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历史人物介绍2
王光明
  王光明 (1955~)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后历任助教、副教授、教授。1999年调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该院教授、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散文诗的世界》、《灵魂的探险》、《艰难的指向——“新诗潮”与20世纪中国现代诗》、《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等,论文集《面向新诗的问题》,编著《六十年散文诗选》、《中外散文诗精品赏析
刘泰隆
  刘泰隆 (1927~2004)笔名兴无、太龙。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历任广西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广西师大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第二、三、四、五届理事,广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桂林作协理事、顾问。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历史的高峰——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精华探索》、《〈鲁
(19272004)
林默涵
  林默涵 (1913~2008)原名林烈,笔名雪邨。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1928年入福州高中师范科。1929年后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后到上海任校对和资料员,1935年赴日本东京新闻学院学习,“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到上海,曾任香港《生活日报》副刊,《读书与出版》、《世界知识》,武汉《全民周刊》,延安马列学院学员,《中国文化》、《解放日报》副刊,重庆《新华日报》新华副刊主编,香港《群众》周刊,《华商报》社论。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
(19132008)
练建安
  练建安 (1965~)笔名练健。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1987年后历任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武平县文联驻会干部,武平县委办副科长、科长、保安局副局长,武平县文联副主席,《福建文学》部第一室主任。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连续剧剧本《刘亚楼将军》、《土楼童话》,散文《说刀》、《见山还是山》、《读易轩》、《青山叠叠路迢迢》、《柳斋》,小说《竹笛》、《鸿雁客栈》,纪实文学《八闽开国将军》,报告文学《抗日将领练惕生》、《八闽雄
谢启发
  谢启发,曾用名阿成、练丙纯、森民。武平县象洞乡光采村人。民国6年(1917年)7月出生于一个殷实之家。祖父谢树才是前清贡生,父亲谢龙芹务农兼营小铺子,生活尚富裕。启发12岁小学毕业,因父亲患病,小店失火,家道破落,无法继续上学,14岁给人当小店员。民国21年开始自己经营小本生意。从象洞贩米到广东松源出卖。民国30年启发帮助好友谢抡瓒杀死了压迫群众的保长谢某,离开家乡到宁化同乡谢梦希处当粮食库丁。民国32年回家耕田。1945年5月加入游击
钟贵
  钟贵,武平县十方镇李坑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祖辈世代务农。钟贵只念了几个月私塾就在家放牛、砍柴、种田。18岁挑起家庭重担。因为家贫,30岁还没钱讨媳妇。民国21年(1932年)3月,钟贵去中赤挑盐,路上遭土匪抢劫,仅穿一条短裤逃回家中。叔父又被恶霸杀死。他忍无可忍,手持柴刀冲出家门要找恶霸算帐,幸被乡亲们劝住,才未闯出大祸。正在这时,钟贵听说武东正在组织红军独立团,团长聂祖唐又是本乡人。他未经父母同意连夜赶到武东加入中国
王贯
  王贯,原名王道宣,字一之。武平县平川镇东门坝人。民国4年(1915年)出生。在梅县乐育中学念高中时,是学生会康乐股长,经常组织演出,宣传抗日救国。不久,考入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年级时,目睹半壁河山被日寇侵占,毅然投笔从戎,报考飞行员。到印度新德里盟军基地接受训练,不幸腿部受伤而回国。回国后因中山大学迁离广州无法回校读书,只好转学四川宜宾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抗战胜利后,王贯随同济大学迁回上海,任上海被服总厂附属医院住院总医师
赖其芳
  赖其芳,武平县十方镇高梧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民国6年(1917年)夏,其芳在长汀省立七中毕业,次年春考进北京国立工业专门学校攻读应用化学。民国10年夏毕业,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并在该校进修班进修,获工学士学位。民国13年秋,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求学,后转入衣阿华州立学院陶瓷工程系学习。民国15年春,以《物美价廉的搪瓷适于中国制造》的毕业论文,获该院硕士学位。接着进俄亥大学陶瓷工程系钻研机制陶瓷课程及边缘学科。同年9月在
张永明
  张永明,原名维烈,字焕光,号永明。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中赤乡上中赤村。6岁入小学读书,毕业后升学广东蕉岭中学及长汀福建省立第七中学。民国19年(1930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国学系,民国21年毕业。毕业后游历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南京等故都,辗转13省,行程万里,饱览风光名胜,充其学养。民国24年倦游返里,任武平中学教师。民国25年任福建省保安处政治部秘书,数月后转任省立永安师范教师。此后10年间先后在福州高中、沙县中学
胡永年
  胡永年,字世熙,号鹤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于武平县十方镇三坊村。民国10年(1921年)小学毕业,考进省立第七中学。民国15年,考入厦门集美师范学习。他生活俭朴,学习勤奋,得到师生的赞誉。毕业后从事教育30余年。先后在武平十方、城厢中心小学、私立维扬中学任教导主任,惠安公学、同安公学、武平县立初中、省立上杭中学、上杭县立初中、江西瑞金福幼中学、武平私立灵岩中学、武平一中等校任教员,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胡永年工于书法,长于
练平
  练平,原名练文澜,字维波,号不鸣,化名陈士道。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五日出生于武平县象洞乡洋贝村。祖父是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军路过象洞时的遗弃儿童,取名练大贵。父亲练开明靠挑担为生。练文澜幼时在家乡区立小学读书。民国14年(1925年)考入上杭县立中学。1926年,练文澜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上杭国民党部筹备委员。1927年任武平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县农民协会负责人,和修焕璜、钟武(吉吉生)等
钟福椿
  钟福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出生于武平县七坊村一户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幼年失学。十三岁到裁缝店当学徒。16岁那年,“乐天彩”戏班来武平演出。班主见他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又灵活聪颖,便把他收为艺徒,指定名师授艺,专攻花旦。福椿勤学苦练,很快掌握表演技巧,学会了许多传统剧目,由于演艺超群,不久就为戏班的台柱,蜚声闽西粤东一带。福椿生性忠厚拙讷,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遭到同行妒忌,被人用毒药毒坏了嗓子,只得退出舞台,改行学习
林客嫂
  林客嫂,女,原名王太金秀。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武平县武东乡丰田村桑梓坑。幼年被卖给同乡五坊村鸦鹊塘林佩环做童养媳。夫妻俩是一条藤上的苦瓜,长大后和睦相处,在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下,一家人终年劳累,不得温饱,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1929年,红军来了,革命风暴席卷武东农村。客嫂在丈夫影响下参加了农会、妇女会和赤卫队。她积极宣传群众,组织妇女参加斗地主分粮食活动,发动妇女做军鞋,为红军洗衣服、抬担架、当看护。她运用民歌宣传革命道理,
练毓山
  练毓山,武平县岩前灵岩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2年)。幼年家境贫苦,无钱上学。11岁自制玩具卖钱帮助家计。不久,从师学纸扎,并利用空余时间自学文化。毓山心灵手巧,很快掌握纸扎工艺,回家自己开纸扎店,制作各种花灯和纸扎神像出售。民国期间,县里举办教具模型展览,当地学校请他制作了一座“锦纶小学”模型送去展出。这模型不但校舍逼真,且扎有小人从学校进进出出,还会举手向观众敬礼。参观者同声叫绝。练毓山从此声扬全县。各地大型醮会,都纷纷请他做
张复隆
  张复隆,原姓阙,参加革命后改姓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出生于永定县湖雷乡增瑞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兄弟三人,他居长。复隆早年丧父,由祖父抚育成人。因家穷仅上一年私塾就在家牧牛帮干农活。16岁到县城当刨烟学徒。次年回本村烟丝厂当工人。1928年共产党人张鼎丞在金丰发动农民-,湖雷乡成立苏维埃政府,复隆参加了游击队,在本乡开展打土豪、废租废债、分田分地斗争。1929年春天,游击队改编为闽西红军。复隆先后为闽西红军青年团、明光团、永定独
练惕生
  练惕生(1899~1967年),字揖五,又名警兴、文勋。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十月十一日出生于武平县岩前城练屋。幼时家贫,父亲练成光去南洋谋生,靠母亲钟月秀挑煤维持生计。练惕生18岁入广东蕉岭中学读书,一年后与同乡莫希德一起考取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毕业后到广东曲江将团军官学校受训。民国13年(1924年)任粤军第二军师部独立营参谋、营附。民国15年任-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营附。民国16年12月,-部参加广州
(18991967)
魏毓屏
  魏毓屏,字玉屏,民国4年(1915年)生。山东昌邑县龙池乡油坊村人。1943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独立营,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团部股长、后勤处副处长、师部科长等职。1953年10月转业地方,任福建省商业厅花纱布公司科长、对私改造办公室主任、省商业厅化工贸易处处长等职。毓屏在部队作战勇敢,工作勤奋,团结同志,先后立功三次。在地方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埋头苦干,两次获商业厅一等奖。1958年
刘亚楼
  刘亚楼(1910~1965年),原名刘兴昌。清宣统三年(1911年)2月出生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克芳是勤劳正直的农民。兴昌出生不久,母亲死于产褥热。房亲刘德香急人所急,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抱给别人作童养媳,收养兴昌作养子。从此,兴昌改名刘振东。振东8岁读私塾,9岁转入崇德小学。14岁进湘店高小,15岁进武平县立初中,16岁考入省立第七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回乡后,共产党员刘克模聘请他任崇德学校教员。不久,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111965)
莫希德
  莫希德,字道明,武平县岩前镇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十四日生。父亲莫缊玉在岩前镇西门开盐铺,家庭富裕。民国4年(1915年)莫希德在梅县私立乐育中学读书。民国12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学堂15期炮科。次年投入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张明达师任排长、连长。民国14年转入大元帅府吴铁城警卫旅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不久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1师31团任连长。因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东征攻克惠州有战功,逐步晋升为营长、团副、旅部参谋
熊大镕
  熊大镕,字铸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于武平县高梧乡熊屋村。幼年家境贫寒,靠伯父资助入私塾读书。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福建优级师范数学选科。毕业后,任武平官立两等小学堂教员。民国2年(1913年),与李云初、谢可玖、袁若人等在城南门外谢家祠成立共和实进会,筹办自治学堂,大镕被推为堂长,并被提任为两等小学校任校长。民国5年,任上杭中学教员。民国11年,任武平私立唯一中学教员。民国12年,与林绂庭、王绍菖、李药园等创办武平县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