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历史人物介绍4
夏侯夔
   夏侯夔(公元476年—532年),字季龙,夏侯亶的弟弟,梁国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历任吴兴太守、征远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持节、督司州诸军事、信武将军、司州刺史、右卫将军、云麾将军、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豫州刺史等职。●远近附之梁普通三年,夏侯夔代兄夏侯亶为吴兴太守,寻迁假节、征远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普通)七年,征为卫尉,未拜,改授持节、督司州诸军事、信武将军、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大通二年,魏郢州刺史
夏侯亶
   夏侯亶(?—公元529年),字世龙,车骑将军夏侯详的长子,梁国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南北朝时期梁国重臣。《宿州志》中记载:“梁:夏侯亶,临涣人,为豫州刺史,布政施惠,百姓歌颂。”夏侯亶历仕骁骑将军、宣城太守、司州刺史、安陆太守。天监中,帅军大破北魏军,功迁豫、南豫二州刺史,加都督。 ●奋力护驾齐初,夏侯一家奉朝钦请来到都城。永元末,夏侯亶的父亲夏侯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夏侯亶留在京师,为东昏听政主帅。崔慧景作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梁国重臣 (?~529)
夏侯详
   夏侯详(公元430年—502年),字叔业,南朝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萧梁的开国功臣。早年当过县令,“治有异绩”,“善于吏事”。历官中领军,南郡大守,参与军国大事,迁待中、湘州刺史,尚书右仆射,封宁都县候,进尚书左仆射,紫金光禄大夫。夏侯详是一位操守廉洁、勤于政事的-。 ●极尽孝道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得病去世了。夏侯详极为伤心,厚葬了父亲之后,就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来就是三年。传说夏侯详居丧期间,曾
[南北朝] 萧梁开国功臣 (430502)
戴逵
   戴逵(340年-396年),字安道,戴逵出生于东晋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一个士族官僚家庭,他的祖父、父亲都在东晋朝廷里做过大官,有一定的名望。他的兄长戴逯因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广信侯,后又升官至大司农。当时著名的学者范宣就曾做过他的老师,并给了他以巨大的影响。史称他“幼有巧思,聪悟博学”,又说他“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瑟,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巧成郑玄碑 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喜好六艺之术,不仅为戴逵日后
[] (340396)
戴颙
   戴颙(378年—441年),字仲若,戴勃(371年—396年),兄弟两人都是东晋画家、雕塑家、琴家、隐士。祖籍谯郡铚地(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随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烽火连天,中原戴姓大举南迁,戴颙、戴勃兄弟随父亲戴逵从谯郡铚县南迁至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县)。戴颙、戴勃兄弟继承父业,擅长书法、绘画、琴艺、音律、雕刻和著文,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文艺通才。●名扬于孝行 戴颙和他哥哥戴勃的弹琴技艺都是他父亲亲自传授的。396年,父
桓宣
   桓宣(?—344年)东晋将领。谯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祖父桓诩,做过义阳太守。父亲桓弼,任职冠军长史。桓宣性情谦善笃厚,初为晋元帝时司马睿丞相舍人,转王含参军,受命协助祖逖攻张平、樊雅,迁谯国内史。陶侃平郭默,表荐为南中郎将、江夏相。参与平定苏峻、祖约之乱。迁武昌太守,攻破后赵樊城,镇守该地。庾亮为荆州刺史欲北伐,以桓宣为都督沔北前锋征讨军事、平北将军、司州刺史,镇襄阳,击败后赵石季龙军。桓宣久在襄阳,绥抚侨旧,甚有政绩。
[] (?~344)
嵇含
   嵇含(公元262年—306年),字君道,自号亳丘子,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嵇康的侄孙。生于魏景元四年,卒于晋惠帝末年,年四十四岁。举秀才,除郎中,曾任征西参军、骠骑记室督、尚书郎等职位。在永兴元年(304年)为范阳王邀请任职中郎,累官襄城太守。后依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好荐达贤才,弘待以上宾礼。陈敏作乱时,被荐为广州刺史。刘弘死后,嵇含留领荆州。嵇含素与司马郭劢有隙,司马郭劢乘夜杀害了嵇含。
[] (262306)
稽绍
   稽绍(253年—304年),字延祖,西晋谯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竹林七贤”之一稽康的儿子。生于魏嘉平五年,卒于晋惠帝永兴元年,享年五十二岁。为人旷达,事母孝谨。后以山涛之荐,武帝征为秘书丞,开始进入洛阳。赵王伦篡位后,稽绍署为侍中;惠帝复辟,遂居其职。永兴初,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绍从帝战于荡阴,侍卫皆溃。惟绍以身捍卫,飞箭羽集,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帝衣。元帝即位,(公元三一七年)赐谥曰忠穆。稽绍著有文集二卷,(《隋书》
[] (253304)
嵇喜
   嵇喜(?—?),字公穆,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兄长。西晋豫州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约魏末晋初间前后在世。魏时举秀才,后为卫将军司马攸之司马,为齐王一派重要幕僚。晋时历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扬州刺史、太仆、宗正。●称有当世才 史书称嵇喜“有当世才”(《晋书·嵇康传》)。著有文集二卷,传于世。其中有答嵇康诗四首、《嵇康别传》一篇。与嵇康相比,嵇喜就显得世俗一些,但是他也是为了济世才为官。嵇喜虽有才
[]
刘弘
   刘弘(236年—306年),字和季,(《魏志·刘馥传》注引《晋阳秋》作“叔和”),官至车骑将军,魏扬州刺史刘馥的孙子,镇北将军刘靖的儿子。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北)人。曾任太子门大夫、率更令、太宰长史,升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刘弘治理北方时,恩威并施,北方因此安宁,晋封为宣城公。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刘弘出任南蛮校尉、荆州剌史,镇压义阳蛮张昌的-,加官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在州劝农耕,薄赋敛,任人
[三国] 西晋名将 (236306)
刘靖
   刘靖(?—公元254年),字文恭,官至征北将军,晋封建成景侯。扬州刺史刘馥之子,三国时期豫州沛国相县 (今安徽省濉溪县西)人。魏文帝黄初(公元220年—226年)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继任河内太守、尚书、河南尹、大司农、卫尉。为政举措初显琐碎,但最终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有其父刘馥的遗风。后来,刘靖为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兴修水利,使百姓获利,当时人们把他比作汉代的张敞和“三王”(汉代三位王姓优秀的
[三国] (?~254)
史涣
  史涣(?—209年),字公刘,曹操部将,东汉末年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史涣少年时就已经有任侠之风。在曹操开始发迹的时候,史涣就以门客的身份跟从曹操,任中军校尉。此后史涣就一直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多立战功。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后更名为中领军。史涣的地位约与韩浩相当,二人均为曹操的亲信随从,以忠勇闻名,共同掌管禁兵,被封为列侯。至于领兵征伐方面,史涣多从曹仁、徐晃二将出阵。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雨豢《魏书》有其传记。
[三国] (?~209)
刘馥
   刘馥(?—208年),字元颖,东汉末年曹操的部下,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西)人。先后担任过司徒府掾、扬州刺史等职。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太祖创基,迄终魏业,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 ●献计于曹操 199年,曹操还只是个一门心思扑在统一中国北方的军队统帅,此时他心里所想的,其实只有两件事—一是对河北袁绍的作战布置安排,二是
[三国] 汉末扬州刺史 (?~208)
徐防
   徐防,字谒卿,东汉时期沛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明帝永平中,因举孝廉而为郎官,后来先后担任尚书郎、司隶校尉、魏郡太守、少府、大司农等职。永元十六年,转司徒,位居三公之列。安帝即位,以定策之功封龙乡侯,食邑一千一百户。●勤勉为政 徐防出生在书香世家。徐防的祖父徐宣,做过讲学大夫,做过王莽的老师,曾教授王莽学习易经。王莽时期设置了六经祭酒这样的官职,其地位相当于上卿,徐宣这一讲学大夫,也就相当
[]
范迁
   范迁(?—65年),字子庐,东汉时期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初为渔阳太守,继任雍州刺史,又接镇合肥,任河南尹,永平四年(61),明帝刘庄委任范迁为司徒(相当于宰相),范迁巍巍士风,清纯至简,被后世奉为清正廉洁的典范。●智略安边 渔阳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是古时的边关要地。范迁担任渔阳太守时,以机智大谋而著称,为戍守边关立下了汗马功劳。范迁手下有一勇将名叫侯瑱,把他委以将帅之任,凡是山谷夷獠不宾附者,范迁便遣使勇将侯瑱前往征
[] (?~65)
陈咸
  陈咸,字子康,汉代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御史大夫陈万年的儿子,十八岁出任宫廷侍从官,接着被提拔为左曹,先后担任过长史、冀州刺史、谏大夫、楚国内史、北海以及东郡的太守、南阳太守、少府、尚书等职。后被擢为御史中丞。陈咸与父亲陈万年同为西汉显臣,但两人在做人办事方面截然不同。陈咸才能特异,性格刚直,从来不搞阿谀奉承那一套。曾几十次向皇帝-,指责皇帝周围的皇亲和宦官。●性格刚直 陈咸成年以后,最初得到的宫廷侍从官一职虽然是父亲通过
[]
陈万年
   陈万年(?—公元前44年), 字幼公,汉代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官至右扶风,迁太仆。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与于定国并位八年。陈万年虽为朝中的重臣,但却是一个善于奉承巴结、投机钻营的人,成了后世做人成事的反面教材。●巴结钻营 陈万年做起工作来比较勤恳努力,为人倒也清廉谨饬,但是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生性热心仕宦。为了自己的仕途未来,不惜绞尽脑汁,寻求各种法子和门路。由于善于走门路,一生也比较顺心。 陈
[] (?~前44)
蹇叔
   蹇叔(公元前628年-公元前560年),春秋时期宋国铚邑(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春秋时秦国大夫,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世奉为立身的榜样、为人的楷模和治国的典范。●淡名薄利 蹇叔本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乐于农耕的隐士。住在宋国铚邑一个叫鸣鹿村的小庄子里。蹇叔的生活单纯而悠闲。农忙时和农人一起下田耕犁、刨翻、播种、除草、收获,农闲的时候和邻人一道观泉、登山、捕鹿、捉鱼、高谈阔论。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是
华督
   华督(?—公元前745年),字华父,因又称华父督, 商汤的后代之一,周朝宋戴公的孙子,好父说的儿子,东周时期宋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官至宋国太宰(宰相), 位及 “六卿”之首,是当时宋国很有势力的大贵族。后代子孙世掌宋国政权达二百多年。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认为,华督是第一个以华为姓氏的人。华督的子孙中有一支取祖名“督”字为姓,称督氏;另一支取祖字为姓,称华氏,都是纪念华督这个春秋时的显赫人物的。 ●拥立公子冯
吕圻
   吕圻(1517年—1589年),曾任镇抚、参将,封为镇国将军。原籍河南汝阳,后迁濉溪县东赵集山南吕村居住。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沿海人民纷纷组织武装抗倭,嘉靖皇帝亦调兵遣将相助。吕圻是当时的一员战将,与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同期抗倭,曾在通州(今江苏南通)、海门、泰兴、奉化等地与倭血战。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秋,倭寇复自江南来犯,随即遭到各盐场灶勇和官军的迎头痛击。八月十八日卯时,倭贼在余东正场抢劫商盐赣船2只,从运盐
[] 明朝抗倭英雄 (1517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