(19011987)
赖琏
  赖琏(1901~1982),字景明,抚市乡社前村人。出生于湖南长沙。青少年时代,在长沙等地的小、中学和大学读书,以后留学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机械系硕士。学成回国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担任干事,不久,改任黄埔军官学校无线电高级班教官。此后,历任《京报》主笔、《中央日报》总、南京市政府秘书长、代市长、国民党福建、湖南两省的省党部主任委员、西北工学院院长、西北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海外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等
(19011982)
胡兆祥
  胡兆祥(1901~1975),原名陶皆,下洋镇中川村人。青少年时代,就读于本村犹兴高等小学和广东大埔中学,以后毕业于上海政法大学。20年代末,曾任福建省东山县和华安县县长,有政声。卸任后赴南洋,深得“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之器重,出任马来亚槟城虎标永安堂经理。30年代初被派回国,接任汕头、福州虎标永安堂经理,后成为福州商界领袖之一,被选为福建省商会联合会主席,与当时福州的高层人士林森、萨镇冰等有较深的交往。民国24年(1935年)在陪胡文虎
(19011975)
曾牧村
  曾牧村(1901~1931),原名杏春,下洋镇太平寨人。生在新加坡,不久回国。民国10年(1921年)入厦门集美师范读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期间曾回乡与陈正等创办下洋公学,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5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金丰支部,深入金丰各村开展农-动。民国16年(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他谢绝海外亲人要他出洋的频频催促,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按党组织的指示,在下洋公学组建共青团支部,并为迎接南昌起义部队进入下洋做了大量工作
(19011931)
谢宪球
  谢宪球(1899~1931),又名献球,岐岭乡石岭村人。13岁丧父,稍长即在陈东坑圩“福兴”神香店做工。民国14年(1925年),进入陈东革命青年卢肇西、卢其中等所办的东乡公学,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民国15年冬,北伐军克复永定,他积极协助卢肇西、卢其中在陈东、石岭等地建立农民协会,推进国民革命。民国16年“四·一二”事变后,共产党人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0月,中共永定县委成立,他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参加武装-的准备工作,如开办兵工厂,组织农
(18991931)
陈兰生
  陈兰生(1898~1969),字敬存,笔名公弢,岐岭乡霞山村人。出生数月,父亲去世,家境日艰,但他自幼一心向学,勤习不辍,终于在亲友资助下修完福建省立九中学业。嗣后在厦门一家报馆做英文翻译,20岁,赴南洋谋生。从马来亚飘泊到缅甸,先供职教育界,不久被聘为《仰光日报》。从此便在该报工作,直到日军侵占仰光;期间曾得堂兄等资助,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留学一年。抗战爆发,兰生在《仰光日报》上大力宣传团结抗日,鼓舞侨胞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还创办“维生书
(18981969)
张楷
  张楷(1898~1927),原名张维楷,字范堂,洪山乡大连村黄竹塘人。高小毕业后辍学随父务农。民国10年(1921年)复学,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同时参加国民党。不久,与蓝维仁等回上杭创办上杭公学,任校长,以公学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支持“上杭青年读书会”,协助出版《幻灯》、《汀雷》等进步刊物。民国15年6月间,上杭城关美国牧师卫英士霸占“四角井”建筑花园,造成居民饮水困难,激起公愤。张楷即通过上杭学联组织上杭中学师生--,迫使卫英士归还水
(18981927)
王弼卿
  王弼卿(1897~1968),高陂乡富岭村人,闽西第一位建筑工程师。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民国7年(1918年)入闽粤军组建“汀漳龙工务总局”,弼卿被任为工程科长。任职期间,先后主持开筑福建省第一条公路,以及漳州至靖城(漳龙线)、漳州至九龙岭(漳汕线)、漳州至浦南等公路,同时主持修筑了横跨九龙江西溪(芗江)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中山桥(通称“旧称”)。该桥总长426.72米,桥面宽5.4米,利用江面中的三洲作桥基,共有四段22孔,是当时
(18971968)
郑树昌
  郑树昌(1897~1937),又名世昌,湖雷乡桔树村人。家徒四壁,父亲只好将他卖给别人。稍长,随养父四出做泥水为生。民国12年(1923年),村中土豪霸占了他新婚的妻子,还要加害他们父子,无奈仓惶逃离,辗转到龙岩小池乡山美村落户。民国17年(1928年)3月开始,闽西各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树昌立即投入当地的革命斗争,不久又加入了共产党。次年5月,红四军二次入闽,他被任为小池区赤卫队长。赤卫队编入红军后,历任班、排、连长。民国
(1897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