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历史人物介绍2
邱惠莲
  邱惠莲(1915-1934),民国4年生,文澜的胞妹,受文澜的进步思想影响,并经常翻阅其兄的进步书刊,对封建社会十分不满,向往革命。小学毕业后,投身革命,参加共青团组织。民国21年春,由于反对家中包办婚姻,邱惠莲到城关加入宁清归游击队,转战于永、清、连、归4县边界。当年冬,惠莲被派往长汀古城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室工作,在打土豪分田地、减租抗税、组织妇女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领导表扬。不久,省苏干部李见珍发现她的才干,将她调往汀东县苏维埃政府担
革命烈士 (19151934)
邱文澜
  邱文澜,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今盖洋镇大坑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7年(1928年)升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就读。受老师黄仰颜、黄履忠、阙荣兴、兰少华等进步言行薰染,又经常阅读《行军日记》、《拓荒者》、《创造》等进步书刊,眼界逐步开阔,思想认识有所提高,爱憎分明,对旧社会十分不满。邱在学生时代,目睹老百姓生活疾苦,深感同情。在省立七中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演出进步戏剧,散发革命传单,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民国18年2月,邱参与
革命烈士 (19111933)
黄诰
  黄诰,字孔慈,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县城关东门人。从小聪明好学。因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认为:“有学问,就可以担负改造社会的责任。”民国25年(1936年)厦门大学毕业。历任南平农业学校教导主任,连城简易师范教导主任、福建省参议会驻会参议员、省府谘议,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民国16年,由在长汀县国民党党部任职的同乡揭贤士介绍加入国民党。黄诰在长汀七中念高中时,对家乡弊政,官绅以权谋私,特别对当时县长叶某挪用教育经费办民团极为愤慨,
(19101958)
蔡福钦
  蔡福钦,明溪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雪峰镇城西村人。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于一个清朝监生家庭。民国17年(1928年)在长汀新桥乡村师范读书时加入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冬在闽西参加工农红军,任红军某部连指导员,带领部队转战闽西各地。民国20年7月随红军回到归化。在红军部队的协助下,成立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他任副主席,领导归化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地方武装,支援红军,巩固红色政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战争的需要,民国2
革命烈士 (19101934)
揭贤士
  揭贤士,字德孚,龟山乡(今瀚仙镇)龙湖村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私立福建中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民国15年揭贤士参加了国民党组织。当时国民党实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受共产党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当年,他任国民党长汀县临时筹备处指导员,与归化县在长汀省立第七中学读书的学生来往密切,指导他们阅读《少年漂泊记》、《短裤党》等进步书籍,在介绍黄诰参加国民党时说:“将来我会介绍
(19071937)
李鑫书
  李鑫书,城关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父亲李本谦是个穷秀才,鑫书幼年受父亲启蒙,粗通文字,为人忠诚老实。因家庭贫穷,少年在京果店、糕饼店当学徒,学成后无力自行开业。为了生活,经人介绍先后到到县图书馆当馆丁,新民小学当校工。民国18~19年(1929~1930年),以邱文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新民小学秘密活动。鑫书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知道穷人穷困是受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所造成的,只有起来革命,推翻封建的社会制度,穷人
革命烈士 (19061934)
胡邦宪
  胡邦宪,原名允恭,又名克波、萍舟,安徽省寿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早年留学日本,民国12年(1923年)秋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前,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从事地下斗争。民国21年因受“左”倾冒险主义的排挤与党失去联系。此后,他参加反蒋抗日福建事变,再度来福建谋职。民国27年任泰宁县长。民国28年任明溪县新 运动促进会主任干事兼国民兵团团长,翌年11月,任明溪县长。到任才几天,第二区夏阳乡发生大刀会杀死乡长赖宝华
(19011991)
陈德元
  陈德元,乳名万和,字位初,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城关东门外人。福建省立第一师范本科毕业。国民党员。民国24年(1935年)加入复兴社担任组长。民国31年,加入福建省政府调查室为通讯员。民国23年以前,历任县第一小学校长、县府秘书、教育局长、视学等职。民国23年10月,他任县保卫团秘书,在此期间,受副团长叶大增派遣,他到县东部组织夏阳保安队和大刀会联合袭击驻夏阳的红军,使红军牺牲20余人。民国27年12月,陈任明溪县政府秘书,
(18991970)
杨本松
  杨本松(1899-1934),瀚仙镇岩里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元月出生。婚后不久丧偶,因无力再娶,便拖着4岁的儿子到城关打短工、卖柴艰苦度日。民国20年(1931年)夏,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杨本松见到中央红军配合当地群众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满心欢喜。后来他又经常听县委书记萧恒太宣讲革命道理,杨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无比气愤,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民国21年春,杨担任坪埠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土地委员会副主席
革命烈士 (18991934)
叶大增
  叶大增,字舒青,又名恩玉。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明溪城关乡人。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一中学、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回县后任归化县高等小学教员,被社会誉为新派青年,曾参加轰动全县的轰打消防局,赶走消防局长,取销归化县的鸟铳捐的斗争。民国16年(1927年)2月,参加县内进步人士组织的发动城关师生-、商人 ,反对帝国主义走狗姚时叙到归化当县长的斗争。在组建县务委员会时,全体委员会推举他为主任委员。同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委他当代理县长
(18961948)
廖新增
  廖新增(1893-1934),县城西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家贫,父亲早逝,靠母亲做粉条卖点心养家糊口。新增青年时代以挑担、卖柴为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进驻明溪城,他发动群众,组织食盐等物资供给军需,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民国22年(1933年)7月,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解放明溪城,此时,红军一个排驻扎在他廖家大厝。新增见红军纪律严明,待人和气,为穷人办事,他十分敬佩。在红军的启发教育下,他毅然参加地方红军。同年底,县苏
烈士 (18931934)
谢东章
  谢东章(1885-1934),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溪口乡(今沙溪乡)洪水坑村,因家贫,幼年送给龟山乡(今瀚仙镇龙湖村)下坑塘村谢发根为养子。他从小看到父辈受有钱有势的人欺侮、剥削,对黑暗社会现实怀着强烈的仇恨。东章中年外出做工,娶妻后回下坑塘村。虽然夫妻常年辛勤劳动,但到青黄不接时仍无米下锅,生活十分贫苦。民国20年(1931年)2月,红军到龟山乡龙湖村,开展筹款工作,在谢家祠堂开群众大会。东章听了红军宣传后,受到很大启发,
革命烈士 (18851934)
叶挺瑞
  叶挺瑞,字尧阶,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城关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其父到汉口经营烟丝,他随父去汉口。挺瑞在基督教会办的汉口博学书院就读,成绩优异,英语尤为突出。毕业后在汉口邮局任邮务员。由于业务熟练,工作勤恳,民国22年(1933年)升为邮务官。此后,历任辽宁营口一等邮局局长,湖北、湖南二省邮务局副邮务长、邮务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交通部邮政总局内迁西南。民国30~34年,任邮政总局业务处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邮政总局总
(18831953)
赖水金
  赖水金,雪峰镇城东村人,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一个贫苦农家,小时因病致跛,读过2年私塾,以种菜为生。民国20年(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县内早期共产党员之一。民国20年7月,红军解放归化城,成立苏维埃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水金担任主席。他不顾身残体弱,工作废寝忘食,深入城乡串联贫苦群众,培养积极分子,宣传革命思想,发动青年参加红军,组织群众支援前线等等。他还率领苏区骨干配合红军搜查当地土豪、恶霸的家,没收大批隐藏的财物,并召集
革命烈士 (18821934)
廖立周
  廖立周,字筱廉,立元的兄长。清光绪元年(1875年)生。清末拔贡。浙江省官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历任浙江省高等法院审判厅民庭书记官,福建省官产处、福建银行督办处,福建银行总管处、福建省长公署科长,南平、仙游等县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6年12月辞职回乡,后任明溪县政府助理秘书。民国31年,县长王维梁任明溪县修志委员会主任委员时,推荐立周为副主任委员,主管修志工作。他全力以赴,公正无私地投入修志工作。当时个别乡绅假报学历、资历,立周查实
(18751936)
廖立元
  廖立元,字勉斋,城关南门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兄弟4人,立元为次。清末廪贡,毕业于浙江省官立法政学堂。民国初年考取第三届县知事,出任浙江省象山县知事,授五等嘉禾章。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泰安分院书记官长。他一生经历清末朝政腐败、民-阀混战、抗日烽火等历史时期,目睹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惨情景,立志:“我无济世之才,当存济世之心。”他待人至诚,乡人的子弟若做出格之事,他或当场告诫,或转告家长督促管教,一心希望乡梓后辈有出息。当时明溪
(18791944)
赖先传
  赖先传,字声初,乳名用才,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七月,城关人,清末廪生。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全闽优级师范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回乡,先后任高等小学堂长、两等小学校长等职。民国16年以前,县内无中学,小学毕业的少年儿童多数失学,地方人才无法培养。他联络地方知名士绅呼吁县当局创办中学,发展教育事业。经多方努力,民国16年,归化县立培英中学终于诞生,他被聘为首任校长。因时局不靖,3年后停办。民国27年,在他倡议下,明溪、
(18771945)
张隆友
  张隆友,字仰年,号景江,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城关乡王桥村王坊人,后移居县城雪峰镇。父辈务农。他自幼勤奋好学。青年时代,目睹山城缺医少药,患常见病者靠青草药治疗,遇重病则束手无策,许多人因而丧命。为此他矢志从医。当时明溪交通不便,他步行千里到江西南昌拜师学医。5年出师后,先是在闽赣边邻县行医,回明溪后,在城内惠利桥头开中药铺兼行医。他走村串户看病,接触穷人较多,对旧社会官僚、地主的掠夺,欺压穷人极为不满。民国16年(1927年)
(18701934)
郭宗应
  郭宗应,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原籍上杭县。青年时代定居明溪县胡坊镇朱南坑村,租地务农度日。宗应勤劳俭朴,远见卓识。民国6年(1917年)租姜姓菖蒲岩及南坪坑两片山,每日率4个儿子艰苦开垦种杉树。宗应初用扦插法种杉,但成活率低。经过多年摸索,后改用播种育苗移栽,在200多亩山上种活7万余棵杉苗,长势喜人。他还因地制宜,利用山坳地势较平坦地段种植染料姜黄,在溪边水分充足处种果树,以利资金周转和解决家庭 ;同时加强幼林管理,定期锄草
[] (18501928)
李世光
  李世光,字绍前,号近亭。盖洋镇人,生卒年无考。世光幼年聪明好学,文章冠于同辈。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以优等第一选拔会试,为相国董蔗林所器重,由董荐至京都在《四库全书》馆任誊录职7年。交游皆京城名士。世光性至孝,笔墨所得,除留自己的膳食费外,其余寄回乡作赡养父母之需。《四库全书》告成后,中丞孙永清知他书法、文章均好,留他为幕府,掌管奏章文牍工作。当时战事多,世光随孙制府出征,在随军期间,他卧不解带,踞坐帐中,一切文书章奏,提笔立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