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历史人物介绍4
易照峰
  易照峰 (1933~2010.7.11)湖南醴陵人。1949年考入军政大学二分校。1950年在贵州军区独立团宣传队任创作员,1951年任贵州军区保卫干部训练班学员,后任贵州军区警卫团见习保卫干事,遵义军分区湘潭县公安队147团见习保卫干事、文化教员、宣传干事等。1958年转业到贵州省农林干部学校政治处工作,1962年下放回原籍湖南醴陵枫林市乡下种田,1980年任醴陵文化馆文化辅导员,1988年先后在湖南株洲与广东珠海下海经商,1995年
(19332010)
王健
  王健 (1960~)湖南醴陵人。民进成员。198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投资系投资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经济师、助理翻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为沈阳市作协理事,辽宁省社科院文学所特邀研究员,辽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书法家》等。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感悟真情》、《岁月的乳名》、《王健短诗选》(中英文版),译著小说《小镇的末日》,散文《保护自然》等。部分作品收录于《2006年中国诗歌精选》、《辽
王祯祥
  王祯祥(1901~1938)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军20师副师长。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人物生平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和滇桂军阀叛乱,以及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排、连长,第十八师五十二团一营少校营长,中央教导第二师中校作战科长,暂编第二十师参谋长、少将副师长。1938年在武汉会战中殉国。 主要事迹1938年7月30日,因九江被日军攻陷,瑞昌成为阻击日军西
著名抗日英烈 (19011938)
宋晓琪
  宋晓琪 (1952~)女。湖南醴陵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广州业余大学中文系,1995年于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969年上山下乡到海南岛,1970年调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宣传队当演员八年。1978年调广州黄埔港任广播员、宣传干事。1984年任广东电视台记者、,历任《广东电视周报》主编,广东电视台报刊社副总、《天年乐》栏目监制。文学。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
傅道伸
  傅道伸(1897-1988) 纺织工业专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97年11月出生于醴陵县长岭乡。1910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无力升学,托人介绍到上海恒丰纺织厂当学徒。他勤学苦练,三年后升为技术助理员,被选送到江苏南通学院纺织系进修。1917年毕业后回上海恒丰纺织厂,任副技师。1918年后,由厂方资助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徐特立、李立三一起就读于巴黎近郊美兰学校。因学费不济,转到法国东郊机器厂做车工。1919年自荐入英国孟城纺
(18971988)
黎澍
  黎澍 (1912-1988)中国社科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历史学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12年生于醴陵县茶山岭乡。1935年,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读书,参加了一二九爱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创办抗日刊物《火线下》。后在长沙筹办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任总。1940年,受组织委派,先后在桂林、香港任国新通讯社经理。1943年,任成都《华西日报》主笔,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
(19121988)
杨东莼
  杨东莼(1900-1979)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0年4月出生于醴陵县。青年时代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与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行传播马列主义的工作。20年代初期参加工人运动,任职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事铁路工人斗争。1923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长郡中学教务主任兼《国民日报》,参加革命斗争。1926年任湖南省总工会宣传部长兼工人日报社社长,是湖南工
(19001979)
易鼎新
  易鼎新(1887—1953) 湖南大学校长,电工专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87年生于醴陵东富乡。青少年时期就读于醴陵渌江高小、长沙府中学堂、奉天方言学堂、北京财政学堂特科。1910年秋,经湖南游学预备科考入美国理海大学电机系。1914年考取纽因大学研究院电机部研究生,1915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归国后,执教于湖南工业专门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兼任湖南电灯公司工程师。1918年应聘担任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大冶铁厂、萍乡煤矿工程师
(18871953)
刘佛年
  刘佛年(1914—2001)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教育家,哲学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14年4月出生在醴陵县大林乡一个书香之家。1929年从长沙明德中学毕业,考入武汉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1935年毕业,又考入广州学海书院。1937年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研究生,撰写了关于古希腊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中辩证法的比较的论文。他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了两国共产党及英国左派书社组织的一些活动。19
(19142001)
萧求如
  萧求如(193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38年12月出生。1956年7月考入郑州炮兵学校。同年10月转入南京炮兵学校学习。1958年12月参加炮击金门作战。195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毕业留校任教员,10月调西安第二炮兵技术学校任教员,12月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进修两年。1970年10月后,历任株洲县人民武装部参谋,军事科副科长、副部长。1977年10月任株洲县人民
郭鹏
  郭鹏(1906——197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6年出生于醴陵县黄赖嘴镇一个贫苦家庭。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所在的红十六军第九师转战湘鄂赣苏区,在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由班长递升为营长。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参加了创建湘鄂川黔革0据地的斗争,战绩卓著,先后晋升为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团长、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9061977)
陈明仁
  陈明仁(1903-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五十五军军长,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3年4月7日出生于醴陵县洪源乡洪源村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夏考入广州军政部讲武学校,不久即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毕业后到国民党部队任职24年,由见习排长升为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1949年8月率部起义,“毅然脱离伪府,参加人民革命”。此后,率部在广西剿匪、清匪反霸,在广东湛江海防布防、守卫祖国南大门,为社
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 (19031974)
宋时轮
  宋时轮(1907—1991)中共中央顾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科学院院长。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7年9月出生于醴陵县枫林市乡一户贫苦农家。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任萍醴游击队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从1930年起,历任莲花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湘赣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三十五军参谋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兼第六十一师师长等职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071991)
兰发祥
  兰发祥(194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需大学副校长。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45年1月31日出生于醴陵县沈潭乡一个刘姓贫苦农民家庭,后由孙家湾乡一个无子嗣的兰姓农民家庭抱养。1960年初中毕业后,投考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半工半读,完成了高中学业。1963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某汽车团当战士。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12月提为干部后在某汽车团司令部任保密员、通信参谋。1971年3月调到总后勤
王道平
  王道平(193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部长,军史专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34年8月生。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湖南军政大学、中南通信学校学习。1951年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某部报务员。回国后历任解放军某部排长、军司令部参谋、副处长、师副参谋长,为现代化条件下的部队建设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优秀成绩。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以后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历任军事科学研
李明灏
  李明灏(1897-1980) 国民党第九十七军中将军长,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97年9月19日出生于醴陵县新阳乡横田村。1914年入醴陵渌江中学。翌年转入河北保定私立中学。后入日本东京士官学校。1922年7月归国后,相继任长沙陆军讲武堂少校队副、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铨叙科科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教育长,后任攻鄂军司令部参谋处长,两次参加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6月,任国民
(18971980)
刘詠尧
  刘詠尧(1909—1998) 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政府“-代理部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9年7月10日生。1922年毕业于湖南省立岳云中学。1923年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8月转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六队学习,成为黄埔军校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学员。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任冲锋队队长,在战斗中勇猛善战,多次负伤不下火线,被提升为营长。1925年12月奉命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
(19091998)
刘建藩
  刘建藩(1887—1918) 0军湘粤军总参谋长,陆军中将。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生于1887年。先后就读湖北武备普通学堂、保定军官学校骑兵科,在校加入中国同盟会,19ω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新军学兵营任骑兵队队长。1911年,学兵营扩充为混成旅,任骑兵营管带。同年10月率部响应武昌起义,广西宣布独立。1912年4月,南北和议告成,任桂军第八师骑兵团团长,奉命回湘招募新兵3则人,充实第八师。1913年7月,参加二次革命,率一加强混成团
(18871918)
刘建绪
  刘建绪(1892—1978) 国民党陆军上将,第十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92年生于醴陵县清安铺。辛亥革命后就读于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学习,1916年毕业后回湖南,加入湘军,与北洋军作战,由排长递升为团长。1926年随唐生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北伐军进驻武汉后,第二师扩编为三十五军,任副军长兼师长。马日事变后,随何键投靠蒋介石。1929年1月,第三十
(18921978)
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同盟会早期会员,辛亥革命志士。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早年就读渌江书院,学习训诂、考据。1903年考入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受教师黄兴、周震鳞等思想影响,加入革命团体“大成会”、“华兴会”。1904年10月参与筹划长沙起义失败后,回到醴陵,倡办渌江中学。1905年夏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学。因参与反对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斗争,毅然回到国内,以示抗议。19
同盟会早期会员,辛亥革命志士 (18831913)