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历史人物介绍4
陈振亚
  陈振亚,原名陈苏,1903年出生于石门县商溪乡龙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求生糊口,12岁就到财主家当牧童。他用伺候少东家读书时偷学来的文化,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十分敬佩书中英雄人物,对眼前奴隶般的生活逐渐萌发-意识。15岁那年夏季,他利用雷雨天气需抢收禾场上稻谷的机会,密商雇工进行-斗争。被财主关押,经亲族作保,才免遭毒手。但终被辞退了。结束长工生活,又经他在所街铁匠铺做工的哥哥介绍,到一家制锡作坊当学徒,在这里体验到
革命烈士 (19031941)
王尔琢
  王尔琢,字蕴璞,1901年生于磨市镇商溪官桥村。13岁读私塾,14岁入官桥小学,三年后就读于石门县立第四高级小学、石门县立初级中学。尔后,到长沙进了湖南工业专科学校。1924年5月,王尔琢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由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0。同年11月30日毕业后,被留校任分队长,曾率领学生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讨伐陈炯明、杨希闵和刘震寰的战斗。北伐战争开始后,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师-表兼政治部主任和二十六团团长,率领东路先遣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011928)
贺声洋
  贺声洋,原名家振,别字靖亚,又号沉洋,笔名贺佛,湖南石门官渡桥人,生于公元1902年,卒于1938年,享寿36岁。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尔后即投入东征、北伐,赴苏联留学,回国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某部将领。1933年因病赴上海就医,以后即专事军事理论及文学作品的翻译、著述。死后留下了多部译著,同时也在故乡留下了一些有关他的惊世骇俗之举的传说。贺声洋是一个有着特殊个性与遭遇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老0”,也有个别声音说他“反过共”,他的身
陈寿山
  陈寿山,名忠猛,1902年1月9日生于夹山镇官渡桥两合村。1912年正月,启蒙于当地私塾。1917年春考进石门县立中学。1920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开办私塾,教授贫若学生。1924年,陈寿山考入黄埔军校,同年12月辍学返湘,投奔贺龙部下。1926年9月进入澧州政治讲习所学习。1927年2月中旬,贺龙部在湖北鄂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十五师,陈寿山被任命为师部军需。6月,陈寿山随军北伐至河南开封,当月下旬,回到湖北武昌。汪精卫发动“七·一五”-
革命烈士 (19021929)
陈奇谟
  湘鄂谟边特委委员,石门苏维埃主席。陈奇谟,1901年7月生于磨市镇商溪黄龙岗村陈家坪。5岁多时,向塾师求学一年,以后在家跟着父亲攻读诗书。1918年考进磨岗隘高等小学第五班。1921年进人石门县立中学第九班学习。1925年考人湖南省立二师。“五卅惨案”后,陈奇谟参加了学生救国义勇队,任省立二师学生救国义勇队队长。接着,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团地委宣传干事,协助0常德地委-部出版《湘西民报》,到常德市各个学校活动,帮助成立学生自治
曾庆轩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石门县的刘家峪(原名流霞峪)出现一件不寻常的事。曾当过县参议员、审议长、民团团总的一个家庭殷富的财主,却跟着儿子投身了工农革命,父子俩都是中国0党员。都在湘鄂边区担任过要职,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位父亲就是晚清秀才、贺龙的战友曾焕之,而其儿子则是威镇湘西北的0石门县委-曾庆轩。一光绪廿七年(1901辛丑)石门刘家峪(今属石门维新镇杜家岗村)的曾焕之赴澧州考试,刚发榜,他中了秀才,家人来报喜,夫人为他于十二
(19011929)
王大猷
  在石门县城澧水南岸,有座巍峨的宝塔,阳光下熠熠闪光,是县城的一道风景线。看到它,人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起募建宝塔首倡人王大猷传奇的故事。一、性颖异,才具优长王大猷号九坡,乾隆十年(1800,庚申)出生于石门县城附近的二都坪。他出生时正巧他祖父逝世,三岁时又死了父亲,遂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母亲能干、贞节,终生未改嫁。大猷聪明伶俐,七岁时开始读私塾,期期名列前矛。一次他见到县里张榜进行县试,便禀告母亲自己愿意应试,母亲见他还只十二岁,不知天高地
[]
黄道让
  与临澧县交界的石门新铺乡,有一书香门第,一家六代,出了一进士、一举人、三博士、一院士,著述逾百种。后裔遍及美国、荷兰、比利时及中国大陆与台湾,不少人在诸高等学府执教,计有文学家、史学家、法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工程师等近五十人,演绎了一个家族超世纪的辉煌。这个家族的曾祖父就是黄道让。黄道让字思要(尧),号歧农,清嘉庆甲戌十九年(1814年)诞生于石门新铺黄溪峪(即今新铺乡黄溪峪村)一个书香门第。他一生科名坎坷,仕途短暂而著述甚富。其道德
[]
陈绪儒
  清咸丰年间,在华夏大地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一时间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数十省的劳苦大众和教友揭竿而起,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撼着清王朝的统治。地处湘西北的石门也遥相呼应,数万名仁人志士于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二十八日在仙阳樱桃岗起义,声震湘鄂,其主要盟主就是陈绪儒。一、聪慧过人,侠肝义胆绪儒,字丕丞,石门古龙阳坪(今陈家坪)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七月初十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排行第四。曾祖父继周,清增生,祖父美莲,文庠生,父
[]
覃远琎
  “眼收千山风和雨,心关万代沉与浮。”这是光绪皇帝送给他的爱将、通义大夫、资政大夫覃远琎的一幅挽联,褒扬之情溢于言表。覃远琎,字玉次,土家族,道光元年(1821)七月初二午时,诞生于石门渡水一个世宦之家。父亲覃庆辉,曾任都督,玉次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一、天资敏异,学业有成覃远琎自幼聪慧好学,相传过目不忘。他先就读于离家几里远的冷风垭寺庙私塾。老师见他调皮捣蛋,便说:“覃玉次,象你这样读书,岂不是棒槌钻到牛皮眼里”,他正想说“一张滥皮”,覃玉
[] 土家族
郑协吾
  晚清时,石门出了覃远琎、黄照临、郑协吾三大名宦,个个政绩卓著,名垂青史,他们那勤政为民刚正不阿的故事一直在石门民间传颂着,这里单讲郑协吾。一郑纪略,字禹城,号协吾,清道光二年(1822,壬午)二月十六日出生于石门商溪河(今磨市朝阳村),他的第二十代祖叫郑南琰,原籍江西吉安府吉安县,是南宋文天祥抗元军的一位军领,负责在湖南、湖北等地采购木材,供文天祥军队打造兵船,后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大肆追杀文天祥部属,郑南琰遂举家西迁,隐居石门商溪河畔
[]
黄照临
  清道光十四年,岁在甲午(1834年)冬月27日清晨,天气虽然阴晦,但石门北乡雁池坪(即今雁池乡雁池坪村)黄家屋上却红云缭绕着,笼罩着,许久不散。乡人都觉得奇怪,不一会儿从屋中发出婴儿的哭声,几个算命的、看相的风涌前来争着为这个小男孩测八字。见这孩子山根之上,光明如镜,额如川子,三庭平分,五岳朝拱,三光兴旺,十分奇特。加上降生的有祥云笼罩,都觉得日后必是大富大贵之人。一合计,为他起名照临,字启东、碧川,取祥云照临,开启东方之意。照临从小聪
[]
阎镇珩
  一九四六年八月,湖南省各界人士在石门隆重举行了“清末文学家阎镇珩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与会数千人,颂诗百余章,缅怀这位学者,一代宗师。湖南省主席王东原当场赋诗曰:危微承道统,林下昔传经。人望尊山斗,文章炳日星。等身留著述,遗像寿丹青。教译涵儒久,心香拜百龄。对阎先生作出了很高评价。阎镇珩字季蓉,号北嶽,嵩阳,道光廿六年(1846丙年)七月初八诞生于石门蒙泉阎家坪,与王湘绮、王先谦、皮鹿门同为清末湖南四大文人,曾任石门天门书院山长,御封
[]
李执中
  石门出席-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仅有一人,这个人就是举人出身的李执中。李执中字懋吾。亦字柏如。祖籍湖北监利县,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出生于石门县沿市乡白羊山(今望羊桥乡)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一、宅心仁厚 年少中举执中聪慧过人,为人正直,疾恶如仇,虽家穷却急难好施,颇受人敬重。他手中有了钱见别人有困难便解囊相助。有一年眼看就要过年了,他还两手空空。一天,他从一朋友家前路过,友人得知这个情况后,便赠与他一些钱,嘱他去办过年货。回家途中他买了
(18601926)
邓均忠
  几百年来,石门土民一直传颂着邓轱牛布阵御寇、保境安民的故事。邓轱牛,是百姓对邓均忠的戏称。他字天衢,元末生于石门皂市。公孔武有力,善用智谋,德高望重,颇有贤声。元至正十二年(1352)峒长向思永率队来劫乡邑,均忠获悉,立即组织乡丁奋力拒守,使百姓安然无恙。越两年(1354)向思永又与石门峒酋夏克武部联合攻打县城。均忠复率数百义勇击杀之,奋战竟日,御强于城外。他想,因兵力悬殊,恐难取胜,遂生一计:效法春秋战国时齐国田单用的“火牛阵”,令里
[]
覃添顺
  覃添顺又名覃顺,字子敬,一字元甫,号富台,元朝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九月二十一日生于石门县磨岗隘邓坪的王家渡(原名叫富石堡台)。(祖父友仁、父亲绪祖,先后为茅岗长官司中土王。)覃添顺生来孔武高大,称“智勇双全,娴习韬略,方面隆隼,身长九尺”,他就是明初叱咤湘西北的添平所土王。 战守台宜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凭借他初通文墨,机智勇敢的本领,很快接管并改组了郭子兴的部队,组织义军,除暴安民,战无不胜,攻
[]
易英
  公祖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其曾祖父易赓,字伯载,号懋卿,元元统二年(1334年)进士,赐翰林,官拜至户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治国事精核允当”,至正廿年致仕,明洪武二年(1369)迁永定天门山。祖父南一,字离明,元至正甲申年(1344年)恩科举人,后入翰林,洪武年间由永定县(大庸,今张家界)迁石门五都白洋湖。易英之父弥海,字瀛州,拔贡生,选为清江教谕未就,后设馆授徒于澧州。易英,原名哲贵,字以和,明进士,洪武甲子(1384年),辟举擢虞司主
[]
匡文贞
  匡文贞,明洪武年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府昆山县,后迁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为人仁慈,有经世济民之才,为诸生(秀才)时,即卓有贤声。永乐二年(1404)以岁贡荐拔任四川罗江县知县。刚到任,即遇上全县大旱,禾苗枯萎,哀鸿遍野。公下车伊始,开仓赈灾,还从外地进粮平粜给灾民;他明析审断。狱讼多所平反,赦免无罪轻罪之人,全活甚众。他组织民众兴建书院,大兴水利,兴建栈道,民众安居乐业,口碑载道。任满离去,百姓攀辕遮畄,泣诉相送,一时巷衢挤得水泄不通。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