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历史人物介绍2
黄加法
  黄加法霞寨乡村东村人,1953年8月生。1974年6月起在32360部队政治部当摄影员,1978年3月在福州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当干事,任华艺出版社福州部、摄影记者。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近千幅新闻照片、艺术作品。其中《闽海印象》荣获中国第四届国际艺术作品展览银牌奖及《南方杯》全国彩色摄影大奖赛金牌奖;《拉网小调》获全国第一届民兵影展二等奖;《渔讯之前》、《飞腾》、《繁忙的长征航运》等入选全国和国际影展。还参加编摄《闽南风光》、《钱塘江
赖永海
  赖永海坂仔乡仁山村人,民国38年7月生。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平和解放后第一位博士。1987年评定副教授;1992年评定教授,任哲学系副主任、宗教学教研室主任。出版《中国佛性论》、《宗教学概论》等9部专著,其中有8部在台湾出版。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50多万字。赖永海博士的学术研究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肯定
卢伟平
  卢伟平霞寨乡长汀村人,民国33年5月生。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同年分配在航空航天工业部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工作,1981年晋升工程师,1983年任该公司设计所副所长,1984年任所长,1988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90年任该公司副总工程师,从事涡桨五系列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1978年,涡桨五甲发动机研制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87年,该项目的研制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同年,涡桨五甲I发动机加速性攻关获航空航天部
林锡权
  林锡权安厚乡美峰村人,民国30年11月生。1966年南京工学院陀螺仪及导航仪器专业毕业后,分配在九江市国营第四四一厂工作,1978年调回平和农用运输车厂,1985年起任副厂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合著书2部,分别由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福建科学出版社出版,有1篇学术论文在1991年全国农用运输车技术发展研究会上发表。1978年,718重力仪陀螺稳定单台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LX—IA型农用运输车获福建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周技伦
  周技伦霞寨乡白灰楼村人,民国30年7月生。1959年9月考入厦门大学数学力学系,1961年转福州大学。1964年8月毕业,先后在-第六研究院第八研究所、航空工业部第623研究所等单位从事飞机的研制和战术导弹的研究工作。1987年元月晋高级工程师,担任该研究室专业组长、噪声研究室主任。对飞机结构振动及航空声学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噪声研究专家。有8篇学术论文登在全国性杂志及在全国性学术交流会上宣读。还有译文5篇;合著一书,50多万字。
叶长源
  叶长源芦溪乡蕉路村人,民国30年3月生。1964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在原核工业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第一研究设计院从事核事业,1987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84年赴意大利核能研究中心(罗马)从事核能科学合作研究一年余,获两项成果,论文被选入意大利国家核能文库。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科普文章2篇;编写《力学浅说》一书约15万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79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1985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
叶名逊
  叶名逊芦溪乡芦峰村人,民国30年1月生。1964年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该校攻读研究生。1967年毕业,分配到上海市有机氟材料研究所工作。1979年后,先后在该所任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有2篇为全国性学术报告会上报告论文。1985年,“氟碳系列橡胶开发和应用”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7年,氟硅橡胶中试开发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此外,还获化工部重大科技成果
张德明
  张德明小溪镇新桥村人,民国29年10月生。1964年大学毕业后在四川成都邮电部第五研究所工作,从事长途载波通信总体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任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先后研制成功中同轴1800路、4380路载波通讯系统和小同轴960路载波通讯系统,为中国长途有线通讯建设做出贡献。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系统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79年,中同轴1800路载波通讯系统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小同轴电缆960路载波系统获邮电
何添福
  何添福小溪镇中东街人,民国28年10月生。1962年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从事固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研究。1980年后从事科技管理工作。1984年5月任该所副所长。1986年调任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篇;1978年,固氮蓝藻作为晚稻肥源的试验获湖北省科学大会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放射性物质污染水的净化研究获湖北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双季晚稻大面积
张振标
  张振标小溪镇古楼村人,民国27年7月生。1963年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毕业,分配北京中国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出版专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西汉古尸研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合著、合译书5册、科普文章25篇。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8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985年获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三等奖;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黄海涛
  黄海涛霞寨乡西安村人,原名黄茅,民国27年7月生。1964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9年晋升助理研究员,1983年任该所业务处处长。1986年评为高级工程师。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设计。并为研究和生产中国台式电子计算机做出贡献。曾参与的XR软件移植研究成果获1983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尖兵一号返回型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获1985年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朱清钟
  朱清钟九峰镇楼坑村人,民国27年3月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无线电专业,同年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研究所工作。1979年调到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年,他研制的地质雷达仪通过地矿部鉴定,“填补了我国地质探测中雷达技术应用的空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研制成功地质雷达的国家”。1984年,SWY-I型遥测水位仪的研制通过部级鉴定获二等奖。1985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出版专集《地质雷达在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和专
周阳生
  周阳生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6年8月生。1960年江苏省苏北农学院(现为江苏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6年任该院畜牧兽医系传染病学及预防兽医学教研室副主任;1986年4月起任该院牧医系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1989年10月兼任江苏农学院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参与方定一教授主持的“小鹅瘟”的研究(该研究的开展比国外早12年,分离病毒比国外早5年),研究成功的疫苗和抗血清在江苏、浙江、福建等12个省市应用
周天相
  周天相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6年3月生。1961年福建林学院毕业,分配到浙江省林业厅。1965年主动要求到浙江省开化县林场当技术员。1980年任该场副场长,晋升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出版专著有《杉木无性系育种和良种繁殖技术》;发表在全国性杂志上的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一篇在全国性学术会上宣读。1987年,他主持的“杉木无性系育种和良种繁殖技术”获浙江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9年,“杉木三优及矮杆采穗圃”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此二项成果经专家
叶以正
  叶以正(女)芦溪乡新村村人,民国26年2月生。196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物理专业毕业后进清华大学进修两年,1963年起在哈工大任教。1982年晋升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历年教授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发表科技论文60多篇。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航空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一等和二等奖。另外,她还获得哈工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
周汉忠
  周汉忠小溪镇人。民国25年6月生。1957年浙江省农业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分配在江西省九江市茶科所,从事茶树栽培育种科研工作。1991年调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31篇,并参加《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录》、《江西茶叶》、《江西省茶树品种资源目录》三部书的编写。1984年获江西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一项;1985年获江西省优秀农业科普百花奖一项,获农牧渔业部改进成果奖一项。1987年,经农牧渔业部及全
周永铨
  周永铨霞寨乡人,民国24年8月生,1958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毕业。曾任深圳市建筑科学中心技术情报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现系深圳市建设局高级工程师。主要译著10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的文章和英、日、德、法、俄译文38篇。其中根据研究成果编写的《无水冷滑轨加热炉》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吴琴瑟
  吴琴瑟大溪乡山布村大片人,民国24年8月生。1959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同年在水产部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任技术员。196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科研先进分子称号。1973年在广东省湛江水产学院任教,1986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任养殖系主任多年,被吸收为亚洲水产学会会员。1985年以来,被国家农业部聘任为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成员。1987年以对虾养殖专家的身份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指导对虾育苗和养殖。专著有《
周朝飞
  周朝飞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4年2月生。1960年南京农学院毕业后考取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选种专业研究生。1965年毕业后进中国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任研究实习员。1972年调任江苏省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72年至1992年,先后有17篇有关小麦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全国性或省级杂志及国际热带小麦会议论文集;参加两次国际会议;宁麦3号、4号小麦新品种选育,获1978年江苏省科学大会奖;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3号,获1983年农牧渔业
龚克昌
  龚克昌小溪镇旧县村山腰人,民国22年10月生。1962年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已出版专著4种,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上百篇。他的《汉赋研究》受到十几家报刊及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的推崇,认为此书“将汉赋研究推上一个新阶段”、“为汉赋研究史上之一大里程碑”、“传世之作”;此书获山东省级一等奖。1988年应邀赴美国哈佛等5所名牌大学讲学,其讲稿已被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教授译成英文出版,康氏为此书写序文,盛赞龚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