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历史人物介绍2
陈里夫
  陈里夫(1919-1942),又名李夫、里平,福建省南安县人,马来西亚归侨。一九三九年六月满怀爱国热情随菲律宾“劳联会”组织的华工回国慰问团归国参加抗日战争,同年八月到达桂林与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接上关系,介绍到新四军工作。一九四○年从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四期四中队学习结业后分配到第一支队一团任文化教员,参加了苏皖前线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一九四一年一月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囚于上饶集中营,编入二中队三区队。特务中队长要他写一篇“命令重于生命”的
新四军战士 (19191942)
傅有志
  傅有志(?-1942),福建省南安县人。少年时代侨居菲律宾,1939年参加菲律宾华侨劳工团体联合会慰劳团回国,此后参加新四军,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俘,1942年5月在上饶集中营英勇就义。
新四军战士
洪开年
  洪开年(1893~1986年)洪开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南安诗山华美村(今属南安蓬华乡)。少时在乡读私塾,17岁随堂叔到菲律宾谋生。初当店员,1916~1918年与二兄苑年、四弟文操合创东美和南美公司,经营布业,后发展为出入口商。1920年,洪氏兄弟又创设环球织布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组成东南美公司;又与菲律宾官方合资创办大型纺织企业大众纺织厂,持股80%,有菲律宾布业大王之誉。洪氏兄弟还在香港创设亿美公司,投资有余银行;
(18931986)
曾廷泉
  曾廷泉(1890~?)曾廷泉,字汉水,原籍南安湖宅乡(今属康美镇),1890年生于菲律宾。7岁随祖父回乡读私塾,10岁进厦门同文书院肄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厦门发起成立同志会,因领导同志会参加革命党活动,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次被当局逮捕,经保释返乡。翌年,返菲律宾从商。1909年起,先后加入马尼拉普智阅书报社、中国同盟会。1910年,与黄奇旋、姚嘉寿等组织化兰轩,旋改组为华侨青年同志团,在研究学问的同时,倡戒嫖赌饮,受华侨社会推
黄琬
  黄琬(1885~1965年)黄琬,字孟奎,原籍南安县六都(今属洪梅乡)。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福州田□状元埕泉泰茶栈内。其四伯为清末武状元黄培松,其祖父贻琴、父亲伯均为当时名人。黄琬幼师林琴南,就读苍霞精舍。后移读福州仓前山英华书院,修习8年零4个月英文,毕业后就读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毕业后,应聘任厦门第十三中学校长。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聘其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兼作陈嘉庚的闽南语翻译。民国10年(1921年),黄琬受陈嘉庚和黄
(18851965)
陈光纯
  陈光纯(1853~1924年)陈光纯,南安梅山蓝园(今新蓝村)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幼年随父旅居菲律宾马尼拉,后继承父业,逐步发展成为马尼拉著名华侨富商。创办马尼拉华侨小学。光纯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极力主张发展实业和教育、科学以救国救民。孙中山在南洋宣传民主革命时,他积极拥护,慷慨认购孙中山发放的国债券。民国元年(1912年)起,投资100多万银元,在泉州市区购买大量房地产,购建房屋110多幢,并在泉州市区开设当铺,为华侨投
(18531924)
潘希逸
  潘希逸,字樵云,号月笙,南安罗东炉山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诗人。希逸家境清寒,10岁始入私塾,但秉性聪敏,勤学好问,尤爱好诗词,深得师长器重。14岁在县立丰州小学读书,20岁进泉州省立第十一中学学习。希逸对古诗极感兴趣,先后得到师长清代贡生王鼎盘、举人汪照陆、秀才吴福潮、黄礼贞等人的指导,早时就有名气。出校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致力于诗词和书法研究。他喜作古诗,特别是五、七言律诗、绝诗。20年代曾与诗友施梅汀、郑雪亭、潘诗
(19031989)
吕达民
  吕达民,南安水头朴里村人,民国元年(1912)出生。吕家有兄弟4人,达民居长,民国23年承接父业水头长顺杉行,后由杉行转营粮食,改店号为东南行。嗣后其弟超民、振河、振万相继参与经商,商务由国内发展到海外。经过几十年的开拓奋进,达民昆仲鸿图大展,亦商亦工,在香港建立名闻四海的建南财团系列机构,经营纺织、机械、房地产等。所属机构遍及香港、日本、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地。80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达民昆仲捷足先登,先后在省内投
戴旭民
  戴旭民,南安码头大庭村人,民国6年(1917)出生。民国11年随祖父旅居菲律宾,1934年加入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青工俱乐部”,担任俱乐部负责人。1937年10月旭民怀着抗日救国的雄心壮志,带领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担任义勇队队长。翌年,抗日义勇队改编为新四军华侨随军服务团,旭民担任该团副团长,后服务团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同年5月,旭民到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投身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19171988)
洪联合
  洪联合,南安英都大新村人,1968年生。父母亲都是共产党员,其父还是民兵营长。联合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乡亲们经常称赞的好孩子。从12岁起他就经常帮助本村五保户卓萍老大娘挑水、砍柴、干家务,一直照顾到1984年卓大娘去世。15岁曾经跳入河中救起一位溺水的小孩洪巧文。入伍前三个月还从厕坑里救起邻村一位患病跌落的老大爷。1987年11月辞去乡办企业推销员的职务,应征入伍。联合到新兵连后,勤学苦练,表现良好。初次投掷手榴弹,只能投出30
(19681988)
黄奕欢
  黄奕欢,南安罗东草埔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祖父黄祺香,从商于马来西亚槟城,父亲则汀亦曾到新加坡经商。奕欢少时在家乡私塾读书,受过南安名士黄紫霞的指导,认真学习古代文学。民国12年(1923),奕欢奉父命南渡新加坡习商,初时以小额资本经营源泰京果行,3年后到马来西亚柔佛麻坡与乡亲合资开设振兴公司,主要经营日用品和椰干、豆蔻等土产。1929年又回新加坡和族兄奕根合资开设协隆源公司,专售中国和欧美各国名酒,1934年得侨领陈嘉
(19081985)
洪渊源
  洪渊源,祖籍南安,1894年出生于印尼万隆。宣统元年(1909)回国在南京暨南学堂就读。两年后回印尼,受聘西爪哇侨校任教。1922年出任《新报》马来文版,后任社长、董事会主席。《新报》主张印尼自治,反对荷兰殖民统治。抗日战争爆发,渊源积极参加华侨筹赈会工作,发动华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1942年,日军占领印尼雅加达,《新报》停刊,渊源被关进集中营,直到日本投降才获释。后继续创办《新报》,支持苏加诺的独立运动。1945年,渊源当选为雅加达
(18941984)
洪雪立
  洪雪立,原名洪学礼,南安丰州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11岁丧父,靠母亲和伯母抚养,少年时当过学徒、书僮。19岁南渡新加坡,不久转往印尼,做过店员、教员等工作。雪立在海外对广大华侨遭受殖民者的统治压迫有深切体会,迫切希望祖国早日富强,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26年在印尼加入中国国民党,任爪吐支部红排分部常委。翌年,雪立带着国民党的介绍信回国,准备投身革命斗争。“4·12”蒋介石背叛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他非常
(19011984)
黄周规
  黄周规,南安金淘人,清宣统二年(1910)出生。民国20年(1931)毕业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翌年南渡印尼万隆谋生,经营小商店并兼夜校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周规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任万隆华侨抗日筹赈会主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执委。1942年,日本侵占印尼,周规被捕入狱7个月,出狱后又继续参加抗日活动,冒着生命危险把被日本追缉的文化界进步人士王纪元藏在自己家中。1945年周规移居雅加达,与王纪元、杨新容等人创办《生活报》,周规任董事
(19101983)
叶金剪
  叶金剪,南安金淘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3岁丧父,家境困难,自幼随母到泰国谋生,8岁开始学会赶马车载客挣钱,帮助母亲维持家庭生活。13岁随渔船出海捕鱼,自幼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炼成吃苦耐劳的性格。20年代中期,英国资本家到泰国西部开采锡矿,金剪认为搞运输有发展前途,即购置帆船组织船队,与英国锡矿公司签订搬运合同。他守信用,能按时完成运输任务,得到英国商人的信任,业务不断扩大,继而开设海洋船运公司,在泰国西部及马来西亚各港口都
(19061981)
王宣化
  王宣化,又名-振,号炎之,南安水头镇巷内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10岁入私塾念书,18岁随乡亲到菲律宾谋生,先在马尼拉一家店铺当学徒,积蓄些钱便到菲律宾大学商科就读,1917年在马尼拉中国领事馆当翻译员。他懂得英、日、俄和西班牙语言文字,尤精英文,翻译过美国著名小说《罗马假日》。1919年在马尼拉创办《平民日报》,自任经理和,宣传祖国文化,团结海外华侨。民国10年(1921),宣化回国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福建东路讨贼军,担任副
(18961980)
戴愧生
  戴愧生,南安诗山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生。青少年时期在厦门同文书院读书,攻读英文,后到菲律宾协助其叔戴金华经商。戴金华是马尼拉一位富商,早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尽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斗争,在华侨社会中有较高声望,这对愧生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1911年,愧生在菲律宾加入同盟会,同年,奉叔父命回家乡创办崇诗学校,翌年到厦门与许卓然、陈清机创办《应声报》,宣传革命。在讨伐袁世凯运动中,《应声报》大量尖刻地揭露袁世凯的罪行。“二次革命
(18921979)
黄紫霞
  黄紫霞,字德奕,南安埔头乡(今罗东镇)人,清光绪十九年(1894)生。父黄则敬,务农。紫霞天资聪颖,自幼嗜学,民国元年(1912),由丰州高等小学考入福建省立第十一中学(泉州五中前身),他学习勘奋,兴趣广泛,酷爱文学艺术。民国4年紫霞先后在开元小学、尚真小学等任教。民国9年应侨商黄奕住之聘,任南安县斗南学校校长,当时学校兼办师范班。民国14年,家乡遭土匪洗劫,家产荡尽,为谋生计,紫霞辞去教职,与几个同乡合股,在泉州城内中山中路创办泉山书
(18941975)
梁后宙
  梁后宙又名梁宙,别号梁其宇,南安县翔云乡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幼年家贫未曾入学读书,然勤奋自学,不耻求师,初识文学,喜阅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自认为是平生最大的乐趣,并从中吸取营养,懂得做人的道理。清光绪二十二年,后宙先后做过牛车生意,到新加坡马六甲车站当工头、后在安南峇株胶园任总巡。1912年,后宙转到其母舅的砖窑任职,由此结识爱尔兰人建筑商启信局绅。1914年,启信局绅聘请后宙到林厝港开辟荒地8
(18841975)
黄朝琴
  黄朝琴,字兰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出生于台湾,祖籍南安。朝琴10岁,其父病故,赖母抚育,始入台南盐水公学,后转彰化公学读书。民国7年(1918)到日本求学。当时,台湾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下,朝琴参加留学生热爱中国的运动,创办《台湾民报》,宣传热爱祖国思想,提倡白话文,宣扬中华文化。民国12年,朝琴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后赴美国进入伊利诺大学学习,专攻国际法。民国16年,朝琴抛弃台湾的财产,返回南京加入国民党。民国17年,他
(1897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