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历史人物介绍2
阙广昌
  阙广昌(1908~1937年),上杭县通贤东里人。7岁亡父,10多岁时同哥哥学缝纫维持生活。民国19年(1930年)春参加才溪区赤卫队,不久被选人太拔独立团。民国23年春,太拔独立团编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八团(简称红八团),阙广昌任侦察班副班长。此后,他跟随红八团在(龙)岩南(靖)漳(平)边界和漳龙公路两侧活动,出色地完成敌情、村情、民情、地形的侦察任务,为红八团指挥员提供可靠情报。同时,多次截获国民党军车和破坏国民党在漳龙线上的公路、
(19081937)
游玉春
  游玉春(1908~1936年),原名游惠琴,乳名阿种,出生于和溪迎富,民国16年(1927年)嫁到乐土村。民国21年红军进漳后,乐土成立乡苏维埃政府、赤卫队、妇女会、贫农团,游玉春被推举担任妇女主席。此后,游玉春经常身背幼儿走家串户搞宣传,动员男人参军、支前,组织妇女为红军战士洗衣服、打草鞋,为赤卫队制红旗、缝袖章,协助苏维埃政府主席黄瑞坤领导群众打土豪、筹粮款。红军回师中央苏区后,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破孩红色区域人民。游玉春被列入缉捕
(19081936)
韩吾亮
  韩吾亮(1907~1977年),山城六安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成年后靠租种地主田地和打短工过活。1949年9月南靖解放不久,韩吾亮被选为县首届农民代表大会代表,1951年任六安乡农会主席,1953年春任八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股长,1957年任六安乡农业技术推广网主任。韩吾亮培育水稻良种卓有成效,被誉为农民育种家,1963年被省农科院聘为特约研究员,1965年被县委聘任为农业生产技术顾问。韩吾亮从1953年开始潜心研究、培育水稻良种
(19071977)
庄锡夫
  庄锡夫(1906~1950年),奎洋东楼人。自幼父母双亡,在养父游藏珍(漳州暨南中学校长)的培养下,从暨南中学升人上海暨南大学深造,后因病辍学,回漳州暨南中学任教。民国18年(1929年),庄锡夫到缅甸华人侨居地当教师。民国22年回漳州继续在暨中任教。民国26年8月赴缅甸筹集资金,翌年初在奎洋创办中心小学,自此担任校长,至1950年1月牺牲为止。其间,曾担任奎洋乡乡长、奎洋乡民代表会主席、县候补参议员、参议员。他勤政为民,治学严谨,办学
(19061950)
刘中明
  刘中明(1906~1989年),和溪人。幼年时期,由于家庭贫困,仅读过2年私塾。13岁时,他看到村里人用按摩刮痧的办法能治疗不少疾病,于是下决心掌握这门技术。后来到漳州中药店当了2年多的学徒。他苦读《内经》、《伤寒》、《本草纲目》等医书,掌握一些医疗知识,经过几年勤学苦练,20岁时已能用按摩刮痧技术治疗中暑、感冒、痢疾等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培养下,医疗技术和理论水平提高很快。1952年,刘中明参加区办卫生
(19061989)
赖国珍
  赖国珍(1906~1947年),又名赖金印,平和县坂仔东坑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革命,民国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平和县委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长期在南靖从事中共地下交通工作。民国30年秋,赖国珍受中共闽南特委派遣,化名陈荣,以打短工身份到龙山竹园一带开展地下活动,选择水陆交通便利的港仔口自然村,建立地下交通站。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深入群众,广交朋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群众讲古代侠士见义勇为、反抗压迫的故事,教
(19061947)
余天助
  余天助(1905~1934年),靖城沥阳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家乡发洪水,举家迁居龙溪县虎庵村。民国16年(1927年)4月以后参加王占春领导的革命斗争,协助建立虎庵村秘密农会。10月,余天助组织虎庵村农友,会合南乡一带农民,声援漳州——程溪轻便车工人的-斗争,获得胜利。12月,又与南乡农民武装进入城区,破坏国民党的通讯设施,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民国17年3月,余天助参加王占春率领的100多名农民武装攻打程溪保安队。同年,在南
(19051934)
张实中
  张实中(1904~1986年),乳名建宏,出生于书洋南欧一个书香之家。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欠佳,于民国17年(1928年)出洋到荷属印尼,任过万隆、泅水等华侨中小学教师。民国26年至1966年,从事新闻工作,任泅水《大公商报》总长达28年。同时还创办《南侨日报》、《友谊报》。其代表作有《子夜诗歌》、《圣母娘·鲁迅·陈嘉庚》、《史话及其他》、《春秋经史论》等。民国26年,张实中担任《大公商报》评论员,开辟该报的专论文章。抗战开始,《大公商报
(19041986)
沈毅
  沈毅(1904~1966年),字立明,乳名裘,船场张坑人。早年留学日本,获眼科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著名眼科专家、一级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和广州市医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等职。曾被选为广州市和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沈毅3岁时家贫如洗,被父母卖到龙山镇竹溪村沈家改姓沈。沈毅小时聪敏,深受宗亲喜爱。宗亲资助他到漳州、厦门求学。在寻源中学读书时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19041966)
邱启明
  邱启明(1903~1958年),生于海澄县(今龙海县)浮宫邱厝一个富裕家庭。民国13年(1924年)考进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国15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掀起革命的-。邱启明在翁泽生、季永绥指导下,阅读《向导》、《先驱》、《团刊》等革命书刊,思想逐步倾向革命。不久,邱启明与“二师”学生王德、王占春等9人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同时,成立漳州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季永绥任第一任团支部书记,邱启明任第二任书记。翌年
(19031958)
高岗山
  高岗山(1902~1938年),乳名高启云,字盘若,靖城武林人。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上海文治大学。民国13年5月考入黄埔学校。民国15年7月,随北伐军北伐,曾参加民国16年1月在武汉举行的庆祝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战争胜利大会。民国16年“四·一二”-政变后,高岗山于5月来到南京,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任教。次年回南靖,在家乡武林一带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此间,被聘为漳州龙溪中学教师,创作的文学作品有《卖花女之死》等,锋芒直指旧社
(19021938)
吴玉德
  吴玉德(1900~1985年),字子美,龙山人。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教育、英语,兼通日、法文。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成后回国,历任省立第八中学(漳州一中前身)校长、南平公立中学校长、私立厦门大同中学教员、龙溪县教育局长、省教育厅视导员、省立建瓯师范校长、省立龙岩高级中学校长、省立音专副教授、私立竹溪工业学校校长、省立龙溪师范训导主任、龙溪县立中学(后改为漳州二中)教员。1949年9月22日南靖解放后,在漳州二中
(19001985)
吴郭荣
  吴郭荣(1899~1959年),学名友基,龙山涌北人。民国8年(1919年),吴郭荣毕业于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同年11月,赴法进入巴黎圣日曼公学攻读法文,后转入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化学系。民国15年学成回国,在漳州省立第三高级中学任化学教员。半年后,由其师林者仁介绍,到徐州任战地委员会科员。民国18年4月,为投身闽南铁矿采炼业,吴郭荣再度赴法留学,仍进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攻读冶金科。民国21年毕业后,在法国梭因炼钢厂任3个月见习工程师。归国后
(18991959)
张荣汀
  张荣汀(1896~1973年),书洋塔下人,是南靖华侨企业家、南靖县茶叶生产奠基人、曲江中学创建者。张荣汀童年家境贫寒,只读六年私塾。21岁到荷属泗水谋生,开设永川公司,经营白糖。尔后到新加坡,开设南庆有限公司、丰太茶庄,其茶庄规模誉冠东南亚,是最早在南洋经营茶叶的南靖人。张荣汀致富之后,为家乡亲人提出发展茶叶生产的长远设想。民国35年(1946年),他在给家乡亲人的信中说:“吾村地处山区,有土便有财,能种植,何患穷也。若能组织大众垦植
(18961973)
黄士杰
  黄士杰(1896~1958年),别号西山,和溪乐土人。自幼爱好美术,常仿描书本上的人物、山水、花鸟图像。民国3年(1914年)进入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就学,对绘画、音乐十分兴趣,作品名列学校同学前茅。民国8年9月,黄士杰赴法勤工俭学,进入里昂大学专修美术,兼修音乐。民国13年毕业,获美术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民国14年辞职回国,应聘任漳州省立第二师范教师,直到民国22年。国民党十九路军人闽后,黄士杰曾任金山区区长,因不满国民党腐败统治而辞职
(18961958)
郭治妈
  郭治妈(1894~1936年),又名田治妈,原籍永定县龙潭田治。早年丧偶,民国16年(1927年)改嫁南靖县科岭村贫苦农民邓朝煌。民国19~21年,红二十军和红十二军先后挺进科岭,建立苏维埃政权,郭治妈当上接头户。民国23年,红八团、红九团深入科岭,开辟(龙)岩永(定)(南)靖革命根据地,郭治妈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被选为下科岭村苏维埃政府和靖北区苏维埃政府的妇女主席。在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岁月里,国民党反动派
(18941936)
王燕衔
  王燕衔(1893~1964年),又名永昌,靖城人,毕业于汀漳龙师范学堂。民国1年(1912年),在县城高等小学任教师、校长。民国7年,援闽粤军陈炯明驻漳时,任南靖县农会会长。民国12年3月,被推举代理南靖县长4个月,后复任县农会会长。民国15年9月又任南靖县长3个多月。民国18年,王燕衔与陈鹤年、徐联梯等人集资17万元,购置汽车,在漳州创办漳龙汽车公司,王任经理。承租漳州至马山38公里路段和牛崎头至平和琯溪路段,经营客货运输。随着公路的
(18931964)
简羡强
  简羡强(1890~1944年),长教人。因家贫,自幼卖给他人。民国1年(1912年)前往缅甸毛礼谋生,开店铺振成宝号,经营五谷杂货批发。此后,陆续添置帆船10艘载运谷物,并办碾米加工厂,日可加工大米千余包。当时毛礼有闽粤华侨2000余人。为解决华人子弟入学问题,民国19年,简羡强独资创办启民小学,自任校长兼董事。学生200余人,均免费入学。办学十载,成绩显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民国26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敬教兴学”匾额;侨务委员
(18901944)
庄西言
  庄西言(1885~1965年),奎洋霞峰人。幼年家境贫寒,3岁父亲去世,6岁母亲改嫁,由叔父抚养。20岁出洋到荷属印尼巴城谋生。6年后有所积蓄,与人合资经营三美公司,后独资开设金美有限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富甲一方。庄西言在华侨中享有盛誉,曾被选为巴达维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华侨智育会司正、闽省府侨务顾问、国民党政府中央参政会参政员等职。民国26年(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翌年5月1日,庄西言接到福建救济会和鼓浪屿中外人
(18851965)
林价人
  林价人(1880~1944年),乳名烘炉,字维藩,和溪林中人。父在和溪墟经营漳兴号食杂商店。价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毕业于龙溪师范。在校时思想倾向于维新主张。宣统元年(1909年)南靖欧山书院改办公立小学堂,价人受堂长陈鹤年聘请,任教3年。民国1年(1912年)任南靖县第一科科长。民国5年回家乡筹办文和小学,自任校长,采用民国教科书授课,学生统一制服。在他影响下,邻乡陆续兴办新式小学,对推进山区新文化起到一定作用。民国7年,林
(188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