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历史人物介绍2
丁玲
  丁玲(1904.10.12-—1986.3.4),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共产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19041986)
林伯渠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林伯渠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延安五老”。1960年
[] 延安五老 (18861960)
曹邦福
   曹邦福(1867~1898),清同治六年,出生于合口东北的高桥(今双龙村)。父大仕读书识礼,很有民族气节,对腐败的清0深恶痛绝,生三子、两女。邦福居长,在其父的影响下,他心灵深处埋下对官府乡绅仇恨的种子。 蔡昌显(1860~1898),清咸丰十年,出生于合口东北的蔡家河(今澧阳村)。父早逝,靠母裴氏抚养姐弟四人。松姐居长,她性情开朗,深明礼义,从小随母学得一手武艺,是村里唯一没有缠足的女人。昌显居三,身高体壮,从小习武,好打抱不平
[] (18671898)
张开晟
  张开晟,号丽斋,安福县人,约与陈盛韶同时,由太常供事议叙,出任山西阳高县典吏,以廉洁著称。在他任期内,曾发生严重蝗灾,奉檄捕捉蝗虫,经他精心策划、指挥,战果辉煌;飞蝗大减。后调任尉山、阴护知县,又遇特大干旱,塘渠干涸,田多龟裂。他引导民众打井开渠,经过半年奋战,共开通渠道数十里,使民众得到很大利益。张在任职期间,因治理社会有方,一时盗匪匿迹。对囚犯既怜恤,又重教育,使其安心服刑。张任职期满,奉命押送军饷南下,临行时,两袖清风,囊袋空无一
[]
蒋世恩
   蒋世恩,字西陵。家岔好学,星安福的一名穷虞牛,与世麟同时代人,喜舜古文和旧诗词。他一生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尤以《雁字诗》三十首、《感怀集杜》五十首,以及《百美新咏》等诗,被人广为传抄。他以诗酒为乐,常游历于林壑山水间,及兴吟咏,以抒发自己的怀,从不干预世事,著有《红香草园诗稿》十六卷。  蒋世麟(?1795-1877),字公振,号翠梧。嘉庆戊寅(1818)恩贡,性恬静,笃学力行,喜吟咏,他家道中落,唯独藏书很多,不爱功名富贵,喜欢
[]
陈盛韶
   陈盛韶(1775~1861),字晓亭,又名赓飚,号澧溪。乾隆四十年二月出生在安福县北龙池堰附近一个农民家庭,排行第三。道光三年(1823)中进士,历任福建建阳、古田、仙游、诏安知县,兴粮厅、葛玛兰通判,邵军、云霄、鹿港厅同知。他每到一处,都有政绩。闽南民众,常为婚事发生械斗,他一到任,便颁发布告,严禁械斗,杜绝流血事件发生,深得人民的拥护。盛韶公务之余,勤于学习,结合实际写出不少著作,受到名士称赞的有《谷似堂时文》、《论孟典镕》、《
[] (17751861)
蒋明允
  蒋明允(]793~1846),光业长子,字照四,号镜秋,秉性聪颖,身材魁梧,长读书,喜吟咏,兼习骑射。因屡试不第,按捐例走入官场,由刑部江南司郎中,官至热河巡司,兼办回民事务。明允跟随宣宗道光至西陵秋猎,令其射靶,箭箭命中靶心,御赐彩缎、玉器等物,晋升河南河陕汝兵备道。道光六年(1826),维吾尔族张格尔反清,相继攻陷新疆喀什噶尔、和阗等四城,蒋随总军长前往征讨,于次年四月收复四城,年底俘获张格尔,他立下战功,加上总理祥牟治河工程有功,
[] 蒋明允 (17931846)
林文飚
   林文飚(1727—1822),字方皋,号赓庵。他好学深思,十七岁设乡学教育儿童。六年后,把教学得来的学俸赠给乡学,自己穿戴古朴的衣冠,游学慈利、永定、石门各县,设馆授徒施教,以端正品行为前提,以学好基础知识为根本。一天,有个学生穿着华丽衣服去拜谒,当面受到责备。他的语言清晰,文理通顺,能因材施教,学业与日俱增,其名声愈大,从学的人愈多。乾隆乙酉科(1766)乡试中举后,荐举做官不授,坚持继续在乡里执教,成为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受人
[] (17271822)
邓尚蟪
   邓尚蟪(1739~1815),字元灵,名瑞龙,号涔阳,乾隆四年出生于安福县北乡。幼年孤苦贫寒,八岁丧母,二十失父,与祖母相依为命。他秉赋高,能过目不忘,先人所有藏书皆被读遍。听到缙绅家藏有古籍,必借阅苦读,并不惜功夫,将书抄录,经他手抄的书不下数百种。性沉静,终日危坐,博览群书,特别精通《周易》。他知识渊博,但多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在乡设馆执教,跟他读书的人与日俱增,有众多弟子博学成材。他边执教,边著书,共著书十余种,以对《周易
[] (17391815)
张居中
   张居中(1625—1695),字正衡。出生于今临澧境内。秉赋很高,勤奋好学,知识渊博,能提笔成文,文风豪放,笔意酷似李白、李贺,气势磅礴。谈吐诙谐,饶有风趣,常能博得人们的欢笑与唱采。他性情豪爽,从不看重家财,嗜好饮酒作诗。家虽贫寒而不吝啬,好慷慨解囊,以济他人急需;最爱与文人学士交游。清顺治十二年(1655),以岁贡授湖北黄陂训导,仅上任数年就辞职还乡。此时,已家贫如洗,迫于生活,叫几名婢妾自去谋生,他常与乡里的文人饮酒吟诗;有时,
[] (16251695)
胡懈
   胡懈(1580—1655),名叔会,字练海,别名“松石小隐”。出生于县北的刻木山下。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岁能吟诗作文。万历戊午科(1618)举人,天启壬戍科(1622)进士,授行人司奉使,三次出巡,遍历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等地,水陆行程数万里,饱览名山大川,抒写大量诗篇。崇祯庚午年(1630)参加京考,廷评有“已凛四知,不苟一介,五年庙寓,四壁风清,此海内第一品”等语。京考后,授御史的职务,后因上疏顶撞上司周宜兴,被降职使用
[] (15801655)
李应祥
   李应祥(1547~1617),九溪卫指挥同知、怀远将军李昆岗之孙,出生于今临澧县境内。由武生投军,常立战功,授广西思恩参将。万历八年(1580),随巡抚张任镇压广西右江壮族少数民族起义,升松潘副总兵;又因打败韦王明,入武军营任副将。十三年(1585),出任四川总兵。 当时,松潘、茂州少数民族集结成48寨,屡攻城堡,连克普安堡、归水岩等,进抵金瓶堡,并擒杀驻守明将。十四年,巡抚徐元泰、总兵李应祥集结播州、酉阳等地的驻军,分数路进行
[] (15471617)
周叙
   周叙(1473~1557),字子厚,祖籍河南息县人。祖父明成化时任九溪卫指挥使,随定居在今临澧境内。叙从小读书识礼,能诗善文;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善于骑射。弘治二年(1489)年中举人;正德六年(1511)取进士,授大理寺右评事、右寺丞,执掌朝廷刑律,审判各种案件,并结合实践著有《钦恤录》。他主张节用爱民,反对不教而诛。武宗皇帝在晚年,常带领佞臣江彬等私出微行,几次去宣府、大同、太原,到处抢掠民女,寻欢作乐,民众深受其害,敢怒而不敢言
[] (14731557)
李如圭
  李如圭(1479-1547),字国宝,教谕李通之孙,明弘治已未科(1499)进士,先后任江西安福、建昌知县。他风华正茂,严于法治,敢于去弊除0,深得民众爱戴。后来,朝廷命他巡视福建。福建濒临海滨,海盗蜂起,又有-污吏为害,人民深受其苦。李如圭发动群众检举,海盗闻风远遁,-污吏惊魂落魄。复任广西兵备,在驯服与教化瑶民方面成绩卓著、擢升监察御使。正德年间,患病回家休养。嘉靖十年(1531)秋,陕西延绥地区因灾大饥,阁臣夏言荐举巡抚陕西,他深
[] (14791547)
李充嗣
   李充嗣(1465~1537),字士修,祖籍四川内江人。父临安任澧州华府教授,遂定居九溪卫今临澧境内。充嗣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中取进士,录用翰林院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后出任随州知州、陕西佥事、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1514),充嗣以政绩卓著。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时值河南饥荒四起,他奏请发放钱粮赈济,不足部分劝富户借贷接济。对聚集开封的饥民,施粥赈饥月余,发资遣还。充嗣在巡视中,搜集到镇守中官廖堂的党
[] (14651537)
彭伦
   彭伦(1423~1497),永定卫指挥使彭善孙,出生在今临澧境内,承袭指挥使职务,元年(1465),随佥都御吏韩雍镇压广西浔州(今桂严)瑶、壮少数民族起义“有功”,指挥使,屯守贵州清浪卫。 伦用兵善于深思熟虑,先计后战;有时为出一计,通宵达旦,端坐不倦;依计作战,常打胜仗。他因多谋善断,深得主帅李震、赵辅器重,晋升副总兵、前军都督佥事等职。伦镇守边境20余年,尽心边疆保卫,对那里的山川形势了如指掌。开始,臻、剖、六洞“苗蛮”
[] (14231497)
张映
   张映(1321~1417),祖籍南京直隶卢州府合肥县人。映身材魁武,臂力过人,从小习武,善于骑马射箭。元至元四年(1338),他改籍从军,当上一名小军佐,后在牛家渡一仗中建立功勋,晋升副总兵,领兵镇守安禄卫。 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朱元璋在濠梁起兵反元,张映率军响应。他跟随朱元璋征战十余年,荣立过不少战功,尤其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张映作战甚力,对挫败陈友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被普升
[] (13211417)
刘世英
   刘世英(1264~1340),字茂卿,祖居今临澧县余市桥南岸。以翰林提督取仕,曾任柿溪州学正多年,于延右七年(1320),告老还乡。 刘世英崇尚儒学,信奉道教,慷慨好义。还乡后,乐捐巨资,修建道溪书院。从至治元年(1321)秋动工,至三年春建成。元翰林谢端作《道溪书院记》,以记其事。宋咸淳四年(1268),新建的道源桥,历经数十年无数次大水的冲刷,桥礅被冲毁,两岸行人涉水而过,怨声不断。他目睹其景,叹惜地说:“我祖祖辈辈住在这里
[] (12641340)
黄鳌
  黄鳌,名昭军,字钧德,别号半石,1902年出生于临澧北乡伏牛山下一户贫民家庭,8岁入私塾,12岁进县立高小读书。他天资聪颖,1920年考入长沙甲种农业学校,后转入省立工业专门学校附中,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学不久,在0员李之龙、周士第的帮助下,加入了青年团,7月转为0党员。结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股主任,协助周恩来主任处理来往信件,从事军事政治训练工作。为造就一代革命军人,政治部加强与青年军人的联系,由师生中的0员、青年团员
(190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