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历史人物介绍3
应必达
  应必达,建宁里心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率众反抗地主阶级与元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联合江西宜黄的余一、涂佑和新城的童违二支农民军,于是年四月攻克建宁县城。接着占领泰宁、邵武。一入邵武城,应就提出“摧富益贫”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在福建,农民起义史上还是首次。(朱维干:《福建史稿》上册)“凡窭者欲财,仇者思报,群起从之,旬日之间,聚至数万。”(《重纂邵武府志》卷12《寇警》)紧接着又攻顺昌、将乐等处。次年被将乐吴按摊不花部打败,遇
[]
谢有开
  谢有开(1189~1248),字必先,建宁人。南宋宁宗时举人。生活俭朴,却常周济行善。嘉定间,发生灾荒,谢在四门设粥赈济灾民。二年后的夏五月,东南二乡水灾,谢出钱雇人将漂浮在河里的数十具尸体打捞备棺埋葬。每年年底,都拿出钱财资助同族亲戚中贫困者。谢还有许多善举鲜为人知。有一次谢在西门外岳王庙,遇到一男一女在庙内祷告,得知钱姓知县要来庙内进香,那一男一女匆匆回避,留下祷告文字在神案上。谢一看原来是吴某欠负官粮,要卖妻还债,便替吴把欠负的官
[] (11891248)
俞丰
  俞丰(1133~1210),字应南,建宁长吉人。幼小聪颖,记忆力强,可日记数千言。数次参加乡试都落选。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看了俞的文章,甚为赞赏。南宋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任建阳县尉时,原先惯例,捕获盗匪有赏。俞说:“捕盗,尉职也。若受赏,是利其为盗也。”于是革除了这一惯例。枢密刘珙知道此事后很器重他,调他到柳州任教谕。后又到四川任茶马干官。他用同样多的茶叶交易来的马比原先规定数多出5800余匹。于是又被提升为司农丞,负责检查
[] (11331210)
张汝明
  张汝明(1184~1238),字叔晦,建宁城关人。18岁中举人,宋嘉泰二年(1202)中进士。任郴州宜章令时,县城有一支号称“飞虎”的军队不服调遣。张到任不久,便设法使之服从指挥。县城外有一座武灵侯神庙,老巫长期妖言惑众,每年迎神进城,要县令让出公堂接神,说不如此便会发生火灾。老百姓受蒙骗,争着献上丰盛供品祭祀神灵,有时还为抢先祭祀而大打出手。张到任后,告诉大众:“令与神,分理幽明。若神憩公宇,令可无视事所乎?宜奉神于寺。祭在诚,不在物
[] (11841238)
张敦义
  张敦义(1129~1186),字行可,建宁人。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醴陵尉时,以清廉名扬远近。任衡阳司理时,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县尉缉捕强盗,为获得奖赏,便捉无辜平民充数。张得知详情后,正要着手处理,宪司与县尉的亲朋好友便走马灯似的上门为县尉说情,张不为所动。宪司极为恼怒,扬言要弹劾他,他义愤地说:“人可欺,天其可欺乎?吾老矣,宁以一官易数人命!”他带着为自己准备的狱具升堂,除了真正的罪犯,无辜者全部当堂释放。后任通直郎时告
[] (11291186)
谢皓
  谢皓,字德夫,谢诇侄儿。父早逝,幼时即由诇教养,颇受诇器重。20岁入太学,神宗元丰五年(1082)中进士。先后任南剑司户、瑞洪二州司理,历城知县,以政绩显著,升为金部郎中。大观三年,辽国使者来朝,向北宋提出种种非分要求,接伴使张闬等无言以对。徽宗皇帝命谢代替张接待辽使。谢在接待中表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使辽使一直到离开宋地再也未敢无理取闹。第二年,受命以太常少卿身份出使辽国。谢在辽国不卑不亢。宴会上,辽官员有意要和谢皓较量箭法,谢欣然应战
[]
谢黼
  谢黼,字德章,谢诇长子。谢黻,字彦章,谢诇次子。自幼均受业于其父亲。哲宗绍圣元年(1094)兄弟同时考中进士。黼任吏部员外郎时,曾出使高丽。黻幼时即才华出众,12岁时跟随父亲在清江,郡守闻其才,让他当面作文,黻一挥而就,郡守惊异。后提举河北长平仓时,曾上 书反对改铸大钱,说是“于民不便”,因而冒犯了权相蔡京,被贬谪。曾任潭州道判、兴化通判、和州知府、建昌知军等。
[]
谢诇
  谢诇,字成甫,生于宋景祐(1034~1037)年间。9岁即能文。20岁中举人,入太学。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初任临川知县,县里有千金陂,能灌溉万顷田地,谢上任后,加固加高堤坝,使之能灌溉更多的农田。有个叫闵通的人,谢数次因其违法而惩办过他,有人因此以为谢恨闵通,便诬陷闵通儿子为强盗,谢调查后为其辨清了冤屈,临川人因此称他为“谢冰壶”。后来任清江知县,发现前任已经结案的一起杀夫案中有许多可疑之处,经上司同意重新审理,死者果然非其妻
[] (10341037)
胡俊山
  胡俊山(1907~1933),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于建宁县溪口镇。父亲是一个造船(木船)工人,祖籍江西抚州罗林乡,因外出谋生,定居于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他生有二男一女,俊山是他最小的男孩。俊山自小聪明伶俐,父母对他倍加疼爱,虽然家境贫苦,仍然千方百计供他读书。读至高小时,因家庭经济难以支持,只好中途停学,跟着父兄学习造船的手艺,以减轻家庭负担。民国18年(1929)俊山年22岁,在父母的包办下,与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结婚。为了摆脱
(19071933)
陈岩
  陈岩(848~891),字梦臣,出生于黄连镇(今建宁县)。其祖先为避西晋永嘉之难入闽,迁居于绥城(今建宁县)。其曾祖父官至御史中丞,祖父“不干利禄,搜抉胜异,蔚成篇章,有家集20卷。”(《颍川郡陈府君墓志》)其父也未进入仕途。陈岩少小就志向远大,后逢社会-,便思有所作为。唐乾符五年(878),陈岩依据唐政府要全国乡村“置弓刀鼓板”以阻挡农民起义军入境的通令(民国《福建通志·陈岩传》),在黄连镇聚集数千人的队伍,号称“九龙军”,镇守黄连镇
[] (8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