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历史人物介绍3
雷臻璧
  雷臻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生于宁化城关。臻璧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18岁起边教小学边学中医。掌握基本医术后,便由刘镜波老师介绍到下东门吉祥昌药店实习,开始临床实践。民国10年(1921年)始在禾口新街开设同仁济药店,并行门诊。民国33年迁回城关大桥头开业。1955年并入健康中医联合诊所,同年曾往龙岩地区进修医务。1958年在禾口卫生所工作,1959年调县院专司中医。从师开始,臻璧勤奋攻读基础理论著作。师古又不泥古,博采各
(19021980)
张连友
  张连友,号朋交,宁化县方田乡禾岭下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生于一个雇农家庭。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与祖母一起度过苦难的童年。15岁起他开始打短工,兼做小猪买卖。27岁娶妻成家。因债台高筑,只得流落他乡,到禾口小吴做长工。民国19年(1930年),国民党政府军周志群部到处抓伕派款,连友被抓去做挑伕。民国20年,他从永安逃回家。这时,家乡已建立苏维埃政府,他首先参加贫农团。民国21年调任淮土区苏维埃裁判部长,同年下半年选任淮土
(19021933)
邱洪玖
  邱洪玖,小名九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于宁化县湖村乡岭坑流地一个贫农家庭,兄弟三个,洪玖为长。民国20年(1931年)5月,湖村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洪玖立即在村里组织赤卫队,协助乡苏维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赤卫队镇压了民愤大的劣绅陈济珠,自此,洪玖被土豪劣绅视为眼中钉。不久,红军离开湖村,赤卫队队员各走西东,洪玖独自去江西石城寻找红军。洪玖走后,土豪劣绅带着国民党政府军洗劫了洪玖的家,把没有逃离的邱根水抓去当人质,要八百银毫赎
(19021933)
刘永隆
  刘永隆,原名刘世盈,宁化县淮土乡淮阳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民国22年(1933年)7月,经中共宁化县委介绍,永隆加入工农红军宁化游击队。民国24年参加共产党。当过宁化游击队战士,历任红军独立营一连班长、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二营五连事务长、五十五团三营军需、皖南支队铜陵大队军需、铜陵总队部供给科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师供给部科长、皖南军区司令部第四科科长等职。经历过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参加过江苏溧阳县反日军扫荡战役、安徽何
(18961982)
徐泰咸
  徐泰咸,字晓春,宁化县曹坊镇根竹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初一日生。其父徐国裕是个有名的武秀才,拥有土地500多亩、房屋20多间,生四子三女,泰咸居长。泰咸9岁读书,16岁考入宁化县立云龙高等小学,成绩优异,提前半年毕业。随即考入海滨法政学校,旋转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6年(1917年)毕业回母校任教。民国9年1月,他享受半公费赴法勤工俭学,初入木兰公学,民国13年继入国立鲁伦大学机械系,钻研数学及理论力学。课外编写《三角学
(18931976)
马贻谦
  马贻谦,字牧初,号遯庵,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于宁化县安乐乡。贻谦6岁入塾,16岁考中清末最后一科秀才。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于福建高等巡警学堂,民国5年应北京高等文官考试及格。历任长汀县警务长、宁化县公署科长、山西省政治观察所所员、归化县知事、连岗初中校长、宁化县保卫团团董、云霄县秘书、宁化县警备联队副联队长、国民抗敌自卫团中校副司令、宁化县参议会议长等职,系民国年间宁化绅士中的头面人物。苏区时期,其子树敏在连岗初中读书,
(18861962)
刘春海
  刘春海,原名映岚,字春海,宁化城关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春海15岁考中秀才,继而考入汀州学堂,再转学福州三牧坊高等学堂,未毕业即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初入日本经纬学堂,学习二年,毕业会考名列第一,而后考入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早在福州读书期间,目睹清廷腐败,他毅然参加林森、黄学文等组织的学生会,积极投身于联谊演讲时事活动。东渡留学后,经常参与留日同学福建同乡会的联谊活动,结识萧敏、方声洞(方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等人,并经介绍
(18861984)
雷寿彭
  雷寿彭,字肖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九月生于宁化城关。自幼聪颖好学,考中清末最后一科秀才。光绪三十二年在日本经纬中学毕业,升入日本明治大学专门部商科。毕业回国后,清政府授他为商科举人。民国2年(1913年)当选为省参议会参议员。民国9年8月~15年9月,选任省参议会副议长。民国18年任省临时参议会驻会议员,还先后担任省政法专门学校校长、省政务厅代厅长、省府秘书、省禁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福州戒烟医院院长、云霄县县长等职。颇受当时省长
(18861952)
黎景曾
  黎景曾,字季庵,号勇退,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于宁化城关。景曾幼年自以为天资不及其兄(景祥,字介夫),故而加倍用功,以致学业日进,后考选恩贡,终与介夫(岁贡)齐名。民国2年(1913年),景曾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候补议员,民国6年为正式议员。每次出席会议,均以民意为重,建议兴革事项,尽言尽责。民国6年,宁化县奉命成立修志局。次年黎景曾受聘负责主纂《宁化县志》。他与张守先、黄宗宪、巫翘楚齐心协力,备极艰辛,四年始告成稿。纵观宁化修志,自
(18701937)
雷焕猷
  雷焕猷,字子嘉,号退庵,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于宁化城关。幼孤而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曾主讲禾口道南书院。后赴京应试,中选,分发广西后补知县。未几,辛亥革命爆发,由京返闽。时福建已成立都督府,而宁化尚未易帜,他请派省防军一小队随同回宁,升起五色国旗,号召县人剪辫放足,咸与维新。鉴于省防军不能久留,遂倡办团防,维护治安,并倡导革新教育,兴修水利,增加积谷等。民国2年(1913年),焕猷当选国会参议员。民国12
(18701924)
刘映奎
  刘映奎,又名聚星,字幼苏,宁化城关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光绪三十三年会试中经济科第四名,授法部主事。后回乡担任云龙学堂山长,又到汀州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被初选为福建省议会议员并任副议长,后又当选为国会参议员。映奎品学兼优,颇有声望。曹锟在民国12年(1923)贿选总统时,特派说客前往映奎寓所笼络。说客声称:投一票即可支领五千银元,另有一笔额外馈赠。映奎初以婉言相劝,但说客仍纠缠不休,映奎怒道
(18641935)
张锡龄
  张锡龄,字子穆,后改善兼,号兆达,宁化县禾口乡大江头人,清道光八年(1828年)生。道光二十八年中秀才。锡龄热心倡办义塾,设馆授徒,免费召贫穷子弟入学。原先大江头周围山光岭秃,张锡龄邀集村人种茶栽松,几年后,林茂成荫。锡龄邀集村人订立禁约加以保护。但仍有人随意砍伐,为此锡龄一边叫自己家人前往砍树,一边又率村人巡山,当场捉住自己家人,予以加倍处罚,村人深受感动,从此再没人再敢乱砍树木。同治四年(1865年),田赋每两征银由3.18两增至3
[] (18281871)
张腾蛟
  张腾蛟,字孟词,宁化县店上山张家亨(今湖村乡店上村)人,清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14岁时,便为家乡戏台撰联:“褒贬中千秋青史;点醒外一枕黄粱。”横额是“善戏谑兮”。后来精研经史,文章沉博绝丽,几千字能一气呵成。乾隆四十六年,太傅朱珪视学福建,岁试汀州学士,无意中发现落选的腾胶试卷,惊叹此为一篇很有才气的好文章,改取为第一名,并收录腾蛟为门生。乾隆四十八年,腾蛟考中第一名举人。从此朱珪把他带在身边,和别人谈
[] (1759~?)
雷鋐
  雷鋐,字贯一,号翠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生于宁化城关。17岁补县学生,肄业鳌峰书院,深受教师蔡世远的器重。雍正元年(1723年)中举,雍正十一年中进士。朝考第一。朱轼认为雷鋐“践履笃实,才识明通”,推荐为庶吉士。馆师方苞赞许雷鋐能成为天下第一流人物。乾隆元年(1736年)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九年,又被召到上 书房,担任日讲起居注。乾隆十五年出任浙江提督学政,后改任江苏学政。乾隆十八年,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调任浙江,仍留提督学政。
[] (1696~?)
李世熊
  李世熊,字元仲,号寒支,媿庵,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宁化县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父名近春,母唐氏,家道小康。世熊自幼颖慧,10岁就能应塾师之命,为手中扇子作破题句:“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15岁应童子试第一。16岁入县学。17岁乡试不第,20岁再应乡试,同考官佘昌祚要列他为榜首,主考不同意,昌祚赌气带走试卷,遂又落第。23岁以郡试第四成廪生。崇祯间(1628~1644年),他9次科试第一,但6次乡试均
[] (16021686)
伊天佑
  伊天佑,明代宁化城关人,生卒不详。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天佑以岁贡入京候选。当时严嵩当权,借故索贿,送银五百两者便可得官。曾有人向天佑授意,天佑坚决不干。幸好这年吏部李默担任主选官,秉公选拔人才。天佑应考中第四名,派往湖南省桃源县任知县。桃源县庙宇遍布,群众迷信鬼神,该县久无城墙,无人过问。天佑到任,亟想改革陋习,加强防御设施,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当时,城里有座将军庙,庙大田多,农民佃耕庙田,常因田界不清闹纠纷,前几任知县都无可奈何
[]
曹柳顺
  曹柳顺,宁化县曹坊镇上曹村中屋人,出生元朝(年月不详)。性强刚,爱打抱不平。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僚富户霸占田地,强逼自耕农为佃户,“所取租课,重于公租数倍,以致贫民缺食者甚众”,沉重的徭役,繁重的捐税与贪暴的政风,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柳顺不堪奴役,与曹福山等人举起义旗,以刘屋山为寨,率众攻衙门,袭官富,与封建压迫抗争,深受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元至正二十二年(注:有的史书记载为元至正十二年。)(1362年),柳顺派先遣队88
[]
郑文宝
  郑文宝,字仲贤,宁化水茜乡庙前村郑家坊人。生于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系宋朝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南唐时,文宝初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宋灭南唐后,仍被录用,补为广文馆生。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历任修武(今河南获嘉)主簿、大理评事、梓州(今四川三台)录事参军,续转光禄寺丞,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通判。后召拜殿中丞授陕西转运副使、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河东(今山西境)转运使、刑部员外郎、
[] (9531013)
伍正己
  伍正己,初名愿,字公谨。约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登进士第,为汀州府第一个举进士的人。调任临州(今甘肃临洮)尉时改名正己,官到御史中丞。唐大和九年(835年)发生“甘露之变”,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族诛一千余人。其后以南司(宰相府)为代表的公卿和北司(宫禁)的宦官彼此攻讦,陷害之事层出不穷。伍正己以大局为重,坚持原则,不拘小节,对属员说:“有言责者,非特摘发小过,正当名扬善类,令连茹汇升,为朝廷扶植
[] (794874)
罗令纪
  罗令纪,又名毓政,号维纲,黄连镇人,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年)。父念忠,由沙县徙居黄连峒,协同巫罗俊率众垦荒辟土,致力开发黄连。乾封二年(667年),黄连建置为镇。令纪开拓治理黄连功绩卓著。当时徭役捐税苛重,人民困苦,不少-背井离乡。而黄连镇却是民勤地肥物丰,百姓安居乐业,有“世外桃源”之誉,成为当时移民择居、谋生的乐土。时有潮州北境,福州西境三千余户百姓流寓黄连。令纪制订规章制度,严明赏罚,妥善安置客户,协调主客关系,对惹事生非者,“
[] (688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