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历史人物介绍3
裴遐
  裴遐,司隶河东郡闻喜(山西运城市闻喜)人。裴绰子。善言玄理,曾与郭象谈论,满座叹服。太傅司马越引为主簿。后为越子司马毗所杀。
[]
裴绰
  裴绰,字季舒,器宇宏旷,官至黄门侍郎、长水校尉。绰子遐,善言玄理,音辞清畅,泠然若琴瑟。尝与河南郭象谈论,一坐嗟服。又尝在平东将军周馥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遐未即饮,司马醉怒,因曳遐堕地。遐徐起还坐,颜色不变,复棋如故。其性虚和如此。东海王越引为主簿,后为越子毗所害。初,裴、王二族盛于魏晋之世,时人以为八裴方八王: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衍,裴康比王绥,裴绰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頠比王戎,裴邈比王玄云。
[]
裴楷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司空裴秀的堂弟,出身著名世家大族河东裴氏,裴楷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国掾,迁任尚书郎。后任定科郎,与贾充等共同制定《晋律》。历任吏部郎、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右军将军、侍中等职。杨骏执政后,转卫尉,又迁太子少师,任内以悠闲无事以避祸。杨骏被杀后,因与其为婚亲
[] (237291)
裴黎
  裴黎,字伯宗,司隶河东郡闻喜(山西运城市闻喜县)人。裴徽长子。官至游击将军。
[]
裴浚
  裴浚,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西晋光禄大夫、司空裴秀之子。嗣其父钜鹿郡公的爵位,官至散骑常侍,早卒。《晋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五》:(裴秀)有二子:浚、頠。浚嗣位,至散骑常侍,早卒。
[]
裴绾
  裴绾,字文崇,河东闻喜人氏,官至尚书令。其父裴茂字巨光,奉献帝之命率领关西诸将讨杀了李傕,被封为阳吉平侯;大哥裴徽曾任魏国的冀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后被封为兰陵武公,三哥裴辑做到工部尚书和金紫光禄大夫;二哥裴潜官至尚书令。无子嗣。
[]
裴辑
  裴辑,字文衡,河东闻喜人,随其父裴茂(字巨光)入朝为议郎,后官至工部尚书和金紫光禄大夫。为裴氏东眷之祖。
[]
裴徽
  裴徽(?—?)字文秀,河东闻喜人,三国时曹魏官员。其父为阳吉平侯裴茂(字巨光),后官居魏国冀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兰陵武公。裴氏西眷之祖。三国时魏官吏,裴潜弟。高才远度,善言玄理。时傅嘏善名理,荀粲尚玄,常相争不让,徽于二家之间,释二家之义,通彼此之怀,常使两情皆得。仕至冀州刺史。
[三国]
裴潜
  裴潜(?-244年),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生卒年不详。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并出任丞相府军参谋,历任三县县令,后入京任丞相府仓曹掾,代郡太守。后任沛国相、兖州刺史。曹丕继位之后,出任散骑侍郎、魏郡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荆州刺史,晋封关内侯。魏明帝时出任尚书、太尉军师、大司农、尚书令、光禄大夫,晋封清阳亭侯。死后追封太常,谥号贞侯。避乱荆州裴潜年轻时因避乱来到荆州,刘表待如上宾。裴潜私下里对好友王粲、司马芝说:“刘
[三国] (?~244)
裴茂
  裴茂,字巨光,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东汉官吏,官至尚书令。汉灵帝(公元168年—190年时在位)时历任县令、郡守、尚书令。汉献帝(公元190年—220年时在位)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夏四月,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董卓余党李傕、郭汜,得胜功封阳吉平侯。裴茂为裴晔的次子,裴羲之弟。裴晔,字君先,在汉顺帝(公元115年—144年9月20日时在位)时任并州刺史,度辽将军。裴茂有五子:裴潜、裴俊、裴徽、裴辑、裴绾。
[]
裴頠
  裴頠(wěi)(267-300)西晋大臣、哲学家。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司空裴秀之子,他曾任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尚书左仆射之职。他反对王弼、何晏的贵无论。提出崇有论。认为万有的整体是最根本的“道”,万有不是由“无”产生的,而是“自生”的,“自生而必体有”。他还认为万物生化有其规律。从“崇有论”出发,他重视现实存在的事物,不满轻视事功的放达风气,力图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合理性。裴頠的思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崇有派领袖
[] (267300)
韩颓当
  韩王韩信之子。韩王韩信逃到匈奴后,在颓当城与其太子同时有了一个孩子。所以韩信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韩颓当。高后时期,韩信的妻子携儿子韩颓当和孙子一起归汉,韩颓当被封为弓高侯。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时韩颓当功冠诸军,是汉初的一位名将。
[]
韩废王韩安
  韩废王,亦称韩王韩安,姬姓,韩氏,名安,韩桓惠王之子,公元前239年即位,在位9年。韩王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危如累卵,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31年韩王安献出南阳(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同年九月,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为南阳守。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十万南下渡过黄河攻韩,一路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俘虏韩王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韩国灭亡。公元前226年,在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
[春秋战国] 韩国国君
韩桓惠王韩然
  韩桓惠王(?―前239年),韩厘王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在位时,韩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韩桓惠王二十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是为郑国渠。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韩桓惠王割上党(今山西长治)给秦国求和,上党人既不想被秦统治,又无力抗秦,郡守冯亭率一郡军民降赵。赵国接受上党,并遣名将廉颇麾重兵进驻长平(今山西高平市)拒秦,双方发动长平之战。前239年韩
[春秋战国] 韩国国君 (?~前239)
韩厘王韩咎
  韩厘王(?─公元前273年),姬姓,韩氏,名咎,韩襄王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295年—公元前273年。继承王位韩厘王,姬姓,韩氏,名咎,是韩襄王之子。韩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太子婴去世,韩咎与公子虮虱争夺太子之位。当时公子虮虱在楚国作人质 ,苏代设计让公子虮虱无法回到韩国,于是韩襄王将韩咎立为太子。 韩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6年),韩襄王去世,太子韩咎即位,是为韩厘王(韩釐王)。[3-4] 交锋秦国韩厘王三年(公元前2
[春秋战国] 韩国国君 (?~前273)
韩襄王韩仓
  韩襄王(?─前296年),姬姓,韩氏,名仓,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襄王,宣惠王的儿子。襄王四年,与秦武王会临晋。其秋,秦使甘茂攻韩宜阳。襄王五年,秦拔韩宜阳,斩首六万。秦武王卒。襄王六年,秦复与韩武遂。襄王九年,秦复取韩武遂。襄王十年,太子婴朝秦而归。襄王十一年,秦伐韩,取穰。与秦伐楚,败楚将唐眛。襄王十二年,太子婴死。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时虮虱质于楚。苏代谓韩咎曰:“虮虱亡在楚,楚王欲内之甚。今楚兵十余万在方城之外,公何不令楚王筑
[春秋战国] 韩国国君 (?~前296)
韩宣惠王韩康
  韩宣惠王(?—公元前312年),亦称韩威侯、韩宣王,姬姓,韩氏,名康,韩昭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在位。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323年正式称王,史称韩宣惠王。
[春秋战国] 韩国国君 (?~前312)
韩昭侯韩武
  韩昭侯(?—公元前333年),亦称韩釐侯、韩昭釐侯、韩昭僖侯,姬姓,韩氏,名武,韩懿侯(一作韩共侯、韩庄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君主,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3年在位。战国时代韩国的第六任君主。韩懿侯韩若山之子。又称为韩昭侯或者韩釐侯。懿侯十二年(前359年),若山薨,由其子昭釐侯即位。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
[春秋战国] 韩国国君 (?~前333)
韩懿侯韩若山
  韩懿侯,姬姓,韩氏,名若山,是韩哀侯的儿子,被立为韩国世子。公元前374 年,韩哀侯被韩严(又作韩山坚)所杀,若山被立为国君,是为韩懿侯,韩国第五位国君。公元前 363年,韩懿侯病卒,在位十一年。
[春秋战国] 韩国国君
韩哀侯
  韩哀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公元前377—前371年在位。在位时于前375年灭郑,使韩国一度强盛。《史记》记载:“韩烈侯:韩景侯的儿子。烈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九年,秦伐我宜阳,取六邑。十三年,韩列侯卒,子韩文侯立。十年,文侯卒,子韩哀侯立。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韩懿侯立。”
[春秋战国] 韩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