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历史人物介绍3
伍远资
  伍远资,又名伍竹,号潜深,南安石井镇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民国5年(1916)入丰州南安中学读书,民国9年毕业于集美师范学校。民国10年开始,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民国15年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生班进修。两年后,在厦门大同小学教书,不久聘为大同小学校长,连任11年,因办学出色,名扬一时。陈嘉庚得知其业绩,于民国28年聘请他任李光前创办的国专小学校长,并委以国专校董会办事处主任,统筹办学经费,主持国专小学一、二、三、四校建校事宜。民
(18991970)
李五香
  李五香,南安梅山芙蓉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家境贫寒,12岁随亲属到马来西亚投靠其三兄李映雪。初在马六甲华侨小学就读,毕业后到陈嘉庚开设的谦益栈当职员。五香为人诚实,工作认真,勤于钻研业务,在职5年,深得陈嘉庚的信任。后经陈嘉庚推荐到李光前创办的南益橡胶有限公司任职。对橡胶的制造工业和经营管理悉心研究,精心策划,为南益橡胶有限公司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历任马来西亚槟城南益橡胶厂经理、泰国南泰橡胶厂总巡、马来西亚南益橡胶厂各埠
(19031967)
李光前
  李光前,原名李玉昆,南安县梅山芙蓉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初入故乡私塾读书,10岁随父南渡新加坡,于英印学堂学英文、算术,后入养正学堂学中文。光绪三十四年回国,获得清政府公费,入南京暨南学堂。宣统三年(1911)升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嗣后转入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交通大学前身)。因清政府腐败,反清烟云弥漫,无法学习,民国元年(1912)回新加坡谋生。初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不久,进政府测量局附设的测量专门学
(18931967)
周献瑞
  周献瑞,祖籍南安美林乡,光绪十三年(1887)出生于厦门曾厝垵。幼年在村中私塾就学,13岁因家境穷困,辍学从商。光绪三十一年携眷南渡,侨居星州,两年后出任星州书报社议员。献瑞目睹清末社会腐败,国事日非,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筹集军需,受过孙中山颁给的旌义状。民国2年(1913)任国民党新加坡交通部参议,翌年转任中华革命党议员。民国10年加入国民党,先后出任星州书报社副总理、同德书报社监督。献瑞在新加坡华人中,
(18871964)
洪骏声
  洪骏声,又名洪维珍,南安丰州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5岁丧父,靠母亲替人洗衣服维持生活,12岁到洪濑杂货店当学徒,民国10年(1921)南渡印尼谋生。骏声在印尼当店员,广泛接触劳动群众,对广大侨胞遭受殖民者的破孩深有体会,立志发奋图强,振兴中华。他在业余时间认真读书,学习孙中山的-,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热心参加各种爱国活动。民国16年夏,他满怀热情回国,准备投身于大革命运动。但当时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他深感失望和愤慨。毅然
(19011962)
叶克胜
  叶克胜,号子刚,南安诗山仙境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幼年在私塾读书,后就学于泉州中学、北京朝阳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厦门挂牌当律师。民国22年(1933)陈仪入闽主政,克胜受荐任福建省保安第三团少校团副,被选送到江西星子县黄埔军校分校受训。民国25年后任过南安县常备大队长、军事科长及华安、长泰军事科长。民国30年调任东山县长。东山县是福建沿海抗日前线,时有战斗任务,克胜应付自如,使民众少受损失。民国31年曾有一艘日寇运输舰在宫
(18991961)
黄纯青
  黄纯青,原名炳南,号晴园老人,清光绪元年(1875)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南安榕桥黄龙菌后乡,其祖父于清嘉庆六年(1801)移居台北树林镇。纯青自幼聪颖,12岁就能作八股文。日本占领台湾后,纯青无意仕途,集资创办树林红酒株式会社,出产的红酒,驰名全台。自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先后任过桃园厅树林区长、台北州海山郡莺歌庄长、树林信用组合长、畜产组合长、台湾畜产协会理事、桃园水利组合评议员、台湾总督府评议委员、台湾新民报社顾问等职。民国20年(19
(18751956)
黄怡瓶
  黄怡瓶,清光绪十三年(1887)生于南安丰州镇顶堡村。童年丧父,家境贫困,与寡母、弟妹相依为命,从小就参加劳动,帮助养活全家,但是生活还是越来越艰难,其母不得已把-卖给他人做“童养媳”,怡瓶心灵受到沉痛打击,毅然南渡印尼,别谋生计。初在泗水、玛琅等地当杂役,他年轻力壮,勤劳诚实,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印尼话,力求进取,稍有积蓄后,自营“小巴杀”(即卖菜摊),自立创业,刻苦自励。经20多年辛劳经营,至40年代初先后创办建丰油厂,建隆米厂,建南
(18871957)
陈坪
  陈坪,又名陈仔坪,清光绪十年(1884)生于南安石井苏内。其父陈谱盘为提线木偶艺人,世称“嘉礼盘”。陈坪13岁到石井镇岑兜村“福良兴”高甲戏科班学戏,拜洪三天为师,初学苦旦,继学老生,后攻男女丑,并学会鼓板等打击乐。陈坪对各行当的表演及文武场面均很精通,尤以演女丑最为著名,他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荔枝记》、《打铁记》、《大同城》、《骑驴探亲》、《铁弓缘》、《浪子打观音》、《陈光蕊进京》、《黄茶叶》、《玉环记》、《飞鹅洞》、《李翠莲》等。他在
(18841956)
黄琵琶
  黄琵琶,艺名黄韵清,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于南安石井。11岁入“福祥兴班”学戏,拜师李允鲍。先学旦角,后学老生,再转学丑。擅演男丑,尤以破衫丑为最。其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管甫送》、《番婆弄》、《义德山》、《唐二别妻》等。民国8年(1919),应菲律宾侨团“双林公会”之邀,琵琶赴菲律宾参加吕宋班献艺,在首府马尼拉“新升堂”戏院演出一年多。民国9年回国后,与结义兄弟、著名艺人李清土、洪九万合组“福胜兴”班,并由他任班主,班址设在岑兜村。被
(18911953)
陈天恩
  陈天恩,原名陈泽覃,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南安石井东滨村。早年旅居菲律宾,以行医为业。他医术高明,诊治精细,享有声望。后回国定居厦门,开设陈天恩医药局,远近称誉。中年以后,每隔几年便往南洋一游,联络亲友,受到侨胞的敬重。天恩平时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经济事业很感兴趣,他认为福建森林竹木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造纸工业的基础条件,有意创办造纸厂。民国8年(1919),他的三儿子陈希庆由北京清华大学官费考送美国留学,天恩要求希庆攻读化学工程和造纸
(18711953)
洪文德
  洪文德,字歧年,南安县蓬华华美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少年时到菲律宾求学,后回国入福建法政学堂读书。民国11年(1922)和民国20年两次担任南安县县长。民国14年,应陈国辉邀请,文德带20支德国造卜壳枪投奔其部下,任参谋长,负责外交和军需事宜。民国16年,洪文德赴省疏通省府委员兼军事厅长方声涛,为国辉打通关节。文德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民国20年集资创建华美小学新校舍,占地一万平方米,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设备完善,并推荐蔡景
(18971953)
陈言廉
  陈言廉,字志谦,乳名诗琴,南安东田甘露坑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其父陈恩冬,以染布、务农为业。言谦从小读书,20岁泉州培元中学高中毕业。这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在泉州举办军训,言廉报名参加。民国17年(1928)军训结束,言廉随后加入国民革命军,从此,步入军旅生涯。入伍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十九师特务营连长,后又升为二九○团营长。民国23年,驻闽的国民革命军被改编为福建省保安部队,言廉任省保安第八团少校营长。民国27年
(19091951)
吕渭生
  吕渭生,字俊周,南安诗山苏美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其父吕尚科以农为业,三位哥哥先后南渡菲律宾谋生。其三兄吕双合,后来成为马尼拉航海业的巨子,还参加同盟会,任该会在菲律宾的筹饷委员,筹款支援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后,渭生入福建省立法政学堂攻读,毕业后从政。在反袁运动和北伐战争中,渭生奔走声援,先后结识国民党要人胡汉民、李济深、李宗仁等。民国11年冬,许崇智率领讨伐陈炯明的东路讨贼军入闽扩充队伍,委任渭生为新编陆军
(18851950)
彭早
  彭早,女,南安向阳乡卓厝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生。父母务农,生活贫困。结婚后不久,丈夫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死于外地。彭早再招赘林樟为夫,邻里称她樟婶。民国33年(1944),中共党员洪瑞英(女)到八都山一带开展革命工作,住在彭早家,以母女称呼。彭早在洪瑞英的启发帮助下,不顾年老体弱,又是小脚妇女,毅然参加革命活动,经常给洪瑞英带路,翻山越岭到各村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同年6月由洪瑞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的交通员。彭早为了
(18901950)
叶启元
  叶启元,又名神勋,南安县金淘镇高田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其父叶云梯,信奉基督教,青年时期在泉州谋生。叶启元少时,在英国教会创办的泉州惠世医院做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惠世医院举办第二期医生班,英籍院长白瑜纯,见启元为人诚实,聪颖好学,推荐他入班学医。在五年学程中,启元勤奋钻研,成绩优异,通晓内外各科,尤擅长外科手术及小儿科。毕业后,留院任医师,他研制的“痢疾特效药”、“黑色咳嗽剂”,疗效卓著,远销海内外,因而名扬遐
(18731949)
郑成竹
  郑成竹,南安官桥岩前村人,民国11年(1922)出生。父郑守杰于民国12年打土匪时遇害,家境困难,靠祖母、母亲、婶娘含辛茹苦抚养成长。成竹9岁进入家乡普知小学读书,学业成绩优异,毕业后务农。民国28年春,成竹到安海养正中学念书。同年秋学校内迁官桥岭兜,在学校受共产党员邓家梁、许东汉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敌后援会”、“青年战地服务团”抗日宣传活动。民国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五峰中心小学任教。经常组织教师、同学议论时局。成竹坚持正
(19221948)
陈火把
  陈火把,又名陈荣星,南安石井苏内村人,民国8年(1919)出生。其父是私塾先生,自幼受父亲的薰陶,喜欢读书。10岁进入小学,学习用功,毕业后在家务农。民国28年春,火把到养正中学读书,后养正中学内迁官桥岭兜。岭兜一带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中共梅岭区委会设在这所学校,火把在教师兼区委书记的林松龄、邓家梁的教育帮助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民国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家乡种田,与中共党员许东汉保持联系,进行隐蔽
(19191948)
黄子英
  黄子英,南安金淘南丰村人,民国8年(1919)出生,家境贫困,童年由其姑丈资助完成小学、初中学业。民国23年随其姑丈到菲律宾怡朗谋生,初当店员。子英工作勤劳,并努力学习文化和菲律宾、西班牙语言,关心政治时事,深得其姑丈的信任和同事们的赞扬。1937年,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海外华侨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等人的倡导下,抗日救国运动深入展开,子英毅然加入当地华侨抗日救国组织“海萍社”和“怡朗华侨救亡会”,积极宣传抗日、-,筹募抗战资金等
(19191947)
王振帮
  王振帮,南安丰州长福村人,清光绪七年(1881)出生。其父王鼎卿是当时著名中医,在厦门开设王慎斋药铺,卖药行医。振帮幼年就学于丰州官桥学堂,辍学后随父习医。光绪三十三年,振邦南渡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宣统元年(1909)到印尼泗水协助解决当地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合并问题,同时与蒋开远等人组织阅书报社,举行演讲会,宣传革命。不久,奉命回厦门开展工作,在厦门中街(现新路街)万成客栈建立联络站,秘密刊行邹容的《革命军》(后改名《图
(1881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