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历史人物介绍7
李铁砧
  李铁砧(1915~1967)桐城人。民国27 年(1938 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育股副股长、营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秘书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校宣传科科长,补充师第五团政治处主任,东北军政大学杂志主编,东北炮校组织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9 年后,任中南军区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51967)
周浣白
  周浣白(1912~1974)桐城人。民国21 年(193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科员。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部秘书、统计科科长、秘书处代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作战室参谋,军委三局通信总台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三局办公室主任、军委电信总局秘书长,邮电部电信总局秘书长。1949 年后,任华东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邮电部办公厅副主任、军委通信部办公室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21974)
唐哲明
  唐哲明(1908~1978)桐城人。原名唐明。民国13 年(1924 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7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西安、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党的秘书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冀南特委军委书记、河北民军参谋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工兵学校校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工兵指挥所主任。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81978)
何其巩
  何其巩(1898~1955)桐城人。字克之。早年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文书。民国13年(1924 年)赴苏联留学。民国15 年回国后,任冯玉祥国民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民国17年后,历任北平特别市市长,安徽省教育厅长、财政厅长,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秘书长。民国25 年任北平中国学院代理校长、校长。
(18981955)
江靖宇
  江靖宇(1903~1971),名澄,字中靖,桐城县大关乡小园庄人。江靖宇少时常放牧于麻山之麓,白沙河滨。13 岁入私塾读书,17 岁考入省城安庆公立甲种工业学校,后因担任学生联合会工作,积极投入-,被校方勒令退学。民国12 年(1923 年),考入安徽法政专科学校。国共合作时,以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身份加入国民党。民国15 年,在安庆西郊海角州从事农-动,建立了海角州独立区农民协会,辖11 个农会小组,组织“标枪队”数百人。开展“二五减租”
(19031971)
疏宏
  疏宏(1920~1992),又名何宏,桐城县何汤村人。家庭富裕,自幼读书。民国27 年(1938 年)就读安庆第一中学时,因安庆遭日军沦陷,辍学在家务农。他目睹日军烧杀淫掳的侵略罪行,民族仇恨骤增。冬,经小学教师孙之远介绍,参加立煌临时工作团,开展抗日宣传,进行救亡工作。民国28 年初,安徽在桐城西部山区成立省立第二临时中学(简称二临中)时,复读二临中高级师范一年级。就读二临中期间,成为学校拥护共产党的骨干活动分子之一。民国28 年5
(19201992)
尹宽
  尹宽(1897~1967),名硕夫,笔名石人,化名有益、王兢博、商吉士等,桐城县石南乡雪池村人。尹宽出身于中农家庭,“五四”时期在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读书,与进步教师高语罕交厚,受其影响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民国8 年(1919 年)11 月,在高语罕帮助下赴法勤工俭学,先后在日尔曼公学、木兰公学学习法文。民国10 年加入“工学世界社”。民国11 年6 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2 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8971967)
张英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康熙四十七年,卒,谥号文端。生平1637年(明崇祯十年)张英出生。1663年,27岁的张英考中举人。康熙六年,他又得中二甲第四名进士,成为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入庶常馆后不久,因其父
[]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16371708)
施剑翘
  施剑翘(1905—1979),原名施谷兰,安徽桐城人,自幼生活在山东济南。生父施从云,后过继给其弟施从滨 (一说生父为施从滨)。1935年,在天津佛教居士林刺杀直系军阀孙传芳。后被捕入狱,1936年被特赦。新中国成立后,她因病移居北京,病愈后又移居五台山光明寺村,并以居士身份在碧山寺修行。1957年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会特邀委员。1979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早年生活施剑翘(当时名为施谷兰)从小受父亲宠爱,深居闺阁,还缠过足。虽然没
(19051979)
程芳朝
  程芳朝(1611~1676),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桐城人。清顺治四年(1647)中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著有《皇华草》、《中裕堂集》。史籍记载顺治四年丁亥科殿试制策要求“务各出己见,逐条献策,勿用四六,不限长短,毋得予诵套词,拘泥形式。”策试题为《帝王之治天下,莫不以得人为急务。朕深维真才希觏,知人实难。必如何而后真才可得欤?》、《近闻观任官员,伯叔昆弟宗族人等以及废伸劣衿,大为民害。必如何而后可痛革欤?》、《今当
[] (16111676)
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 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初入仕途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出生于北京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岁的张
[] 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16721755)
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近代文学家、教育家。今枞阳县会宫乡老桥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次年中进士。他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历官直隶深州、冀州(今均属河北)知州。光绪十五年(1889)起,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执教多年,弟子甚众。二十八年,吏部尚书张百熙荐举为京师大学堂教习,自请赴日本考察学政。在日本,因留学生事与驻日公使蔡钧发生龃龉,归国后不赴京师就任,还乡谋办桐城小学校。吴汝纶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号称曾门四弟子
[] 近代文学家、教育家 (18401903)
曹松
  曹松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而卒。曹松为诗,学贾岛苦吟。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崇义
[] (828903)
方苞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祖籍今义津镇方皋庄。苞生于江苏-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青年时耕牧于枞阳黄华,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
[] 清代散文家 (16681749)
姚鼐
  姚鼐(1732-1815)清代学者、古文家、诗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著有《惜抱轩全集》等。姚鼐(1731——1815),字姬传,是清代诗人。一字梦谷(gu第三声),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祖籍在今枞阳县牛集乡姚王集,其十世祖姚之兰始迁居桐城城里。鼐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表现出非凡的天资。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3年以后,散馆改主事,分属兵
[] (17321815)
姚元之
  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号荐青,又自称竹叶亭生。清代著名书画家。姚元之出身书画世家,曾问学于族祖姚鼐,自幼受家学熏陶,嘉庆十年(1805)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历陕甘、顺天、江西乡试、会试同考,督河南、浙江学政。十四年入直南书房。十七年,武英殿刊刻乾隆《圣训》有误,姚元之负有失审之责,降为编修。他受挫不馁进取之志,二十年,连上数折,奏请禁止书坊刊刻《类典》之书,杜绝士子在科考时模仿抄袭;密奏陈州、汝宁治安
[] 清代著名书画家 (17731852)
刘大魁
  刘大魁(1698~1779) 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年轻时入京,当时他的同乡方苞以古文负一时重望,见刘大魁文,极为赞赏。乾隆时曾应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的荐举,都落选。后为黟县教谕,数年告归。刘大魁是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论文偶记》一书,在方苞义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文章的艺术性,他说: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他极重文的神气,说:行文之道,神为
[] (16981779)
戴名世
  戴名世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夏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赵熊诏榜进士第二人。戴名世始祖于明洪武初年由婺源迁入桐城,至戴名世已历十二世。戴名世的曾祖父戴震(字孟庵)是明末诸生,当明清易代之际,怀着-之痛,削发为僧,隐居龙眠山中埋头著书。祖父戴宁(字古山)明末曾任江西新淦、乐安县令,政声
[] (16531713)
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国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公元前206年,范增跟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趁机消灭刘邦以绝后患,但没有被采纳。刘邦后来赴
[] 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前277前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