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历史人物介绍6
房师亮
  房师亮(1903——1984),系房秩五长子,今白湖乡人。民国10年(1921年),师亮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次年,赴德国留学。在此期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师亮赴莫斯科接受军事训练,次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师亮于民国18年与其妻鲍训经一道再度留学德国。民国26年,毕业于维尔茨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国民党广州军医分校解剖副教官、南京军政部学兵队教官。民国29年秋,因
(19031984)
周济之
  周济之(1909——1985),今横埠镇人。济之青年时期追求真理,拥护北伐,积极参加进步活动。民国20年(1931年),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后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于民国27年8月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民国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中,济之先后担任中共领导的淮南区抗日动员会委员、游击队中队长、指导员,区长、县政府政务督导员、秘书、县长,中共淮南区铜城市委委员、利华分局经理、贸易分局主任,淮南路西专署财政分处副处长,
(19091985)
胡芳远
  胡芳远(1906一1986),白梅乡茅竹园人。芳远出生农民家庭,少年读书,学业优秀。青年时,以教私塾为业。为人正直,每见乡村中不平之事即仗义直言。民国15年(1926年)参加革命,以教师为公开身份,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运工作。民国1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建立孙畈地下组织,并往来于桐城、浮山、庐江之间,进行宣传、联络、组织、发动等革命工作,对推动该地区的农-动和建党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民国19年6月入伍,先是参加大别山外围的游
(19061986)
朱伯健
  朱伯健(1897——1988),字宗武,今白湖乡朱家嘴人。民国4年(1915年),伯健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曾先后在国立宣城师范、省立第四临时中学任地理教师,因其知识渊博,讲课时口授笔画(图),有声有色,所以学生乐听不倦,其名远扬。民国17年春,房秩五聘其为浮山中学校长兼教导主任,下半年让校长之位于孙闻园。民国22年,升任桐城县教育局局长。民国30年,任安徽省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民国32年,任桐城中学校长时,曾为首倡议成立“清寒资助会”,
(18971988)
朱子清
  朱子清(1900——1989),今钱桥镇黄家冲人。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取得理科学士学位。民国18年,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院学习4年,获博士学位。经该院化学系主任亚当母斯的推荐,于民国22年赴德车明亥大学深造,师事魏兰德教授(1927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继续研究有机化学。民国24年他学成回国,历任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上海)研究员并代理所长、国立暨南大学(上海)化学系主任,并
(19001989)
胡松叔
  胡松叔(1906一1992年),山人。松叔高小毕业后,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民国17年(1928年),进入福建大学深造。民国19年,转到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学习。次年,发生九一八事变,应友人翟纯(国民参政员)约至天津,任《津沽日报》副刊兼《救国周报》主编。民国21年,国民党中委张历生、陈方先等在北平主办《大学新闻社》,聘其为总编。民国24年,应国民党政府高等法官考试,被送至法官训练所进修18个月,后分配到上海法院任检察官。民国26年,抗日
(19061992)
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大櫆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20多岁以布衣入京,方苞见到他的文章,极其叹服说:“如苞何足算哉!邑子刘生乃国士尔!”并称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荐举应博学鸿词科,被大学士张廷玉压制落选。张后知大櫆同邑,深婉惜。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
[] (16981780)
房秩五
  房秩五(1877——1966),名宗岳,又号鲁岑,晚号陟园老人,今白湖乡公塥村人。秩五幼随父读书,后参加科举考试,县试为第二名,府试为第一名,省试为第三名。20岁后,迫于家庭生计,便外出当塾师。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秩五至安庆蔡家教书。时值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反帝运动相继失败,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日益深入,清政府日益腐朽黑暗,激起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他时与友人-、葛温仲、潘晋华等人纵谈时事,相约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丁同宣等
(18771966)
方孔炤
  方孔炤(1590——1655),字潜夫,号仁植。今浮山白沙岭陆庄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孔炤由员外郎提升职方司郎中。但不久,太监魏忠贤等当政,原来反对他的-先后被罢免;同时,东北边境,战事频繁,武将竞把边防看作畏途,凡选任边帅的,大都贿赂魏忠贤求取免役,孔炤对此进行了揭发检举。另外,魏忠贤准备进封侄儿良卿为伯爵,孔炤坚决反对,忠贤大怒,设法罢免了孔炤官职
[] (15901655)
李宗传
  李宗传,字孝曾,号海,今白湖乡龙城村人。12岁因家难,随父迁居庐江,先从伯父李仙枝读书,后师事姚鼐,擅长诗歌古文。父常教训:“儿他日居官,有不廉者,非吾之子矣!”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历任浙江省丽水、平湖、瑞安、建德、平阳等县知县,补上虞知县。每上任即访贫问苦,打击豪强,平反冤案,不忘父亲的教训。初任丽水时,判结未决陈案700多件,人称“包公断”。道光三年(1823年),杭、嘉、湖3郡大水成灾,奏请减少漕运粮米;并建议说:“浙西诸
[]
张逸民
  张逸民(1816——1864),字厚裕,号晓峰,又号禹州,又号晓驷,今会宫镇东升村张家新屋人。清秀才,精于医学,后因科场失意,执教乡里。清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太平军攻克安庆,清官携带财宝向桐城、合肥逃窜,其中一部分人取道枞阳,途经会宫时,财宝被人所抢。后来太平军失利,撤离安庆,这些官吏上报桐城知县,说是“皇纲国库”在会宫被反逆抢劫,要会宫地方赔偿。知县照准,弄得会宫一带百姓破家荡产,-在外。逸民眼看不服,出面辩解,官吏反坐其为“
[] (18161864)
余霖
  余霖(1725一?),字师愚,今会宫镇余街人。余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因屡试不中,遂弃儒学医。乾隆年间,瘟疫流行,万人一病,多方治疗无效。时余霖客住中州(今郑州),父在家亦染此症被当地医生误治身亡。为此,霖抱恨激愤攻读医学,研究出生石膏治“热疫”症的医方。生石膏性寒味淡而薄,能清胃热,他将其应用于临床,每获奇效。数年后,霖至京师,又逢大暑,瘟疫大作,清廷显贵冯应榴之妾亦患此症,呼吸将绝,余霖以大剂量石膏配药,应手而愈。由此,医名大振,求
[] (1725~?)
方维甸
  方维甸(1759——1815),字南藕,号葆岩,观承子,今义津镇人。维甸19岁时,乾隆帝追念其父方观承功劳,恩赐内阁中书,值军机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维甸中进士,以吏部主事的身份,随大学士福康安出征台湾。累迁御史,赏戴花翎。乾隆五十四年,典试广西,晋级光禄寺少卿;随征西藏廊东噶,升为正卿;随同尚书苏凌阿到山东勘定案件,转为太常卿,充顺天副考官。次年,主办长芦盐政,因事撤职,发往军台效力。后特旨赦免,赏员外郎,仍到军机处办事。嘉
[] (17591815)
方式济
  方式济(1678——1720),字渥源,号沃园,登峄子,今义津镇人。式济周岁即随母吴氏迁居金陵(今南京),7岁丧母。年渐长,因好学工诗,精于绘画,曾得到当时的大画家王原祁的赏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次年回家省亲,适逢《南山集》案发。因《南山集》有数处写到族人方孝标,因此全家被牵连,式济和父方登峄共4人同时被贬谪到黑龙江卜魁城(今齐齐哈尔)。边关看守的头领想把其亲属分居各地,式济卖尽衣装打通关节,才得以聚居。式济
[] 清代诗人、方志名家 (16781720)
方中通
  方中通(1635——1698),字位伯,号陪翁,以智次子,今浮山乡陆庄人。他从小受家学熏陶,研读认真,书无所不读,尤爱天文历算。明亡后,虽颠沛流离,仍手不释卷。初从汤圣弘学习西算,对算学、物理、音韵颇有研究。18岁探亲至南京,遇梅文鼎、薛凤祥等著名数学家,遂结为师友,相互切磋;同时向西洋学者穆尼阁学习历算,得火星法。父以智在合明山为父庐墓时,将一生所学传教诸子,中通从中深得精奥,变数十图以进,以智甚喜。中通自此更加深入考求天文、历数、音
[] (16351698)
方维仪
  方维仪(1585——1668),女,字仲贤,今浮山乡陆庄人。其父方大镇,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维仪幼从家学,工于诗,长于画。年十七嫁同乡姚孙为妻,夫患绝症,不久病逝。维仪年轻丧夫,守志“清芬阁”,孤身伴影,潜心研究诗画。堂妹维则十六孀居,两人过往甚密,切磋诗画艺法;胞弟方孔炤妻吴令仪及其姐吴令则,与维仪大姐孟式皆好诗画,五姐妹常聚“清芬阁”,吟诗作画,推敲唱和。维仪的诗风细腻缠绵,平俗易懂,维则、令仪敬佩而推为师。令仪早逝,孔
[] (15851668)
姚康
   姚康(1578——1653),字休那,原名士晋,今会宫乡老桥村人。父姚一邃,明代诸生,早逝。母亲吴氏,守节抚养姚康。万历年间(1573——1619)为诸生,有才华,识见超人,学术长于史事。幼时,塾师教读经书,常常昏昏欲睡,读史书则心情开朗,能将全卷逻辑成理,议论是非成败,与众不同;学文章,崇尚司马迁,但也不全相似,只效法其豪放流畅的一面。曾寓居同乡何如宠相国处,何以宾礼相待。如宠给吴江周忠愍作的墓志,是姚康代写的,资料性很强,后来编史
[] (15781653)
方受畴
  方受畴,字次耘,号来青,今浮山乡人。清乾隆年间,任两淮盐课大使,后荐任乍浦同知、直隶大名府知府,调保定府知府,后升清河道,因事罢官。到清嘉庆初赏给道衔,赴任伊犁。5年后召回,授苏松粮道,迁河南按察,调直隶布政使,赐戴花翎,晋升浙江巡抚。不久,又移河南。当时河南睢州水漫,而滑县又大旱,温疫大起;凡治兵、筹饷、赈灾、筑堤等同时并举,任务繁重,可受畴计划周到,一切顺利完成。不久升直隶总督。嘉庆帝巡视奉天路过滦河,而滦河大桥因洪水冲倒,受畴亲自
[]
胡虔
  胡虔,字雒君,号枫原。清代著名方志学家。胡虔家贫,不能继学,少时即设蒙馆教书为生,后流落至广西教学,为巡抚谢启昆赏识,召入幕。他工古文,精考据,尤长于方志之学。乾隆五十三年(1788),谢启昆总纂《南昌府志》,召胡虔为协纂,从征集资料到分类撰述,一年成书。此志共76卷,体例完备,内容宏博,被誉为名志。嘉庆元年(1796),胡虔被举孝廉方正,但辞谢未就。嘉庆五年,谢启昆主修《广西通志》,聘胡虔为总纂,又以神速著称,一年成书二百余卷。此志典
[]
方履中
  方履中(1864-1939),字玉山,一字聘商。南乡(今属枞阳县)人,清末民国初著名实业家。方履中幼读经史,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两淮盐运史、四川提学使、安徽矿务总理。光绪二十七年,方履中因治父丧回桐城,后居安庆。时英人凯约翰以欺诈手段侵占安徽铜官山矿,皖境各界为之大哗,公推方履中为皖省代表,上方诉讼,并函请外省及在京皖籍-予以声援。宣统元年(1909年)3月17日,英商凯约翰被传讯到京,方履中及江西候补
(1864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