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名人录
罗天麟
  罗天麟陈积万(?~1346.10)(1312~1346.10)罗天麟、陈积万,是元末闽西农民起义首领。他们领导的起义声势颇大,使元朝的最高统治者手足无措,惊惶不已。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但事迹却载入《元史·明帝本纪》,作为“叛乱”者大书其名。罗天麟,连城县文亨乡人。家贫,世代佃耕为生。元初蒙人入主中原,世祖女儿囊佳真公主下嫁斡罗陈为妻,即将汀属六县(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宁化、清流)划为公主赐地,地方官吏由公主委其陪臣担任,六县税收作为公主岁赐,由是苛敛无度。而派驻各乡村民众供养的蒙古官员(俗称“长上爹”者),残暴尤烈,除供其衣食挥霍外,为防止群众反抗,竟限令十户共用一把菜刀;为让荒淫的“长上爹
[] (?~1346)
张南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 。原名张履勋。1905年8月24日生于福建省连城县新泉乡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新泉镇东山楼小学,16岁考入连城旧制中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替人管帐,帮助父母维持家庭生计。1929年4月参加本村农民协会和自卫队。当年6月,连城县新泉乡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4军开辟闽西苏区的斗争中成立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乡政府委员。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乡党支部书记。同年5月调入闽西红12军,任第2纵队103团3连政治委员。后任红4军第3纵队7支队21大队政治委员、第12师34团3连政治委员。1931年12月调入宁都起义组成的红5军团,先后任连政治委员,第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051989)
邹学圣
  邹学圣(1523~1598)邹学圣,字宗道,号清泉,是明、清时期中国古籍雕版印刷四大基地之一的四堡印书业创始人。明嘉靖二年(1523)十月十二日出生于连城四堡雾阁(原属长汀)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幼聪慧明敏,在书林墨海浸染下,髫龄即通晓经史,出语不凡,学行端庄,文理优良。长大,厚重端秀,耿介无私,文章、辞令出众。随父飘泊闽粤沿海各地,不仅深谙汉语一些方言,且因频繁接触外商外侨,学会日语、英语会话。二十岁,举乡试,后以举监入太学,嘉靖二十六年授户部广积库大使。当时北境大同、甘凉、河西、山西等地,累遭吉囊、俺答袭击掳掠,致使千里兵燹,灾荒频仍,饥馑相随。而嘉靖帝却笃信道教,专意斋醮,不视朝政,大权为宰
[] (15231598)
邹圣脉
  邹圣脉(1691~1762)邹圣脉,字宜彦,别号梧冈,清初著名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作者之一。康熙三十年(1691)生于连城(原长汀)四堡雾阁。祖周桢,父仁声,是“镌经史、秦汉诸书,广而布之”的古籍雕版印书业者。梧冈自幼聪慧,六岁入家塾,十三岁读经史。稍长,博览群书,天文、地理、经史、百家无不涉猎。工文学,善书法,为清代声名颇著的学者之一。梧冈一生资质忠直,言行一致,好学深思。在青年时期,他认识到读经能立德,为公毋私,为众毋贪,为人毋晦,为己毋隐,刚毅正直,坦荡如砥,有助人之行,无盗世之心;学史可明智,辨是非分曲直,明原委知兴衰,别正反善对应,服人以理,化人以德;习诗词能养性,识比兴擅辞令,知含
[] (16911762)
包龙
  包龙包凤(约1538~1563)(约1540~1563)包龙,又名鲍荣,包凤,又名鲍虎、鲍美。二人为同胞兄弟,四堡处仁乡(今洋背村)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在四堡揭竿举义之农民首领。据四堡《马氏族谱·狐塘公传》所载:“明嘉靖四十年,四方多‘盗’,同里人包龙、包虎亦揭竿为‘乱’,‘无赖’子弟为所煽惑,多风靡而应之者,声势甚赫。”明嘉靖后期,朝政腐败,地方官吏、豪强劣绅苛敛压榨无时,民生凋蔽,衣食无着。嘉靖四十年闽、粤、赣三省边境各地,农民蜂起反抗,封建统治阶级惊呼:“焚劫乡村,杀人盈野”而措手不及,地方豪强闻风丧胆而不知所措。包龙、包凤兄弟一家佃农为生,终年劳碌,难得一饱。包龙年轻气盛,刚强
[] (15381563)
邹经
  邹经(1742~1804)邹经,字年官,号耕芦,别号畲五,连城(原长汀)四堡雾阁人。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抗击海盗、保卫海疆的著名将领,福建巡抚余文仪誉之为“人中龙虎”。乾隆七年(1742),邹经出生于一雕版印刷业之家,父廷扬,字征耀,号怡轩,博古通今,尤善书法,颇有文名。邹经幼年“聪明迥乎庸众,气质远迈恒流”,在严父督教下,“博学文经、搜罗三坟五典;精通武纬韬略,贯虱穿杨”,遂成文武兼全之青年。乾隆二十八年岁试,深得汀州学宪、著名学者纪晓岚赏识,“取入邑痒,为名诸生”。乾隆三十年,举乡试,名登虎榜。次年,授厦门提标。经才识过人,乾隆三十八年提升为烽火门千总,到任六日又委署本营守备。乾隆四十七年
[] (17421804)
张京翰
  张京翰(1758~1830)张京翰,号西村,连城县人。性刚直不阿,为人公正无私,处事机敏灵活。幼年好学,博闻强记,所学涉猎甚广,除诸子百家外,易经、数学亦无不通晓。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庚子科举人。深得窦东皋先生赞赏。次年,窦东皋出任浙江省提督学正,邀请京翰同往浙江协助,作为府中幕僚。当时浙江总督独霸专权,主要属员均被罗为党羽,独窦东皋持正不愿入伙。总督认为东皋忤己,就诬其独树一帜,不听命令等罪名上告朝廷,而窦东皋即以总督重征敛财进行反击。不久,朝廷提名窦东皋入京查问,临行,京翰到东皋处送行,东皋对京翰说:现在正直的人得不到上级的赞赏,形势孤独,同事均已离我而去,你自己设法回家乡去吧!京翰
[] (17581830)
杨尚儒
  杨尚儒(1903.7~1986.1)杨尚儒,连城朋口人,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民国18年(1929),毛泽东、朱德率部自赣南入闽,开展闽西革命活动,点燃了连城的革命火种。当年12月,池溪、小鱼潭、大岗头、金龙山等4村农民举行革命-,尚儒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次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尚儒参加革命后历任班长、司务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团长、代理支队长、副旅长、纵队后勤部长、纵队参谋长、野战军后勤分部部长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后勤部长、志愿军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31986)
彭孙
  彭孙(约1029~1108)彭孙,字仲谋,连城县莲峰镇人。幼年读书,喜欢兵法之类书籍,希望自己长大能为国家保卫边疆,建立功勋。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诏令江南、福建等路募集兵员,彭孙“率里侠应募”入伍。皇祐四年(1052)~至和二年(1055)随李枢、狄青征战,初立军功,显示了他的战略战术才能。神宗熙宁四年(1071),渝州李光吉、泸州乞弟等人勾结交趾(今越南)郡王李乾德进攻西南边境。彭孙奉召进见商议对策时,根据西南边境的地理特点,主张围守缓战,断其联络,涣散敌方军心,可以不战自平。终因神宗采纳守边大将韩存宝主张大军进击的错误意见,而请求退归林下。后军事失利,神宗欲诛存宝,启用彭孙,彭孙力劝
[] (10291108)
张水发
  张水发,1919出生,福建省连城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二局译电员、译电组长,担负对敌电讯侦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省委机要科科长,陕甘宁省军事部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937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学员队指导员、大队组织干事。1939年任军委华北战地工作团队长,后进入八路军军政学院和陕北公学学习。此后历任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干事,军委办公厅政治处干事、通信科科长、通信处主任,任叶剑英同志秘书。解放战争时期,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谢凝道
  谢凝道谢邦基(1765~1824)谢凝道,字芝田,连城城关人,清嘉庆元年(1796)进士,授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掌管文书、印信。后升考功司郎中,负责督理户部宝泉局总监,掌握货币铸造。嘉庆七年为礼部会试同考官。不久,外放广西任梧州府知府。在知府任内,积极操持维修考棚、创建书院,捐资解决在学生员的灯油费;认真做好鳏、寡、孤、独的赡养工作,设立赈济机构,创建育婴堂,使弃婴和孤儿得到正常收养。当地人民十分感激,故在他调离梧州提升为云南迤西兵备道后,人民为他请祀名宦,载入地方史册。谢凝道任云南迤西兵备道期间,深入滇西一带边远地区视察,感到地域辽阔,汉人与少数民族杂居其间,容易发生磨擦。为了解决民族之间矛盾
[] (17651824)
马驯
  马驯,字德良,长汀四堡(1950年划归连城县)人,生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农历正月初一。他十一岁为府学生员,廿五岁登进士,三十岁任户部主事。三十八岁提升为户部郎中,奉命督运粮草,悉心筹划,省运输费三分之一。后升任四川左参政,恰逢四川民变,他核查出已征未用粮数百万斛,以供军饷,得到赏赐和嘉奖。52岁时升为右布政使。成化十一年(1475)播州(今贵州遵义)用兵,他提取库银购粮,既减轻百姓负担,又及时供应军饷。十二年(1476)升为左布政使。不久,松藩(今四川松藩县)边境-,掌管边防军事官员主张派大军镇压。马驯极力反对,主张以德怀抚,上揭帖给大司马,提出只有防护得法,抚谕有方,才是万全之计。但建
[] (14211496)
张鹏翼
  张鹏翼(1633~1715)张鹏翼,字蜚子,晚号警庵。明崇祯六年(1633)出生于连城新泉。幼年体质赢弱,性聪颖好学,十四岁即熟读《四书集注》,深受朱熹注文思想的影响,从而悟彻其理。他提出“心当在身内,身当在心内”的一种朴素辩证关系论。这个从幼年学习中悟出的理论,奠定了他“五十(岁)后,专用持敬寡欲”的修身养性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坚强治学毅力。鹏翼幼年虽处于战乱、饥馑相继,人民颠沛流离,社会十分-的情况下,也从不荒废学业,仍积极奋发上进。当清廷统治福建后,统治者为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必须收买民心,笼络知识分子,便采取了开科取士的措施。知识分子在新王朝的统治下,企图通过金榜挂名,进入仕宦统治阶层。
[] (16331715)
邹斌才
  邹斌才(1778~1839)邹斌才,字圣湘,号均亭。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初十日,出生于连城(原长汀)四堡雾阁以贩书为业的家庭。其父邹秉椿,字喻生,随父叔辈经营书肆于广西,自学成才,“精歧黄术,针灸尤其所长”,而为一地名医,凡“遇有敦请,虽风雨不辞,寒暑不避,皇皇焉唯恐不及,蒙活者众,归德于公,而公不受也”。斌才自幼受父亲济世救人为己任的崇高品德影响十分深刻。嘉庆元年(1796),斌才考中秀才。嘉庆六年辛酉科登乡榜,中第十名举人。未几,父母相继逝世,守制在家。道光初,列强压境,虎视眈眈,英帝国主义从东印度公司将大量鸦片倾销到中国来,不仅对中国经济掠夺步步深入,白银外流一年更比一年严重,
[] (17781839)
邹秉均
  邹秉均(1718~1796)邹秉均,字永生,号鸣盛,连城(原长汀)四堡雾阁人,早期华侨工商巨子之一。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二月出生于一个印刷业工人家庭。七岁入塾,十二岁辍学为本乡印书坊折页叠书。闲暇勤奋自学,博览群书,善于辞令,为人诚实,喜交游。十七岁,随伯父外出四处售书。后来自设书店于江西南昌,兼营武夷名茶。年三十,深感蛰守豫章书店雄心难展,于是“孑然一身,驰万里异域”,“转适巴国”(今印尼),进行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出贸易。尽管南洋诸岛“人情风土迥殊,语言服食各异”,但秉均能“行己以恭,待人以信,巴人咸敬爱之,乐相结纳,往返多年,朋侪益广,所获赢余,遇知己有急需者,倾囊与之不吝”。年四
[] (17181796)
童能灵
  童能灵(1683~1745)童能灵,字龙俦,晚号寒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生于连城县莲峰镇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为明成化间任云南省澂江府知府童玺的元孙。能灵自幼聪慧颖悟,立志学习圣哲先贤之书。父童正心,字七其,别号留村(1643~1710.7)是连城有名的一代经学大师。其对经学内容研究,“往往迥出前人”,认为《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诸书是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人事和道德规范等各方面相互关联之系统理论。一生悉心研究,传授门人。童能灵“其学本于其父留村公”。补廪生之后,深感连城深山僻壤,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见闻不广,返应迟钝,学术研讨
[] (16831745)
邹云亭
  邹云亭(1733~1802)邹云亭,名天翔,字羽修,号征祖,云亭是他致仕归里后立志育才时的自号,故世称云亭先生。清雍正十一年(1733)生于连城(原长汀)四堡雾阁。父邹圣脉(梧冈)是《幼学琼林》的著名作者之一。云亭幼读经史,“通《春秋》,尤精书法”。青年习武,“臂力过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乡试,中第17名举人,授厦门长泰千总。因其“文韬武略胸纵横”,不久便提升福宁府守备。云亭多年来目睹海疆频遭海盗骚扰,故在任守备期间,为保疆守土计,积极培训大批文武兼备人才,全力以御外侮。所以在福宁“春秋仅两更”,政绩卓著,名重一时。此时云亭意识到保疆卫国首先需有德才兼备文武出众的大批人才,方保无虞,于
[] (17331802)
项与年
  项与年(1894~1978)项与年,原名项廷椿,后化名梁明德,连城县朋口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生于朋口乡文地村农民家庭。他聪明能干,机警灵活。家贫,幼年未进学校,乃刻苦自学。民国7年(1918),离家赴南京看望在法院任法官的胞兄项廷爵时,接触到革命的新思潮,而与年当时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一种要求改变社会的责任感促使地毅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民国14年,与年在浙江石甲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组织派往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等地,担任党的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建立组织,进行秘密革命活动。民国16年回国,以南京华侨事务委员会科长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上海勃生路(今长寿路)创办复炎小学,
(18941978)
黄位斗
  黄位斗(约1804~1870)黄位斗,连城县人。少小时,其父督教甚严。有一天,黄位斗跟其大哥在家塾院内桂花树下玩耍,位斗爬树不上,而他大哥已敏捷地爬到树梢。父见后,即以竹鞭抽打位斗,而其大哥倒只受到父亲轻微责罚。位斗母见此,感到丈夫不公正,甚是疑惑不解,位斗的父亲解释说:“伯虽长,他日继述吾事必季也!”所以要严加管教,方能使其品德、学习逐步纳入正轨。不久后,位斗兄弟二人皆考中秀才入县学学习。这时,位斗的父亲教他学习经书,要求甚严,不仅必须按照古意熟透-,而且还要写出自己对-内含主旨的理解并加以阐发其哲理。如有不合要求,则立即严加斥责,所以位斗对经学钻研非常认真,颇有独特见地。清道光九年(182
[] (18041870)
全部连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