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历史人物介绍4
刘国兴
  刘国兴(1920.9~1992.12),崇安县星村镇曹墩人,家庭出身贫农。民国21年(1932)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北第五十五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民国24年1月,他跟随闽北红军游击队坚持在闽浙赣边区,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于民国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1月,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他跟随部队北上抗日,作战勇敢,历任副连长、连长。皖南事变中,他带领部队浴血奋战,坚守阵地九昼夜,掩
(19201992)
陈耿
  陈耿(1905~1933),原名浩源,号硬石,崇安县程家洲人。家中有田产数十亩,茶山近百亩。父亲陈更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乡村医生,家境较富裕。少年时期,陈耿在城村私塾读书,后到黄土的新学堂学习。“五四”运动时,就读于崇安高等小学。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他迫切希望毕业之后走出偏僻山区,到外地寻找革命道理。民国13年(1924),他不顾家庭的阻挠,也不向新婚妻子告别,就径自投奔到革命的中心广州,在国民革命军驻广东某部任排长。民国16年4月,蒋介
(19051933)
江禹烈
  江禹烈(1899~1926),原名江家辉,字甸之,崇安县城关人。父亲继承祖业,经营协泰盐店,兼管十几亩田产,母亲掌管家务。江禹烈上有长兄,下有4个弟妹。8岁时,他跟二伯读私塾。17岁时,他进入县立高等小学。19岁时,江禹烈遵照父命,与仙店的农村姑娘周坤娥完婚。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这年夏天,他考入福州省立第一中学,苦读四年,学业猛进。他经常和崇安县同学衷志纯等人到崇安革命老前辈潘谷公家中面聆教诲。潘谷公当时在福州担任进步报纸《民国日报》
(18991926)
徐履峻
  徐履峻(1891~1928),字蓬仙,化名崇德,崇安县大埠头村人。幼年先后就读于私塾和赤石小学堂。毕业后,于民国11年(1922)初春和学友徐淮、张子良一起前往南京,入金陵大学读书。这时的南京,在王荷波、邓中夏等人的领导和推动下,工人运动和-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徐履峻积极参加-,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愤怒声讨北洋军阀勾结洋奴买办和帝国主义的罪行。民国15年9月,北伐军入闽,大大促进了福建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10月初,徐履峻毅然返回福
(18911928)
徐福元
  徐福元(1897~1933),崇安县岚谷练边村人,家境比较富裕,幼年聪颖好学,父丧母嫁之后即毅然弃学务农。民国16年(1927)7月,中共崇安县特别支部成立,徐福元便投身到农-动中去。10月10日,他带领家乡的农会会员,参加县农民协会在县城召开的农会会员大会。这年冬,中共崇安特别支部深入农村训练农运骨干和积极分子,他经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书记徐履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1月,徐福元在柘洋、程墩、吴三地、小浆和浆溪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民
(18971933)
潘谷公
  潘谷公(1883~1946),原名潘善庆,字竹孙,曾用名潘祖彝、潘祖贻,笔名潘谷公、潘谷神。崇安县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青年潘谷公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从事推翻清朝、缔造民国的宣传活动。中华民国元年(1912),他由福建省议员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会议员。民国9年,他在福州与陈启涛共同创办《闽报》,陈任社长,他任主编。该报持-正,着力抨击地方军阀的劣迹苛政。对此,军阀恼恨万分,封闭报社,并下令要逮捕他。他遂出
(18831946)
刘逊谦
  刘逊谦(1874~1913),崇安县四隅里(今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上海商业补习会训练。当时,正值清朝衰微,国势日蹙,仁人志士不满现状,亟谋救亡图存。孙中山在日本发起成立同盟会,倡导反清革命。上海部分资产阶级上层人士,鉴于国民旧习日深,体质羸弱,至蒙“东亚病夫”之讥,乃抱“强国必先强种”之志,发起组织体育会,吸收青年工商业人员和学界人士锻炼体魄,研习武术,先后成立沪学体育部、商业体操会、商余学会、沪西士商体育会等团体(该
(18741913)
傅汉亮
  傅汉亮,原住武夷山挂墩,天主教徒,以耕山、打猎为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法国神父大卫到建阳大竹岚毗邻的崇安挂墩,得傅汉亮及其弟银亮的帮助,制成大量鸟类标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英国人拉图奇在福州动物标本世家第二代传人唐氏三兄弟的陪同下,第三次到闽北,在黄坑街巧遇傅银亮,并得傅氏兄弟的帮助,在大竹岚与挂墩采集到不少鸟类新种的标本。回国后,于民国13年(1924年)和民国23年先后发表两卷《中国东部鸟类手册》,从此大竹岚
[] (18731909)
万培因
  万培因(约1835~约1896),字莲初,崇安县四隅里(今市区)人。清咸丰九年(1859)中进士,初任礼部主事,后调祠祭司郎中。咸丰二十四年任长芦盐运使。到任时,盐商按例送上赃银30万两,万培因严词拒绝,朝野称颂。光绪七年(1881)升山西监察御史,后任福建学政。当时崐冈主持福建考试事宜,办事草率。但因为他是清室皇族,大家敢怒不敢言,万培因弹劾了他,社会舆论才平息下来,不久调任吏部给事中。光绪十年八月二十三日,法国海军将领孤拔率舰队进犯
[] (18351896)
蓝智
  蓝智(约1357~?)字明之,武夷山星村镇人,蓝仁之弟。约生于元至正初年(1341~1345年)。元末,他从三山(今福州之别称)林泉生习举子业,不久放弃功名,与兄蓝仁一道回乡,受业杜本门下,除诗词外,还学习著名理学家胡安国、刘子翚、朱熹、蔡元定的理学。闲暇时互相唱和,诗艺大进。明洪武十年(1377年),蓝智因明经被推荐广西按察司事。以清廉著名,后病逝于广西,卒年不详。著作有《蓝涧集》6卷。后人评他的诗为“五言结体,高雅修然尘外。虽雄抉不
[] (1357~?)
蓝仁
  蓝仁(约1352~约1400)字静之,武夷山星村镇人,明代著名诗人。约生于元至正初年(约1341年)。10岁时就喜欢诗词。元末,清江著名诗人杜本辞官隐居武夷山,蓝仁兄弟二人登门拜师学诗,受浙江四明任士林(松卿)的诗法。他还仰慕北宋隐居杭州的闽侯诗人林逋(和靖),无意科举,潜心随杜本学诗,策杖踏遍武夷诸峰,寄情于大自然中,诗艺大进。明洪武初,蓝仁应征为武夷书院山长,后迁邵武尉,辞未赴。永乐初年(约1403年)病逝。他一生写诗不辍,著作有《
[] (13521400)
刘子翼
  刘子翼(1097~1144),字彦礼,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人,北宋抗金名将,以荫补承务郎,调秀州司录。政和七年(1117),金兵入寇,其父刘韐镇守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他经常前往侍奉并协办军务。靖康元年(1126),刘韐派遣他入朝奏事,得到钦宗赏识,提升为江西转运使司,提举浙东茶盐事,转承奉郎、宣议郎。南宋建炎四年(1130)七月,建州盐贩范汝为起义,刘子翼为建州太守,将州治移至崇安,招抚起义军。不久离任,知南剑州(州治在今南平市
[] (10971144)
刘子羽
  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府前村人。秉赋刚毅。10岁精通经史。11岁随父亲、北宋名将刘韐过军旅生活。战乱频仍,他弃文习武,“盛暑严寒,必清晨著单衫,入教坊学射矢三百。”青年时代就通晓韬略,武艺超群。北宋政和五年(1115),刘子羽荫补为将仕郎(相当从九品),随军任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协助治理州事。宣和二年(1120),睦州(今浙江淳安)方腊率众起义,攻越州。刘子羽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被任命为太府簿,迁
[] (10961146)
汪林兴
  汪林兴(1908~1944),崇安县岩后村人。少年时,跟着父亲学种田,并利用空暇时间到村里学堂外面旁听塾师讲课,还借来中医中药书籍挤时间阅读,很快就熟记许多药方。民国14年(1925),他父母送他到里洋村跟一个老中医学医。三年后他开始单独行医。民国17年初,中共崇安县委把工作重点从县城转移到乡村,汪林兴毅然弃医回村,投入共产党宣传和组织的农-动,成为农运骨干,组织动员群众准备参加武装-。民国18年1月,上梅第二次农民-成功。同年2月,岩
(19081944)
安带英
  一心为群众的赤脚医生安带英,崇安县岚谷乡岚头村人,1955年出生。1973年春,安带英初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劳动。同年5月,她积极提倡创办岚谷大队合作医疗站,群众推荐她为大队赤脚医生(乡医)。安带英工作负责,待人热情。她患有较严重的心脏病,长期带病坚持出诊、巡诊,被群众誉为“贴心医生”。1974年7月26日,安带英病情恶化,心跳剧烈,呼吸困难,但仍坚持田头巡诊,连续给5位群众看病打针,在给最后一位病人注射毕10多分钟后,她本人却因心脏病发
(19551974)
徐莲娇
   中共七大代表  徐莲娇,崇安县岚谷乡人,1919年出生。1927年8月参加共产主义儿童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她历任崇安上海区儿童团团长、中国共青团星村区委组织部长、团区委书记、中国共青团建阳县委组织部长、中国共青团西南战区委员会组织部长兼青妇部长、中共闽北分区委青妇部长兼儿童局副局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任中共邵武特委妇女部长兼青妇部长、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部长
(19191989)
陆如碧
  双枪常胜女将陆如碧(1913~1932)又名陆牵仔,崇安县星村镇人。1913年出生,1930年5月13日参加革命,在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妇女部工作。同年8月,参加保卫星村苏区的战斗,表现勇敢,遂加入红军第五十五团当战士,不久调到团部学习吹军号。仅两个月,她就能较好地掌握了吹号要领,当上了五十五团的司号员,成为崇安和闽北红军中第一个女司号兵。同年8月,中共赣东北特委命令红军五十五团开赴赣东北,编入红十军。她随五十五团一道跨省出征江西。193
(19131932)
陈福郎
  陈福郎 (1951~)福建武夷山人。197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任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审。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浪迹天涯》、《怪味嬉皮士》、《混世龙王》,散文《青春背影》、《韶华时节》、《黑眼睛和蓝眼睛》,发表论文、书评50余篇,主编《我的大学丛书·凤凰树下》,策划、学术著作《-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三部长篇小说分获首届中国通俗文艺优秀作品奖二等奖
柳崇
  柳崇,字僧生,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七世祖轨,晋廷尉卿。崇方雅有器量,身长八尺,美须明目,兼有学行。举秀才,射策高第。解褐太尉主簿,转尚书右外兵郎中。于时河东、河北二郡争境。其间有盐池之饶,虞坂之便,守宰百姓皆恐外割;公私朋竞,纷嚣台府。孝文乃遣崇检断,上下息讼。属荆、郢新附,南寇窥扰,又诏崇持节与州郡经略,加慰喻。还,迁太子洗马、本郡中正。累迁河中太守。崇初屈郡,郡人张明失马,疑执十余人。崇见之,不问贼事,
[]
柳三接
  柳三接(?—?),字晋卿,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柳宜长子。与弟柳三复、柳三变并称为“柳氏三绝”。宋仁宗景佑元年张唐卿榜进士,与柳永同榜登第。官至都官员外郎。 子柳淇,字润之,宋仁宗皇佑五年郑獬榜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相传柳淇工书,李泰伯的袁州学记就是他手写的。
[] 柳氏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