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历史人物介绍
王劲草
  王劲草(1917—2010)男,高级农艺师,安徽省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城关镇刘响场村人,十五岁考入阜阳三中,十八岁赴南京读高中。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因走上街头,呼吁抗日,-,被学校除名。1939年,考入西北农学院,毕业论文《小麦蛋白质之研究》,获金陵大学农学院费氏奖学金。毕业后在陕西农业改进所大荔农场当技佐兼小麦辅导员。1944年,回到阜阳,进行棉花种植试验,后因日军进犯,试验田被毁。1949年9月,在淮南煤矿教师进修班学
(19172010)
王家和
  王家和(1917—2007)男,字万事,号三泰,又称万和山人,笔名畔丁,太和县人,文化馆退休干部。1927年从师孙丹仪。1939年以绘画谋生离乡背井,流落他乡。1949年,投入文化工作,搞剪纸创作。历任中国剪纸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阜阳剪纸学会副会长、太和县第二届政协副主席、县第七届人大常务委员委员。1997年,被聘为中国民间艺术研究院顾问。除剪纸艺术外还擅长国画、泥塑、纸扎等艺术
(19172007)
韩振江
  韩振江(1914.8—2005.8)男,1914年8月出生,原墙镇名利村人。1926年,12岁的韩振江逃荒到六安给地主放牛。1929年初,参加六安独立团。1931年10月,在七十三师二一七团二营五连当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韩振江被任命为排长。1933年2月提升为五连连长。1934年2月上旬,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一次阻击战中,左腿和肩膀多处受伤。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合。在跨越天险剑门关的战
(19142005)
张仲明
  张仲明(1911—1994)男,太和县关集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张鹤云为地方开明人士。张仲明少时家庭生活优裕,早年在南京陶行知创办的安徽中学读完初中,在阜阳省立第三中学学习2年,因反对校方的高压统治闹学潮被开除。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就读3年,因参加学生-被开除,后又就学于上海持志学院国学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一面教书,一面在太和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担任秘书、特务部长等职。1938年,余亚
(19111994)
徐子佩
  徐子佩(1908—2003)男,税镇镇渔池村人。幼年读私塾,13岁进入新集渡口小学,15岁就读于河南省开封中学,后转学到南京。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1928年秋,联系在北京就学的太和进步青年邹安中、张筠如、刘志一、吴幻舟、孙云锦等人,出版了以宣传马列主义为宗旨的《太和月刊》和《青芒》。1929年秋,参加了清华大学进步同学李兆瑞(李大钊之子)、陈志安、冯仲云、张钦益等30多人成立的清华“社会科学研究社”,研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基
(19082003)
朱荫桐
  朱荫桐(1904.9—2001.9)男,字葆华,曾用名朱保,太和县旧县集人。少年在阜阳读书,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1928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简称“改组派”)成立,与蒋介石争夺党权和政权。1929春,朱荫桐从上海前往安徽省省府所在地安庆,成立了安徽省改组派总部,任省干部委员,9月,负责指挥安徽的工作,并就近指挥皖北各县的工作。之后,朱荫桐与陈尹珍到上海,积极参与了策动驻蚌埠的石友三部军事讨蒋活动。1930年初,朱荫桐因参
(19042001)
高警寒
  高警寒(1902.12—1996.6)男,旧县镇高小庄人,幼年在旧县小学读书,1919年到阜阳省立第三师范读初师,1923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1925年和顾衡等人参加“五卅”反帝-。1925年8月在北平清华大学化学系读书,1926年3月18日,参加北平群众向段祺瑞政府-大-。1929年9月在北平《华振社》任英文。1931年1月至9月在太和县北关乡村师范学校任校长,邀请共产党员葛春霖、顾衡等人到学校任教。1932年到河南省焦作
(19021996)
张东杲
  张东杲(1907-1928),字若晦,太和县关集人。1921年考入阜阳省立六中读书,因抗议学校无理开除太和学生而愤然离校,旋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一中学高中理科,曾主编太和旅宁同乡会刊物《太和之光》。1925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思想上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三•一八”惨案,他是工大学生--的组织者之一,反动派的开枪镇压,战友们的流血牺牲,益发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北伐军兴,东杲毅然南下,请缨武汉,参加了叶挺将军领导的二十四师,任连政治
(19071928)
张仲田
  张仲田(1891-1983),太和县城郊张湾人,主任医师。张仲田幼时随父学习祖传治疗骨伤的医术,20岁便成为方圆百里著名的正骨妙手,被群众称之为“张半仙”。张仲田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贫富患者,他一视同仁,一样精心治疗。对贫苦农民,尤不讲价钱,极少收费。一次,一个驻军司令之子腿跌成粉碎性骨折,数处医治无效。张仲田为之手术,骨伤痊愈。这位司令连称张仲田“真乃活神仙”,欲以重金酬谢,张仲田则分文不取,只让司令放回两个被抓丁的穷苦
(18911983)
张炯
  张炯(1901-1938),字洞若,太和县关集乡盐店村人,水利专家。出身地主家庭,幼时读私塾数年,后入县立高等小学,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阜阳省立六中,旋即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大学。1924年大学毕业,先在黄淮水利部门工作,后调至国家经济委员会,从事水利工程设计。为勘察地形,不辞艰辛,足迹遍及黄河江淮流域以及陕甘云贵等地区。张炯生于清代末世,长于民国初年,痛感国势衰败,科学落后,列强凌逼,国民苦难,立志科学救国。他通晓英、法、荷兰几国
(19011938)
张昭
  张昭(1921-1978),太和县坟台人。1948年参加教育工作。任坟台、刘关小学负责人,以坚持灾区教育称著。1951年暑期,奉调创办大新小学,当时灾情严重,政府拨款甚微,他依靠当地领导和群众献工献料,很快建成30间校舍,秋后如期开学。1952年,清浅小学因兴修茨河被拆除,暑假调张昭前往重建,未几落成。1953年冬,调他扩建清真小学,完成建校任务18间。1955年,调原墙区创建原墙小学,半年内建校舍50余间。经县教育局检查,其所建校舍与
(19211978)
张淑真
  张淑真(1907-1932),女,太和县原墙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自幼随父读书,其父信奉基督教,故淑真亦为基督教徒。民国16年(1927),杨虎城部驻太和,女共产党员谢葆贞住进福音堂,与淑真邂逅相遇,逐成契友。在谢葆贞的帮助下,淑真参加了谢葆贞领导的各种社会活动,演现代戏,宣传男女平等。鼓励妇女放足读书。谢葆贞领导成立太和县妇女联合会,淑真被选为委员,并担任城关区妇联主任,以后又当选为县妇联主任,同时还担任女子小学教师、教导主任职务,
革命烈士 (19071932)
张酺
  张酺(?-104),字孟候,东汉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张酺少时从祖父张充受《尚书》,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永平九年(66),明帝为四姓(指樊、郭、阴、马四家外戚)小侯在南宫开学,设置《五经》师傅,张酺于此教授《尚书》,授徒百数。后奉召入南宫,向汉明帝刘庄讲授《尚书》,甚受称赏,召为郎,赐车马衣服,令入宫教授太子刘,深得太子敬重
[] (?~104)
张海观
  张海观(1881-1950),字鹤云,号秋谷,安徽省太和县关集人。民国书法家。清光绪七年(1881)生。幼习四书五经,全县童试第一。光绪十八年(1892),12岁,执笔研墨学书,始临碑,习《黄甫碑》。光绪三十一年(1905)9月,清廷废除科举,遂入安徽优级师范学堂读书,部试优等毕业。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被选为太和县参议员,劝学所所长兼县立小学监督。后受阜阳省立第三师范、省立第六中学之聘,先后
(18811950)
郭宪
  郭宪,字子横,东汉汝南宋(今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人。据《颍州府志》(清·王敛福纂辑)记载:西汉置细阳县,因县有细水(茨河),故名。后又称为新郪。东汉建初四年(79年),徙宋公于新郪,号曰宋,属汝南郡。另据《太和县志》(民国·丁炳烺主修吴承志纂修)记载: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有运丘寺,清雍正、乾隆间修,寺旁有古檀树,大十围。内有运丘,高五仞,周围四亩,形若龟状。相传为郭宪墓。
[] 东汉光武帝朝学者
吕据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 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并立战功;随朱然进攻樊城,与朱异攻破樊城外围。回师后任偏将军,入朝任马闲右部督、越骑校尉。 太元元年(251年),升任荡魏将军。孙权病重时,以为太子右部督。孙权死后,太子孙亮即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256)
刘良弼
  刘良弼(1905~1984) 中共鼓楼区委原副书记。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国29年(1940)2月入新四军六支队随营学校学习,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大四分校供给科粮秣干事、股长,雪枫大学供给科财务股长、生产油坊主任、副科长。民国35年10月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二大队校务科副科长、股长,四大部供管科股长,四团、九团供给处主任,二总队营产科、供给部总务科科长。1951年1月任第三高级步校营房科科长。1952年8月后,历任南京市百货公司副
(19051984)
马思进
  马思进,1923年出生在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马桥一个贫农家庭。全家五口人,租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1946年7月,马思进被抓壮丁入了伍,在徐州师管区当了一名国民党军士兵。后补入敌第二十六师第八十旅,备受-和欺凌。1947年,在鲁南战役中,被我军俘虏。经过教育和争取,马思进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解放战士”,补入华中野战军一部。在连长穆万良,战友林宁等同志的帮助下,不久,马思进当上了班里的战斗组长。1947年5月13日至16日,马思进所
(19231948)
王永亮
  王永亮,安徽太和人,1958年出生。先后就读于皖西学院美术系,中央美院国画系硕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院创作研究部二级美术师。     擅长中国山水画,其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性大型美展及赴俄、日、美、韩、越、澳、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展出,作品在国内外部分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王永亮画集》《王永亮山水画选》《王永亮写意山水》等。
肖玉磊
  肖玉磊 (1937.7—)别名萧谦,安徽太和人。擅长中国画。195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学院美术科。历任中学美术教师,安徽阜阳地区、文化局、文联美术创作干部。后任地区文联副主席兼书画院院长。作品《骄杨》、《处处是榜样》入选全国美展、《春雷初动》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沙河风》入选首届全国山水画展。出版有《萧玉磊画集》、《当代中国画——萧玉磊人物画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