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历史人物介绍7
薛士彦
  薛士彦(明嘉靖至万历间),字道誉,云霄西林村人。幼年失父,由母抚养教督读书,万历八年(1580年)登进士。任陕西、湖南学政,又任广西左布政、云南右布政。至致仕还乡,仿效江西旰-氏的办学模式,创办共学堂讲学,尽心施教,循循善诱,四方负笈前来就学者数以百计。士彦生性勤敏,至老不倦。后终老乡间,云霄人为之立碑赞颂。
[]
吴显
  吴显(嘉靖至万历间),字景猷,云霄城关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官六安知州、刑部员外郎、江西佥事、广东副使。在六安时,荐修高邮宝应河堤,并植柳防护,保证邮道畅通,历时数载。其间朝廷方厉行驿禁,首辅张居正母过州治,动用驿夫800余名,显执法大加裁减,相府家奴入署责骂,并诱其登船叫女婢夺走州印,显仍据理力争,后直指使至监州听到消息才急驰为其解围。此后因为人亢直,不善逢迎,累遭左迁,托病辞归。著有《邮亭草》一书。
[]
张佐治
  张佐治(嘉靖至万历间),字思谟,云霄菜埔村人,后居邻村西林,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一生中,以其所至令行禁止,而一直被调到政务特别繁杂的县、府任职。初任高淳县令,又历长兴、高明二县,以勤政廉明、断案精确又能体恤民间隐情著称。他奉文丈量土地,亲自深入田间,使之不失尺寸,减轻农民不合理的田赋负担,受到百姓的拥戴。后调任庆府丞,又补绍兴署府事,兼署上虞、诸暨二县,在朝廷对外官的考核中,以清廉的声望和卓著的政绩,被荐参加朝廷所赐的16人清廉
[]
吴琯
  吴琯(1546~?),字邦燮,号中云,云霄城关人,父师旦。嘉靖间(1522~1566年)秀才,琯承家学,9岁能写文章,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初任婺源县令,他一到婺源,就写“谮诉不行,强御不避,苞苴不入,关节不通”4句话贴在县衙仪门上。时朝廷推行久任法,琯任婺源县令6年,始终遵循自己的4句诺言。任职期间,设保甲,置乡约,遍访善恶,对横行霸道的不法者,只要抓到证据,便将其拘到约所,当众审问,绳之以法,因而全境秩序井然。又在乡间倡立社
[] (1546~?)
林偕春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祖居云霄佳州郭墩,后迁居前涂村。偕春聪颖好学、磊落旷达,自幼随父(名文贡,庠生,后封翰林检讨)课读。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举,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晋翰林院检讨、编修,亚中大夫,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林偕春生长于内忧外患时期,对社会风情民间疾苦了如指掌,怀走仕途展抱负之志,救民于水火。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间,广东饶平一带“盗贼”进入诏安、云霄等地,吏部欲
[] (15371604)
吴原
  吴原(1431~1495年),字道本,别号云坡居士,云霄城关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初授兵科给事中,上疏“正心、任贤、重爵赏、节用度、斥异端”五事,得到采纳。成化四年(1468年),与同官上“请溥恩惠广嗣续”疏,因触及后宫隐讳受谴责。成化十五年进都任给事中,时朝廷听信宦官集团,设西厂监视朝野,引起人心惊惶,原上疏认为这不是祖先遗制,应予革除。不久,安南、女真侵扰云南、辽东,原上疏要求罢免贪恣误国的守臣,并抨击大臣谄附西厂,受到
[] (14311495)
吴永绥
  吴永绥(1408~1482年),字晚绍,云霄城关人,幼年家境中落,长大后帮助父亲经营,恢复家业,设家塾让族中和里中子弟就读。天顺五年(1461年)夏,云霄水灾,漂溺人畜,吴募船拯救并收埋死者。次年歉收,百姓生活困难,有的饥民计谋劫夺,吴亲自找巡抚反映情况发官仓赈济,自己也拿出稻谷赈贷。成化间(1465~1487年),出资建西门威惠庙(祀开漳圣王陈元光)、漳江渡亭(在渡头对面,供行人避风雨和待渡),又建河溪岩(即树德岩)。子吴原,天顺进士
[] (14081482)
陈碧娘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云霄陈岱人。祖父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肇,绍熙间参知政事;弟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格,海盐卤簿。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嫁夫张达(今诏安东峤人),南宋末都统。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端宗赵昰死于砜州(今广东雷州湾外),陆秀夫、张世杰等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移跸崖山。时张达从广西抗元兵败归家,碧娘即劝其赴崖山勤王,并渡海送夫至钱澳(今广东南澳县境
[] (?~1279)
马仁
  马仁(?~711年)以营将从陈政入闽,绥靖安抚“蛮獠啸乱”。元光建立漳州之后,以其有斡略,授为司马,为佐陈元光屯垦安民,营农积粟通商惠工,开发闽南文化与生产技术做出重大贡献。唐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潮寇”叛,袭击元光,当时马仁为保主而忘我浴血奋战于拜岳山,大呼其下属官兵“拼死保护陈将军突围,休要管我!”最后仅剩20余骑兵拼力抵敌,惜援军未至,孤身难敌,被刀劈马下而壮烈牺牲。马仁为国为民赤胆忠心,后同陈元光一起入祀庙中,俗称为“元
[] (?~711)
陈璧娘
  陈璧娘(一作碧娘),云霄县陈岱人,生年不详。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进士,曾任台州知州。父陈肇,官至参知政事。璧娘幼承家学,深明民族大义。时逢宋末,她虽身为女子,但见外族入侵,爱国热情不让须眉。后嫁与广东饶平人张达为妻,张达官至都统。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南宋遗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赵昺为帝,在广东新会县以南大海中的崖山建立小朝廷,作为最后抵抗元军的据点,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张达在广西抗元兵败回家。璧娘明知宋朝大势已去,仍劝丈夫赴
[]
何镇邦
  何镇邦 (1938~)笔名霄峰、方榕。福建云霄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回民学院、北京回民中学教师,中国作协创研室研究人员,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教研室主任,研究员。兼任安阳师范学院、红河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的奥秘》、《当代小说艺术流变》、《文学的潮汐》、《文体的自觉与抉择》、《九十年代文坛扫描》、《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等文学评论集,《笔墨春秋》、《文化
陈文和
  陈文和 (1927~2007)笔名雷枫、芗人。福建云霄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历任《漳州日报》、《福建农民报》副刊,《龙溪农民报》组组长,《漳州报》政文组副组长,龙溪地区剧目室副主任,漳州市文联副主席兼《芝山》杂志主编,副编审。漳州市第十届人大常委,福建省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中外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潮声》(合集)、
(19272007)
何子祥
  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上任伊始,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昆阳等义学,观澜等社学,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内河八百余丈,外河三百余丈),县城面貌为之改观。其时平阳粮禁甚严,凡过路谷米,都被兵差扣阻以牟利。何察访民情后,便发布《米准流行示》道:“诚以天下一家,丰歉之际,彼此通融。济民善政,莫大于此。”
[] (1707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