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名人录
戴安澜
  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国内抗战1925年,戴安澜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19041942)
卢仲农
  卢仲农(1877—1942年),名光浩,安徽无为县人。其父卢乐三,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清光绪年间曾被授予县“孝廉方正”,后出任县首届劝学所所长。母朱氏,出身书香门第,读书识理,后为芜湖二女中创始人之一。兄光模,字伯荪,早年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攻读法律,归国后,一直在芜湖从事革命和教育工作。卢仲农原配夫人陈氏,生一女名琦,不久病逝,后续桐城潘赞化之姊为妻。在卢仲农的支持下,潘创办了无为最早的女子小学,并担任校长多年,为无为妇女接受新教育寻求解放作出了不少有益贡献。创办公学 救国拯民卢仲农家学渊源,幼年即有志于学。他青年时代因痛感清廷腐败,国事日非,在反清革命思潮影响下,决心寻求救国救民之路。18
(18771942)
戴复东
  戴复东(1928.4.25-2018.2.25)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并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在学术上提出:“建筑是生存与行为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应全面重视、相互匹配,首重微观”的全面环境观思想。他提出:“在设计中要崇尚“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精神”。自己从事的每一项工程设计“都应争取突出新意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同时,他提出:“我有两只手,一只要紧握世界上先进的事物,使不落后,另一只要紧紧抓住自己土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19282018)
焦蹈
  焦蹈精通经史百家,曾四次在州郡的考试中名列第一,然而在省试中却连连失利。元丰八年(1085),由户部尚书权知贡举,举子们都住在贡院,焦蹈也在其中。四更夜时,火灾起,陈之方、马希孟皆焚死。其后择地另考,焦蹈夺魁。当时,神宗刚刚去世,哲宗即位,没有举行殿试,省元就成了状元,焦蹈也因此名冠“三元”。曾有谚语:“不因南省火,安得状元焦。”据传:姑苏有一盲者,能揣骨听声,为人算命。发榜之日,盲者嗟惋不已,有人询问焦蹈之命,并问仕途如何。盲者答:“不能食禄,安问官职也?”众人皆惊曰:“已为大魁,安得无官职,盲者之言必谬。”不久,自京师来人道:“揭榜六日后,焦蹈死矣。”
[] 文状元
王之道
  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宋无为县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之义、弟之深,同中进士。始任西扬县丞,任满归里,后任京官,力主抗金。晚年升任枢密使太师,被封为魏国公。著《相山文集》二十六卷、《相山词》一卷。
[] 宋朝词人
宋士英
  宋士英,又名俊生,字敬德,1905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宋家庙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幼年丧父,家境日渐不支。10岁以前,他常协助兄长沛生捕鱼,以补家用,曾因划船而累得吐血。其祖父见之不忍,又看他天资聪慧,便让他就读于家乡私塾。宋士英深知家庭供他读书不易,所以学习格外刻苦,几年之后,便考进了无为县城内的兢存学校。中途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数次,但他总是设法自修补课而跟上原班,并在班上始终保持优异成绩,常受到老师的夸奖。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许多进步书籍、刊物像春风一样吹进无为县城。同时,一些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也常回到家乡宣传、演讲。因此,兢存学校的师生们也开始受到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宋士英在兢存
革命烈士 (19051930)
卢强
  卢强, 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1936年5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清华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80年代,开拓了电力系统最优控制领域,推动了学科发展。将变分法及其他有关数学分支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动态学、计算机软件及仿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新学科体系。将电力系统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推广至多机系统,发展了多机系统分散最优控制理论,著有《输电系统最优控制》(科学出版社),按此理论研制的线性最优励磁控制装置自1987年开始投入我国各大电网使用,对改善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发挥
中国科学院院士
桑世杰
  桑世杰(?—1358年),无为州太平乡(今安徽芜湖太平)人 ,元末红巾军起义将领、明朝开国功臣、永义侯。至正十二年(1354年),率民兵自保乡里。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投奔朱元璋,随军作战,屡立战功。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月,和廖永安攻打石牌,力战而死,追赠永义侯。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追赠其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并赐诰文,首尾都和赵德胜一样。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政权追谥其为忠烈。戎马生涯至正十二年(1352年),元末大乱,起义军四起,桑世杰率领乡里年轻力壮之人保卫乡里。 至正十四年(1354年),率部加入巢湖水军。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随
[] 明朝开国功臣 (?~1358)
刘静波
  刘静波,又名刘浚波、刘泉,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汤沟镇刘家扁埂村的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的降临虽然为难以糊口的家中增添了一份负担,但自幼精明、聪慧的刘静波却比他六个哥哥、姐姐更博得父母的呵护。他10余岁时,父母决定全家勒紧裤腰带供他上学,希望这个小儿子将来能识字断文而光耀门庭。进学堂读书,这是刘静波梦寐以求的心愿。他知道自己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在学堂里不仅白天刻苦认字、听讲,而且晚上回家还挑灯夜读、背书。虽然比一般孩子晚读了几年书,但刘静波的勤奋使他的知识飞快地增长,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便达到了小学毕业的程度。无为县东乡的汤沟镇距繁华的商埠芜湖市仅30华里。芜湖市中等学校很多。由于读了
革命烈士 (19041938)
朱子帆
  朱子帆(1898~1967),曾用名朱源、朱国华,无为县六锦疃乡人,6 岁时随祖父读书,民国5 年(1916 年)考取无为县师范讲习所,民国2 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中,朱子帆联合各校进步青年学生,发起成立安徽学生联合会,声援“五四”运动,反对倪嗣冲、马联甲、倪道烺等军阀统治,反对“盐斤加价”、“二五附加”,拒绝“李兆珍长皖”,要求“教育经费独立”与反对“二届省议员为倪嗣冲建立生祠”,“三届省议员以金钱贿买选举”等。民国10 年至芜湖,受刘希平、高语罕邀请,主持工读学校教务,收容贫寒学生半工半读。同年东渡日本,入日本明治大学学习政治经济。民国12 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朱子帆回国,要
(18981967)
周其林
  周其林, 有机化学家。南开大学教授。1957年2月生于江苏南京,籍贯安徽无为。198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5年、1987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Max-Planck高分子研究所、瑞士Basel大学和美国Trinity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合成方面的研究。涉及手性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催化剂合成、相应的各种不对称合成反应研究和应用这些手性催化剂合成手-物分子等。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并以该类配体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手性螺环催化剂。这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宣益民
  宣益民,工程热物理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副校长。1956年9月生于安徽无为县,籍贯安徽无为。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84年获南京工学院硕士学位,1991年于德国汉堡国防大学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能量高效传递、利用与控制研究。建立了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的理论与方法,阐明了纳米流体导热和对流换热的微观现象与宏观传递性质之间的本构关系,揭示了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的强化机理。发展了近场和远场热辐射的理论与应用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类型材料的近场热辐射模型,提出了表面热辐射特性调控和太阳能吸收增强方法,建立了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发明了器件-组件-系统多层次的高功率电子设备
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迪民
  马迪民(1913一1943年),原名马宗善,生长于牛埠镇一个寒士的家里。父亲马芳芝逝世较早。迪民既无兄弟又无姐妹,少年时伶仃孤苦,唯与0相依为命。1927年至1932年,他就学于桐城房秩五老先生主办的浮山中学(现为枞阳县浮山中学),自附小读至初中毕业,接着又考入贵池乡师。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先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继又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淞沪战争。日寇的疯狂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迪民的心灵上激起强烈的义愤和不满。他对当时驻守淞沪的十九路军违反蒋介石的反动命令愤起抗战,打得日寇在短期内连续3次撤换其侵略军司令,十分钦佩,并抱着希望。正因如此,1933年底,他得悉十九路军的蒋光
(19131943)
刘正昌
  刘正昌,原名刘成仓,1923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贫,刘正昌只念了两年私塾,就不得不回村给地主当放牛娃。村上的教书先生是个地下党员,喜欢这个贫农出身的孩子,就继续私下教他念书,还常讲一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故事和革命道理给他听。这为刘正昌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刘正昌从小就向往革命,立下了为贫苦人闹翻身解放的志向。一次,他为游击队带路来到镇公所,乘着夜深人静,逾墙而入,将正在梦中的镇丁全部缴械。在这次行动中他暴露了,加上他的父亲早就参加了革命,镇丁于是对他进行报复,还把他的母亲抓去抵罪,要她交出丈夫和儿子。母亲被关了3个多月,哭了3个多月,哭瞎了一
(19231976)
田间
  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人生经历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文学丛报》、《新诗歌》的工作。 1935 年任《每周诗歌》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1936年出版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 的短诗集《中国牧
(19161985)
王试之
  王试之,1903出生于无为县城内北园,幼年丧父,由孀母抚育,少年时就读于无为进步人士金稚石先生门下。20岁后,因家庭事务繁忙而辍学,他仍孜孜不倦,刻苦自学,利用家庭有利条件买了很多书,有空就读,尤其爱读鲁迅著作和思想进步书籍,并津津乐道。他虽然没有进过高等院校,却具有相当高文化知识水平。他倾向进步,追求真理,对旧社会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七七事变后,他与当时县里进步人士胡竺冰、吕惠生、倪化黎等交往甚密,因受其影响,思想更倾向进步,倾向共产党。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张恺帆由芜湖回到无为东乡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有时也暗地里进城探亲访友,多数亲友对他很冷淡,甚至回避,但王试之则不然,对张
胡竺冰
  胡竺冰(1894~1940),名可之,字铸侬,出生于无为县白茆洲冒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就读于乡村私塾,民国4 年(1915 年),他以突出的成绩考入当时安徽省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民国7 年,胡竺冰在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投身于“六·二”-和反对军阀的贿选斗争,并创办了《清议报》,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坚决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民国12 年返回家乡创办了“青年读书会”,传播革命真理。民国13 年夏,他又会同高莫适、李庶人等人在“青年读书会”的基础上创办了“私立义务小学”,专门吸收贫苦子弟入学。民国16 年3 月,北伐军第七军三师进军无为,成立以胡竺冰为主任委员的“无为县临时行政委员
(18941940)
邢宽
  邢宽,字用夫(一作用大)。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 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永乐十三年(1420)第七名进士。殿试后,明成祖召见,询及祭祀、兵戎,应对中肯,考究详明,被成祖擢为第一,称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纂修《宣庙实录》,升侍讲。不久,因疾告假归里。正统十一年(1446)复任。翌年主持顺天乡试。景泰三年(1452)以侍讲职,兼任南京掌院员。后升侍讲学士,代理南京国子监事,卒于官。
[] 明朝状元 (?~1454)
徐绶
  徐绶(?~?),字号不详。安徽无为人。北宋仁宗景?元年(1034)甲戌科张唐卿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499人。徐绶熙宁元年(1068)知扬州,熙宁二年(1069)以司封郎中知湖州。余事不详。
[]
全部无为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