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名人录
何子祥
  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上任伊始,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昆阳等义学,观澜等社学,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内河八百余丈,外河三百余丈),县城面貌为之改观。其时平阳粮禁甚严,凡过路谷米,都被兵差扣阻以牟利。何察访民情后,便发布《米准流行示》道:“诚以天下一家,丰歉之际,彼此通融。济民善政,莫大于此。”“将军岭以至石塘、赤溪、蒲门等处,计程五十里,人民数千家,边山边海,地硗寒,早稻止一季,不比岭内一岁两收(而地土深厚者所收又倍)。是以该地农民早稻未登场时,每过
[] (17071771)
林偕春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祖居云霄佳州郭墩,后迁居前涂村。偕春聪颖好学、磊落旷达,自幼随父(名文贡,庠生,后封翰林检讨)课读。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举,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晋翰林院检讨、编修,亚中大夫,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林偕春生长于内忧外患时期,对社会风情民间疾苦了如指掌,怀走仕途展抱负之志,救民于水火。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间,广东饶平一带“盗贼”进入诏安、云霄等地,吏部欲添设臬宪,委以练兵诏邑,控制云霄,林偕春以“官多民扰”向家宰陈述理由,后罢设;时云霄有少数不法之徒常于乡间抢劫,参戍与巡海宪臣议请朝廷夷以兵革,林偕春即向朝廷反
[] (15371604)
马仁
  马仁(?~711年)以营将从陈政入闽,绥靖安抚“蛮獠啸乱”。元光建立漳州之后,以其有斡略,授为司马,为佐陈元光屯垦安民,营农积粟通商惠工,开发闽南文化与生产技术做出重大贡献。唐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潮寇”叛,袭击元光,当时马仁为保主而忘我浴血奋战于拜岳山,大呼其下属官兵“拼死保护陈将军突围,休要管我!”最后仅剩20余骑兵拼力抵敌,惜援军未至,孤身难敌,被刀劈马下而壮烈牺牲。马仁为国为民赤胆忠心,后同陈元光一起入祀庙中,俗称为“元帅爷公”。宋绍兴间,以明威将军追封为殿前都检威武辅顺上将军。夫人韩氏,荫封为策应妙英夫人。
[] (?~711)
蔡思充
  蔡思充(1559~1642年),字宝卿,号元岗,云霄西林村人。幼时家贫,祖父禀生,父亲贡生,皆赖执教、耕织维持生计,思充在祖父督导下,用功读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乡试名列第二,万历三十五年登进士。初授东阳县令,为官清正廉明,体察民情,清吏治,除弊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连年丰稔,百姓称颂。工部侍郎何乔远为之赠诗道:“东阳为令几多时,不取民间一寸丝。”一时廉名大著。后户部尚书倪元璐在《倪文贞集》中称他“身为清吏,持正敢言,剪除时弊,敢致功力予治水,比户富赀,葺屋植树”。万历三十七年应调入朝参与主持会试。在分校会闱(试院)中,赏识稚年倪元璐,并蔚为首先,人服其审察人才精鉴之见识(倪元
[] (15591642)
朱濆
  朱濆(1749~1808年),云霄岳坑村人,生性强悍,有胆略、讲义气。其祖父从事商运,其父年轻时就因造船往返于船场之间,生2子,长朱濆、次朱渥。朱濆少年时跟随父亲造船或运输,更多的时间往滨海地区交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岁的朱濆已拥有一批随从伙伴,经常随船出海。后被公推为船运帮主。乾隆末至嘉庆初,朱濆率先组建海上商运船队,与濒江地区有商运历史传统的中小船商、渔夫、舵手、船工等合伙,集资自立机构造船,发展自己的船运队伍。开始主要贩运粮食等农副产品,后增加营运布匹、陶器、靛青、糖、茶、盐鱼等,停泊的港口有闽的马尾、同安,粤的南澳、澄海,浙的宁波、台州,台湾的鹿港、淡水等,在云霄的船场,
[] (17491808)
方凤鸣
  方凤鸣(生卒年不详),又名方齐,云霄东坑村人。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在梁山上创立白扇会,号称“齐王”,人称之为“梁山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后,漳浦沿海一带先后有英、法、意大利等洋教传入。外国传教士恃其帝国主义势力,强购土地建教堂,肆行设教传教,企图把漳浦、云霄等作为发展洋教进行文化渗透的基地。洋教士为了改变当地居民固有的信仰,故意指斥本土尊神“偶象无能”,讥讽中国人愚蠢无知,宣传“上帝万灵”,以便发展教徒,且动辄横蛮侮辱甚至随意拘禁本地百姓。清政府腐败惧外,袒护洋教士,百姓身受内外双重压迫,民心不服,蓄愤仇教。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方凤鸣在云霄白泉村后的梁山楼鼎峰白
[]
陈璧娘
  陈璧娘(一作碧娘),云霄县陈岱人,生年不详。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进士,曾任台州知州。父陈肇,官至参知政事。璧娘幼承家学,深明民族大义。时逢宋末,她虽身为女子,但见外族入侵,爱国热情不让须眉。后嫁与广东饶平人张达为妻,张达官至都统。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南宋遗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赵昺为帝,在广东新会县以南大海中的崖山建立小朝廷,作为最后抵抗元军的据点,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张达在广西抗元兵败回家。璧娘明知宋朝大势已去,仍劝丈夫赴崖山勤王抗元。当时璧娘之弟陈植、从弟陈格亦在崖山军中。张达见璧娘深明大义,自己便毅然从军效命。璧娘渡海送夫至钱澳而别,后来人们把此地称作“辞郎州”。璧娘在家中,
[]
陈碧娘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云霄陈岱人。祖父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肇,绍熙间参知政事;弟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格,海盐卤簿。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嫁夫张达(今诏安东峤人),南宋末都统。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端宗赵昰死于砜州(今广东雷州湾外),陆秀夫、张世杰等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移跸崖山。时张达从广西抗元兵败归家,碧娘即劝其赴崖山勤王,并渡海送夫至钱澳(今广东南澳县境内,后人因碧娘别夫于此亦称“辞郎州”)而归。归后作《平元曲》寄夫及二弟(植、格均随帝昺在崖山):“虎头将军眼如电,领兵夜渡龙舟堰。良人腰悬大羽箭,广西略地崖西战
[] (?~1279)
吴原
  吴原(1431~1495年),字道本,别号云坡居士,云霄城关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初授兵科给事中,上疏“正心、任贤、重爵赏、节用度、斥异端”五事,得到采纳。成化四年(1468年),与同官上“请溥恩惠广嗣续”疏,因触及后宫隐讳受谴责。成化十五年进都任给事中,时朝廷听信宦官集团,设西厂监视朝野,引起人心惊惶,原上疏认为这不是祖先遗制,应予革除。不久,安南、女真侵扰云南、辽东,原上疏要求罢免贪恣误国的守臣,并抨击大臣谄附西厂,受到宦官集团及一些大臣的排挤。弘治初始升太仆寺卿,继任户部侍郎,总理京城仓储。过去仓场发生-,仓吏抓到小偷先毒打然后才送官究治,吴原说:“国有国法,怎能私设公堂打人
[] (14311495)
何义
  何义(1628~1696年),又名忠甫,云霄马舖客寮村人。14岁丧父,平日喜欢习武不事生产,人称其为“憨”。清顺治六年(1649年),郑成功在铜山(今东山县)招募抗清义士,义往投,被授为偏将。翌年,郑军攻广东潮州,守将郝尚久诈降,郑进城至湘子桥(浮桥,用船连结)中埋伏,坐骑被射伤,义急砍断船纽,换给坐骑,护卫撤退,一敌将纵马追赶,被何义手扼马项杀死。郑擢义为左虎卫将军,并将表亲马氏配其为妻。此后随郑征战闽粤沿海各地,屡立战功。顺治十六年,郑军北征,义率部攻克瓜洲、镇江等处。七月攻南京受伤,依然代乘帅船督战。八月因南京久攻不下撤军,义率部断后。九月,清将达索和闽浙总督李率泰攻厦门,郑命义守帅船,
[] (16281696)
郑开
  郑开(?~1779年),乳名洪,兄弟3人,排行第二,云霄高塘村人。少时家贫,后外出谋生,皈依佛门。僧名提喜、涂喜,人称洪二和尚,又称洪李桃,反清组织“天地会”创始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郑开从广东惠州返闽到云霄高溪观音亭(址在今溪塘村),取“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创立天地会。以“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朱李洪”暗喻继承马九龙、朱鼎元等前辈反清遗志,倡以历史上刘、关、张和管仲、鲍叔牙之忠义作为结会精神,提出“喝过三合河水(即漳江下游之南北溪和源自梁山的蔗港之水)是洪英(会内人)”和“互济互助、团结-、顺天行道”的口号。入会须在刀剑之下盟誓“歃血拜盟”;结拜之后,各人以洪为姓,拜天为父、拜
[] (?~1779)
何祐
  何祐(1643~1718年),云霄马舖枧河村人,父亲肇亨,何祐为季子。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投于郑成功帐下,后任左武卫将军,参加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病逝后,何祐继佐郑经,于康熙四年二月,率师驻守大线头一带。何祐英勇善战。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随郑经率部从台湾渡海抵厦门,首攻同安获胜。同年十一月十八日,何祐率兵与江胜进攻漳浦县,于不孝岭击杀千总杜养体和戎旗龙得云等将,获大胜;进至打石山,又打败王子玉军,直冲杀至漳浦县城北门,因城门紧闭,未能攻入。月底,祐又随郑军总督赵得胜挥师攻打黄岗王国栋军,于石壁庵下对阵,争战中,连斩数敌,使清军丧胆,国栋之将高亮桢败阵逃遁,黄岗破。康
[] (16431718)
何斌
  何斌(1604~?),云霄马舖人,从小读书勤奋。天启四年(1624年)徙居台岛,先继学于台地,后从郑芝龙住进赤嵌开发。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后,利用中国早已开辟的经巴达维亚到马来西亚巴城的航海线,不断扩张经济掠夺势力。移民虽反抗荷夷,却不成气候,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聘雇。其时何斌(又名廷斌)已有妻小,是移民中较有学识的一人,又能解荷兰语,荷兰人赏识其能干,被聘为“荷兰通事”,但斌不忘其爱国驱荷之心。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何斌趁经商进入闽南沿海之机,到厦门寻找郑成功商计驱荷之策。何斌第二次到闽南沿海,除再度敦劝外,还送一张台湾地图给郑成功,指明荷夷设防、船舰活动路线。因行动为荷兰人觉察,被解聘
[] (1604~?)
陈梦林
  陈梦林(1664~1739年),字少林,云霄陈岱人。清初兵乱,父聿毅徙居广东潮州生梦林。2岁母卒,由居于潮州的浙江人林雄抚养成人,故自名梦林。少时奋发好学,并留心经济、兵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林雄去世后往贵州游学。康熙三十三年,以贵州籍应科试名列榜首,知府黄虞庵为其援例入太学,并劝他回闽。其才学受到漳浦县令(时云霄属漳浦)陈汝咸赏识,又受知于学使汪薇沈涵和知府张清恪。康熙五十年,黄虞庵调任福建巡抚,招其入署,献策擒海寇郑尽心。时林雄长子一新在浙逝世,有遗子圣祥,梦林多次前往探视,并卖掉部分田产把钱送给圣祥。康熙五十五年,应聘到台湾编纂《诸罗县志》。康熙六十年,到南澳拜访总兵蓝廷珍(漳
[] (16641739)
张佐治
  张佐治(嘉靖至万历间),字思谟,云霄菜埔村人,后居邻村西林,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一生中,以其所至令行禁止,而一直被调到政务特别繁杂的县、府任职。初任高淳县令,又历长兴、高明二县,以勤政廉明、断案精确又能体恤民间隐情著称。他奉文丈量土地,亲自深入田间,使之不失尺寸,减轻农民不合理的田赋负担,受到百姓的拥戴。后调任庆府丞,又补绍兴署府事,兼署上虞、诸暨二县,在朝廷对外官的考核中,以清廉的声望和卓著的政绩,被荐参加朝廷所赐的16人清廉宴,并升为金华知府,又补宁波知府。其间,曾为金华孀妇昭雪冤案和侦破定海杀人弃尸命案。不久,因倭寇猖獗调任宁绍兵备副使;倭寇侵犯属国,天津-备战,又调任天津兵备参
[]
吴琯
  吴琯(1546~?),字邦燮,号中云,云霄城关人,父师旦。嘉靖间(1522~1566年)秀才,琯承家学,9岁能写文章,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初任婺源县令,他一到婺源,就写“谮诉不行,强御不避,苞苴不入,关节不通”4句话贴在县衙仪门上。时朝廷推行久任法,琯任婺源县令6年,始终遵循自己的4句诺言。任职期间,设保甲,置乡约,遍访善恶,对横行霸道的不法者,只要抓到证据,便将其拘到约所,当众审问,绳之以法,因而全境秩序井然。又在乡间倡立社仓,劝募富户出谷赈济贫困,受到百姓的称颂。万历五年(1577年)调任给事中,刚好神宗要大兴土木建造佛寺,琯上疏力谏止。在此期间,曾奉旨代表朝廷检阅京军三大营,综
[] (1546~?)
陈苍白
  陈苍白(?~1906年),云霄陈岱新圩村人,家贫,父早逝,个性豪侠,有胆识,与母及兄靠种田及制卖豆腐度日。因受反清思想影响,在新圩村的莲花庵设立白扇会组织,成为该地区白扇会首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白扇会由云霄东厦、漳浦沿海一带扩展到诏安、平和等地。陈岱新圩村僻处海隅,右临诏安海湾,前与东山岛隔海相望,系云、诏、东水路交汇要冲。陈苍白秉承白扇会活动宗旨,经与陈岱村陈春洲策划后,即利用莲花庵为据点,借奉祀“祖师公”招徕信徒,发展会众,其中有来自峛屿、陈岱、礁美、下曾、竹港及东山、诏安等地,有的远至广东,聚众至数百人。同以白扇为标志,并请拳师陈亚掷担任教练,组织会众于夜间练习“仙拳”。由
[] (?~1906)
汤涛
  汤涛(1907~1993年),学名静澜,云霄峛屿城外村人。自幼入学,民国15年(1926年)夏毕业于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秋就读于诏安福建陆军干部学校,翌年春投考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炮科),在校期间加入国民党特别总部为党员。毕业后历任陆军排、连、营长、汀漳公路护路大队长、省保安第七团中校团副兼自卫大队长、中美合作所特种技术第六训练班教导营上校营长,福建省第五区保安副司令,诏安、云霄县长兼自卫团团长。民国18年5月,汤涛开始步入军界,初转入幕府山炮兵班到汉口市北郊建筑要塞,同年9月回南京。因参加国民党改组派反对蒋介石,事泄后逃往上海法租界公寓,后被派往广西参加反蒋内战,途经梧州在船上为叛军师长吕
(19071993)
方家正
  方家正(明天启至清初),原名家祯,进学时避崇祯讳,改“祯”为“正”,字汝有,云霄大坑村人。父亲早逝,由母沈氏教督读书成秀才。家正一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只要有利于众人的事,不管耗资多少,都能尽其所能去做。崇祯间(1628~1644年),先后捐资建造虞古(今平和新圩)、官津(亦称黄堵)、树洞、古楼、猫狮等5座石板桥梁,其中官津桥长34米,宽1.2米;古楼桥长20米,宽1.5米;猫狮桥系与张天维(莆美人,赣州知府)、吴山得(镇城人,赠镇江通判)共同出资兴建,长46米,宽1.2米。又为西林朱文公祠购置缘田充实祭费,为大坑宗祠设祭田,为其乡族购置粮田,还买园山作为义冢,供贫困人家丧葬使用。明末清初,移
[]
全部云霄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